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29日審訊 黎指劉祖廸對「連登仔」有影響力 官追問「連登仔」意思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29日審訊 控方續圍繞黎對初選認知提問

分享: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周四(6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展開第 129 日審訊,黎智英第 37 日出庭作供,控方第 11 日盤問。

針對黎早前供稱約見「攬炒巴」劉祖廸,因認為對方在「連登」有影響力,可平息勇武派暴力,法官周四問黎是否將「連登仔」等同勇武派,黎同意,指他認為「連登仔」是使用「連登」溝通的年輕勇武派。

被問到劉如何有影響力,黎稱不知詳情,但相信劉在「連登」上寫的東西,引起人們共鳴。他又指,不清楚劉祖廸的政治立場,甚至他是否本土派也不知,重申只知他對勇武派有影響力。

案件由高院《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及李運騰審理。控方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高級檢控官陳穎琛代表;黎智英由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大律師關文渭及有香港執業資格的新西蘭御用大律師 Marc Corlett 代表。

綜合全日報道:
黎智英案|控方質疑黎聯絡劉祖廸為說服參與國際游說 黎否認稱為平息勇武派暴力

16:21 休庭
16:00 黎否認曾向陳指會「以身作則」繼續呼籲制裁

控方引述陳梓華的證供,陳提到在台北會面中,黎提到國際遊說的 4 個步驟,首先要令外國政府知道香港發生甚麼事,再呼籲他們譴責及關注事件,其後將外國的想法帶回香港,這樣香港人會知道,「外國政府冇離棄或者忽視佢哋」,可保持士氣。最後,與「枱底人」建立的關係,可以影響到他們的對華政策,以推動制裁,甚或推翻中共。黎在盤問下否認說過上述言論,指是陳虛構。

控方再指,黎曾於 2019 年 7 月赴美會見時任副總統彭斯、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又開設《蘋果》英文版,「Live Chat」節目及 Twitter,在《國安法》實施後仍持續運作。控方指這些是第一個步驟,即令外國政府知道香港發生甚麼事?黎指,這不代表他曾與陳梓華提及這事。

控方再引述陳的證供指,黎提出想「攬炒團隊」接棒,而劉祖廸當時回覆,他個人願意合作,及同意這個大方向,但就「攬炒團隊」而言,要跟「rip」商量,陳其後告知黎「rip」是李宇軒。黎否認曾有上述對話,指由陳虛構。控方指出,黎當時同意陳及劉要求外國對中港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不同意。

針對黎與陳於 2020 年 6 月 16 日在壹傳媒大樓會面,控方指黎早於同年 5 月 21 日,已知悉《國安法》即將實施。黎確認。控方再指,陳當時表示「我認為其實應該要褪啦」?黎指沒有。控方再指,黎當時回應指,認為《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黎指這是他當時的想法,是他的「wishful thinking(一廂情願)」,當時認為中國不想破壞香港。

控方再問,當時為何提起《國安法》?黎指,因為《國安法》即將實施。法官李運騰問,當時陳有否表示關注《國安法》?黎指,當時所有人都關注《國安法》,但不記得陳有否表明關注。法官杜麗冰問,黎提到《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是否回應陳對《國安法》的關注?黎重申不知道陳有否表達關注。

控方再指,陳供稱黎提到「佢(黎)話佢會以身作則,會繼續喺唔同嘅媒體上面呼籲制裁,同埋關注」。黎庭上指,這是「Crazy(瘋狂)」的,因為他一直很謹慎,其員工及他本人亦言,即使在做訪問時觸及此議題都會停止。黎指,「我怎可能以身作則呼籲制裁?」

控方再問,黎何時變得謹慎?黎指當《國安法》即將實施時。黎指,當 6 月 16 日會面時,黎仍感到較「Relax(放鬆)」,但非「intensely cautious (極度謹慎)」。法官李運騰關注,黎於 5 月底推出「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但在不足一個月後,黎則指《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李問,黎為何推出「一人一信救香港」?黎指,當時想盡一切努力挽救香港,即使覺得《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亦不代表會讓自己放鬆,只是會盡力保持樂觀及希望。李再問,黎抱最好的希望,作最壞的打算?黎確認。

