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自上周新年休庭數日後,周一(3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展開第 126 日審訊,黎智英第 34 日作供,控方第 8 日盤問,提到黎智英涉及的刑事恐嚇案。他被指 2017 年刑事恐嚇《東方》記者,於 2020 年 5 月獲准保釋。黎其後指女兒剛分娩,申請於保釋期間赴美探孫,被法庭拒絕。
控方引述手機訊息指,黎助手 Mark Simon 當時正安排黎與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等人見面,黎又提及「她(孫兒)的出生證明應該在一周左右到達…在這危機時刻,是很好的保護」。控方質疑黎向法庭申請更改保釋條件時,隱瞞赴美為與美國官員見面,探孫只是掩飾。黎否認,強調自己很想見到孫女,當時亦認為與美議員見面沒甚麼大不了。
案件由高院《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及李運騰審理。控方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張卓勤、高級檢控官陳穎琛代表;黎智英由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大律師關文渭及有香港執業資格的新西蘭御用大律師 Marc Corlett 代表。
綜合全日報道:
黎智英案|控方指以探孫作掩飾 申改保釋條件赴美見官員 黎否認向法庭隱瞞行程
16:30 休庭
16:10 黎:相信陳梓華是勇派中的保守派
針對關於同案被告陳梓華的認知,黎指當時知悉李柱銘找 Mark Simon 協助處理過渡性貸款事宜,但當時不認識陳梓華。
控方展示 WhatsApp 群組,成員包括黎、Mark Simon 及李柱銘。李於 2019 年 9 月 23 日發訊指,「what about Anson and Wayland?」,當時黎問誰是 Wayland,Mark Simon 在訊息中形容,「He is the young man who is lea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 newspaper campaigns. He is a very capable guy, but he likes to work behind the scenes.」(中譯:他是領導全球登報運動的年輕人,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他喜歡在幕後工作。)
控方問,當時陳梓華已提及他與全球登報行動有關?黎指,相信第一次見到陳的時候有提及,但不記得是陳說還是李柱銘說。控方展示一張入帳 14.4 萬元予陳梓華的支票,黎指應是 Mark Simon 要求贊助報紙展,但他不太記得。
控方問,陳梓華是保守派?黎指,這是李柱銘介紹陳給他認識時的形容,指陳是勇武派之中的保守派,因此可以平息勇武暴力。控方指,根據陳梓華的證供,黎要求他聯絡「勇武派」領袖。黎則指,他是要求陳與勇武派領袖談話﹐又指陳是勇武派中較不暴力的一個。
李素蘭多番追問,黎指陳是勇武派中的保守派,是否仍然暴力?黎指,不是所有勇武派都暴力,當中也有一些較保守。杜麗冰再問,所以黎當時相信陳仍是暴力?黎指,如果陳是暴力,李就不會向他介紹陳,來平息勇武派的暴力。
15:50 黎稱沒留意第三次眾籌登報內容 僅提供貸款
控方始圍繞 2019 年 8 月、第三次眾籌登報「G20 X 攬炒團隊」行動提問,控方指黎曾墊支 350 萬元,而《蘋果日報》有刊登此行動,行動與反修例運動相關?黎指《蘋果日報》曾報道此行動。控方指,黎於此登報行動前,即 2019 年7 月,曾赴美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面。控方指,黎當時有要求針對中港官員採取制裁?黎指,他曾提及到制裁中國官員的貪污資金,但沒有提到香港官員。
控方再指,黎於 2019 年 8 月時,是否知悉登報行動的內容?黎否認。控方再指,黎有否參與登報行動?黎指,曾提供貸款。控方問,黎是否同意登報內容?黎指,他從沒牽涉在內亦不在意。控方則指,黎知道行動與「Fight for Freedom Group」相關?黎確認。
控方再引述於 2019 年 9 月 23 日,Mark Simon 向黎稱「Senator Scott is coming as you know. But now want to see you in person Sunday afternoon, the 29th for a one on one」(中譯:如你所知,參議員 Scott 即將到來。現想於 29 日周日下午,與你單獨會面。)
控方表示,Mark Simon 安排黎與 Rick Scott 會面?黎指,應是由美國前駐港澳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提出,再由 Mark Simon 安排,並非由黎提出。控方再指,會面由黎提出,而 Mark Simon 則向黎匯報。黎重申,Mark Simon 只是通知他,而 Rick Scott 提出要與年輕人會面,並非黎指示要 Mark Simon 安排會面。
