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33日審訊 杜麗冰重申被告政治傾向與本案無關 官按證據裁決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33日審訊 杜麗冰重申被告政治傾向與本案無關 官按證據裁決

分享:

16:33 休庭

案件下周二(18 日)續審。

16:08 黎確認蓬佩奧團隊欲《蘋果》刊國務卿晤六四倖存者

控方展示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6 月 4 日向黎轉發訊息,並附上 Twitter 帖文連結,「Also today, the Deputy Secretary gave a special “International Women of Courage” award to the Tiananmen Mothers」(中譯:今天美國副國務卿向天安門母親頒發了「國際勇敢女性」特別獎)。

訊息續指,「The Secretary met with Tiananmen survivors. First time to our knowledge that the massacre anniversary was marked in such a way」(國務卿會見了天安門事件的倖存者。據我們所知,是第一次以這種方式紀念大屠殺)

控方引 Mark Simon 指,上述訊息來自蓬佩奧團隊,「She hopes Apple can give it some publicity that we can show Pompeo」(她希望《蘋果》能夠就此做一些宣傳,以便我們可以向蓬佩奧展示),又指「They are concerned the message is not reaching the Hong Kong community in the Taiwan community because of the dominance of pro Beijing news organizations」(他們擔心,這訊息無法傳遞給在台灣社區的香港群體,因為被親中媒體主導了)

控方問,Mark Simon 提到的「蓬佩奧團隊」,是指 Mary Kissel?黎稱應該是。控方問,Mary Kissel 希望《蘋果》宣傳國務卿會見天安門事件倖存者一事?黎稱,Mary Kissel 希望《蘋果》發布相關資訊。

控方指,黎將 Mark Simon 訊息轉發予陳沛敏,陳回覆「今日已見報」。黎庭上指,員工引用其他新聞來源刊出了報道,沒有使用 Mark Simon 提供的資料。

黎同日向 Mark Simon 稱,「We’ve done big in today HK and Taiwan newspaper. Will ask them to publish it again in different version today」(我們今天在香港和台灣報紙已做大,今天會要求他們以不同版本再次發布)。

控方再展示 6 月 4 日第一版提到〈蓬佩奧晤前學運領袖向京施壓〉,翌日另一版本題為〈李蘭菊晤美卿促行動 「港發生天安門2.0」〉。

15:46 控方:要求下屬直播博明演講屬否編採指示?黎否認

控方指,進入下一個範疇提問前,針對昨日呈堂訊息顯示,黎著助手 Mark Simon 聯絡外國政要訂閱英文版,包括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 (Matt Pottinger)。黎今補充,當時只知博明在美國國安委工作,以及知道是頗高職位,並同意 Mark Simon 與博明直接聯絡,指兩人相識很久。

控方展示黎與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5 月 4 日對話:

Mark Simon:Matt Pottinger is going to be doing a big speech tomorrow on China. He’s asked us to share the link and also the speech with our readers. I coordinated with Kim Hung, and he will put it up online at 8:30, just before the speech starts, in order to honor the embargo, but also let people know we have it.

Matt specifically asked for Apple Daily through Christian. Actually a very strong speech.

(中譯:博明明天將就中國發表重要演講。他著我們與讀者分享連結和演辭。我與劍虹協調,他將在演講開始前、8 時半將演辭在網上發布,在此之前不可以發布,但也可讓人們知道我們有這篇演辭。博明特別透過惠頓問《蘋果》。事實上,這是一篇非常有力的演講)

黎:Great! Please ask them to put it in live broadcasting platform called 果燃台 - You mean 8:30 in the morning or evening? Thanks. Jimmy(中譯:太好了!請讓他們放到「果燃台」 - 你是說早上 8 時半還是晚上 8 時半?謝謝)

Mark Simon:It’s 8:30 this evening. I will ask Kim Hung to put the connection link up, as it is Zoom. The speech is at 6am our 9pm…(中譯:是晚上 8 時半,我會請劍虹上載 Zoom 連結,演講是當地早上 6 時,我們晚上 9 時)

杜麗冰問,甚麼是「果燃台」?黎稱是取自中文「果然」,作一個有趣的名字。控方問,這是一個直播台?黎同意。控方問,是否包括新聞?黎稱不包括新聞,因新聞在其他平台。控方問,那麼「Live Chat」呢?黎稱不知道。

