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立場》被指煽動案|辯方引梁振英、屈穎妍等評論文章 質疑控方「雙重標準」

《立場》被指煽動案|辯方引梁振英、屈穎妍等評論文章 質疑控方「雙重標準」

分享: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周四(30 日)於區域法院踏入第 49 日審訊。就控方早前提到《國安法》生效後,本港「進入恐怖主義年代」,質疑《立場》在社會極不穩下,發布「火上加油」的文章。辯方引用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時任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等多名官員及《大公報》評論,稱官方認為香港「由亂入治」,鍾沛權亦補充,不認為有控方提及恐怖主義萌芽的土壤及跡象。

針對控方指《立場》博客文章無事實基礎,「將意見當事實寫」,辯方質疑控方「雙重標準」,呈上前特首梁振英、專欄作家屈穎妍等人所撰的 10 篇批評法治及施政文章,指以控方說法「違反好多戒條喎」。鍾指評論文章風格多元,若要符合控方的規條才不會被指煽動,「咁香港冇幾多評論文章係適合發表。」他又認為,接近批鬥式風格的評論一向存在,是香港言論自由下的特色。案件周五(31 日)續審。
鍾指動輒以極端情況禁制言論
質疑《共產黨宣言》亦要被禁制

控方代表為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辯方代表為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大律師管致行,案件由法官郭偉健審理。

辯方第 3 日覆問鍾沛權,續問及控方早前提及的「三不顧」,即指鍾沒有顧及心智未成熟、情緒不穩的讀者及社會不穩。鍾重申,控方提出的原則難以實行,在如此極端情況下,「寫得幾溫和都好,基本上唔敢寫、唔使寫」。

鍾舉例,《立場》曾就「中共建黨百年」製作影像專頁,同事在文章結尾加入《共產黨宣言》,提及「共產黨人以暴力推翻社會制度」。他審批文章時,一度思考是否適合刊登,但基於《宣言》的歷史地位,他相信一般讀者清楚《宣言》為備受推崇的重要歷史文獻,社會其他持份者亦可補充相關資訊。

他強調,若動輒以極端情況禁制言論,既難以操作,亦令本港言論自由變得惡劣,作者不敢再發表文章,「甚至《共產黨宣言》都要被禁制、分級?」法官郭偉健問到,為何會將《宣言》放在文章結尾,鍾指欲增加歷史感作呼應,刺激讀者思考及自行找資料。

控方質疑《國安法》後萌生恐怖主義
辯方引官員指香港「由亂入治」

余指,控方盤問提及回歸以來多宗社會事件,當中引述監警會報告,提及 2019 年「爆眼少女」、新屋嶺性侵事件等,並詢問鍾的個人看法。余表示辯方「唔係認為同 17 篇文章相關,但伍專員問過,你又答過,所以要跟進」,故在覆問時提供報道、文件,以支持其說法,讓法官判斷鍾是否誠實證人。

就控方提到《國安法》生效後,仍有多宗爆炸品、襲擊事件發生,社會踏入恐怖主義年代,質疑《立場》在社會極不穩下,發布「火上加油」的文章。余引用多名官員及《大公報》評論,稱「伍專員好緊張恐怖兩個字,最直接、可靠係睇返政府、官方點講」。

其中提到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答覆立法會詢問指,「《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扭轉了過去一年圖謀『港獨』和嚴重暴力的亂局」;時任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指,《香港國安法》威力初顯,香港進入由亂向治的關鍵時期;《大公報》社評則稱「《國安法》是香港由亂入治的轉折點」。鍾補充指,《國安法》生效後,街頭示威已大幅減少,不認為有控方提及恐怖主義萌芽的土壤及跡象。

另外,鍾早前供稱監警會國際專家組,因監警會欠缺權力而集體辭職,其中一位專家 Clifford Stott 發布自行撰寫的調查報告。法官關注,該份報告的註釋中,提到作者江松澗的統計,在 2019 年至 2020 年 7 月期間,有逾千場示威、1,400 萬名示威者參與反修例運動,法官稱感到有點震驚,「原來香港有 1,400 萬人數嘅示威事件呀?咁嚴重」。辯方澄清,1,400 萬為參與「人次」,指作者逐次統計遊行、示威,以圖表記錄每次活動的參與人數。

辯方呈梁振英等人評論
指控方「雙重標準」

就控方指《立場》博客無事實基礎、「意見當事實寫」,以及沒有提出改善方法,會使讀者易受影響、導致煽動效果。鍾在辯方盤問下重申,簡潔、精煉是其中一種寫作風格,又指影響讀者想法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夠簡單下結論。鍾又稱,網媒的篇幅較長,但刊於報刊的評論有字數限制,一般是 400 至 600 字、「通常得一格」。

辯方呈上 10 篇與法治及施政相關的評論文章,作者包括前特首梁振英、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專欄作家屈穎妍、前行會成員張志剛、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前記者張寶華、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榮譽主席沈運龍,以及《文匯報》的「人民銳評」,指「其他人評論文章冇俾人話煽動,點解《立場》會被視為煽動呢,係咪雙重標準呢」。

當中梁振英在 FB 表示,上訴庭批准英國大狀 Tim Owen 代表黎智英出庭抗辯,質疑「世界上還有沒有比這更荒誕的事?」。余指,《法律執業者條例》授權法院批准在港以外執業的大律師來港出庭,亦有案例參考,「呢啲背景完全冇講」,違反控方提及的戒條。鍾稱,若《立場》仍未停運,會盡快、充分報道梁的帖文,強調並非等於同意其意見,而是內容關乎公眾利益。

鍾稱「批鬥式」評論一直存在
大部分文章與控方規條不符

至於屈穎妍的兩篇評論,批評前特首林鄭月娥「離地」,稱她不懂用八達通、以為廁紙可以去便利店買。余指文章「少少嘲諷政府」、斥林鄭月娥施政不堪、文章並沒有提供解決方法;吳秋北兩篇評論則批評「政治司法化」、「法治之爛就爛於『黃官』」,余指內容似乎沒有事實鋪陳,以控方說法就是煽動仇恨。而《文匯》社論則形容「一些法官包庇違法暴徒」,余指屬嚴重指控。

鍾表示,雖然不同意上述政治陣營作者的觀點,但理解他們為何有該想法,又指接近批鬥式風格的評論一向存在,亦是香港言論自由下的特色。他又指,可以理解官方媒體是公權力的延伸,民間社會、無權者、擁有的言論自由不應比公權力少,獨立及自主的媒體,亦不應受到不切實際的紅線規限。

鍾續指,辯方列出少量樣本,相關批評已比《立場》所有評論文章激烈,但重申仍是言論自由下的評論文章。他又指,評論文章風格多元,「絕大部分嘅評論文章,都符合唔到伍專員提出嘅規條,如果要符合嗰啲規條,先唔會被指控係煽動文章,咁香港冇幾多評論文章係適合發表」。

DCCC265/2022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