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立場》被指煽動案|控方問鍾沛權是否黃營、反建制 鍾:「我係追求自由主義嘅香港公民」

《立場》被指煽動案|控方問鍾沛權是否黃營、反建制 鍾:「我係追求自由主義嘅香港公民」

分享: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周三(22 日)於區域法院踏入第 45 日審訊。鍾沛權供稱曾心存僥倖,認為傳媒不會被《國安法》針對,但經歷《蘋果》案後,「我太太都俾人拉埋」,認為《國安法》下紅線模糊,「你問擔憂《國安法》啲乜,正正係唔知擔憂乜,好含糊」。

他又提及 2021 年下旬,持續收到針對《立場》的風聲,同時陸續有公民組織解散,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妻子還押期間,他每天探望、未能兼顧工作,曾打算結束《立場》。後來收到新風聲,令他抱有一絲希望,覺得《立場》可生存,於是物色「街外人」接手,但不成功,終由被告林紹桐任署理總編輯。鍾直言不想連累對方,這決定亦對林不公平,「《立場》能唔能夠生存嘅壓力去咗林紹桐度」。

控方又問及鍾的政治立場,包括他是否和理非、「黃營」及反建制派。鍾質疑控方追問沒完沒了,指自己是追求自由主義的香港公民,「你抌 10 個標籤畀我,一回咩事呀呢個係?你做思想審查冇所謂,我會全面交代思想係咩一回事」。案件周四(23 日)續審。

控方質鍾憂慮《國安法》
鍾:正正係唔知擔憂乜、紅線模糊

控方代表為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辯方代表為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大律師管致行,案件由法官郭偉健審理。

控方第 24 日盤問鍾沛權,提到鍾早前供稱妻子陳沛敏因《蘋果》案件被捕後,令他思考要否將《立場》文章下架。鍾指,當時《蘋果》案所涉材料,包括在《國安法》生效前的文章、外國議員呼籲制裁中國的新聞報道等,令傳媒界感擔憂意外,有律師朋友曾建議應將《國安法》生效前的所有文章下架。

伍淑娟質疑鍾為何會對《國安法》有憂慮,又問他認為哪類型文章有問題。鍾反問「當時點會無憂慮啊?發生《蘋果》嘅事件,我太太都俾人拉埋。」他表示,不知具體會涉及《國安法》下哪條控罪、紅線模糊,執法依據亦不清晰,《蘋果》案正好印證大眾的憂慮。

鍾沛權指,他稱曾心存僥倖,傳媒不會被《國安法》針對,但《蘋果》案後令他擔憂《立場》亦會被針對,「你問擔憂《國安法》啲乜,正正係唔知擔憂乜,好含糊。」

控方指《立場》應索法律意見
鍾:政治判斷大於法理因素

伍質疑若鍾擔憂,他當時應索取真正法律意見,了解《立場》報道或博客文章有否風險。鍾指,當時《國安法》針對傳媒仍未有先例,執法機構就《蘋果》案透露的材料廣泛,令人摸不著頭腦,當時他認為應以政治判斷,多於法理因素,去決定下一步行動,故未有索取法律意見。

控方追問,鍾可就《立場》文章徵詢法律意見,鍾稱《立場》一年發布逾 2 萬篇文章,認為沒有律師可逐篇審視,確切肯定哪些文章或有風險,又指「唔會諗到文章要動輒搵律師」,最終都需依靠編輯作政治判斷。控方欲再追問《立場》為何沒再徵詢律師意見,法官郭偉健打斷道,鍾已清楚講明認為找律師沒用。

鍾稱林紹桐任署理總編
對他不公平、不想連累對方

鍾又提及辭任總編輯經過,指妻子還押期間,他每日往大欖懲教所探望對方,故越來越少時間留在公司處理日常工作。鍾續指,當時公民組織陸續解散,同時持續收到針對《立場》的風聲,其家人亦感憂慮,尤其妻子不想他經歷同一遭遇。鍾形容當時陷於兩難局面,惟考慮家人感受,在 2021 年 9 月下旬一度打算結束《立場》,「係好唔甘心、好艱難嘅決定。」