15:23 小休
15:10 黎同意 Mark Simon 是其與「Fight For Freedom」組織的中間人
控方展示 2019 年 8 月 17 日黎與 Mark Simon 的對話,黎稱「Mark, When was the day they raised crowdfunding? Their purpose is for advertising for what? Thanks. Jimmy」(Mark,他們眾籌那天是甚麼時候?他們廣告目的是甚麼?謝謝)
Mark Simon 回覆「They raise the money Monday the 12th. The purpose of the money is to place advertisements in major news organizations and online around the world. For exampl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Australian」(中譯:他們於 12 日星期一籌集資金,目的是在世界各地的主流新聞機構和網上投放廣告。例如《紐約時報》、《澳洲人報》)
控方指,Mark Simon 的回覆可讓黎察覺到,國際廣告是文宣?黎稱,他只關心過渡性貸款,以投放廣告爭取國際支持 2019 年運動。
控方展示《紐約時報》廣告,印有「CATCH HONG KONG AS WE FALL」、「THE LAST STAND FOR FREEDOM」,當中提到「Contact your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to support or become a co-sponsor to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and to support the introduction of legislation to suspend the U.S. sales of ammunition and other crowd control equipment to the Hong Kong police」(中譯:聯絡你的參議員和眾議員,支持或成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共同提案人,並支持立法暫停美國向香港警察出售彈藥,和其他人群控制的設備。)
控方指,《蘋果》於 2019 年 8 月 20 日提到國際登報,刊出題為〈港人雞蛋抗子彈 10 國見報〉的報道。黎指,不記得有否看過這篇報道,亦沒有看過《紐約時報》廣告內容。控方指,Mark Simon 是黎與「Fight For Freedom」的中間人,他是黎的助理,代表黎行事?黎同意。
14:52 控方問知否「SWHK」與港獨有關 黎:若有關 Mark Simon 會指出
控方另圍繞黎與同案另一被告陳梓華,及「SWHK」(重光團隊)關係提問。控方展示 2019 年 6 月 26 日黎與 Mark Simon 的對話,「Jimmy, I just heard from Martin. The fundraising for the newspaper has one problem. They can’t have access to all the funds until July 2. As such Martin is asking if we can do a bridge loan of Hong Kong dollar 5 millions to the group.We would get our money back by July 4th.」 (中譯:Jimmy,我剛從 Martin(李柱銘)知悉,報紙眾籌還有一個問題,他們要到 7 月 2 日才能動用所有資金。因此,Martin 詢問我們可否提供 500 萬港元過渡性貸款,他們會於 7 月 4 日還款。)
翌日,Mark Simon 向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兼時任財務總裁周達權發電郵指,「Guys, can you inform them that they have credit for one week and so we will run the ad. And they can pay us within one week. Mr.Lai has approved Assisting as they are having trouble moving their money.」(中譯:大家,你能告訴他們有一周額度,這樣我們就會投放廣告。他們可以在一星期內向我們付款。黎先生已批准協助,因為他們在轉移資金時遇到困難。)
黎確認,他早前供稱願意借出 500 萬元予國際登報行動,但沒有看過上述電郵,又指 Mark Simon 借款毋須他批准。
