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41日審訊 控方指昨散庭有人呼「香港人加油」 已識別身分會聯絡保安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41日審訊 昨散庭前有人呼「香港人加油」 控方指已識別身分會聯絡保安

分享:

15:52 休庭
15:35 黎否認提倡禁止外國技術和晶片進入中國

控方展示 2020 年 10 月 11 日刊出、黎專欄文章〈台灣也要感謝黨〉,「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和晶片封鎖,也將牽制西方陣營和日本澳洲等國家,封鎖他們出口高科技和晶片到中國。這將大大打擊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研發。」

文章另提到,「面對全面的制裁,中國的科技研發就更加寸步難行。科技研發不能獨自發展,而需其他科技的配合。沒有進口科技的供應和支援,科技研發將難上加難。科技人員擇木而棲,科技研發公司亦會轉移到別的地方去。台灣有深厚的科技基礎和完整半導體產業鏈,是個理想的選擇。然而出於戰略考慮,台灣會阻止中國研發公司進駐,卻阻止不了中國科技人員的轉移。現時世界各地高科技公司紛紛到台灣投資,物以類聚,將吸引更多科技研發公司到台灣,蓬勃其科技行業,發展為亞洲的矽谷。」

控方問,黎在文章提倡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稱不是提倡,只是陳述當時情況及分析。控方指,黎提到「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和晶片封鎖,也將牽制西方陣營和日本澳洲等國家,封鎖他們出口高科技和晶片到中國」,問西方國家也追隨美國腳步?黎指,因西方國家如沒有美國技術,不能繼續下去。

控方問,黎想西方國家也追隨美國腳步?黎指,西方國家已追隨了美國腳步,重申他沒有資格想或不想,只是陳述及分析。控方又指,黎重複強調中國的科技禁運所造成的潛在損害?黎指,科技禁運當時是熱門議題,故他在文章或節目分析。

控方指出,黎提倡禁止外國技術和晶片進入中國?黎不同意。

另外,控方提到文章刊出 4 日後,黎在「Live Chat」提到科技制裁,該次節目嘉賓美國為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控方指,黎在節目提到對中國實施制裁、想美國繼續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一概不同意。控方指,黎認為台灣對美國很重要?黎同意,因台灣晶片對美國很重要。

控方指,黎想提升台灣的利益,並利用它對抗中國?黎稱,節目沒說到此部分,又指制裁與台灣無關。李運騰質疑,黎提到台灣將成為亞洲矽谷,這樣會令美國有興趣「保住」台灣?黎指,他是說制裁本身與台灣無關,但同意從而對台灣有利。控方問,黎想中國受制裁以提升台灣地位?黎稱,他沒有這樣說。

15:19 控方質疑黎節目提科技制裁不僅陳述 也表達了意見

控方展示 2020 年 10 月 1 日「Live Chat」節目,嘉賓為 Mark Clifford、美國學者 Michael Auslin,討論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提到台灣可以成為對抗中國的最大槓桿,又指歐洲國家十分依賴美國技術,他們可能會仿效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制裁。如果對中國進行科技制裁,中國科技研究將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控方指,黎想外國向中國實施科技禁運和制裁?黎指當時美國已實施科技禁運,其他歐洲國家也會跟隨這樣做。控方問,黎想歐洲國家跟隨這樣做?黎指,歐洲國家已經跟隨,反問「我怎能想他們跟隨?」

控方指,黎不僅陳述事實,也表達了意見,因黎說「美國對台灣所做的事情是正確」?黎指,當時已經實施相關措施,他僅作出評論,不是提倡要繼續。控方問,黎想美國繼續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稱「我沒有權」,又指沒想到要一些人做任何事,「我沒有資格想或不想」。

控方問,那麼黎是否想美國繼續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稱,他當時沒有想或不想。控方質疑,黎在 9 月 24 日的「Live Chat」也提出同一言論?黎重申,我沒有資格想這事」(I was not in the right position to think about it)。控方問,黎希望美國繼續對中國實施技術制裁?黎不同意,指「我有甚麼資格想?」

