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修樹吊臂斷奪命 家屬為尋真相奔波四年:「不想事件丟淡就得過且過」

女工修樹吊臂斷奪命 家屬為尋真相奔波四年:「不想事件丟淡就得過且過」

分享:

「自從我阿媽出事之後,佢(爸爸)成日發噩夢。成日瞓瞓下,響度鬼叫。」

4 年前,劉鎧華(Kelvin)的母親在事故中突然離世,為這個家庭帶來巨變。Kelvin 的媽媽是康文署樹木組員工,2021 年 8 月在西環站在升降台修樹時,吊臂突然屈曲,升降台急墜撞向吊臂,她當場昏迷,送院不治。

在兒子眼中,媽媽是「女中豪傑」,當樹隊的男同事即使有額外補貼也不願上樹時,媽媽因為體力好,肯做又願捱,經常被派往高空修樹。媽媽常笑言,「樹隊啲男人都廢嘅」。

「其實佢做得幾開心,雖然好辛苦,成日撞到周身瘀晒。」Kelvin 憶述。

然而,讓媽媽引以為傲的工作,最後奪去了她的性命。「你爬樹,可能會跌落嚟;你游繩,我估可能樹枝會斷⋯⋯但我無諗過,機械臂都可以斷。」

為了弄清母親死亡的真相,Kelvin 自行尋找證據,在死因研訊上親身發問,期望「盡兒子的責任」,為媽媽尋求一個交代。

相關報道:
專題|與法律語言、程序、證據周旋 遺屬如何在死因庭裏尋真相?

工業事故後,西環水街的路祭,香煙彌漫,束束鮮花憑欄,眾人神情哀傷。路祭壇後擺放著曾賽茹生前的衣物,兩側夾附其生前照和黃符招魂。

「返屋企啦、跟住我哋啊⋯⋯唔好行開啊,知唔知啊?」死者女兒在壇前哽咽,不時以紙巾拭淚。兩名兒子則對家人拍肩、牽手安慰。她的丈夫更難掩悲痛,在政府官員慰問時啜泣稱,「而家退咗休都無人陪我……有錢都還唔到老婆」。

« of 8 »

「(媽媽)一死咗,就要即刻安排咩落葬啊,搞法事、搞墓地、虢礫緙嘞⋯⋯嗰陣時,我哋三兄妹,係好呆。」長子 Kelvin 回想當時的徬徨與無助,「係呀,(媽媽)係死咗啊,你要接受,跟住仲要即刻去搞咩⋯⋯各種驗屍啊,各種安排後事,無時間畀你去慢慢傷心,慢慢接受。」

家屬希望了解真相,於事故後要求召開死因研訊,約 1 年後獲法庭批准;其後經歷文件交接、提訊和審前覆核等漫長程序,研訊於去年 4 月召開,後來因家屬需時考慮是否聘律師,研訊再押後至 12 月。

2024 年 4 月召開死因研訊,曾賽茹的丈夫和三名子女由潘焯鴻陪同應訊。
庭上公開死亡細節 傷口再被翻開

Kelvin 最後沒聘請律師,親自提問,爸爸亦不時到庭旁聽。

庭上,媽媽的同事都稱呼她為「茹姐」。樹木組主管說,茹姐經驗豐富,故安排她指導案中傷者陳晚敬。陳說,當日他站在升降台右邊修樹,茹姐站左邊控制升降。約 5 分鐘後,工作台突然下墮,他頓時胸背劇痛,當時見茹姐下半身仍在升降台內。

在工作台下的司機則說,見到茹姐上半身向前趴、沒反應,隨即向餐廳借高梯,但憑他一人之力無法拉起茹姐,要等候消防員到場。

在庭上重看當日片段、聆聽證人重述事件,猶如把家屬的傷口再次翻開。要在哀傷中保持清醒,找出線索、分歧,是另一煎熬。

除了當日在場的技工,庭上還傳召了政府部門職員、外判、負責調查事故的勞工處職員、專家等等,交代吊臂機於事故前的保養維修工作、事故的調查發現。

「所有嘢都好合理咁,但你睇完啲資料,你知道唔係咁⋯⋯你亦都 challenge(挑戰)唔到點解唔係」。Kelvin 解釋,他是邊開庭邊看文件,有時去到後期,或靠運氣才知,「哦,原來呢條友講啲嘢,同前面條友係唔對嘅,但已經過咗㗎喇,我唔可以再問返轉頭。」(詳見另稿

曾任樹木隊技工的劉父,曾於聆訊期間數度站起身,情緒激動哽咽稱「你無良心!我老婆死咗,死無對證呀!你想幫埋政府,話無人為疏忽呀」。每次發言後,他都紅著眼,以手指拭淚。