李素蘭問,演辭是英文的嗎?黎稱是中文,博明用普通話發表演講,指自己看了部分演講,但他不記得內容,認為 Mark Simon 所指的「重要演講」,意指博明用普通話演講。控方問,《蘋果》有否上載博明演講?黎指,Mark Simon 提到已向張劍虹轉達訊息。控方問,要求下屬直播博明演講,是否屬編採指示?黎稱不是。

15:23 小休
15:10 控方質疑黎稱不看英文版評論文章與事實不符

控方引述,黎早前指偶爾會看論壇版的文章,那麼黎會否從論壇版選取文章傳送予英文版?黎指不記得,認為沒有。控方再引述 2020 年 6 月 12 日黎向「English News」群組發送的訊息,「今日評論版潘小濤李平,甚至抗爭者的文章都可翻譯,我估我們一定知道,只不過順便一提」。黎指只是提醒「Just in case(以防萬一)」。控方再問,黎會閱讀論壇版?黎指並非每天都看,但當日有留意到訊息提到的兩篇文章,即李平(楊清奇)及潘小濤的文章。

控方引述,隨後黎發訊指「對不起,起初沒看清楚,這有權鬥內容應該是好的花絮」。控方指,黎當時閱讀文章後發現涉及中共權鬥,是好文章,可以放入英文版?黎確認。

控方再展示同年 7 月 26 日的訊息,黎發訊指「劍虹,盧峯,我認為English Esition(Edition)的新聞太少,雖然評論等不錯,但新聞是重點,要想法子增加。謝謝,黎」。控方指出,黎當時有閱讀英文版的評論版面?黎指有閱覽,但沒仔細閱讀。控方再指,黎說「雖然評論等不錯」?黎指是關於數量不錯,並非指內容。

法官李素蘭指,黎今早稱,只會點擊英文版網頁的「新聞(news)」頁面,不會點擊其他?黎解釋,當時正建立英文版,關注是否有足夠文章數量。法官李運騰問,所以黎在建立英文版時,偶爾會點擊其他頁面?黎確認,指會關注是否有足夠數量。

控方再指,所以黎今早的證供錯誤?黎指因為忽略了建立英文版的階段,強調甚少點擊其他頁面。控方再問,建立階段為時多久?黎指不知道。控方再指,這是持續的過程?黎確認。控方再指,根據訊息,黎於 2020 年 8 月仍有為英文版揀選文章?黎確認。

法官李素蘭問,英文版成立 3 個月後,黎仍持續關注英文版?黎指,已越來越少向員工發送新聞文章。控方再指,員工逐漸知道黎的立場及想法,以考慮甚麼文章適合放入英文版。黎指,不只是他,群組中其他成員亦有提供文章,當英文版建立後,黎便越來越少發送文章,最終停止。

14:50 《蘋果》標題提及「777」 官追問意思

控方展示一系列《國安法》後、黎傳予馮的報道照片,包括 2020 年 7 月 1 日〈國安署權無限 

架空港司法〉、〈惡法生效 兩制蓋棺〉、〈度身禁抗爭 四罪可囚終身〉、〈777 向聯合國死撐司法仍獨立〉。控方問,黎傳送前一定看過報道內容?黎稱不知道有否閱讀內文。

控方問,黎想馮在英文版包括這些報道?黎重申,他是為了協助建立英文版。杜麗冰問,甚麼是「777」?控方指,是指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杜麗冰問,為何是「777」?黎指,這是林鄭月娥的綽號。李素蘭問,是貶義意思?控方亦問,是負面意思?黎同意。

控方展示黎同日傳送〈陳日君:無信心保持宗教自由〉予馮,稱「I hope the above would have English editions later」(希望以上內容以後有英文版),問這是黎的指示?黎重申,他是想建立英文版的內容(build up the bo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控方問,所以黎是提供意見(provide input)?黎同意。

控方再展示黎於同月 14 日向馮傳送〈立會初選電子投票結果:本土派素人大勝〉、〈警曾搜香港民研 接觸所有電腦系統 結果外洩 掀國安監控恐慌〉、〈狀告政府瞞疫 法院拒立案 武肺難屬抗爭 官《國安法》恐嚇〉報道照片。

控方指,黎傳送報道照片後,向馮稱「above news have English edition please forward for me for my twitter」(以上新聞有英文版請轉寄我,用作發 Twitter 帖文之用);黎確認。