14:32 控方:你支持技術制裁以對抗中國? 黎否認指僅陳述事實

控方表示,會開始就「科技制裁」範疇提問,展示 2020 年 9 月 24 日「Live Chat」節目謄本,嘉賓為《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Mark Clifford 及美國學者 Thomas Shattuck。黎當中提到,台灣隨著與美國的關係,地位將會提升。以美國制裁為例,制裁導致中國在許多方面不得不依賴台灣。黎指,如果對中國展開知識和技術制裁,台灣或成為亞洲的矽谷。

控方問,黎是指美國對中國技術制裁,導致中國的初創企業掙扎,需要搬到台灣?黎同意,指是其意見。控方問,這會增強台灣在科技業的重要性?黎同意。控方問,令到台灣變得重要?黎指,認為台灣對美國而言十分重要,因為台灣在亞洲地位顯著,以及台灣是聯盟的一環(chain)。

控方問,甚麼是「聯盟的一環」?黎指,簡單來說台灣是國際聯盟成員之一。控方問,黎當時是否認為台灣地位應該提升,以便與美國結盟,從而影響中國?黎同意。就黎提到「我認為所有國家都必須幫助台灣,因為它們都面臨著同樣的敵人」,控方問「敵人」是誰?黎稱是中共。

就黎提到「台灣是一個很好的槓桿,如果台灣失敗,美國的信譽就會失敗,會像蘇聯冷戰時期的柏林一樣。因此,美國和所有自由世界國家要團結起來,努力支持保留台灣的地位,這是非常重要」。

控方問,黎支持技術制裁,作為對抗中國的手段?黎否認,指當時美國已實施技術制裁,又指歐洲沒有技術制裁,他認為各國應團結起來與中國交涉。控方問,黎主張歐洲與其他國家與美國結盟,制衡中國?黎同意﹐又指當時各國已這樣做。

控方問,黎想各國繼續制衡?黎指,他只是陳述事實,各國已經這樣做。

控方指,Mark Clifford 在節目問及,特朗普政府試圖利用科技來制衡中國軍事力量,反應是否為時已晚?黎回應「I think it’s not too late. I think first by sanctioning the chips to China」(中譯:我想現在還不算太晚,我認為首先要制裁中國晶片)

控方問,黎說不算太晚?黎指僅陳述事實。控方問,黎想美國繼續實施技術制裁?黎指,他沒有說想繼續,他僅分析狀況。

就黎在節目提到,「美國實施科技禁運,會導致所有西方國家都實施科技禁運,因為所有西方國家都依賴美國技術」,問黎是否想繼續科技禁運?黎反問「我在哪裡說想繼續科技禁運?」,重申只是解釋和分析狀況。杜麗冰問,黎是否同意想繼續科技禁運?黎稱不同意,稱「You are so funny」(你真是有趣)。

12:45 午膳
12:30 控方指黎《國安法》後重複要求制裁官員 黎:僅認為他們要負責

控方再展示 2020 年 12 月 1 日黎在 Twitter 的帖文,「Biden administration should know that by making those abetting CCP repression personally accountable, the measures can frustrate their morale of evil doing, thus will be effective even the measures may seem inconveniences in small ways.(中譯:拜登政府應該知道,透過讓那些教唆中共鎮壓的人承擔個人責任,這些措施可以挫敗他們作惡的士氣,因此即使這些措施看起來,帶來少許不便,也會有效。)」並附上《蘋果》的新聞連結,提到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I have piles of cash at home” because US sanctions(中譯:因為美國制裁,我家裡有成堆現金)」。

黎指帖文由李兆富撰寫,並確認沒有要求帖文下架。控方再問,黎在主問中向法庭表示,他認為這些措拖沒有效,但帖文可見黎認為措施有效?黎指,他不記得主問的證供,但他在帖文提到「即使這些措施看起來,帶來少許不便,也會有效」。黎確認措施有少許成效。

控方又展示黎於 2020 年 8 月 7 日與李兆富的對話:

李兆富: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imposed sanctions on 11 individuals for undermining Hong Kong’s autonomy and restricting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or assembly of the citizens of Hong Kong」(中譯:美國財政部對 11 名破壞香港自治、限制香港市民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人士實施制裁)。