控方展示 2019 年 8 月 12 日黎與 Mark Simon 的對話,Mark Simon 稱「Also, the Fight for Freedom Group, ones we helped with international ads last time, has paid us back in full. They are now doing another ad campaign and may need bridge loans/Guarantees from us again. Is it okay.」(中譯:此外,我們上次幫忙製作國際廣告的那個 Fight for Freedom 組織,已全額還款給我們。他們現正進行另一場廣告活動,可能再次需要我們提供過渡性貸款或擔保,可以嗎。)
Mark Simon 遂傳送一張眾籌網站照片,「This is their CrowdSource. They have raised USD$884,000 in less than two hours」(中譯:這是他們的眾籌來源。他們在不到兩小時內籌集了 884,000 美元。)
控方指圖中顯示「SWHK」組織的標誌,問黎 Mark Simon 有否向他解釋,這是「SWHK」標誌?黎稱沒有。控方問,Mark Simon 有否指「Fight for Freedom Group」就是「SWHK」?黎稱沒有,指 Mark Simon 是說「Fight For Freedom」組織眾籌。
控方問,黎有否問群組成員包括誰?黎稱沒有,又指因為是李柱銘介紹,故沒有問及詳情。控方問,黎是否知悉「SWHK」與港獨有關?黎稱,若組織與港獨有關,Mark Simon 會指出,因他知道黎反對港獨。
14:33 黎否認透過外國聯繫要求制裁
控方續就黎與外國的聯繫提問,提到黎於 2019 年至 2020 年間,透過 Mark Simon 與外國不同人士聯繫,包括高級官員、參議員及眾議員。控方指,黎意圖要求針對中港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否認。控方再指,黎與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 Jack Keane 、美國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及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保持聯繫。黎確認。控方再指,是否亦包括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女助手的Mary Kissel。黎否認,稱只是 Mark Simon 會向他轉述 Mary Kissel 的訊息。
控方再指,這些外國人物均屬「枱底人」?黎不同意,指全部均屬「枱面人」。控方再指,黎透過這些外國聯繫,要求針對中港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指並非所有情況均是,重申提及制裁是針對貪污的官員。
法官李運騰關注,控方的提問針對 2019 至 2020 年,而 2020 年 7 月因《國安法》香港法律有所改變。控方重新提問,指針對 2019 年至 2020 年 7 月《國安法》實施前,黎曾透過外國聯繫,要求針對中港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指沒有,指他曾於文章中要求制裁,但沒有向這些外國官員提及制裁。控方再指,黎於《國安法》實施後,仍透過外國聯繫,意圖要求針對中港作出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否認。
控方再指,黎曾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談到制裁?黎指沒有。黎指,他只是提出要凍結貪污官員的銀行戶口。法官李素蘭質疑,黎早前的證供曾提到這是制裁的一種?黎回應「好的」。
控方再問,在《國安法》實施前,黎知道美國高級官員密切關注黎的文章、發言及訪問?黎指他不知道有否密切關注,但對方知道他在《紐約時報》等報章撰寫文章。控方指,所以美國官員有留意黎《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的文章?黎確認。控方再指,黎透過文章及訪問,意圖要求外國針對中港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不同意。
控方再指,在《國安法》實施後,黎繼續要求 Mark Simon 為他安排外媒訪問?黎否認,指是外媒聯絡 Mark Simon,而 Mark Simon 把訪問轉告黎。控方追問,黎透過訪問,意圖要求外國針對中港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否認。
針對黎早前指,他未曾於美國與張崑陽會面,控方引述《蘋果日報》於 2019 年 10 月 22 日的報道,當中提到黎到達華盛頓後,與美國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組織總監朱牧民及張崑陽,與參議員會面。黎指他確實不記得曾於美國與張會面,可能記錯或報道有誤。
12:44 午膳
12:30 控方質疑《國安法》後黎沒提出撤回制裁名單