15:36 黎否認在台北與陳、劉見面時給予指示

控方展示 2020 年 1 月 5 日、黎與劉在台北見面前 6 日,Mark Simon 在一個成員包括黎、李柱銘的 WhatsApp 群組提到「Good news in that our friend Waylan(Wayland)has been able to sync up the folks who did the international ads with Sam Chu so that’s one less competing set of voices in DC (That was not an easy task)」(中譯:好消息是,我們的朋友 Wayland 已協調國際登報成員與 Sam Chu,這樣在華盛頓就少了一組競爭的聲音(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控方問,黎在台北會面有否提到「陳梓華已協調國際登報成員,與香港民主委員會創辦人朱牧民」一事?黎稱沒有,不認為劉與此事相關,亦沒有人在會面期間提起這事。

控方指,黎沒有問及此事,因陳梓華在 12 月與他見面時,已說過此事?黎稱不記得。控方指,陳曾向黎提及「Andy」(李宇軒)?黎不同意。

控方再指,黎曾告訴陳「唔需要去嘥呢啲資源,重要嘅係要識多啲枱底人,而唔係一直喺度識啲枱面人,例如 Rick Scott、Ted Cruz、Todd Young,呢啲已經係老泛民已經有嘅 connection」,並說要認識政治顧問或規劃國家政策等「枱底人」;黎否認,指他不會使用「枱底人」等字眼。

控方續引述陳供詞指,「跟住黎智英就話,長遠應該爭取國際認同,然後由佢哋去做 embargo(禁運)、制裁、去向政府施壓」,黎否認曾說過此言。控方問,但黎同意施壓包禁運、制裁?黎同意。

控方再指,陳供稱黎說「我哋要團結唔同嘅板塊,再加埋民間嘅力量,先可以達到『支爆』」,黎指「支爆」由劉祖廸提出,他沒說過上述言論。至於陳供稱黎說「根據歷史經驗好快會『支爆』」,因中國政府用很多資源監控人民」;黎否認,指僅說過中國政府用很多資源監控人民,重申是劉提出「支爆」字眼。

針對由黎撰寫、2019 年 9 月 30 日於《華盛頓郵報》刊出的文章〈There’s Hope for Freedom, Even in China〉(中譯:即使在中國也有自由的希望),當中提到「如果中國經濟崩潰,其政權合法性亦會崩潰」,控方質疑黎非不熟悉「中國內爆」?黎指,他說經濟崩潰只是推測。

控方指,黎在台北會面是給予指示,如何進行國際游說?黎否認。

15:22 黎指與劉祖廸見面唯一目的 是游說組織勇武派領袖團隊

針對 2020 年 1 月黎與劉祖廸在台北會面,控方指是黎透過 Mark Simon 安排會面,那 Mark Simon 是以黎名義安排?黎指「當然」。控方再問,黎會面時沒有問劉從哪裡來?黎反問甚麼意思,杜麗冰指,黎知否劉從哪個國家來?黎指,他為劉安排機票,知道劉來自英國,也知道劉在英國居住、工作。

控方問,誰告訴他劉在英國工作?黎稱,劉是測量師,一直知道他在英國居住,可能是陳梓華說,可能是其他人說。李運騰問,黎在 2020 年 1 月已知道劉是測量師?黎同意,指在會面期間詢問對方,劉說他的工作與梁振英一樣。

控方問,黎有否問劉是否涉及反修例運動?黎稱沒問,但他假設劉與反修例運動有關,又指劉在勇武派及「連登」之間有影響力。控方問,黎有否問劉在反修例運動做過甚麼?黎稱沒有,指他假設劉是精神領袖,劉亦沒說以前做甚麼。

