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83日審訊 黎節目中盼國際社會關注「12港人」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83日審訊 黎節目中盼國際社會關注「12港人」

分享:

15:00 黎節目中稱:當局欲向傳媒傳達「不為我工作便會惹麻煩」

對話又談及警方於 2020 年 11 月以《特權法》拘捕立法會民主派議員一事。黎形容,港府希望透過此事,預先制止任何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留在立法會的可能性,讓他們覺得留在議會亦無法反抗。

黎又特別提及,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因追查 721 事件而查冊車牌,但以「明知而作出在要項上虛假的陳述」罪被捕。黎形容,當局想傳達的信息是,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只要不是為我工作,你便會惹上麻煩」。即使簡單如查冊車牌,仍可被用作對付記者,情況相當可怕。黎解釋,警方針對他或《蘋果日報》作出拘捕行動,皆因《蘋果日報》在當局眼中是「反對派(opposition)」,自然會被針對,但現時拘捕蔡玉玲,可見越微小的事情被針對,反映當中的恫嚇越大。黎表示,現時中共計劃威嚇傳媒、教師及公務員,在社會各方面找藉口拘捕他們,以向社會發送威嚇的信息。

在片段的觀眾問答環節中,有觀眾問黎對拜登的看法。黎稱,拜登相較而言很弱勢,擔心美國政府會想與中國調解,以取捨的方式解決問題,把中國理想化,令黎感到擔憂。

14:33 黎節目中稱:港人對拜登勝選感遺憾

控方播放 2020 年 11 月 5 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嘉賓為美國學者 Claudia Rosett。節目內容圍繞美國總統大選及中美關係等議題。被問及對於拜登勝選而特朗普敗選的看法,黎形容港人普遍感遺憾。黎形容,拜登視中國的問題為一個可以透過取捨(trade off)解決的問題,而非視之為中美制度有矛盾的根本問題。黎指,若中國不改變態度,融入世界其他國家的價值,世界便不會長遠達到和平。而特朗普的作風則是撕破中國製造的假象,面對現實,而非把事情理想化。

黎又提及,經歷疫情,美國人民對於中國的想法改變,發現他們需要面對的正是與他們完全不同價值的體制。從中國對 NBA 的態度及荷李活對中國卑躬屈膝的態度可見,美國人民對此感到煩厭及受辱。

12:45 休庭
12:09 黎節目中稱:示威使用暴力會失道德高地

控方播放 2020 年 10 月 29 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嘉賓為美國神父 Robert Sirico。黎在片中提及,當時已不可能進行大型示威,即使少部份人示威,亦會被警方包圍。但如果沒有關於香港的新聞,世人便會忘記香港,共產黨可對香港為所欲為,強調香港需要國際支持及關注。

黎又認為,若在示威中使用暴力,便會失去道德高地,而中共不會想香港擁有自主及自由;中共不喜歡香港的抗爭,因為香港的抗爭,會對中國內地的人民散播危險的信息。

黎重申,他繼續留下發聲相當重要,如果他被視為危害國家的人,越被針對、承受越多壓力,他便越需要發聲,讓世界得知他的情況。黎又形容,相信他們正站在歷史中正義的一方,總有一日會獲得勝利,即使身陷囹圄,仍會感到自由,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信念總有一天會成真。

11:30 休庭
10:45 黎節目中稱若特朗普當選 相信當局會謹慎處理《蘋果》事宜

控方播放 2020 年 10 月 22 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嘉賓為《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寫手 Jillian Melchior 。被問及黎認為在美國總統大選前,會否出現針對民主陣營、或《蘋果日報》的打壓?黎認為,當時已經沒有示威遊行活動,不會再有鎮壓,至於《蘋果日報》,黎指認為若特朗普當選,當局會更謹慎處理,相信美國總統大選前不會有打壓行動。

10:10 黎節目中稱:「12 港人」需國際社會幫肋

控方播放 2020 年 10 月 15 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嘉賓為美國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在問答環節中,黎被問及,中國在未來 10 至 20 年會否有宗教自由?黎指,只要共產黨仍掌權,便難以有宗教自由,而香港各方面的自由亦正被收窄。

黎又提及「12 港人」事件,當時 「12 港人」被拘留在中國,黎認為香港人對此可做的有限,只能希望國際社會關注事件,支持「12 港人」,令中共釋放他們或把他們移交至香港,「We need your help, the 12 young kids really need your help(中譯: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12 個年輕人真的需要你們的幫助)。」

10:04 開庭
HCCC51/2022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專題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