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鄧桂思死因研訊整合(三)|家屬:有好重要嘅問題未得知 官抽起「不合法被殺」

鄧桂思專題三

分享:

家屬方:有好重要嘅問題未得知

部分家屬的疑問,如醫生開漏藥的原因,在研訊過程中均有觸及(詳見本專題稿二)。但長女胡尚佑在所有證人完成作供,陳詞時仍表示「有好重要嘅問題未得知」,指希望得知當時院方為何沒有主動通報家屬,並提到如果當時沒有主動詢問,媽媽情況為何突然轉差,「呢個問題係咪會石沉大海、不了了之咗呢?」

死因裁判官在引導陪審團時,曾指陪審團可考慮,不論處方藥物出錯或診斷期間出錯,院方應否主動向病人家屬交代,「係咪應該主動同屋企人講返,而唔係將責任交畀屋企人」。

醫管局一方則補充,事故後曾成立「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政策檢討小組」檢討通報機制,小組亦有提出建議,並向陪審團提供相關文件,以考慮「現時機制係咪 address 到鄧女士呢件事」。

而最終陪審團的建議,並沒有觸及醫管局的通報機制。

官就開放「不合法被殺」邀三方陳詞

研訊進入第 10 日時,證人已全部作供完畢,在各方陳詞前,官在陪審團避席下,就應否提供「不合法被殺」(法律 101 文章)的選項,以及需用甚麼標準考慮,邀請各方陳詞。

醫管局一方及醫生一方均表示,根據案例,當事人違反謹慎責任的程度,需要達至非常差劣(must be gross)、明顯犯錯(obviously wrong),標準相當;惟本案沒證據有相關行為,故認為毋須向陪審團提供此選項,即使提供選項,都應採用刑事準則。

醫管局一方的代表,資深大律師蔡維邦提及,如果有證據顯示本案牽涉罪行,死因研訊需因應刑事案件而押後;另指兩名醫生曾一度被控誤殺,最終被撤控,反映其行為不足以檢控。官問,律政司撤控的決定,會否限制死因裁判官。蔡稱,律政司作出起訴決定後,經過足夠時間作出成熟的決定,案件甚至未達表面證供(prima facie)的標準;且是次研訊亦沒有揭發更多證據,指向涉及罪行。

醫管局代表、資深大律師蔡維邦(左);涉事醫生代表、律師 Bernard Murphy(右)。

家屬代表,長女胡尚佑則認為,有關控告兩醫生誤殺一事,「覺得唔應該擺呢啲野放係呢個庭度」。胡另指,醫生曾解釋類固醇治療的利弊,認為他「預計到個 cons(壞處)係咩」,即可引致肝衰竭。

胡又認為,黃麗虹教授的研究引用 20 年前的數據,當時已有抗病毒藥;有專家指處方類固醇同時處方抗病毒藥是廣為人知,故稱「我覺得佢哋 foresee(預視)到個 risk(風險)囉」。

官終裁定時稱, 毫無疑問兩名醫生有違反謹慎責任,且證據顯示與鄧死亡相關;惟相關行為需要非常惡劣、予以譴責,且合理地可預計引致嚴重的死亡風險,亦必須超越疏忽的程度,認為兩名醫生的行為並非嚴重致刑事責任。

官指,雖然有些行為或不作為是否嚴重疏忽,是交由陪審團裁定的事實問題;但如果證據弱、有含糊之處, 需要將不穩妥的議題抽起,不供陪審團考慮,終裁定不會向陪審團提供「不合法被殺」的選項。

家屬:唔想其他人受苦
醫管局:耐唔耐會有意外

家屬代表、醫管局及涉事醫生一方分別於研訊第 10 日及第 11 日陳詞,由家屬一方先陳詞。長女胡尚佑陳詞時,除提及仍有疑問未解決,亦質疑兩名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的處理手法。就林指受到干擾一說,胡指醫生每日面對不同干擾,「係咪代表每一個睇佢哋嘅病人,都要背負住被開漏藥嘅風險?」至於陳小劍稱,因相信上一手醫生先討論處方抗病毒藥事宜而沒考慮開藥,胡認為,他作為專業醫生,不應受同儕影響,應有自己判斷。

胡最終稱,希望將來不會再有人「受呢種痛苦」,認為醫生背負人命,「唔係錯咗,講句對唔住就冇事發生」、「每一個粗心大意所做成嘅傷害,都係關乎寶貴生命」、「成家人心目中係留下咗永不磨滅嘅疤痕,時間唔會丟淡一切。」

「希望所有醫生,對待每一個病人嘅時候都係認真謹慎,如果唔係嘅話,呢件事繼續發生,咁受傷害嘅可能有機會係在場任何一個人…我哋面對過,唔想再有其他人受呢種痛苦。」

鄧桂思長女胡尚佑。

醫管局代表、資深大律師蔡維邦陳詞稱,局方在事故後提出不同措施,如修改藥物名冊,放寬更多不同專科處方抗病毒藥、系統設有提醒等,但「冇可能完全完善」;並稱「好不幸要接受,耐唔耐會有意外,耐唔耐會有錯,有錯就係要 review、改過,好似呢件事進行咗唔同嘅覆核。」

醫生一方則表示,兩人作供時均有解釋沒處方抗病毒藥的原因,另他們均有參與制訂改善措施。

官感謝長女出席研訊:
全世界做媽媽嘅,都感安慰驕傲

陪審團退庭商議後,最終裁定鄧桂思因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但沒有同時處方抗病毒藥物,導致乙型肝炎發作,「死於不幸」。

死者長女胡尚佑當年曾表示欲捐肝救母,但因尚欠數月才滿 18 歲,未成年下被拒捐肝。事件亦曾引起社會討論未成年人捐贈器官的限制。死因裁判官周慧珠特別提到,感謝胡尚佑連日出席研訊,又問及她,當年母親是否清醒,知悉她想捐肝,胡則指無法判斷。官遂稱,鄧桂思當時可能「精神唔係咁好」、「冇機會同你講」,「但係全世界做媽媽嘅,都可以話畀你聽,有你一個咁勇敢、咁無私、咁有愛心嘅女,感到安慰驕傲。」

周慧珠又指,胡早前陳詞時稱「時間唔會丟淡一切」,認為「你對你媽媽嘅愛,唔會因為佢唔喺度,隨住時間減少」,「希望你對你媽媽嘅愛,或者媽媽對你嘅愛,填補返呢個空虛」。

周續指,知道胡除了媽媽外,仍有一位妹妹,「你媽媽唔會希望(因為)佢唔存在,(令女兒)一生人覺得生命中有呢個痛。」她最後提到,胡當年自願捐肝,至出席研訊向醫生、專家提問,稱讚胡「好堅強」,寄語「相信你嘅堅強可以幫到你有一日,可以用正面方法填補返媽媽留下嘅空虛」。

CCDI-808/2017(SH)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專題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