控方指,黎沒詢問因陳梓華已告知他劉的背景,包括參與區選監選團?黎否認,又指不知道劉與「G20 眾籌」有關,他只是說過眾籌很成功。控方問,黎有否與劉討論裴倫德的文章?黎稱沒再於會面提起。

控方問,黎與劉唯一見面目的,與游說組織勇武派領袖團隊?黎同意,指劉在會面期間也談及區選、「中國內爆」。控方問,黎有否確實著劉應怎做?黎稱沒有,只說是好時機利用他的影響力,著勇武派組織領袖團隊。

控方問,所以黎向劉提到最具體的步驟,是如何組成領袖團隊?黎指,即使是他本人也不知道怎做,他假設劉會更清楚,而劉當時反應,令他感覺劉是同意、希望能夠完成。黎指,見面後沒再跟進組織領袖團隊一事,亦沒要求陳交代進展,重申自己只是建議。

控方問,黎當時關注此事?黎同意。控方質疑,但黎不向兩人跟進情況?黎稱不需要,指兩人是負責任的成年人。

15:12 黎稱轉發裴倫德公開信 盼陳梓華及劉祖廸明白暴力損害國際支持

控方展示黎於 2020 年 1 月 8 日向陳梓華傳送〈【網上論壇】Advice from a Friend (Luke de Pulford)〉文章,稱「a great open letter by Luke de Pulford!」(裴倫德撰寫了很好的公開信);陳回覆「I read it yesterday which helps me persuade the rest of the stubborn leaders.(我昨天看了,這幫助我說服其他固執的領袖」。

文章提及 5 項建議:

1. Your campaigning isn’t direc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2. Leaderlessness is great, but creates a problem of representation.
3.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eeds to know what you want.
4. Don’t give up.
5. Think big in everything you do, especially those involved in violence.」

(中譯:
1. 你們的行動並沒對準國際社會。
2. 沒有大台固然很好,但有代表性的問題。
3. 國際社會需要知道你們想要甚麼。
4.不要放棄。
5. 凡事要往大局去想,尤其是涉及暴力的事情。)

針對第四點詳情提到,「There’s a lot of talk in HK of the “pointlessness” of international lobbying… It’s not pointless. It’s just hard」(中譯:香港有很多人談論國際游說「毫無意義」,這不是毫無意義,只是困難);黎同意此點與國際游說相關。

針對第五點提到,「凡事要往大局去想,尤其是涉及暴力的事情」,控方問黎想陳梓華、劉祖廸關注此點?黎同意。控方指,第五點詳情提到「Wherever you stand on the debate around violent resistance, one thing is unquestionably true: it really hurts you internationally…We have had politicians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you」(中譯:無論你站在暴力抵抗的辯論中哪個立場,有一點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它確實在國際上傷害了你⋯我們的政客因暴力事件而與你們保持距離)

控方指,這一點其實與如何使國際游說有效有關?黎指,此點與暴力會損害國際社會支持有關,因此他著陳梓華傳予劉祖廸,不要讓暴力損害國際社會支持。控方指,文章與國際游說有關?黎指,他想兩人閱讀「暴力會損害國際支持」這部分。

控方指出,黎向陳梓華、劉祖廸傳送此文章,是想兩人參與國際游說?黎不同意。控方再問,黎並非要兩人只閱讀第五點?黎指,不僅是第五點,但認為陳明白暴力會損害國際支持,陳亦回覆「這幫助我說服其他固執的領袖」,所以陳知道他傳送文章目的。控方指,黎沒說只要兩人閱讀第五點?黎同意。

14:57 短暫休庭

法官李素蘭的屏幕出現問題,休庭一會。

14:33 控方質疑黎就區選監選團證供前後不一

控方繼續針對奧爾頓勳爵、裴倫德於 2019 年 11 月來港參加區選監選團提問。控方引述黎在辯方主問下供稱,他與劉祖廸在台北見面時,可能有討論區選,但不知道有監選團。就辯方問,他在該時段與裴倫德、奧爾頓勳爵在港見面?黎同意,但大家席間只是討論對香港的看法,又指應該是 Mark Simon 安排雙方會面。