法官李素蘭追問,黎為何向 Mark Simon 問及有關中國高官的事?黎解釋,因二人相當高級,懷疑這些是假新聞,故向 Mark Simon 提問。控方問,是否只要制裁名單上有香港官員,黎便感滿意?黎否認。控方提到,黎一直提出要尋求國際支持,若黎不知道名單上有哪些官員,又如何知道那些官員與《國安法》相關?黎指,他沒提出官員要與《國安法》相關。
控方再指,黎於 2020 年 5 月底重複提到,要制裁中國官員、凍結其戶口及貪污資金。黎指,這是他的建議。控方再問,黎有否著 Mark Simon 向美方提出這想法?黎指沒有,這非 Mark Simon 的工作,但確認當時希望阻止《國安法》實施。控方再問,黎當時是否認為要制裁這些官員,因想懲罰中港官員以阻《國安法》實施。黎指,他沒提到要懲罰。
法官李運騰問,黎當時是否想知道,制裁名單上的人是正確人選?黎指,他本人亦不知道誰是正確人選。李素蘭追問, Mark Simon 代表黎做事,包括對外溝通,黎接受 Mark Simon 的發言?黎指他接納結果。李素蘭再指,對外溝通包括,提出把香港官員加入制裁名單,而黎接納?黎確認。
控方再指,黎當時知道即將實施《國安法》,而 Mark Simon 提出制裁香港官員?黎確認。控方再,《國安法》實施後,黎沒有提出要撤回制裁香港官員的名單?黎指沒有。黎隨後主動提出,想補充解釋為何沒撤回,遭杜麗冰打斷。黎欲解釋時,杜再提高聲線,強調如辯方認為有需要,隨後會再作覆問,現時只須回答控方問題。黎一度打算繼續解釋,杜再打斷指,「No! No! You understand the word “No”? Just sit and listen to the question. (中譯:不!不!你明白『不』的意思?只要坐著聽問題就好。」
控方繼續提問,引述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6 月 1 日的訊息,提到「By the way. Paul is trying to help on 2 fronts. He is submitting articles to various publications. For example, he submitted one to the WSJ that was rejected and now he has another one that he is shopping around.
He’s also talking with the NSC about targeted sanctions on mainland Chinese leaders, in particular he wants to open up their bank accounts, by that I mean, he want them to be looked at on corruption charges.(中譯:順帶一提,Paul 正嘗試在兩方面提供幫助。他正向各報社投稿。例如,他曾向《華爾街日報》提交一篇文章,但被拒絕了,現在他又有另一篇文章正在尋找發表機會。他也正在與美國國安委討論對中國領導人實施針對性制裁,特別是希望調查他們的銀行帳戶,我的意思是,Paul 希望以貪腐指控名義進行調查。)
控方問,黎在《國安法》生效後,有否著 Mark Simon、美國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不要繼續採取行動?黎指,《國安法》生效後,之前所說的內容已變得過時(made obsolete) ,「那我為甚麼要做多餘的事呢?」(So why should I do anything redundant?)。
12:17 訊息顯示 Mark Simon 稱向美國國安委提及香港官員名單 黎:相信其判斷沒過問細節
控方指,黎供稱 Mark Simon 有時會代替黎、或為黎工作,如安排與美國政府會面,與美國國安委成員溝通等,而黎稱不知道 Mark Simon 如何與他人溝通,只是他事後會向黎匯報。
控方再展示黎與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6 月 23 日的對話:
黎:The sanction list of China top officials Wong Yang and Hang Zheng and the claim of their corrupt money is this fake news or corroborated one? can you check? Thanks. Jimmy
Mark Simon:Checking now. Fakenews, for now. Wong & Hang are on several lists that HK activist groups have turned in. But our friend at State said she will find out how narrow list has become. When in DC last week list ideas were discussed, I have put forward only HK officials as someone else was asked to do China for consideration by NSC.
(中譯:黎:制裁名單有中國高官汪洋、韓正,以及他們的貪污指控,是假消息還是確鑿消息?你能核實一下嗎?
