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今年一月檢視 40 款益生菌產品,指「PicoLabb」品牌的樣本標示含有糞腸球菌,而聯合國及世衛均評估為安全性有待確認,不建議人類用作益生菌。
PicoLabb 的公司上周五(25 日)入稟高院,控告消委會誹謗。公司指,糞腸球菌包括至少 78 種不同菌株,而其產品「特效益生菌」含菌株「TH 10」,有醫學文獻證明有利人體,與其他一般糞腸球菌不同。
公司認為消委會誤導讀者,惡意中傷,令其失去約 446 萬元的盈利,要求法庭頒令禁止消委會再發表誹謗性內容,以及賠償損失。消委會回覆指,由於事件有可能進入司法程序,不宜作出評論。
消委會:得悉有商戶提訴訟 不宜評論
消委會回覆《法庭線》表示,得悉有商戶就第 567 期《選擇》月刊中,有關益生菌的市場調查報告提出訴訟。由於事件有可能進入司法程序,消委會不宜作出評論。
原告:向消委會提供「特效益生菌」資料
原告為愛斯產品研發有限公司(IPC Works Limited),被告為消費者委員會。愛斯旗下醫療保健品牌子 PicoLabb,出產「PicoLabb Super Probiotics 特效益生菌」;而消委會則推出《選擇》月刊。
入稟狀指,「愛斯」於 2023 年 11 月接獲消委會來電,表示已挑選「特效益生菌」作研究調查,研究關注益生菌產品的營養標籤,不會調查其質素或成效。而消委會將邀請專家講解益生菌的基本知識,提高公眾關注。
「特效益生菌」標示「嚴選 13 種益生菌,無乳配方,經 3 年發酵而成,以確保其高效活性成份」,及「以獲高純度認證」。「愛斯」向消委會提供「特效益生菌」的相關分析證明及補充資料。
原告:消委會指「特效益生菌」含糞腸球菌
國際組織不建議服用
及至 2024 年 1 月,消委會推出《選擇》月刊,刊登益生菌研究調查,題為〈益生菌真「有益」?錯買亂食可損健康〉,以外國標準檢視 40 款不同益生菌產品。
調查針對 「特效益生菌」列出其成份,並提到內含「糞腸球菌」,並指經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衛聯合工作小組的最新的安全評估,此菌株較不穩定,易受污染,安全性仍有待確,因此不建議作為益生菌供人類使用。消委會的研究獲超過 130 間媒體報道。
原告:「特效益生菌」含菌株「TH 10」
醫學文獻證有利人體
「愛斯」指,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包括至少 78 種菌株,而 PicoLabb 只標明含有糞腸球菌中的品種「TH 10」,又指聯合國及世衛並非指所有糞腸球菌菌株均屬不安全,不宜人類服用。
「愛斯」續指,「TH 10」獲大量醫學文獻及國際研究報告證明,對人體有好處,包括可以改善免疫系統,應對細菌感染;聯合國及世衛的評估其實亦確認,「TH 10」亦沒有對萬古黴素抗生素的抗藥性。「愛斯」認為消委會的說法誤導讀者,惡意中傷。
原告:要求移除字眼不果 失近 450 萬元盈利
入稟狀提到,「愛斯」得悉調查結果後曾致電消委會澄清,說明消委會的說法屬誹謗及虛假,又去信消委會要求移除誹謗性字眼不果,最終導致「愛斯」失去約 446 萬盈利,即下跌約 59.4%。「愛斯」要求法庭頒令禁止消委會再發表誹謗性字句,以及賠償損失。
HCA212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