控方問,黎記得這段供詞嗎?黎稱不記得。控方再問,所以黎在主問稱不知道裴倫德、奧爾頓勳爵為了監選團來港是不真確?黎要求翻看他與羅傑斯的對話。

李運騰引述羅傑斯指,包括奧爾頓勳爵在內的一群國際議員來港觀察選舉,而其中一人詢問了安全問題,黎回覆「這裡沒有安全問題」。李運騰問,黎似乎知道有外國人士來港?黎稱不是,又指當時他著眼於安全問題,忽略了訊息其他部分,包括提到國際議員,又指沒有說謊,只是忘記了。

控方問,黎在主問下的答案是不準確?黎同意不準確。李運騰問,如果以此答案為基礎,黎在台北與劉祖廸見面時,有否提到監選團?黎稱沒有,但可能有討論區選,強調沒有深入討論,只是輕輕帶過。

12:57 午膳
12:38 黎稱沒陪奧爾頓勳爵監察區選 僅與對方用膳

控方展示黎與助手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1 月 7 日對話,Mark Simon 向黎轉發他傳予「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創辦人裴倫德(Luke de Pulford)的訊息,「Luke, the guy who came with Lord Alton, submitted a piece for Apple and they published」(中譯:裴倫德,與奧爾頓勳爵一起來的男子,向《蘋果》投稿,而他們發布了)

控方問,黎見過裴倫德很多次?黎稱只有一次,就是對方與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來港時,在酒店一起用膳,但他忘記了日期。控方問,是否兩人於 2019 年 11 月來港參與監選團觀察區選的時候?黎稱很可能是。

控方問,裴倫德是奧爾頓勳爵助理?黎指他猜測是,但兩人沒有正式介紹。

控方展示 2019 年 11 月 14 日黎與人權組織「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的對話,羅傑斯稱「Dear Jimmy: very confidentiality, Lord Alton is coming to HK from 23-26 November as part of a group to monitor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s. If he gets in, he would like to meet you and Cardinal Zen, Martin and others.」(中譯:親愛的 Jimmy:非常保密,奧爾頓勳爵將於 11 月 23 日至 26 日來港,作為監察區議會選舉小組的一員。如果他到港,想見見你和陳日君主教、Martin 和其他人)

黎回覆「OK Let me know the date and I’ll set up a dinner with them. Cheers. Jimmy」(好的,讓我知道日期,我會安排與他們晚餐。)

控方問,為何羅傑斯說「非常保密」?黎稱「你問他」,指事情太微不足道。控方問,「Martin」是李柱銘?黎同意,但不知道訊息所指的「其他人」是誰。控方問,所以黎當時一人與奧爾頓勳爵、裴倫德見面?黎同意。

控方展示同月 16 日羅傑斯向黎發訊,「A quick question. As I mentioned a group of international Parliamentarians are planning to come to observe the elections, including Lord Alton. But one of them has asked about the security. What is your view? Is it good idea or is it too risky in terms of safety?」(中譯:一個簡單的問題。正如我所指,包括奧爾頓勳爵在內的一群國際議員將來港觀察選舉。但其中一位詢問有關安全的問題。你有何看法?是個好主意,還是在安全方面風險太大?)

