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中大新聞獎|《法庭線》理大衝突三年數據分析奪優異獎 已停運《立場》奪3獎

中大新聞獎|《法庭線》理大衝突三年數據分析奪優異獎 已停運《立場》奪3獎

分享:

頒獎禮上,播出《法庭線》理大衝突三年案件數據分析專題的部分影片報道。(Tszhei Chan 攝)

理大衝突三年數據專題
整理逾 400 被告案情、進度

2019 年理大衝突是反修例運動中,對抗程度最激烈的事件之一。但無論政府抑或⺠間,對於理大衝突的公開資料和紀錄均非常有限,大眾一直只能從警方公布的被捕人數,了解衝突規模。

截至 2022 年,數百人因涉理大衝突被控,分成多宗案件審理。當中不少案情、案發時間地點上非常相似;而案件審訊進度不一,部分人在過程中亦被加控罪名,令資訊極為零碎,讀者難以消化,甚至造成混淆。

《法庭線》在理大衝突三周年,製作〈理大衝突案件數據分析〉報道,爬梳數以千計的法庭紀錄及新聞報 道,整理出 400 多個被告的姓名、控罪、案情涉及的地點,並找出相應裁決、法官判詞等資料,編製案件數據。

按 6 個主要衝突地區
重組連日衝突情況

過程中,記者按案情提及日期、時間及地點,歸納及劃分出理大內外、油麻地、佐敦、尖沙咀等 6 個主要衝突地區,以「步移法」的方式,按時序解構數百名被告所涉的案情及案件相應進度。為讓讀者更易理解,記者同時製作影片,將衝突畫面、新聞片段與案情整理結合。

理大衝突被視為整場運動的轉捩點,是次報道,是首個對理大衝突較有條理及系統性分析的報道,讓社會在事發的 3 年後,能夠較全面地回顧當時在各區的混亂情況,以及被捕者的現況。報道定格於衝突三周年一刻,發現仍有近五成人的案件未開審、逾四成被告案發時在 21 歲或以下,亦可見當中逾七成半人被控暴動。

相關報道重溫:

獲獎記者:
望留下真實存在過痕跡

《法庭線》記者領獎時稱,希望可留下真實和存在過的痕跡,日後會繼續記錄和報道,「無論呢個係一個點樣嘅時代都好,都好好咁陪大家一齊經歷」,期望同業可守住業內不同陣地,一同勇敢面對。

今次是《法庭線》自 2022 年 5 月開始營運,首次獲得新聞獎項。(Tszhei Chan 攝)

已停運《立場新聞》奪 3 獎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奪得 3 獎。其中多名記者參與的〈南丫海難死亡調查報告〉專題,奪得「最佳視像專題獎」組別大獎。

立場調查組則憑〈保安系統三高官灣仔高級私人會所飯局違限聚令被罰款 政府無公布〉奪得「最佳視像新聞獎」大獎;以及憑〈直擊恒大高層涉向入境處兩高官送標價 3,388 元禮籃 入境處:嚴肅跟進 兩官稱符規定〉奪得「最佳文字新聞獎」優異獎。

《明報》、《香港01》、《南早》
各奪兩獎

《明報》憑〈賀建奎獲批高才通〉、〈圖書館書籍下架系列〉報道奪得 2 獎;《香港01》憑〈電訊詐騙營人口販賣調查:來自緬甸柬埔寨的呼救〉、〈日本福島污水排放計劃 我們需要擔心什麼〉奪 2 獎。

《南華早報》憑〈Inside China Podcast: Are protests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beyond changing China’s zero-Covid policy?〉及〈Life in Hong Kong’s shoebox housing〉奪得兩獎;而《香港電台》及《TVB》各奪一獎。

本屆設六組別共 12 獎項
新聞學者、資深傳媒人任評審

「中大新聞獎」由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自 2003 年創辦,及後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表揚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為業界樹立良好榜樣,提升香港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水平,獎項獲公眾和新聞界廣泛認同。

第十一屆「中大新聞獎」設「最佳文字新聞獎」、「最佳文字專題獎」、「最佳視像新聞獎」、「最佳視像專題獎」、「最佳聲音新聞/專題獎」,以及「最佳多媒體新聞獎」共 6 個組別,每組設大獎及優異獎各一。本屆評判團共有 16 人,包括各大專院校新聞學院院長或新聞系系主任、各大傳媒社長或總編輯,以及資深新聞工作者。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