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深水埗警署|8人被控暴動 4人罪成4人無罪 官:畏罪而逃非唯一推論

8.29深水埗警署|8人被控暴動 4人罪成4人無罪 官:畏罪而逃非唯一推論
2019 年 8 月 29 日,深水埗警署外發生警民衝突,有示威者包圍警署。8人否認暴動罪受審,其中 4 人周六( 7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區院)被裁定暴動罪成,另外 4 人罪名不成立。暴動罪成被告當中,首被告李倩瑩另被控「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則罪名不成立。

法官游德康表示,控方於毫無合理疑點下,證明在深水埗警署附近發生了暴動,但不接納控方指,被告當日曾經逃跑,屬「犯罪後潛逃」行為。法官表示,案發時部分市民對警員懷有敵視和不信任心態,是司法認知範圍內的事實,因此畏罪而逃不是唯一合理推論。

法官下令為當中2名年輕被告索取勞教中心及教導所報告,案件押後至 2 月 4 日求情和判刑。

Read more

6.12金鐘|6男被控非法集結等罪 包括與「健仔」同匿藏青年 押後4.14裁決

6.12金鐘|6男被控非法集結等罪 包括與「健仔」同匿藏青年 押後4.14裁決
2019 年 6 月 12 日,示威者包圍立法會以阻《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通過二讀。事後 6 人,包括一度和「健仔」曾志健一起匿藏、被法庭發拘捕令的王愷銘,被控參與非法集結等罪。案件周四(5 日)在東區裁判法院(移師區域法院)再提堂。裁判官劉綺雲把案件押後至 2 月 24 日進行結案陳詞,4 月 14 日裁決,期間除了王愷銘正就另案服刑外,其餘被告續准保釋。

Read more

理大「突圍」|3男審前認罪 被告求情認「蠢」官指無悔意:蠢係因為做咗炮灰

理大「突圍」|3男審前認罪 被告求情認「蠢」官指無悔意:蠢係因為做咗炮灰
2019 年 11 月,警方圍堵理工大學內的示威者,其中 17 人疑「突圍而出」,及後在科學館內被捕。其中一宗涉及 7 人的案件,當中 3 人周二(3 日)在區域法院認罪,周三(4 日)求情。案件押至 1 月 18 日判刑,法庭為 20 歲被告索取教導所報告,期間 3 人還押。有被告在求情信表示,犯案是一個「愚蠢決定」,如有第二次機會,會選擇另一條路。

法官陳廣池質疑他沒悔意,「佢唔覺得自己錯喎⋯佢蠢咗係因為自己做咗砲灰,有得揀佢唔會做前線」。辯方強調,即使被告沒有使用「犯錯」等字眼,亦顯示他知錯。法官再質疑,被告大學時主修法文,「即係語文能力比一般人高囉,點會寫錯嘢?」

Read more

中槍「健仔」等5人被控意圖妨礙司法公正 兩案合併轉介區院2.1再訊

中槍「健仔」等5人被控意圖妨礙司法公正 兩案合併轉介區院2.1再訊
2022 年 7 月,警方在西貢北潭涌拘捕 4 名涉及反修例案的男子,指他們涉嫌沒有按照法庭指令歸押,包括在荃灣中槍的「健仔」曾志健。連同被指協助他們匿藏的男子,5人各被控一項「作出一項或一連串傾向並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的作為」,兩宗案件周三(4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控方指已索取法律指示,兩宗案件將會合併處理,並轉介至區域法院,申請將案件押後以待準備合併及轉介文件,獲署理主任裁判官香淑嫻批准。被告馮清華因確診未能出庭,押後至 1 月 9 日再提堂。另 4 人沒有保釋申請,須還押至 2 月 1 日再訊。

Read more

理大「突圍」案|3男審前認罪 官要求修訂案情 增被告衣著、裝備描述

理大「突圍」案|3男審前認罪 官要求修訂案情 增被告衣著、裝備描述
2019 年 11 月,警方圍堵理工大學內的示威者,其中 17 人疑「突圍而出」,及後在科學館內被捕。其中一宗涉及 7 人的案件周二(3 日)在區域法院開審,3 名男生開審前認罪,餘下 4 人不認罪,因當中兩人確診、正接受居家隔離,押至下周一(9 日)受審。