黎回覆「There’s no security problem. Situation is not as bad as that. Don’t worry. Cheers. Jimmy」(這裡沒有安全問題,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不用擔心。)翌日,羅傑斯向黎傳送一份題為「監察 2019 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之獨立選舉觀察小組」的文件。

控方問,黎有否陪奧爾頓勳爵監察區選?黎稱沒有,只是與奧爾頓勳爵、裴倫德晚飯。杜麗冰問,李柱銘、陳日君有來嗎?黎稱沒有,又指自己沒閱讀羅傑斯發送的文件。控方質疑,但這與奧爾頓勳爵、裴倫德來港參加監選團有關,他不感興趣?黎稱不感興趣。

控方問,黎是否想知道更多有關兩人來港的資訊?黎稱,羅傑斯的 WhatsApp 訊息已提到,已經足夠,重申他沒有閱讀該文件。

12:25 黎否認與劉祖廸見面時欲對方參與國際游說

針對黎於 2020 年 10 月 24 日、向劉祖廸致敬的 Twitter 帖文,控方指帖文附上《蘋果》報道,提到「Finn Lau, a 26-year-old young professional who let “Stand with Hong Kong”, a lobbyist group…」(中譯:26 歲專業的劉祖廸,帶領游說組織「SWHK」⋯)

控方問,《蘋果》報道所指的「游說組織」是指游說取得國際支持?黎同意。控方問,國際支持包括請求對香港、中國官員採取制裁和敵對行動?黎稱不知道。控方另指,《蘋果》於 2019 年至 2020 年的報道,均沒提到劉與勇武派有關?黎同意。

控方續指,報道集中提到劉的國際工作,包括請求國際支持?黎指,當時劉剛加入國際組織﹐不需要提到劉過往的角色。

針對報道〈遊行被圍捕險洩身份 攬炒巴死裏逃生〉,當中提到「『我要攬炒』,一個自連登討論區冒起、間接影響反送中運動走勢的名字,真實身份終於在月初揭曉⋯」,控方指沒提到劉與勇武派有關?黎指,他認為勇武派使用「連登」溝通,劉在「連登」冒起成為精神領袖。

李素蘭問,報道沒提到「精神領袖」?黎同意沒有,但指劉間接影響反修例運動的士氣,重申他在不同傳媒知悉此事。控方指出,黎在台北與劉見面,當時知道他與勇武派沒有任何關係?黎稱不同意。控方指,黎其實是想劉參與國際游說?黎稱不同意。

11:35 小休
10:50 控方引《蘋果》有關劉祖廸報道提問 黎稱非所有都有閱讀

控方展示 2019 年 8 月 19 日《蘋果》「李八方 隔牆有耳」報道〈攬炒巴xG20 團隊眾籌1,400 萬連登13 國賣廣告推爆警暴〉,黎指「李八方」是八卦新聞欄目,記者使用筆名「李八方」撰文,但沒看過此報道,因他很少看八卦新聞欄目。

控方問,黎都會在同事口中知悉劉祖廸?黎同意。控方問,黎的同事有否告訴他,劉涉及眾籌行動?黎稱沒有。

至於另一篇「李八方」報道〈攬炒巴加入國際聯軍反抗〉,黎亦指當時可能看過。控方指,內文提到「攬炒巴發動一波又一波行動,例如眾籌全球登報,成功將黑警濫暴、北京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等問題,提升到國際層次。最近攬炒巴又有好消息,就係攬炒團隊正式加入由多國議員」,黎指當時不知道此部分。

控方展示 2020 年 10 月 24 日黎 Twitter 帖文,「I salute to @finnlau. At only 26, he has the wisdom knowing exactly when and what the right role to play. he inspired his peers in his former role and he’ll do it this time. the outside world support is very important」(中譯:我向@finnlau 致敬。年僅 26 歲的他有智慧,能準確知道何時以及該扮演甚麼角色。他在以前的角色激勵了他的同伴,這次他也會這麼做,國際支持非常重要)

控方問,黎為何要向劉祖廸致敬?黎稱世界支持很重要,認為劉有智慧、加入了國際聯盟,知道甚麼時候扮演正確角色。

控方展示同日《蘋果》報道〈遊行被圍捕險洩身份 攬炒巴死裏逃生〉,當中提到「『我要攬炒』,一個自連登討論區冒起、間接影響反送中運動走勢的名字,真實身份終於在月初揭曉,原來是今年 26 歲、香港土生土長的測量師劉祖廸(Finn)。網民暱稱為「攬炒巴」的他接受本報視像專訪,講述攬炒源起與過去年多以來死裏逃生的經歷」。