Treasury is sanctioning Carrie Lam, Chris Tang, Stephen Lo, John Lee Ka-chiu, Teresa Cheng, Erick Tsang, Xia Baolong, Zhang Xiaoming, Luo Huining, Zheng Yanxiong, and Eric Chan.(中譯:美國財政部正在制裁林鄭月娥、鄧炳強、盧偉聰、李家超、鄭若驊、曾國衞、夏寶龍、張曉明、駱惠寧、鄭雁雄和陳國基。)

I haven’t tweeted. But we can just tweet the news and the excerpt.(中譯:我還沒發推文。但我們可以直接發新聞和摘錄內容。)

黎智英:That’s great! Thanks!(這太棒了!謝謝!)

But how about those election PRO(主任)?Should they be personally responsible for DQ candidates for political reasons?(但那些選舉主任呢?他們基於政治原因取消參選人資格,應否負個人責任?)」

控方問,黎除了名單上已被制裁的人外,黎另想制裁選舉主任?黎指,他是提出問題,問這些選舉主任有否被制裁。控方指,可見選舉主任不在制裁名單之上?黎確認 Twitter 沒有。控方再指,黎 Twitter 於翌日轉發《蘋果》的帖文「#CarrieLam and other top officials has been sanctioned by the #UnitedStates for undermining #HongKong’s autonomy and restricting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or assembly of the citizens of #HongKong (中譯:林鄭月娥和其他高級官員,因破壞 #香港 的自治並限制 #香港公民 的言論或集會自由,而受到 #美國的制裁)」。控方再指,黎 Twitter 同日再發帖「How about those election officers (選舉主任)who disqualified #DQ the candidates nominations? Should they be personally responsible for making the decisions?(中譯:那些取消參選人資格的選舉主任呢?他們應該為決定負責任嗎?)」

控方再問,黎是否要求選舉主任也要受制裁?黎指「Yes.(是的)」。控方指,黎在《國安法》後重複要求香港及中國官員實施制裁?黎指,他只是認為這些人要負上責任,沒有提及制裁。控方指,剛才問黎是否要求選舉主任也要受制裁,而黎回應「Yes(是的)」?辯方指,聽到黎說「Yes, no, yes.」控方則指是「Yes, well, yes.」。控方再指,黎在《國安法》後,重複要求香港及中國官員實施制裁?黎重申只是認為這些人要負上責任。

12:25 控方問黎是否認為制裁帶來希望 黎: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

控方展示 2020 年 11 月 29 日黎專欄文章〈天下圍中 拜登騎虎難下〉,當中提到「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全世界最撐川普連任的相信是香港和台灣人。道理好簡單,大家都面對中共打壓,敵愾同仇;川普強硬對付中共猶如幫我們出頭,讓大家有個靠山的安全感。川普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取締中共萬一與美國爆發衝突的江湖救急通道,打擊中共在貿易、外交以至政治上的靈活性。此外又制裁某些協助中共鎮壓港人的官員,要他們承受個人損失,令其他有可能參與鎮壓的官員多一重顧慮,對中共肆意鎮壓港人或多或少有個牽制作用,令為國安法蹂躪喘不過氣來的港人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而寄存希望」。

控方問,「令為國安法蹂躪喘不過氣來的港人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而寄存希望」的「我們」,是否包括黎在內?黎同意。控方問,黎提到「令其他有可能參與鎮壓的官員多一重顧慮」?黎指,他只是陳述已發生的事情。控方問,黎認為制裁有如文章所述的效果?黎同意。

控方問,黎是否想繼續實施制裁?黎稱這裡沒有說,只是陳述已經發生的事情,「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給予他們希望。控方問,黎當時認為制裁帶來希望?黎稱當時沒有這樣想,他只是說「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而寄存希望」。

12:08 控方指黎透過帖文倡制裁香港官員 黎否認

控方展示黎 7 月 23 日 Twitter 帖文,黎貼上《蘋果》連結,題為「Firms with Hong Kong ties face US sanctions, linked to human rights abuses in Xinjiang」(與香港有關的公司,因新疆侵犯人權,而面臨美國制裁),並指「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s to hold people who do the heinous act personally accountable」(中譯:防止侵犯人權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追究犯下惡劣行為的個人責任)。