控方讀出案情後,法官陳廣池關注,案情沒有提及被告被捕時的衣著及裝備,「有冇頭盔、豬嘴,有冇帶口罩都係關鍵性嘅嘢」。他續指,「有(被告相片)嘅話要寫落去呀嘛,公平地將每一(被告)角色顯示出嚟」。法官要求控方修訂案情撮要,指 3 名被告仍未被定罪,繼續批准他們保釋,押至周三(4 日)讀出案情及求情。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2.25-31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2.25-31

國安法首釋法|海外律師參與國安案須取特首證明書 否則由國安委判定 一連四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下午(30 日)閉幕,表決通過《港區國安法》第 14 條和第 47 條的解釋,是自 1997 年人大第 6 次釋法,亦是人大常委首度解釋《國安法》,以釐清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或大律師,能否參與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 人大常委會指明,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可否參與國安案件的問題,香港法院根據《國安法》第 47 條,應向行政長官取得證明書;如法院未有向特首提出,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應按照《國安法》第 14 條的規定,對有關問題作出判斷及決定。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落實國安委作出的決定,並積極考慮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他見記者時強調,特首發出證明書的權力,早於《港區國安法》實施時已存在,釋法並沒有增加特首權力,又指本港的非國安案件,海外律師仍然「無任歡迎」。 國安法首釋法|海外律師參與國安案須取特首證明書 李家超:考慮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國安法首釋法|李家超:釋法沒增特首權力 「無任歡迎」海外律師處理非國安案國安法首釋法|司法機構:尊重人大釋法 將繼續行使獨立司法權處理國安案人大首就《國安法》釋法 過去5度解釋《基本法》 反修例暴動案統計|2022年199人罪成、再有37人被控 衝擊立會等案2023年開審 反修例運動至今逾萬人被捕,約 2,900 人被起訴。《法庭線》按法庭紀錄及報道統計,截至 2022 年 12 月 21 日,共有 819 人被控暴動,至今約四成案件審結。今年內,再有 37 人被起訴或加控,包括涉理大衝突、原被控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的鄭錦滿,另有一男生回港入境後被控於理大暴動(見內文表)。 今年內,共有 208 人的暴動案審結,9 人罪名不成立,其餘 199 人罪成,包括 YouTuber 易卓邦和舞台劇演員郭小杰,兩人分別涉 11.18 佐敦衝突及 10.1 黃大仙衝突,被判囚 4 年以上。而截至今年底,有 292 人仍候審。多案排期 2023 年開審,首宗 11.12 中環「和你 lunch」將於 3 月開審;7.21 … Read more

11.18油麻地|13人暴動罪成囚29月至63月 官:現場猶如小型戰場

11.18油麻地|13人暴動罪成囚29月至63月 官:現場猶如小型戰場
2019 年 11 月警方圍堵理大內的示威者,213 人涉在油麻地以「圍魏救趙」,營救被圍堵的示威者,被控暴動,分成多案處理。其中涉及 13 人的案件,除了「12 港人」之一的郭子麟及一名 21 歲男生認罪,其餘 11 人經審訊後裁定罪成,為首宗「聲援理大」、經審訊後定罪的案件。

暫委法官香淑嫻判刑時指,案發時現場示威人數逾千人,與警員對峙近 1 小時,估算投擲了 250 枚汽油彈,暴力情況嚴重,沒有警員被火光波及屬萬幸。 法官又形容,案發現場猶如小型戰場,認為並非突發,是有預謀和一定程度的計劃。

法官指,除了 2 名認罪被告,包括「12 港人」之一的郭子麟獲減刑,分判囚 2 年 5 個月及 3 年 11 個月,另有一被告因年輕獲酌情減刑外,其他被告均沒有減刑理由,分別被判監 4 年半至 5 年 3 個月。