控方指,黎於同年 8 月 26 日再於「English News」群組傳送〈每年進口糧食一億噸 難自給自足〉、〈中共威權炮製惜食鬧劇 專家:政策半年玩完〉報道。李運騰關注,報道提到是「兩岸專題」,報道是兩岸版還是專題版?黎稱是兩岸版的專題。

控方問,黎是否每日都會翻閱《蘋果》紙版?黎同意,但如果在海外就不能,有時也會看《蘋果》網上中文版,但不會看網上英文版。

14:33 黎確認《國安法》後續向下屬傳送報道著英文版發布

控方展示張劍虹於 2020 年 5 月 11 日在「English News」群組發訊指,「老闆,討論後訂出初步 English Newsletter 做法⋯內容:每天從社論、論壇、名采選取數篇文章,以及當天的逆權新聞和專題,翻譯或撮寫成當天 newsletter;每週日將成敗樂一笑和該週內容挑選,綜合一個 weekly 版本,偉光正就翻譯找外法人手,大約3至5人⋯」

控方指,黎與同事之間有共識,會從社論、論壇等不同專欄選取文章?黎同意。控方展示時任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在群組發訊指,「各位,我們今日(31日)正式推出英文版蘋果 app page,剛已出街」,並附上相關截圖。

控方問,根據黎早前供詞,稱他牽涉發展英文版初期,包括挑選文章?黎同意,補充他是建議。控方問,黎牽涉發展英文版初期多久?黎稱不記得。

控方再指,黎於同年 6 月 28 日向馮偉光分別發送兩張照片,顯示《蘋果》報紙的文章,題為〈條文後日通過 駐港公署 7.1 運作 違國安惡法可囚終身〉及〈鍾國斌:《自治法》嚴重威脅商界〉。黎回覆稱「Lo Fung, Hope these two items of news have English edition later (中譯:盧峯,希望英文版隨後可以有這兩則新聞)」。

控方指,黎同日再傳送另一張報道照片,題為〈03 年以來 7.1 遊行首被禁〉,控方問黎是否想英文版亦包括此報道?黎同意。控方問,黎在《國安法》生效後,是否繼續向馮偉光傳送報道,著他在英文版發布?黎同意。

控方問,黎挑選的報道與黎的立場、看法一致,黎想藉英文版讓外國讀者知道香港發生甚麼事?黎同意。控方問,黎只挑選報道予馮?黎稱,不記得曾否傳送專欄和專題相片﹐又指主要向馮傳送新聞,因為新聞是英文版的報道重點。控方問,黎也有傳送社論和專欄予馮?黎稱不記得。

12:48 午膳
12:35 黎確認英文版成立初期有份挑選文章

控方展示黎於 2020 年 6 月 15 日向馮偉光的訊息,黎向馮發送一條新聞連結,文字為簡體字的「新編高中教材“毛澤東思想”回歸!透露重大信號」,並發訊「盧峯,以上新聞是否已在英文版?謝謝,黎。」馮回答「還沒有」,黎回覆「請盡快,謝謝,黎。」黎指,這連結並非《蘋果》的報道連結。

控方指,黎看來看到新聞後會向馮偉光查問,這是否屬於指示?黎指不是指示,他只是覺得內容重要,可以放在英文版。控方再指,黎想把這則新聞放在英文版,而黎稱「請盡快」,可見他希望盡快完成,並對此很感興趣?黎確認。法官杜麗冰問,黎同意是對馮的指示?黎指,他是向對方提供認為有趣的文章,不代表是指示,而且這連結的新聞不屬於《蘋果》。

控方再指示黎於 6 月 28 日向馮分別發送兩張照片,顯示《蘋果》報紙的文章,題為〈條文後日通過 駐港公署 7.1 運作 違國安惡法可囚終身〉及〈鍾國斌:《自治法》嚴重威脅商界〉。黎回覆稱「Lo fung, Hope these two items of news have English edition later (中譯:盧峯,希望英文版隨後可以有這兩則新聞)」。

控方指,所以黎閱讀《蘋果》報紙後,會再揀選認為重要的報道,認為應加至英文版?黎指,因為當時英文版成立不久,黎有時會指出甚麼新聞適合放入英文版。而除了黎以外,其他人亦有份建立英文版。

控方質疑,這與黎早前的證供不一樣?黎指,只是在英文版成立初期這樣做。李素蘭追問,黎早前供稱沒有要求翻譯文章及放入英文版,現時黎的證供有異?黎確認。黎強調,因為當時剛成立英文版,需時試驗,這是建立的過程,黎又承認忽略了這個剛成立的階段。