黎確認,當時他看到這篇報道,才知道劉祖廸背景。控方再針對報道內容提問,指當中稱「攬炒團隊與 Freedom Hong Kong 合作的日本文宣,被推薦參加廣告大賞」,黎稱當時沒有閱讀此詳情。

就報道其中一張相片,相片標題為「攬炒巴主力國際戰線,低調進行游說,早前更與歐洲議會議員進行溝通及閉門會議」,控方指,劉穿著的 T 恤,與黎於 2019 年赴美與參議員 Rick Scott 見面時、兩人手持的上衣相似?黎稱相似,但不相同。

控方指,報道沒提到劉與勇武派有關?黎指,每人都知他是勇武派的精神領袖。杜麗冰問,黎同意報道沒提及劉與勇武派有關聯?黎同意,報道主要提到劉在國際層面的工作。

李運騰關注,當黎撰寫向劉致敬的 Twitter 帖文時,是否已注意到劉涉及國際文宣行動?黎稱,看畢報道後知道。李運騰再問,黎於 2020 年 1 月與劉見面時,知否他涉及國際文宣行動?黎稱不記得,可能有提過。

杜麗冰問,黎在帖文提到劉之前和未來的角色,問黎所指「之前的角色」,是否指他在「國際戰線」角色?黎稱不是,是指劉作為勇武派的精神領袖。

10:37 黎指劉祖廸對「連登仔」有影響力 官關注何謂「連登仔」

控方續引述黎的供詞,指劉祖廸在「連登」有很多追隨者、在「連登」有影響力;黎確認,劉對「連登仔」、勇武派有影響力。杜麗冰問甚麼是「連登仔」?法庭傳譯員指是「LIHKGers」。法官李素蘭問,黎首次在傳媒上知悉劉祖廸?黎指,劉是「連登」精神領袖。

辯方補充,「連登」是社交媒體。李素蘭問,所以要加入才能使用?李運騰指,這是網上平台,人們可在平台分享意見,杜麗冰問「即好像 Instagram」。李運騰問,使用「連登」的人都是勇武派?黎稱不是,「但我認為他們有主導地位」(But I think they occupied a dominant position there)。

李運騰問,黎似乎將「連登仔」等於勇武派?黎同意,使用「連登」的勇武派是「連登仔」,李素蘭問,所以「連登仔」的「仔」是勇武?控方問,黎所指的「連登仔」是甚麼?黎指,「連登仔」是使用「連登」溝通的年輕勇武派,又指自己從不使用「連登」,但傳媒甚至是泛民之間,都會談及劉祖廸。

控方問,黎看過有關劉祖廸的《蘋果》報道?黎同意,但當時不知道劉的背景,只知道他有影響力,認為年輕人會聽從他的意見。控方問甚麼意見?黎稱不知道詳情,或是他在「連登」上寫的東西,引起人們共鳴,但他本人沒看過。

李連騰問,黎是否知道劉祖廸的政治立場?黎稱不知道,甚至他是否屬本土派也不知道,重申對劉的印象是,他對勇武派有影響力。

10:18 黎確認盼劉祖廸運用影響力組領袖團 官關注與早前證供有否出入

針對黎與「攬炒巴」劉祖廸的關係,黎在辯方主問下稱,他不知道「攬炒巴」做甚麼,強調「唯一目的就是尋求他的協助,以組成一個領導組織」。黎又指,他於 2020 年 1 月 11 日與陳梓華、劉祖廸在台北見面,主要談及組織勇武派領袖。黎指,當日有講述其他事情,但不重要故不記得。