同年 10 月初,鍾收到新消息,讓他抱一絲希望,加上當時針對《立場》的公開點名、批評不多,「如果仲有 10% 機會生存,我都想搏一搏呢 10%」。伍聞言指「唔使走佬?」鍾表示從沒想過「走佬」,他是指《立場》不用結束。鍾遂物色其他傳媒人頂上總編輯職位﹐當時他考慮 3 個方案,包括本港傳媒人、海外傳媒人及同事林紹桐。

鍾續指,若總編輯長駐海外很奇怪,擔心會遭外界「各種各樣演繹」,又未能找到本地傳媒人接手,故只能詢問林紹桐意願。鍾指不想連累對方,又形容這決定對林不公平

「《立場》能唔能夠生存嘅壓力去咗 D3(林)到,只要 D3 話唔願意,就會結束《立場》。」後來,鍾判斷《立場》仍有生存空間、香港情況將會稍明朗化,屆時「街外人可能願意做總編」,最終決定由林擔任署任總編輯過渡,並承諾會尋找有能力的總編輯,以減輕其壓力及風險。

伍指鍾比林多 20 年新聞經驗,有否在過渡期與對方交代持平、專業操守等原則;鍾稱兩人曾為《明報》、《主場新聞》同事,「佢由《立場》Day 1 起已經喺度」,指他非常熟悉《立場》。鍾又形容林在同齡的新聞工作者中,特別優秀、出色,加上其熱誠及投入度,認為總編輯的唯一適合人選是林。伍質疑兩人沒有交接,鍾解釋指林一直在公司任職領導角色,他們亦有就風險分析、應對方法持續交流。伍續指「因為你會 mon(監控)住立場,所以你唔需要交接?」鍾稱「原來你咁推斷,唔係囉。」

控方問鍾是否「黃」、反建制
鍾:追求自由主義的香港公民

控方另問及鍾的政治立場,鍾表示港人的政治光譜,並非只有「黃藍」二分,而他連日作供已交代自己認知,包括對港獨及制裁的看法,又自嘲「可能我水平低、學養唔夠、對好多事情冇固定立場,講得難聽啲我係冇立場、冇判斷、唔識分析,好聽啲係開放、包容」。伍一度打斷鍾作供,鍾語氣加重稱:「你唔好令到我嘅思路打斷﹐好唔好」。

伍又問鍾是否和理非、「黃營」及反建制派;鍾認為自己是和理非,質疑控方追問沒完沒了,「點解你一定用你嘅字眼?」他強調自己是追求自由主義的香港公民,指伍「你抌 10 個標籤畀我,一回咩事呀呢個係?你做思想審查冇所謂,我會全面交代思想係咩一回事,我只可以咁答你」。

控方問《立場》是否倡議型媒體
鍾:關注公民社會、容納評論針對公權力

就鍾在主問時提及《立場》曾參考《BBC 新聞約章》,伍周二引述約章並指,傳媒是否應避免以倡議影響公眾;鍾指傳媒基於自身價值觀,在個別議題上會有取態,舉例指數年前香港有網媒自稱倡議型媒體,擁龐大資源,亦獲官方認同。

伍續問,《立場》是否倡議型媒體,鍾表示《立場》在普世價值、言論自由相關政策上會表達看法,報道關注公民社會、弱勢社群及民主等情況,並會揭露社會問題。他又指評論空間多元、包容,會容納針對公權力的評論文章,同時充分報道官方聲明或批評,盡力恰當地持平。

鍾沛權又指,傳媒經常強調自己是「無權者一方」,因社會上部分既得利益者、有公權力的人,在輿論上有龐大資源和渠道,作為傳媒應該運用自身有限資源,平衡形勢,為無權者、公民社會發聲。

伍再引述約章稱,記者不應提供個人意見,詢問《立場》員工應否在專訪上發表意見。鍾表示不能「一刀切」,指記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交流,或可令受訪者更深入、真誠地回應。他又強調傳媒非「鐵板一塊」,有多種運作模式和風格,「唔代表唔應用《BBC》原則嘅媒體就係差媒體。」

DCCC265/2022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