Mark Simon: 正在核實,暫時是假新聞,汪洋和韓正二人名字,都在香港社運團體提交的幾份名單上。 上週在華盛頓討論名單時,我只提出香港官員,因為其他人已被要求提出中國官員,供美國國安委考慮。)
控方問,訊息提到的「香港社運團體」及名單意指甚麼?黎稱不知道亦沒過問。控方再問,Mark Simon 提出了哪些香港官員?黎亦指不知道。控方問,Mark Simon 是代表黎提出名單?黎指,Mark Simon 所說及所做的事,不完全代表黎本人。
法官杜麗冰問,為何黎沒有問 Mark Simon 提出了哪名香港官員?黎指,他不習慣每事問,而 Mark Simon 提供的資訊已足夠。法官李素蘭問,黎相信 Mark Simon 的判斷,對他提出的名單有信心?黎指,他整體對 Mark Simon 的判斷有信心,但重申不知道對方提出了甚麼名字。
11:32 小休
11:18 黎形容《國安法》後仍與彭斯見面屬愚蠢
控方展示黎於 2020 年 5 月 27 日與 Mark Simon 的訊息,「Jimmy, NYT Editorial page called over & then sent an email they would like a 600-700 word piece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as well as a few personal notables on your situation, especially the threat by Global Times to accuse you of subversion.」(中譯:《紐約時報》社論版來電,然後發送了一封電郵,他們想要一篇 600 至 700 字的文章,介紹《國安法》的影響,以及一些有關你處境及個人值得注意的情況,尤其是《環球時報》威脅要指控你顛覆國家政權。)
同日黎與 Mark Simon 稱「Mark, Please see whether this works. Thanks. Jimmy. Please tell Bill that in this time of crisis his help is invaluable not just to me but to HK, too. Thanks.」(中譯:請看看這是否可行。謝謝。請告訴 Bill,在這危機時刻,他的幫助不僅對我,而且對香港來說也是無價的。謝謝。)
控方問,黎在這裡提到的「危機時刻」,是否與早前訊息提到的「危機時刻」一樣,即指實施或《國安法》的到來?黎稱不是,他沒說危機與《國安法》有關。
李素蘭問,當控方問黎,他是故意隱瞞法庭打算赴美見美國官員,黎否認指,與美國國會議員見面沒甚麼大不了,那麼黎當時認為這不是一種罪行?黎同意不是罪行,「我對此無憂無慮。我只是覺得這沒甚麼大不了。」(I was carefree about it. I just don’t think it’s a big deal)。
控方指,黎知道 5 月 28 日已頒布《5.28 決定》?黎同意。控方再指,黎計劃於 7 月 4 日抵達美國,當時《國安法》已生效?黎同意,又形容計劃有疏忽,因他們忘記了這一點。控方指出,這顯示黎並非他證供所說般謹慎?黎指,他忽略了《5.28》決定,不代表他會違反法律。
控方指出,黎是明知《國安法》生效,仍打算往美國遊說?黎否認,重申只是疏忽,又指他沒有提及制裁事宜,又指在《國安法》後仍與彭斯會面是愚蠢。控方指,當時《國安法》即將到來,黎繼續遊說制裁和採取敵對行動;黎同意當時《國安法》將到來,但自己忽略了。
控方展示黎於 2020 年 6 月 12 日與 Mark Simon 的對話,「Mark, I’m sure you know already. I was refused by the court to travel, Sorry Jimmy」(Mark, 我相信你已經知道了。法庭拒絕讓我出境旅行,對不起。)
Mark Simon 回覆指,「Yes, I’m sorry about that. I just pulled in from two days in Washington. I saw the guys at the NSC, as well as have breakfast with Mary, and then I had some meetings on Capitol Hill. I’ll have a cuppa tea and then I will write you a report very quickly.」(中譯:是的,我對此感到遺憾。我剛在華盛頓待了兩天回來。我與美國國安委人員見面,並與 Mary 共進早餐,然後我在國會山莊參與一些會議。我喝杯茶後,很快就會寫一份報告給你。)
黎確認,訊息中的「Mary」是指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的助手 Mary Kissel,但不記得是甚麼報告。
翌日,Mark Simon 向黎發訊指,「Just FYI, today I have fielded about 12 calls from everyone from the NSC staff. to state department Desk officers, and people on Capitol Hill as well as journalist friends checking on you. Disappointment that you wouldn’t be coming, but also quite concerned about your well being.(中譯:供你參考,今天我接到了美國國安委人員約 12 次來電,包括國務院官員、國會山莊人員以及關注你的記者朋友。他們對你不能前來感到失望,但也非常擔心你的安危。)