控方問,黎有否將帖文下架?黎稱沒有。

控方再展示 9 月 17 日黎 Twitter 帖文,提到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撤走美國資產的報道,「When America and the rest of the free world are aligned and put in place the sanctions. CCP’s accomplices have nowhere to turn, and their assets have nowhere to hide. Their evil deeds persecuting of HKers will have consequences」(中譯:當美國和其他自由世界國家結盟並實施制裁時,中共的幫兇無處可逃,他們的資產無處可藏。他們迫害香港人的惡行必將產生後果)。

黎指,帖文由李兆富撰寫,他亦沒有將帖文下架。控方問,帖文所指的「幫兇」是否指香港官員?黎稱不知道,是李兆富撰寫,但指無論他寫甚麼,都會同意相關內容。控方問,黎所指的「中共的幫兇無處可逃、資產無處可藏」,是否與旅遊簽證有關?黎稱,帖文沒有提到旅遊(travel)。

控方指,黎在第 113 日審訊提到,此句與旅遊簽證有關,黎稱沒有說「旅遊」。杜麗冰問,黎有否說「旅遊」?辯方指,黎只說「簽證」,沒有說「旅遊」。法官翻查法庭紀錄,顯示黎是說「旅遊簽證」。

李運騰關注,控方是問黎如何理解他人撰寫的帖文,控方回應指與協議有關。李質疑,黎的答案如何協助控方?控方指,因帖文在黎的 Twitter 帳戶上發布,李兆富與黎達成共識。李指,控方是問黎對帖文有何理解?控方指,是了解黎當時的心態(state of mind)。

控方續指,帖文與制裁後果有關,「中共的幫兇無處可逃、資產無處可藏」,是指他們無法出遊?黎稱,他是說難以獲批簽證。控方指,黎當時供稱,他們很難再與西方世界交涉,例如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以及獲得簽證出遊。黎解釋,當時他答案只是推測,因帖文不是他撰寫。

控方問,但黎不爭議帖文所指的制裁後果,是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獲得簽證出遊?黎同意,強調只是推測。控方問,這也是黎對帖文的理解?黎同意。控方問,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獲得簽證出遊是制裁方式之一?黎指,他沒有這樣說,因帖文不是他撰寫。控方指,黎透過帖文提倡對香港官員制裁?黎不同意。

11:18 小休
11:05 控方指黎意圖於 Twitter 發帖要求制裁 黎:當時已實施制裁僅陳述事實

法官李運騰問,那麼為何黎不直接遠離紅線?黎指,「when you stand up to try to fight on to keep the freedom, you cannot move yourself very far away from it. (中譯:當你站出來​​為爭取和維護自由而奮鬥時,你無法將自己拉得太遠。)」。李運騰再問,黎準備好冒險?黎確認,重申但如何有一些行為明顯違法「我不會蠢到去做」。李運騰再指,黎當時在打「擦邊球」?黎確認。法官李素蘭追問,如果黎越過紅線,他便做了違法行為?黎指,他不知道他做的行為是否違法,但因紅線模糊,所以他會冒險。

控方指,黎選擇冒險,不如他早前供稱會小心謹慎?黎指,他已盡其所能謹慎,但不能消除紅線或不透明的現象。控方續指,黎於《國安法》生效後持續尋求國際支持。控方展示 2020 年 7 月 22 日黎與李兆富的訊息,李向黎指「US demands China to close its Houston’s embassy(中譯:美國要求中國關閉休士頓大使館)」,黎回應「Trump is using a series of sanctions exacted against China as his campaign strategy. very smart. While biden can only say but he acts. Action is louder than words!(中譯:特朗普正利用對中國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作為他的競選策略。非常聰明,拜登只能說,但他會行動。行動勝於雄辯!)」控方指黎於主問時承認本打算讓李兆富於 Twitter 推出上述內容。

控方再指,黎繼續支持針對中國實施制裁?黎指,他只是陳述事實,並非提倡制裁,因當時已實施了制裁。控方追問,黎想這些措拖繼續?黎指,他沒有表示想繼續,因為特朗普已採取了這些措拖。控方質疑,黎支持這些措拖?黎指他是表示「非常聰明」。李運騰再指,黎表示「行動勝於雄辯」,認為行動更有效?黎確認,指認為拜登只會說話,沒有行動。

