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去年 12 月底短暫休庭後,周一(6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展開第 114 日審訊,黎第 22 日作供。
就他 2020 年 10 月在訪談節目提到,「台灣將會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黎庭上否認主張台獨,指自己只是形容台灣透過與美國的關係,正變成「更強大的地方」,並在法官追問下,同意以「地方」形容台灣更合適。
另外,黎在另一集節目曾呼籲國際關注「12 港人」,指是拯救他們的唯一方法。黎庭上同意,他某程度上是請求國際社會干預「12 港人」一事。案件周二(7 日)續審。
黎:台灣非主權國家 否認主張台獨
黎智英早上出庭時,有旁聽人士向他高呼「新年快樂呀,身體健康呀」,黎揮手回應,稱「新年快樂」。
辯方展示 2020 年 10 月 1 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謄本,黎在節目中表示「Taiwan will be a very unique country」(台灣將會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辯方問「國家」是甚麼意思?黎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並非主權國家(sovereign country),並否認主張台獨,否則他會提到「獨立」。
至於他在節目提到,「我希望台灣政府能夠積極地跟隨美國政策,因為有時他們傾向謹慎」,黎解釋,他認為台灣政府害怕冒犯中國,故總是猶豫應否遵循美國政策。
法官杜麗冰指,黎一方面稱並非提倡台灣是主權國家,為何另一方面又在節目提到「台灣正創建一個國家,與美國的關係成為其未來」。黎解釋,台灣透過與美國的關係,正變成「更強大的地方」,他亦在法官追問下同意,以「地方」形容台灣更合適。
就黎稱「美國對台灣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首先是對中國的技術制裁,而歐洲國家必須遵循這項制裁,因為歐洲需要美國的技術」,黎稱他所指的「正確事情」,是指「升級與台灣的關係」,因台灣晶片技術對美國非常重要,因此美國須保護相關技術及台灣,但否認藉節目提倡美國繼續或增加對中國制裁。
至於黎提到「每個國家在中共威脅下別無選擇」,黎稱是指日本、菲律賓、韓國等亞洲國家,指他們都曾與中國發生衝突或對抗,知道無法與如此強大的中國交涉,所以他們必須依賴美國來保護他們,例如駐日美軍、駐韓的美國第七艦隊。
黎指習近平是獨裁者
辯方展示同月 11 日黎專欄文章〈台灣也要感謝黨〉,當中提到「在習近平戰狼心態驅使下,五毛愛國民情洶湧失控⋯獨裁者亡命凶狠孤注一擲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辯方問,誰是「獨裁者」?黎回應指習近平,又指「他不是民選的,而他憑一己之力掌控整個國家,他說了算」,但黎否認煽動他人憎恨習近平,強調自己只是推論可能性。
至於黎指,「最有效避免戰爭的策略就是擺出隨時準備戰爭的姿態」,黎解釋,他只是提出防止戰爭的策略,這亦是美國當時所做的事,就是向台灣輸送武器,提升美台關係。
黎同意請求國際關注「12 港人」屬干預
辯方展示同月 15 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謄本,黎在節目上問嘉賓、美國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你認為美國汲取韓戰的教訓,會願意展示軍事力量來阻止中國嗎?」黎庭上否認請求 Paul Wolfowitz 採取敵對中國的行動,重申當時以韓戰為比喻,詢問對方若美國進入備戰狀態,能否阻止與中國開戰。
黎補充,當時美國沒做好戰爭準備,故發生韓戰,因此美國須建立強大軍事力量,以免與中國衝突。黎在節目中又提到,「他們知道美國的軍事地位遠超中國,所以若開戰他們一定不會贏,他們會輸」。黎否認提倡開戰,並指一旦開戰、造成災難,中共也沒機會勝出。
至於黎在節目中呼籲國際關注 12 港人,形容是拯救他們的唯一方法。辯方問,黎是否請求國際社會干預「12 港人」一事?黎稱「某程度是」,同意若國際社會向中國發聲,要求釋放「12 港人」,等同干預中國事務。
黎另提到,他在 2020年 8 月 10 日首度被捕獲釋後,第一次在報紙上知悉「12 港人」、同案被告李宇軒的名字。
會議紀錄提議桑普主持節目
黎指屬疏忽、最終沒落實
辯方另展示同年 9 月 30 日《蘋果》工作平台 Slack 當中的「港蘋 online news 對話」群組內容,當中前總編輯羅偉光交代「飯盒會」重點,包括「中國、台灣新聞要加強,可搵桑普獨立主持節目」。
黎庭上指,由於桑普主張「港獨」,因此《蘋果》不會使用他的內容,認為羅當時沒有意識到屬疏忽。法官李運騰問,黎沒在會中反對?黎稱,他當時也沒留意,但最終未有落實相關建議。
黎補充,桑普的節目關於中國和台灣,與港獨無關,所以當時忽略了。法官杜麗冰問,但香港是中國一部分?黎同意,但重申桑普是主張「港獨」。杜再問,報道中國會包括香港部分?黎稱不是,報紙上有中國版,香港屬本地版。
另外,前副社長陳沛敏於同年 10 月 16 日在 Slack 發送「飯盒會」重點,提到 「直播新聞會加頭條新聞(曾志豪、王喜)、評論(如桑普、盧峯)、連儂牆(廣告)。陳沛敏擔心會破壞專業認真新聞報道的定位,黎生話依家太悶,要活潑啲」。
辯方指,黎與陳沛敏意見不同,最後應採取誰的意見?黎稱,是陳沛敏,因是她作決定。就會議紀錄提到增加桑普評論,黎稱,不知道為何又會提到桑普,但相信最終沒有實行。黎又指,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曾建議不要邀請桑普,所以他沒邀請。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