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被指煽動案|辯方指《文匯報》曾報道「屠龍小隊」眾籌 「根據控方說法,呢個直情幫佢宣傳?」

《立場》被指煽動案|控方指《立場》為許智峯「賣廣告」 辯方呈《文匯報》報有報道前線小隊「眾籌」

分享: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周二(28 日)於區域法院踏入第 48 日審訊。就控方早前指《立場》在專訪為許智峯推廣「國際線」及「賣廣告」,辯方引述《文匯報》報道「屠龍小隊」眾籌收集資金,詢問鍾沛權報道是否煽動暴力,指「根據控方說法,呢個直情幫佢宣傳,幫佢引起煽動仇恨?」鍾表示難以猜測動機,但他認同需報道事件。

辯方又呈上《紫荊》雜誌、《成報》等漫畫配圖,指其他媒體亦曾批評法官「獨裁」,並將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形容為「國妖」、時任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等人則為「德江娘子軍」。鍾供稱,過往不論官媒、親建制或非建制報章都會以政治漫畫及設計圖片,增加文章效果及吸引力,惟近年政治漫畫數量已減少。案件周四(30 日)續審。

另外,辯方指控方早前提及《立場》員工「星星之火」卡片,令人聯想到「星火基金」。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引述前員工陳朗昇 FB 帖文指,該卡片屬陳本人,而「星星之火」是「昇昇之火」的諧音。(見另稿

辯方引《文匯報》「屠龍小隊」眾籌報道 
問是否煽動暴力

控方代表為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辯方代表為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大律師管致行,案件由法官郭偉健審理。

辯方第 2 日覆問鍾沛權,余若薇引用 2 篇《文匯報》關於反修例運動前線小隊的報道,當中提到「屠龍小隊」設立 Telegram 頻道「眾籌」收集資金,又報道「V 小隊」揚言殺警,及介紹另一個組織「九十二籤」的背景。余指,控方盤問時提到《立場》於涉案許智峯的專訪提及他開設 Patreon ,為其推廣「國際線」及「賣廣告」。

余詢問,按控方說法《文匯報》報道是否煽動暴力,火上加油?鍾笑指,難以猜測其動機意圖,但事態發展令人憂慮,他認同需報道事件,「唔可以做鴕鳥,要拎出嚟傾」。

鍾另提到,前線「V 小隊」揚言計劃伏擊落單警員,故《立場》於 2019 年 11 月中發布〈暴力邊緣〉專題報道,「探討當中的倫理問題及政治影響」。鍾指,專題刊出後不覺建制陣營有批評聲音,反而同情或支持運動一方,指專題抹黑社運,因政府指控社運恐怖主義化,加上當時臨近區議會選舉,有人認為報道會影響支持運動的候選人得票。

鍾補充,反修例運動的暴力程度愈見升級,尤其經歷中大、理大事件後,區選結果卻反映民情未有轉向。他認為傳媒需持續探討背後原因及政治矛盾,並非消滅最激進聲音就可解決問題。

辯方引《紫荊》、《成報》漫畫配圖
指曾批評法官、形容張德江為「國妖」

控方盤問時曾就《立場》特刊《立誌》內的政治漫畫逐張詢問,質疑醜化警隊、「特首攞支槍同你講嘢?」認為配圖火上加油,「社會不穩下應該收歛?」

辯方呈上《紫荊》雜誌的評論文章,並配上法官冷笑及以黃布遮眼的漫畫,文章提到「個別法官立場偏左,判案專斷獨裁」。余若薇表示,其他媒體亦有批評司法問題,指法官「司法獨大」、「獨裁」,又指按照控方說法該文章是「將批評變成事實」;鍾同意。

辯方又呈上《成報》報道,如指前特首林鄭月娥 2017 年背負醜聞參選,並配上政治漫畫,圖中的「大粒墨號」船上有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時任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時任特首梁振英及林鄭月娥等人;另一報道則形容張德江為「國妖」,頭上加上雙角,林鄭月娥等人為「德江娘子軍」;還有一篇報道將林鄭月娥配上超人服裝,諷刺她不懂買廁紙。

余問鍾沛權,政治漫畫於本港報章是否常見。鍾表示,過往不論官媒、親建制或非建制報章都會以政治漫畫及設計圖片,增加文章效果及吸引力,但近年政治漫畫數量已減少。

控方指「武漢肺炎」污名化中國
辯方呈袁國勇文章指用字「通俗易明」

至於控方盤問時指,《立場》使用「武漢肺炎」一詞污名化中國,鍾早前回應指傳媒於疫情初期普遍使用此詞,加上有港大教授認為字眼合理,惟至 2021 年底因政治壓力轉用其他用字。

辯方呈上港大醫學院教授袁國勇及龍振邦於 2020 年 3 月發表的文章〈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文章提到使用「武漢肺炎」是「通俗易明,方便溝通」,但同日作者撤回文章。

鍾指,文章撤回的主因,是作者備受壓力和批評,因文章批中國人進食野生動物的劣根性、兩次冠狀病毒均源自進食野味;若進食野生動物文化不改變,將來必有第 3 次病毒爆發。鍾解釋,文章觀點「刺痛好多人」,惹來官方及親建制媒體的批評;另一焦點則是文章一度稱台灣為「中華民國」。

鍾另指,當時中國官方透過輿論否認病毒源自武漢,甚至指控病毒最先於歐美爆發,相關說法經事實查核後為虛假資訊,故有評論作家堅持使用「武漢肺炎」一詞,不願附和中國宣傳;但鍾強調此非《立場》持續使用「武漢肺炎」的目的。

鍾:博客望真正實踐「一國兩制」
《國安法》根本性改變香港價值

至於控方指鍾對《國安法》的憂慮無事實基礎,辯方指不同界別於《國安法》生效前都曾表達擔憂,如大律師公會發聲明指《國安法》無公眾諮詢,並關注追溯期等問題;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法律界學者陳文敏及張達明亦先後提出質疑及憂慮;前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施覺民 2020 年 9 月辭任,指決定與《國安法》有關。

美國商會亦指會員擔憂《國安法》影響香港營商環境、香港記者協會及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要求公開條文具體內容,憂衝擊司法獨立;傳統基金會則於 2021 年將香港剔除於《經濟自由度指數》,稱本港政府已由北京控制。

就控方盤問時提到「三不信」,即不信《國安法》、「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余若薇詢問外界對《國安法》的憂慮,是否源自「三不信」。鍾不同意,指很多《立場》博客都期望香港真正實踐「一國兩制」,落實《基本法》以保護港人的自由。他認為,港人只是對內地司法制度陌生和不信任,而《國安法》根本性地改變香港原有價值,博客就《國安法》提出的憂慮,正可反映跨階層和界別、為數不少香港人的擔憂。

DCCC26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