控方問,訊息是指每位美國國安委人員,都希望黎於 7 月赴美?黎稱,訊息沒說每位國安委職員希望他赴美,僅表達關心。控方問,黎見國安委職員、國務院有何目的?黎指,希望他們支持香港,不是遊說。
控方指出,黎是遊說美國作出懲罰?黎指,他沒有這樣說,他只是說支持香港。控方再指,黎是遊說美國懲罰中港官員?黎否認,「這是你說的。我沒說」(That’s what you said. I did not say it)。
11:05 黎否認故意隱瞞法庭赴美擬見美官員
針對黎稱,「Mark,Jade(黎的女兒)昨天生下了這個漂亮的胖女嬰。她的出生證明應該會在一周左右到達。因此,如果我飛往紐約並進行 14 天隔離,我應該可以在 6 月 20 日左右吃午餐。我希望能恢復。在這個危機時刻,是很好的保護,希望也能見到大老闆。謝謝」
控方問,黎認為孫女的出生證明,是一個好保護,讓他前往與美國政府會面?黎稱不是,也許他的意思是,在這危機時刻要保護香港,強調危機是指「香港的危機」。控方問,黎所指的「大老闆」是否彭斯?黎稱不是,「他怎能成為我的大老闆?」
控方再指,黎稱探孫女是掩飾(cover up),這樣他就可以申請前往美國?黎否認,重申他是說在這個危機時刻要保護香港。控方指,黎一旦取得孫女的出生證明,就可以使其離港申請合法,並且在危機時刻,為他提供很好的保護?黎指,控方將兩個訊息混淆。
杜麗冰問,黎需要保護?黎稱不需要。杜指,因黎面臨危機?黎稱,「我沒有面臨危機。是香港正面臨危機」(I was not facing a crisis. Hong Kong was facing a crisis)。
法官李素蘭問,黎申請更改保釋條件時,為何不提及與美國政府見面?黎指,當時他有足夠原因前往美國,又指當時無人關心《國安法》,「我因《國安法》坐在這裡」(I am just sitting here under NSL)。李素蘭問,與美國官員見面是赴美主要目的?黎稱不是,主要目的是見孫女。
李素蘭指,黎赴美主要目的是與美國官員見面?黎稱「這是你的說話」,又指他在訊息提到「I’m eager to see my granddaughter」(我很想見到我的孫女)。控方指,黎的首要目的是見美國官員?黎否認。控方指,這是訊息語境顯示,黎指「這是你理解的語境」(That’s your context)。
控方指出,黎是故意向法庭隱瞞打算赴美國見美國政府官員;黎否認,指與美國國會議員見面沒甚麼大不了。
10:45 控方指黎以探孫女為藉口申保釋期間赴美 官關注黎申更改保釋條件時有否隱瞞
控方提到黎的刑事恐嚇案,指於 2020 年 5 月 5 日獲准保釋,保釋條件為不得離港。翻查報道,黎被指於 2017 年刑事恐嚇《東方》記者,最終被裁定罪名不成立。
控方展示 2020 年 5 月 5 日黎與 Mark Simon 訊息,黎稱「Mark, The court ruled that I’m not allowed to leave HK while the case is ongoing and need to report to police every week on Wednesday. The second court appearance is scheduled on August 19-21. That means I won’t be able to have Lunch in June and won’t be able to go to Taipei before Sept. Thanks. Jimmy」(中譯:Mark,法院裁定我在候審期間不得離港,並且需要每周三向警方報到。我將於 8 月 19 日至 21 日第二次出庭,這意味我不能前往 6 月的午餐,9 月之前也不能去台北。)
控方問,黎是為了 7 月的美國之旅,而向高院申請離港?黎指,當時他將案件交給律師處理,他本人不清楚詳情,又指他記得其中一次申請赴美,是因其女兒剛分娩。法官杜麗冰問,黎是申請赴美看孫兒?黎同意。
控方指出,黎當時向法庭提出赴美的原因,包括他在紐約的女兒剛分娩、商討商業計劃、見當地的《蘋果》服務提供者,以及商討收購酒店,但沒有提及與美國政府、彭斯見面?黎稱,不記得當時是否知悉 7 月與美國政府見面。法官李運騰問,這樣看起來,探孫女並非黎的主要赴美原因?黎稱,這是主要赴美原因。
控方展示黎與同年 5 月 22 日與 Mark Simon 的對話,黎提到「OK. I’ll try. First I’ve to get my granddaughter’s birth certificate to make my application legitimate. I hope my daughter will give birth in the next few days so I can be sure of the date of my trip to US. Thanks. Jimmy. If I apply for trip to US, can you reinstate the date of lunch in New York. So I’ve to quarantine 14 days upon arrival to US? If so once you set the lunch date I’ll come for quarantine. Thanks. Jimmy. 」(中譯:好的。我會盡力。首先,我必須獲得孫女的出生證明,以使我的申請合法。我希望我的女兒於數天內分娩,這樣我就可以確定我去美國旅行的日期。謝謝。如果我申請去美國,你們可以恢復在紐約午餐的日期嗎?那麼我到達美國後必須隔離 14 天嗎?如果是這樣,一旦你確定了午餐日期,我就會來隔離。謝謝。)