控方展示於 2020 年 7 月 23 日黎的 Twitter 帖文,「Trump is taking actions through different measures while Biden can only claim. Action is louder than words! (中譯:特朗普正透過不同的措施採取行動,而拜登只能說話。行動勝於雄辯!)」黎亦轉發了《蘋果》Twitter 的帖文「@appledaily_hk – Jul22 The U.S. has given Beijing 72 hours to close down its consulate in Houston, according to Chinese authorities who condemned the unprecedented move and threatened retaliation. (中譯:中國當局表示,美國給予北京 72 小時,要求關閉其駐休士頓領事館,中國當局譴責這項史無前例的舉動,並威脅會報復。)」

控方再指,黎是否同意李兆富保留了黎在訊息中的意思,即支持美國針對中國採取行動?黎指這些是已發生的事,不需要支持。

控方再展示 7 月 22 日黎與李兆富的訊息,黎發訊「The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s to hold people who do the heinous act personally accountable (中譯:這是防止侵犯人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要令犯下令人髮指行為的人,負上個人責任。)」並附上《蘋果》連結「Firms with Hong Kong ties face US sanctions, linked to human rights abuses in Xinjiang (中譯:與香港有聯繫的公司,因新疆侵犯人權而面臨美國制裁。)」

控方問,黎指「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指美國的制裁?黎確認。控方再指,黎想李兆富推出這帖文?黎確認,強調自己沒有提及制裁。法官李運騰指,但黎有附上相關新聞連結?黎指新聞與他無關。李運騰質疑,黎是否意指,要公司負責任並不足夠,而是要令個人亦負上責任?黎指,如果要公司負責,亦代表個人要負責,因為公司由人建立。控方再指,要公司負責意指要制裁?黎指他沒有這樣說。法官杜麗冰追問,「這是防止侵犯人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中的「這是」意指甚麼?黎指最有效方法令人負責。法官李素蘭質疑黎又改變證供,黎 5 分鐘前確認其答案,之後又迴避問題。黎指他可能聽錯,強調他只是陳述自己的訊息。

控方指出,黎意圖於 Twitter 發帖要求制裁?黎指,這是已發生的事,不同意。控方再指,黎想繼續實施制裁?黎否認,指他沒有這樣說,質疑控方「把你的話放進我的嘴裡」。

11:00 黎承認在《國安法》紅線模糊地帶冒險 但不會繼續做明顯違法的事

控方再展示 2020 年 11 月 20 日黎與前以色列副總理 Natan Sharansky 的對談騰本,黎稱「Although I know that I will get into big trouble by talking to you, by talking to a lot of people, because this is a collusion with foreigner, this is big crime here. But I must hold on and uphold what we have been doing because so many people are looking up to me.」(中譯:雖然我知道和你(前以色列副總理)說話、和很多人說話,會惹上大麻煩,因為這等同與外國人勾結,在這裡是大罪。但我必須堅持,堅持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因為很多人都寄望於我。)

控方指,黎在不同場合重複表示,盡管有《國安法》風險,黎仍會如常堅持?黎指,這並非指會做非法的事,又指《國安法》的風險,是指《國安法》紅線模糊,如果行為明顯非法,他不會繼續做。控方再指,黎在節目中提到與外國人交談可能是「大罪」?黎指,可能會被誤解為勾結,但他同時亦想,他只是與外國人聊天,不是勾結。法官李運騰問,黎當時在冒險?黎確認,但指他沒有勾結。李運騰再問,黎覺得可能違反《國安法》?黎指,他只是與外國人聊天,沒有勾結。李追問,所以其實沒有風險?黎指,不知道會被如何理解這行為。

法官杜麗冰質疑,黎指與外國人聊天可能被視為勾結,但黎仍會冒險,似乎與早前說法不符?黎重申不認為與外國人交談是勾結,但可能會被視為勾結,因《國安法》紅線模糊。杜再問,即使黎認為可能會被視為勾結、非法,仍稱要堅持?黎指,這行為可能會被誤解,因《國安法》紅線模糊,又承認會在《國安法》紅線的模糊地帶冒險,但一些明顯違法的事,「我怎麼可能會做?」