控方問,這階段維持多久?黎指,當他認為員工已熟知過程,有共識,黎便沒有再著他們找新聞。控方再指,所以當時揀選文章是黎的工作?黎指,是建立英文版時的工作,當馮偉光熟習後,黎便停止。

12:07 黎稱要求停止報道與中國無關新聞 屬如何運用資源的商業原則

控方繼續針對專欄作家「一劍飄塵」的文章〈美國會制裁林鄭月娥嗎〉提問。控方問,論壇版由楊清奇負責,所以當時他是不小心,允許文章刊出嗎?黎指,正如他剛才所說,他不知道這篇文章是否提倡制裁,如果只是提出一個疑問,也許是文章能夠刊出的原因,否則不太可能 3 個高層閱讀文章後都批准發布。

控方指,楊清奇、馮偉光的上司是張劍虹,所以張劍虹也不小心?黎稱,不知道張劍虹有否看這篇文章。控方問,羅偉光的上司是陳沛敏?黎指,羅的上司都是張劍虹。控方問,所有高層都疏忽讓文章發布?黎稱不是,他不知道這篇文章只提出問題還是提倡制裁,強調若高層看畢認為,文章不是提倡制裁,就可以發布。

控方展示 2020 年 8 月 26 日「English News」WhatsApp 群組對話,黎向馮偉光傳送「Lo Fung, Do we need this kind of news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hina and all major English newspaper have published it? I wondered(盧峯,我們需要這種與中國無關、各大英文報紙都刊登的新聞嗎?)」,並附上一篇題為「共和黨稱拜登對伊朗和伊斯蘭國有利,非常適合中國(Republicans say Biden Good for Iran and ISIS. Great for China)」的《蘋果》報道連結。

馮偉光回應指:「I am trying to include a few stories on international news as our readers are 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 and they may want to know a bit about major news happening around the globe, especially important news like US election.(我正嘗試加入一些國際新聞報道,因為我們的讀者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可能想了解一些世界重大新聞,尤其美國大選等重要新聞)」。

黎後來發送訊息:「I don’t think this kind of news is needed since wherever they come their local news media should have covered it. I rather think that we should focus on Chinese news and be known for it without dilution.(我認為這種新聞沒有必要,因為無論他們來自哪裡,當地的新聞媒體都有報道。我認為我們應該專注於中國新聞,不應淡化。)」

馮偉光回覆:「Ok, will stop running international news from today.(好的,我們由今天起,停止報道國際新聞。)」

控方指,黎向馮稱「我們需要這種與中國無關、各大英文報紙都刊登的新聞嗎?」,是指示他停止發布一些新聞?黎稱不是編採指示,因英文版資源有限,他們能做的事不多,不應淡化焦點,形容這是商業原則。

控方問,焦點是集中中國負面新聞?黎說,他們的焦點是不淡化中國新聞。杜麗冰問,黎給予馮偉光的指示是集中報道中國新聞?黎指,指示是「做甚麼」(what),但他向馮的說話是「如何做」(how),即如何處理英文版的內容。

控方問,黎不僅給予指示,還監察英文版的發展?黎指,當時英文版剛推出。控方指,黎是指示英文版應包括甚麼新聞?黎重申,這是商業焦點(business focus)。控方問,黎在紙版《蘋果》看到一些他有興趣的新聞,便會要求員工翻譯成英文、放在英文版?黎否認,稱沒指示員工將新聞翻譯成英文。

黎又指,他看新聞不是為了找出合適新聞放在英文版,「這不是我的工作」。控方多次追問,黎真的沒有這樣做?黎稱沒有。

11:26 小休
11:10 官質疑《蘋果》《國安法》後仍發布談及制裁文章 黎:相信同事有把關 

控方續展示於 2020 年 7 月 18 日,專欄作家「一劍飄塵」第二篇在《蘋果》撰寫的文章,題為〈美國會制裁林鄭月娥嗎〉,黎指沒有閱讀此文章。控方指,楊清奇收到黎的指示,要找更多寫手,最終安排「一劍飄塵」撰文,黎亦認為對方寫得好?黎確認,指對方首次撰文後,他會閱讀了解是否好文章,若認為寫得好會著楊跟進,其責任便完成。