黎於 5 月 27 日向 Mark Simon 稱,「Mark, Jade gave birth to this beautiful fat baby girl yesterday. Her birth certificate should be here in a week or so. So if I fly to NY and spend 14 days quarantine I should be able to have lunch at around June 20 or so. I hope is reinstated. It’s good protection at this time of crisis, hopefully see the big boss, too. Thanks. Jimmy.」(中譯:Mark,Jade(黎的女兒)昨天生下了這個漂亮的胖女嬰。她的出生證明應該會在一周左右到達。因此,如果我飛往紐約並進行 14 天隔離,我應該可以在 6 月 20 日左右吃午餐。我希望能恢復會面安排。在這危機時刻,是很好的保護,希望也能見到大老闆。謝謝。)
控方問黎,「你當時打算⋯」李運騰打斷指,控方發問前需否向證人發出警告?杜麗冰則問,辯方有否反對?辯方指,認為毋須發出警告。李運騰指,但這可能意味著,他在法庭上所說的話、他在申請更改保釋條件中告訴我的內容,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But that it may carry the implication that what he had told the court, and in fact he had told me in the bail variation, may not be the genuine reason)。
控方問,黎是以其女兒誕女為藉口,申請前往美國?黎稱,不是以探孫女為藉口,「我必須去看她,無論如何我都想去看看她」(I had to go to see her. I wanted to go to see her anyway)。
10:25 黎確認美政府於 2020 年 2 月表達想見面
控方展示黎與 Mark Simon 於較早前,於 2020 年 2 月的訊息,當中 Mark Simon 發訊息提到,「VP Pence and senior staff read ur piece in WSJ NSC Staff told me friday when I spoke with them in follow up to meeting several days earlier. They are anxious to see you when here.(中譯:副總統彭斯和高級幕僚讀了你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國安委的幕僚星期五告訴我,在我與他們跟進幾天前的會議時提到。他們很期待你來訪時見到你。)」
控方指,美國政府於 2020 年 2 月已想與黎會面?黎確認。控方引述訊息提到的文章為「China’s Facade of Stability(中譯:中國的穩定假象)」,並再引述黎與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6 月 8 日的對話,提到 Mark Simon 為黎購買數張機票,當中包括黎於 7 月 4 日離開水牛城尼亞加拉國際機場,前往華盛頓的機票。控方問,黎打算與美國政府官員會面?黎確認。
10:15 控方問黎 2020 年 5 月是否計劃與彭斯等見面 黎:Mark Simon 主動安排
WhatsApp 群組「DCDems」顯示,黎助手 Mark Simon 隨後回覆指,「I’m going to be in DC tomorrrow and then next week again. I’ll be seeing folks on the Demorcatic side of the house and senate. Also stopping by to see a few of our old friend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中譯:明天我要去華盛頓,然後下週再去。我將與眾議院和參議院民主黨一方的成員見面,順便拜訪我們一些老朋友和政府官員。)」交息又提到,會「keep trying (繼續嘗試)」。控方問嘗試甚麼?黎稱不知道。控方再問,遊說支持香港民主?黎重申不知道。
控方再引述黎與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5 月 30 日及 31 日間的對話:
黎:Ok.Thanks. Now America still has no quarantine requirements, we should arrange lunch and other ev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Thanks. Jimmy
Mark Simon : Jimmy, US has no quarantine requirements, but US government & Congress does. Any meetings at WH have to get cleared and that will mean some delay and testing, as I just went through. Also, few members of Congress in town. Hopefully we will see them back on June15 th. Do you have dates yet?