控方問,黎當日與劉還提及甚麼事情?黎指,劉還提及「支爆」即「中國內爆」,又指聊天時間不長,主要談及組織勇武派領袖。控方問,黎還提及甚麼?黎稱,黎回應劉的「支爆言論」,指中國花費很多錢控制人民,這樣會消耗市場資源。控方問,黎主問下稱,當時可能提到「中國用很多錢監控市民」?黎稱是,監控即控制。

控方問,黎一直想劉組織勇武派領袖?黎稱不是一直,而是理大一役之後,自己才有組織勇武派領袖團隊的念頭。

控方引述黎在審訊第 98 日及 99 日的供詞,指黎先說「我想他(劉)在勇武派之間組織一個領袖團隊」,後來說「我不是希望他(劉)成為勇武派的領導,而是希望他影響勇武派,透過組織領袖團隊來平息暴力,使行動更有組織」,兩者是不同版本?黎稱,不是不同版本,始終希望劉能使用其影響力,組織領袖團隊。

控方問,所以這是黎的最終答案?黎稱不是最終答案,重申他希望劉利用其強大影響力,令勇武派之間組織領袖團隊。法官杜麗冰問,所以黎不是想劉成為領袖?黎同意,因為劉很明顯不可能再回到香港,所以他個人是不可能組成領袖團隊,只有透過他的影響力,才能著勇武派領袖團隊。

杜指,但黎首次是說「我想他(劉)在勇武派之間組織一個領袖團隊」,所以這是不準確?黎指,劉當時在英國,只能著他利用其影響力。杜再指,所以黎首次供詞是不準確?黎重申,是想劉利用其影響力。

杜質疑,黎首次供詞沒有提「影響力」,第二次則提到「影響力」,可見第二次的供詞比較準確,因黎知道劉在英國,不能組織領袖團隊?黎指,他認為劉有影響力,「如果你這樣理解,我接受,OKOKOK,不要再在這裡花時間,OK,謝謝!」

杜指,她只是想弄清楚,所以黎同意第一次的供詞不準確,第二次的供詞比較準確?黎同意指「OK」,「從表達的意義上來說並不準確」(Not accurate in the sense of expression)。

10:05 控方續圍繞黎對初選認知提問

控方指,初選於 2020 年 7 月 11 日至 12 日舉行,訊息顯示,陳梓華於 7 月 12 日向黎發訊指,「Hi Jimmy, thanks for everything on the primary election. It’s remarkable on our HK history. Wayland」(謝謝,你在初選中所做的一切,這在香港歷史上是非凡的。)黎翌日回覆指「It’s a miracle!」(這是奇蹟!)

控方指,黎直至 2020 年 7 月仍關注(concern)初選?黎指,「你可以這樣說」,但這議題由陳梓華提出,他只是出於禮貌回覆,「這是否代表關注,隨你決定。」(And whether that means concern or not, it’s up to you),亦不記得初選何時舉行。

控方展示黎 Twitter 於 7 月 12 日至 13 日發出的 3 則帖文,均附上《蘋果》報道照片,標題分別為〈銀髮族等三小時搶閘撐 35+ 選民誓「攞返主導權」〉、〈無懼國安惡法 立會 35+ 過首關 61 萬港人投票反抗〉、〈傳統泛民 傾全力護盤 本土素人 誓搶佔主流〉。

其中在附上〈銀髮族等三小時搶閘撐 35+ 選民誓「攞返主導權」〉報道照片的帖文,另提到「More than 420,000 voted. We #HKers are determined to win 35+ in September Legco election. We will take back the control of our lives. #FightforFreedom #StandWithHongKong」(中譯:超過 42 萬人投票。我們香港人決心在 9 月立法會選舉中贏得 35+ 票。我們將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為自由而戰 #與香港站在一起)

黎指,3 則帖文應該是他撰寫,報道照片也是他拍下,再傳予「徒弟」李兆富發布。控方問,黎如何傳予李兆富?黎稱不記得是透過 Signal 或 WhatsApp 傳送,但一定不是透過通話告知李。法官李運騰問,Hashtag 是李兆富添加?黎同意。

1002 開庭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