10:40 控方指黎《國安法》後意圖繼續做同樣的事 黎:別以為我是白痴

控方展示黎在 2020 年 10 月 6 日的「A Conversation with Jimmy Lai at the Napa Institute 2020 Summer Conference」的謄本,主持人問黎是英國公民,為何留在香港?黎憶述 8 月被捕後,關押在收押所及睡在地板,他問自己:「如果我知道將面臨坐牢,我還會做同樣的事情嗎?」

他很快回答自己:「是,我會做同樣的事情,因為這就是我的方式,這就是我的性格,如果性格是命運」。他指,若自己離開,不僅放棄了自己的命運,也放棄了上帝、宗教,「如果我不能改變它,我必須接受我的信仰」。

控方指,這段顯示黎繼續下去的意圖?黎指,只是回望以前,重申不會做非法事情,又指「你覺得我瘋了嗎?」控方指,黎是現在才捏造這說法?黎否認。李運騰問,黎曾稱不信《國安法》不具追溯力?黎同意,但不代表他會做非法的事情。

控方指出,黎一直想做《國安法》生效前的同樣事情,即使《國安法》後變得非法?黎指「別以為我是白痴,別以為我是弱智」(Don’t think that I’m an idiot. Don’t think that I’m a mentally retarded)。

另外,杜麗冰關注黎在訪談提到新冠肺炎是「珍珠港事件」,問他從何得知這概念?黎指,是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Mark Clifford 在「Live Chat」節目提到。杜問,黎其後就應用了?黎同意。

10:24 官質疑黎文章營造警肆意搜查、違憲形象 黎:我只是提及看到的情景

控方展示 2020 年 9 月 27 日刊出、黎專欄文章〈繼續打壓香港 還是以身報國?〉,提到「二百警察殺入蘋果日報大樓,大肆搜索檔案文件,更是警權侵犯新聞自由;旨在殺雞儆猴,震懾所有傳媒。經此一役,以後傳媒哪還敢不靠邊站?有人說『反中亂港』的壹傳媒仍未被冚檔,依然一貫方針報道新聞、發表言論,可見香港還有新聞自由。是的,我們照常運作,但我們每天都要冒著被拉人封艇的風險。當你要提心吊膽寫東西、說話時,你還自由嗎?自由是無憂無慮的。」

控方問,黎提到「照常運作」?黎同意,「但我們每天都面臨拘捕和強制停運的風險。」(but every day we are facing the risk of apprehension and mandatory closure)。控方問,但照常運作是黎當時想法?黎稱,黎指,照常運作但內容必須改變,他所稱的「照常」不代表仍然做以前所做的事情,因《國安法》後會變成非法。

控方指,黎沒在文章這樣說?黎指,「我相信大家都明白《國安法》下的處境」,又指如非法地營運是很荒謬。

控方指,文章提到「有人說『反中亂港』的壹傳媒仍未被冚檔,依然一貫方針報道新聞、發表言論,可見香港還有新聞自由」,問黎是否指《蘋果》編採政策?黎同意,但強調是合法、不是非法,「我們又不是犯罪公司」(We are not a crime company)。

控方質疑,黎所說的都沒有反映在文章內?黎指,一篇文章不會太詳細,又指大家都明白不能非法地經營,「怎麼非法地經營,你告訴我?」控方問,黎是今天才在法庭想到這個說法?黎指,這是撰文時的想法,當時《國安法》已生效,「我們怎麼能非法經營呢?」

控方指,黎提到「當你要提心吊膽寫東西、說話時,你還自由嗎?自由是無憂無慮的」。控方問,《國安法》不是黎關心的事情?黎稱,當然關心《國安法》,但即使合法營運,還是不能 100% 肯定不會犯法,因為紅線模糊。

控方指,但黎提到「我們每天都要冒著被拉人封艇的風險」,是認為無論《國安法》後果如何,都意圖照常營運《蘋果》,包括繼續《蘋果》的報道和社論編採方針?黎不同意,「我們不會自殺」,重申紅線模糊、在《國安法》下有風險。