控方再指,黎稱會看一眼(glanced)《蘋果》報紙,當黎看時,會否留意到此標題〈美國會制裁林鄭月娥嗎〉?黎指不代表會留意到,指他有時會閱讀標題,但有時不會。控方再指,文章標題與黎當時所爭取的國際支持相關?黎指不是制裁。控方再指,黎於《國安法》生效前曾要求制裁?黎確認。控方再問,黎有否留意到此文章被翻譯成英文放在《蘋果》英文版?黎指不知道。

法官李運騰關注,此文章於《國安法》生效後發布,但黎曾供稱,曾提醒下屬以免犯法,為何黎的下屬會容許這篇文章於《國安法》後發布?黎指他相信楊清奇會做好把關。李運騰又問,現時回想起來,楊清奇當時沒有遵從黎的指示?黎指可能文章沒有提及制裁,又指可能楊忽略了,強調楊本人並非提倡制裁。

李運騰追問,所以楊清奇當時處理文章時不小心?黎指可以這樣說。李運騰再問,《蘋果》網上版由另一員工羅偉光負責,當時羅亦不小心?黎指,員工可能認為文章是關於過去的制裁。

法官杜麗冰質疑,根據標題,〈美國會制裁林鄭月娥嗎〉不是在談過去?黎指可能談及過去的制裁,重申他沒有閱讀文章,不知道內容。控方再指,所以羅亦不小心忽略了?黎指可以這樣說,指員工可能以為文章談及過去的制裁,指美國不會再制裁,內容沒有提倡制裁,以為可以刊登。

控方再展示文章的英文版,黎指不知道文章被翻譯成英文。李運騰提到,當時由馮偉光負責英文版?黎確認。控方指,黎批准馮刊登文章?黎指馮毋須他的批准。

10:45 控方問及《蘋果》專欄內容

控方展示楊清奇於 2020 年 7 月 14 日刊出的社論〈中共的打壓與制裁不足畏〉,黎指沒有看此文章,也不知道被翻譯成英文。控方問,社論是代表報紙的立場?黎指應該是。控方問,即使是這樣,黎也沒興趣看社論?黎指沒興趣。

控方問,黎有否留意作者「一劍飄塵」?黎稱是楊清奇找他寫專欄,他也有看其文章並喜歡。控方問,楊清奇找「一劍飄塵」寫專欄,是應黎的要求?黎指,當時他著楊清奇找多些作者,指看到「一劍飄塵」第一篇文章後已很喜歡。控方問,黎之後有否看其文章?黎稱不記得。

控方展示黎與楊清奇於 2020 年 6 月 24 日對話,黎向楊傳送〈不要把 BLM 和反送中混為一談〉文章相片,「李平,這一篇是全版寫得最好的文章。謝謝,黎。」楊回答「這個作者是新找到的,謝謝鼓勵」,黎再稱「很好作者,對事件有認識及理論基礎。謝謝。黎」。

控方問,甚麼是「BLM」?黎稱是「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生命也重要)。控方問,文章提到「一劍飄塵」是旅美作家,問他是否在美國居住?黎稱應該是。

控方引述文章指「所以對於香港民主派來說,不要顧慮美國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你們堅持民主理念,美國人民就會支持。要相信美國的政治體制,無論右派還是左派都是人民派」,問「一劍飄塵」與黎的立場一致,都是主張人權、民主?黎稱,這是「一劍飄塵」的立場,也是很多人的立場。控方問包括黎?黎同意。

控方問,在這稱文章之後,黎著「一劍飄塵」繼續為《蘋果》撰稿?黎稱不記得。

10:25 黎稱甚少閱讀楊清奇文章 不知對方是否主張制裁

控方引述黎供詞指,他曾找寫手撰寫專欄文章?黎稱是中文版,不是英文版,但同意曾找助手 Mark Simon、《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Mark Clifford 找英文版寫手,惟均沒有回音。控方問,當時英文版有誰擔任寫手?黎稱不知道。

控方提到,昨日展示張劍虹於 2020 年 5 月 12 日在「English News」群組表示,正找人手翻譯黎專欄「成敗樂一笑」文章,黎確認他忽視了這個訊息。

控方展示《蘋論》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於 2020 年 6 月 13 日撰寫的〈制裁人權惡棍是斧底抽薪〉,問黎此文章是否翻譯成英文?黎稱不記得。控方問,黎會否閱讀社論《蘋論》?黎稱甚少,他通常只會檢查報紙質量例如版面(layout)、重要新聞,甚少看專欄,但每日都會看副刊。