(中譯:黎:好的,謝謝。現在美國還沒有隔離檢疫要求,我們應該盡快安排午宴和其他活動。謝謝。
Mark Simon : 美國沒有隔離檢疫要求,但美國政府和國會有。白宮的任何會議都必須得到批准,這意味將有延遲和檢測,正如我剛剛經歷的那樣。此外,現時有少數國會議員在城裡。希望我們能在 6 月 15 日見到他們。你還有日子嗎?)
控方問,黎於 2020 年 5 月 30 日正打算再啟程前往美國?黎指不記得。
控方再展示 Mark Simon 的訊息:「OK, there’s no member of Congress in town right now, but all the senior staff are here, as well as the NSC peoiple, and of course state department.Once we got approximate dates, we will go to Pence. So, if they are taking meetings we should have no problem. Was what I was told Wednesday.」(中譯:好吧,現在城裡沒有國會議員,但所有高級職員都在這裡,還有國安委人員,當然還有國務院。當我們有大概日期,我們就會去見彭斯。如果他們願意會面,我們應該沒有問題,這是我周三被告知的。)」
控方問,當時黎打算與美國政府人員、與時任副總統彭斯會面?黎指這是 Mark Simon 告知他的。法官李運騰問,Mark Simon 當時嘗試在美國安排黎訪美與人會面?黎確認。李運騰所問,Mark Simon 是應黎的指示這樣做?黎否認,指是 Mark Simon 主動做的。
10:10 控方就黎與美前官員通訊提問
控方周天行繼續盤問黎,並引述 WhatsApp 群組「DCDems」提問,成員包括黎、美國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及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Mark Simon 於 2020 年 6 月 4 日向群組發出訊息,引述來自台灣、與台灣時任總統蔡英文親近的朋友的訊息,「I’m summarising the point given by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to VP Joe Biden und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Jake Sullivan, and a liberal scholar at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To deal with a rising China, the Democrats want to take a multilateral approach to reach consensus among US allies.(中譯:我總結了奧巴馬政府時期,國安顧問向副總統拜登提出的觀點。Jake Sullivan,美國企業研究院(AEI)自由派學者⋯⋯為應對崛起的中國,民主黨希望採取多邊政策,並在美國盟友之間達成共識。)」
控方問,訊息中的提到的朋友是否江春男,黎曾指江是蔡的「得力助手」?黎指不知道是否江春男,因為亦有其他與蔡親近的朋友。控方再指,黎曾供稱訊息提到的美國企業研究院為智庫,而 Paul Wolfowitz 是成員之一。黎確認,指自己與智庫無關。控方再引述,「if Biden wins 2020, the US may resume the obama doctrine which has been useless to contain China’s aggression at the cost of Taiwan. (中譯:如果拜登 2020 年勝選,美國可能會恢復奧巴馬主義,這種主義對於以台灣為槓桿,以遏制中國的侵略毫無用處。)」控方再指,訊息似乎指拜登團隊對於遏制中國侵略不感興趣?黎指正如訊息所指。
控方再引述,黎回覆「We can’t take side political for HK’s good. But the Democracy’s stand doesn’t seem to click. Anyway we’ll comply with their stand and get the best out of it. (中譯:我們不能為了香港的利益而在政治上表明立場,但民主黨的立場似乎不合拍。無論如何,我們都會遵守他們的立場並充分利用。)」控方指,黎似乎認為美國民主黨對香港事務不感興趣?黎否認,稱只是認為對方的想法與他不一樣,無助於支持香港。
10:04 開庭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