2020 年初,明愛醫院、羅湖港鐵車廂被發現有爆炸品,Telegram 頻道「九十二籤」事後承認責任。7人被控《反恐條例》罪名,餘下 1 人被控以「企圖製造炸藥」罪。8 人不認罪,周五(14 日)於高院踏入第 70 天審訊。
時任刑事部署理總督察續以電路裝置專家證人身分作供,確認在第四被告張家俊住所檢取的手提電腦 Python 編程,以及在其辦公室、羅湖站裝置檢取的「達靈頓電晶體」,都顯示用戶為「張家俊」。
證人又指,控方指為墓碑型炸彈設計圖顯示了單板電腦的型號,警方在張家俊的車上亦搜出同型號的單板電腦,經置入被告電腦的 Python 編程測試,可透過 Telegram 機械人程式(bot)啟動繼電器,令裝置的發熱線加熱,但因未完成設置相信不能燃點火柴。審訊下周二續。
第 69 天審訊|控方電路裝置專家測試 成功啟動羅湖站裝置 指可點燃電子火柴
警方專家證人指
Python 編程顯示用戶與被告同名
控方周五繼續傳召警方刑事部技術支援組時任署理總督察盧永楷,以專家身分解釋案中的電路板、電子儀器、Telegram 機械人程式(bot)的運作原理。
盧繼續檢視警方在第四被告張家俊住所檢取的手提電腦內,存有的 Python 編程檔案,指出檔案的路徑(path)顯示用戶名稱為「張家俊」,而根據編程的內容,若向 Telegram 機械人程式傳送「150036」,程式便會回覆「boom」。
庭上展示一個 Telegram 群組在 2020 年 1 月 27 日的對話,「夠鐘改名」(被指第三被告吳子樂)表示「問題係個 bot 冇回我 boom」。盧庭上確認,訊息中的「bot」可能是指 Telegram 機械人程式。
羅湖站、被告辦公室電晶體
用戶名稱均與被告同名
盧亦確認,警方在羅湖站檢取的「達靈頓電晶體」(Darlington transmitter),與警方在張家俊辦公室檢取的「達靈頓電晶體」相同,資料同樣顯示用戶名稱為「張家俊」。
警方另在張的辦公室,檢取了一批通訊器微控制模塊。盧的報告指,在辦公室搜出的電路板雖然未完成設置,但與羅湖站、503 室檢取的電路板,設計「十分類似」,若然編程及接上合適的路線,便會有與羅湖站電路板相同的功能。
炸彈設計圖列出單板電腦型號
與被告車上搜出型號一致
控方展示在張家俊的手提電腦,以及「烘焙同好會 0.3」Telegram 群組均出現過的一張 3D 模型設計圖。控方案情指,那是各被告計劃在將軍澳尚德邨放置的墓碑型炸彈的設計圖。
設計圖顯示「Raspberry pi zero」的字眼。盧指是單板電腦的型號,而旁邊有行動型電源可供電。
警方另在張家俊的車上,搜出另一個電路板裝置,亦安裝了同型號的單板電腦,可接駁 4G 手指,以接收網絡通訊,以及接駁至同樣在張車搜出的繼電器和發熱線;發熱線可透過 Telegram 機械人程式指令啟動。
專家測試 確認可啟動發熱線
盧測試張車上的電路板裝置,將其電腦內的 Python 程式及 bot 憑證,置入單板電腦,並接通電源和訊號;然後用 iPhone 向 Telegram 機械人程式發送「mojo 4」的訊息,獲回覆「cake number 4 has been delivered」,繼電器啟動,裝置的發熱線溫度上升約 5 度。
盧在報告續指,雖然裝置未完成設置,相信不能燃點火柴,但它亦能透過互聯網溝通,以遙距訊息觸發繼電器啟動,令發熱線加熱。
庭上另展示,在張家俊的電話擷取「Alpha Force」(被指張)與「BotFather」的 Telegram 訊息。
盧庭上確認,訊息顯示「Alpha Force」生成了機械人程式「Maxim_cake_3_bot」及「Maxim_cake_4_bot」;而「BotFather」生成的憑證(token),亦與張家俊的電腦內 Python 程式的機械人程式憑證相同。
盧周四的證供指,生成 Telegram 機械人程式後,用戶會獲發一組憑證,是一串獨一無二,混合數字和字母的字句,使用憑證便可以控制機械人程式,「如果你唔見咗呢個 token,或者你冇抄低,你就冇辦法可以再控制呢個機械人」。審訊下周二續。盧將繼續作供。
HCCC18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