裁判官曾下令休庭讓劉父平復情緒,亦曾口頭警告,「爸爸如果有啲嘢想講,畀你出去 5 分鐘,你講完之後我再開庭⋯⋯你講嗰啲唔適合喺法庭講」。

其中一次,裁判官下令劉父離席,劉父不願。身旁次子安撫其情緒不果,語氣稍重稱「法官要請你出去呀」。劉父轉身放軟聲線,泣稱「但係對媽咪唔公平,媽咪死得好慘呀」。同時,庭內傳召警察戒備,警察稱「你阻住審訊呀」。劉父再激動泣稱,「我老婆 54 歲就死咗喇⋯⋯」

「我個家庭散晒喇!」

Kelvin 說,父親至今仍未能接受妻子已離開。

「自從我阿媽出事之後,佢(爸爸)成日發噩夢。成日瞓瞓下,響度鬼叫。」

康文署修樹女工死因研訊
死者曾賽茹丈夫
死者曾賽茹丈夫(資料相片)
研訊揭示了多少真相?

事故發生後不久,Kelvin 還來不及消化情緒,便於兩周內去信警方索取案發時的行車紀錄片段,一個月內再聯絡上涉案吊臂意大利生產商,查詢斷裂部分曾否改裝。

Kelvin 原本對機械一無所知,恰巧事發前後他正修讀機械工程科目,對機械運作原理有基本了解。吊臂機為何會折斷、是否涉及人為改裝,成為他在庭上追問的重點之一。

意大利生產廠 BENELLI 回覆 Kelvin 的電郵,由「職員Cristina 」署名,稱涉事升降台型號出產 30 年,未曾發生同類事故,看照片後相信折斷位置曾以燒焊方式加固,其後勞損沒人發現而釀事故。

不過,負責調查事件的康文署職員在庭上指,他也曾電郵 BENELLI ,並附上涉事吊臂照片問涉否改裝,同樣收到署名「Cristina」的回覆,稱吊臂沒有改裝。

2021 年 8 月 18 日,西營盤水街發生工業意外現場,警方封鎖現場, 涉事升降台車輛仍在現場調查。

Kelvin 在研訊最後陳詞時指,涉事車輛已服務 11 年,但沒證據顯示政府或外判按原廠維修指引,質疑難確保多年來的維修合規,又質疑康文署失職,指涉事車輛有兩年沒做定期檢驗,在事故後才發現,直指「所有嘅失誤都同政府不無關係,直接導致我母親嘅死亡」。

政府代表則指,沒資料顯示涉事吊臂有改裝,又指事發後署方針對機械和人手有多項改善措施,包括升降台車輛服務 5 年起,要定期做「無損檢測」,以及培訓時要員工注意載荷量。

死因裁判官最終裁定,涉案吊臂是因「金屬疲勞」而斷裂,裁定死者「死於意外」,直接死因是多重胸部創傷,並拒納家屬陳詞,指案中即使有人疏忽,也不涉及法律上疏忽以致誤殺的證據。

裁決後,Kelvin 在庭外嘆道,官的裁決止於「金屬疲勞」,但專家教授有提及,金屬疲勞不是自然損耗所致,而是涉及燒焊後所致的「應力集中」,「呢一點,係完全無喺個判決度提過」。

在他眼中,吊臂機有否被改裝,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團。

兒子的「責任」

裁決當日,問 Kelvin 有何感受,他仰天深呼吸,良久才答,「我覺得我哋家屬做嘅嘢係好有限、好被動同埋無能為力嘅」。

現在,他坦言連回想事件都覺辛苦,「家庭氣氛都爭好遠」,家人之間也沒再提起研訊的事。

康文署修樹女工死因研訊 
長子劉鎧華
左(啡外套):死者次子
死者長子劉鎧華(右)(資料相片)

以往每逢周末,總會由母親牽頭飲茶。過時過節,也是母親擔任主廚,為一家人準備一頓又一頓的團年飯、團圓飯。

「但係依家⋯⋯依家無喇」。

「但你話係咪好特別唔開心,就⋯⋯因為都隔咗三年,所以都真係好耐,都接受咗」。

死因研訊完結,Kelvin 形容「叫係自己完成咗個責任」。

「如果死咗人,事件丟淡後就得過且過⋯⋯我覺得好猖狂。我唔可以畀呢件事發生。」

而對家屬而言,疑團未解,尚有一個任務。

家屬在去年正式召開死因研訊前,入稟區域法院控告康文署,指母親在工作時離世,是署方疏忽及或違反法定責任所致,提出民事索償,案件正待排期處理。

記者:Kaitlyn Li

CCDI-716/2021(MC)、DCPI10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