李運騰指,黎昨日提到作者馮睎乾?黎指,馮睎乾是副刊專欄作者,又指他只會看好作者的副刊專欄文章,例如馮睎乾。黎重申,甚少看社論,但會看顏純鈎的社論。控方問,黎如何決定閱讀某些社論?黎指不知道,看他當日有何興致。

控方問楊清奇的〈制裁人權惡棍是斧底抽薪〉會否使黎有興趣?黎稱,他甚少看楊清奇的文章,因為他是論壇版主管。李素蘭關注兩者有何關係?黎指,因楊清奇在《蘋果》寫作多年,其文章對他來說不是甚麼新鮮事,也知道他的想法、寫作風格,因此甚少看。

控方問,楊清奇的寫作與黎立場一致?黎指,他沒有這樣說。控方問,但黎說知道楊清奇的的想法?黎指,楊清奇是與他自己的心態、寫作一致。杜麗冰問,也與黎的信念一致?黎指,當楊首次到《蘋果》工作,他有看楊的文章,但經過這麼多年,他已很少看。

杜麗冰問,因為黎已知道楊的想法?黎指,因為他寫得太長。杜問,黎會否形容楊寫作與黎想法一致?黎指可能不是,指楊來自中國,自己不太熟悉對方。杜指,但一般而言與黎想法一致?黎同意。

控方問,黎知否楊當時支持及主張制裁?黎稱不知道,重申甚少看他的文章。控方問,黎稱沒看過楊清奇文章,那麼知否其文章被翻譯成英文?黎稱不知道,也沒有看過網上英文版專欄部分。

控方展示英文版社論版面,當中標題括有「Apple Daily HK」,李素蘭詢問黎這是甚麼?黎稱不知道。李素蘭質疑,黎昨日不是說他專注《蘋果》日常工作?黎反駁,標題括住一些字不是甚麼重要事件,即使他當時看到也不會問。

10:15 黎稱英文版中只對新聞感興趣 熱話、評論等都沒留意

控方繼續就《蘋果》英文版提問。引述黎供稱,由於作者桑普主張「港獨」,因此《蘋果》不會使用他的內容。黎庭上補充,因獲張劍虹告知桑普的政治立場,故他在涉及政治的專欄上不用桑普。控方展示 2020 年 8 月 23 日黎專欄「成敗樂一笑」文章〈大時代快將來臨〉,問當時黎是否知道文章被翻譯成英文?黎稱當時不知道,現在知道。

控方問,黎當時不看英文版?黎稱看,但通常他只是看看新聞數量。控方指《蘋果》網站下有 4 個項目,包括新聞、熱話、專題、評論。控方問,黎早前提到文章數量不足,是指哪一個範疇的文章?黎稱是新聞。控方問,那麼熱話、專題?黎稱,他只關心新聞。

法官李運騰問,甚麼是熱話?黎稱,可能是大新聞、有趣新聞,但他沒留意。杜麗冰問,所以黎是猜測?黎同意。控方問,所以黎沒留意熱話、評論?黎同意。控方問,那麼專題嗎?黎指是新聞故事(news story),一些需要跟進的新聞;訪問是對話(dialogue)。控方問,是甚麼類型的訪問?黎稱視乎記者而定。

控方問,所以黎的意思是,他看英文版只看當中的新聞?黎同意。控方問,黎對其他項目不感興趣?黎同意。

10:12 杜麗冰重申被告政治傾向與本案無關 法官按證據及法律裁決

法官杜麗冰在控方提問前,針對黎先後在法庭兩度自稱政治犯,她主動指出「我想澄清一下,本案被告發言時兩度自稱政治犯。在這法庭上,我們只會根據我們聽到的證據,以及與指控有關的法律來裁決案件。無論一個人的政治傾向如何,都應留在法庭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來到法庭的人都是平等,都有權獲得公平審訊。這就是我想說的話。」(I just like to make it clear the accused person in this court has made two remarks about him being a political prisoner. Now in this court we decide the case only on the evidence that we hear, and on the law pertaining to the charge, whatever a person’s political leaning may be remained outside this court. Everyone is equal before the law, and everyone who comes before this court are equal, entitled to a fair hearing. So this is all I wish to say.)

控方周天行問黎,「黎先生,你明白杜法官的說話嗎?」,黎沒有作聲。控方再問,「你明白,對嗎?」黎遂稱「請繼續」(Continue please)。

10:10 開庭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