杜麗冰關注文章提到,「二百警察殺入蘋果日報大樓,大肆搜索檔案文件,更是警權侵犯新聞自由」,又提到「警方於是悍然修改《警察通例》中『傳媒代表』的定義,變相由政府新聞處向記者『發牌』,以警權主導政府,凌駕法律⋯警方的做法明顯違憲。可是違憲又怎樣?警權大曬呀!吹咩!」

黎指,這是他的意見。杜質疑,「這是明顯基於錯誤事實的意見」(it is clearly an opinion based on erroneous facts),因為警察來到壹傳媒大樓時,他們是拿著法院批出的搜查令,向讀者營造警方肆意搜查、違憲的形象,這是黎意圖想向讀者傳達的訊息?黎稱不是,只是提及他所看到的情景。

控方問,文章沒有提到警方取得搜查令、行為合憲,指警方是根據法院授予他們的權力行事,但黎想說警方凌駕法律?黎不同意。控方稱,將展示黎另一針對警方作出失實指控的例子,黎打斷指「我不認為我是毫無根據的,因當時《蘋果》是第一間被 200 名警察搜查的媒體」。法官李運騰聞言指,《星島日報》亦曾被廉政公署搜查。

10:10 控方問《國安法》後是否要《蘋果》如常運作 黎:不同意用「如常」字眼

控方展示 2020 年 6 月 14 日刊出的黎專欄文章〈窒息中的香港人 逃亡還是抗爭〉,指黎當中提到政府違反《中英聯合聲明》,黎稱不記得。控方遂指出,文章提到「避開不兌現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造成的社會不滿」。

控方續指,黎在同年 8 月 18 日的「Live Chat」節目提到,「Will I still do the same thing, will I still go the same way? And it almost immediately came to my mind that, yes, I would because this is my character」(我還會做同樣的事,還會走同樣的路嗎?我幾乎立即想到,是的,我會的,因為這就是我的性格。)

控方問,當時黎被捕後,他意圖繼續下去?黎稱,沒有說想繼續,他在「Live Chat」的上述言論,語境是「回看」時,他會做相同事情,不是說「未來」。控方問,黎是指若之後再發生這樣的事,他還會這麼做?黎稱他沒有這樣說。杜麗冰問,黎的答案有點模棱兩可?黎指,他回望時認為會繼續做,但重申這是過去。

黎在節目提到,「A lot of people now still stand up, like myself, Apple Daily, we still stand up and go on our business and keep going and keep fighting」(中譯:現在很多人仍然勇敢抵抗,就像我自己、《蘋果日報》,我們仍然勇敢抵抗,繼續我們的事業,繼續前進,繼續奮鬥。)

黎解釋,知道過去所做的事情已經變得非法,很明顯無法繼續下去。控方問,黎提到《蘋果》如常運作?黎稱,他沒有這樣說,重申他不會非法地營運《蘋果》,又指控方不能使用「如常」這個字。杜問,黎是不同意?黎稱「當然不同意」。

杜稱,控方只是指出案情,這是他的責任,黎只需要回答同意與否,「否則下年都會還在這裡,請你簡短回答及有耐性」。黎強調,他不是認為《蘋果》要如常運作。杜再指,控方只是指出案情,這是法庭程序,黎則稱指出案情是一件事,控方將字眼加諸於其口是另一件事,遂稱「OK、OK」。

10:07 旁聽人士昨散庭前呼「香港人加油」 控方籲尊重會就此與保安聯絡

控方周天行在提問前,指出昨日散庭時,有旁聽人士大叫「香港人加油」、「黃皮膚香港人加油」,指每個在法庭內的人士,都應該尊重法庭,遵守法庭規矩、保持莊嚴。法官杜麗冰指,當被告及其他人仍在法庭內,公眾人士不得擾亂法庭程序,或以任何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杜續指,公眾人士要保持安靜,若擾亂法庭秩序,保安會記下其個人資料,以及被要求離開法庭。控方補充,警方已識別擾亂法庭秩序人士的身分,會就此與保安聯絡。法庭傳譯員將杜的說話翻譯成中文,再向公眾人士說出。

10:06 開庭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