Read more

反修例暴動案統計2|近六成定罪被告不涉直接證據 上訴庭指急救員非有效辯護理由

反修例暴動案統計2|近六成定罪被告不涉直接證據 上訴庭急救員非有效辯護理由
2019 年反修例運動至今逾 3 年,《法庭線》整理暴動案數據和翻查判詞,被裁定罪成的 269 人(274 人次)之中,當中 59%(161 人次)被告是控方在審訊中未提出直接證據,而法庭藉被捕時間、地點、衣著、裝備等環境證供,推論曾參與暴動。

至於餘下約 41%,控方曾提出警員目擊或錄像拍攝到被告行為等直接證據,而相關被告被指涉及實質暴力行為如「私了」,例如元朗 721 白衣人,其他行為包括堵路及襲警等。

此外,就急救員在案發現場是否屬於參與暴動,上訴庭 2022 年駁回一宗上訴時指,充當急救員非有效的辯護理由,又指「救人不等如中立」,當造意和行為符合定罪元素,「就是參與了暴動」。律政司亦就 8.31 灣仔暴動案,一名救護員的無罪裁決提出上訴。

《法庭線》整理的詳細數據及資料,請見內文及圖表。

Read more

反修例暴動案統計1|2022年199人罪成、再有37人被控 衝擊立會等案2023年開審

反修例暴動案統計|今年199人罪成、再有37人被起訴或加控 明年立會衝突、7.21案開審

反修例運動至今逾萬人被捕,約 2,900 人被起訴。《法庭線》按法庭紀錄及報道統計,截至 2022 年 12 月 21 日,共有 819 人被控暴動,至今約四成案件審結。今年內,再有 37 人被起訴或加控,包括涉理大衝突、原被控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的鄭錦滿,另有一男生回港入境後被控於理大暴動(見內文表)。 今年內,共有 208 人的暴動案審結,9 人罪名不成立,其餘 199 人罪成,包括 YouTuber 易卓邦和舞台劇演員郭小杰,兩人分別涉 11.18 佐敦衝突及 10.1 黃大仙衝突,被判囚 4 年以上。兩名男生被指在上水向七旬清潔工掟磚,案件亦在高院審結,陪審團裁定誤殺罪不成立、暴動罪成;兩人被判囚 5 年半,屬今年暴動案最重判刑。 部分涉較多被告的暴動案,包括 7.28 上環衝突、11.18 佐敦衝突等,均於今年審結。首宗理大內暴動案亦審結,6 被告全罪成。首兩宗 11.18 油麻地「圍魏救趙」、被告不認罪受審的案件,大部分人於 12 月被裁定罪成,其中一案涉獨立歌手莊正與另 9 人,他們還押至明年 1 月初判刑。 截至今年底,有 292 人仍候審。多案已排期 2023 年開審,首宗 11.12 中環「和你 lunch」將於 3 月開審;7.21 元朗衝突案及 7.1 衝擊立法會案,於 … Read more

青年涉藏鐳射筆勝訴 稱警漏披露兩證供 入稟追討52萬 官剔除申請、斥濫用程序

青年涉藏鐳射筆勝訴 稱警未披露所有證供 入稟追討52萬元 官剔除申請、斥濫用程序
19 歲男學生彭裕謙早前被指 2019 年 11 月在旺角管有鐳射筆,他否認控罪,在無律師代表下,親自以英文自辯,最終獲判無罪。他其後入稟區院,指裁決後發現有警員沒盡披露文件責任,向他漏提供兩證人證供等,向律政司追討共逾 52 萬元賠償。

法官高勁修周五(30 日)頒下判詞,剔除彭裕謙申索,指其申索瑣屑無聊(frivolous)、濫用司法程序、變得學術,及未能披露合理訴訟因由(cause of action)。法官又指,同意律政司一方所言,觀乎本案情況,原審裁判官也不會批准他的訟費申請,並下令彭裕謙負擔律政司一方訟費。

彭裕謙同日親到區院領取判詞,在庭外指需時仔細研究內容,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