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稱爭取「免於獨裁自由」遭官質疑想港獨 黎否認指想要「法治下自由」

黎智英案|稱爭取「免於獨裁自由」遭官質疑想港獨 黎否認指想要「法治下自由」

分享:

黎指「自由」意指「免於獨裁自由」
官問是否想港獨

辯方是日圍繞黎於 2020 年 7 月的 Twitter 帖文提問。同月 23 日的帖文提到,「這是逼切和必要的。我們的年輕人是我們爭取自由運動的脊梁。他們處於最危險的境況」,並附上有關英國為港人推出 BNO 簽證「救生艇政策」的《蘋果》報道。

黎解釋,「自由運動」是指年輕示威者和年輕人參與的運動。法官杜麗冰關注,黎所指的「自由」是甚麼?黎稱是「中國侵犯我們的自由,免於獨裁的自由」,杜聞言問「即免於中國內地的自由?」黎同意。杜追問,「即你想香港獨立?」,黎指「我不想香港獨立,我想香港有法治⋯法治下的自由」。

黎否認提倡香港年輕人離港

法官李素蘭則詢問,「攬炒巴」劉祖廸是否示威者?黎同意,指他以「其他方式參與」,激發人們參與示威,是運動的一部分。李素蘭追問,劉還有做其他事情嗎?黎指,劉當然有做其他事情,但他不清楚,又指閱報才知悉他加入國際線。

辯方問,黎對參與運動的年輕人有何期望?黎稱不知道,只是想他們有機會獲得庇護,因《國安法》下,他們沒有自由,「我認為這可以給他們一個離開的安全港,到別處過自由的生活是件好事」。黎否認藉帖文提倡香港年輕人離港,到英國繼續參與爭取自由運動,重申只想他們能選擇離港,到英國自由地生活,又指當時已沒有爭取自由的運動。

法官李運騰問,既然沒有運動,黎為何說年輕人是運動的脊梁?黎指,因當時認為仍可抗爭,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李運騰另關注,黎當時向李兆富發送不同訊息,但沒提及內容是用作發布 Twitter,但對方知道要發布?黎同意,因李兆富會自行判斷,又指兩人一起工作逾 10 年,「我從沒質疑他做的事,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互相理解」,但強調自己會為 Twitter 負責任。

黎智英個人 Twitter
《蘋果》見「兩制蓋棺」圖樣
黎指描繪《國安法》影響

辯方遂展示《蘋果》報道〈英設BNO簽證 供港人家屬鋪路入籍〉,問黎是否與《蘋果》高層有共識,指中央加強對港人的控制?黎否認,指「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也是他從不給予編採指示的原因。

辯方提到報道上方有一橫幅,印有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半張臉、「光時」旗幟,寫有「兩制蓋棺」。辯方問,黎有否牽涉製作圖樣?黎稱沒有,重申他與《蘋果》高層沒共識使用這圖樣,但相信圖樣是一種比喻。

辯方問,橫幅是否以貶損(unflattering)態度描繪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容貌?黎稱「這不是描繪一個領導,只是描繪《國安法》的影響」。就橫幅印有「光時」,黎稱是同事負責,又指圖像太小,自己沒看到。黎續指,如當時他看到,都不會做任何事,「因為我會讓我的員工來判斷」。

辯方指,「光時」字眼在《國安法》生效後,被視為顛覆國家?黎指按他理解,如字眼用在報道、新聞相片,就不算是犯罪,認為這是律師給同事的意見,因此他們敢用。辯方追問,當時「光時」已代表「港獨」?黎稱沒留意其意思,只知悉當時有人因此被捕。

黎確認收惠頓電郵
與蓬佩奧演講相關

辯方引述黎於 7 月 24 日收到由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轉發的電郵,內容關於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於加州發表的演講,另附上演講辭。黎指,惠頓為「lobbyist(說客)」,而黎曾是他的顧客,對方於 2019 年為他介紹美國議員,但及至發電郵時,對方已沒有為黎工作。黎認為惠頓轉發電郵,因「說客」習慣與舊客人保持聯繫,是他們的工作模式。

黎否認協助製作講辭,但不排除有人在未徵求他同意下,採用其文章內容。翻查資料,該講辭源於蓬佩奧同月 23 日出席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共產主義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演講。

辯方指黎同日向李兆富發訊息 ,提到「請用他的講辭及我以上的評論,這是冷戰的帷幕」,黎 Twitter 其後出現相應帖文,內容提到「太棒了!說得好。自由世界必須戰勝這種暴政。」黎相信,帖文內容取自蓬佩奧的講辭,但否認自己提倡冷戰,稱只是陳述事實。

黎智英出庭作供(credit: kensahung)
Twitter 引用蓬佩奧演辭
黎否認提倡與中國敵對

庭上播放蓬佩奧的講辭,他提到「美國財政部對損害和侵犯全世界人民最基本權利的中國領導人和機構,進行制裁和列入黑名單。」黎同意,蓬佩奧是提倡與中國進行敵對行動。辯方問,那麼黎是否也提倡與中國敵對?黎回答,他沒使用這部分演辭,只取用「暴政」的部分。

辯方再問,黎在 Twitter 帖文附上演講片段連結,是否間接提倡作出與中國敵對行動?黎否認,又指自己當時沒有觀看連結。

辯方另展示黎與前《壹週刊》社長楊懷康的 WhatsApp 對話,提及蓬佩奧的演講,黎稱「這是一場非常有力量的演講。這篇演講似乎拉開了與中國的新冷戰」,又指「Mary Kissel 應該與此有關,為我們的朋友感到驕傲。」

黎庭上解釋,Mary Kissel 是蓬佩奧的得力助理,故他當時推測蓬佩奧的講辭與她有關。黎又指,他與 Mary Kissel 相識逾 10 年,當她在香港任職作者時,兩人成為好友,其後她移居紐約,並成為蓬佩奧助理。當她進入政府工作後,兩人便停止聯絡。

辯方展示 7 月 27 日黎的 Twitter 帖文,「蓬佩奧是對的。世界應更關注中共侵犯人權的行為」,並附上中國社運人士遭受警方酷刑的新聞。辯方問,黎為何說蓬佩奧是對的?黎指,因蓬佩奧稱需要更關注中共侵犯人權的行為﹐而他不僅呼籲美國關注,而是全世界都應關注,包括譴責,或表明不接受中共的行為。

黎同意文章指中共無誠信
重申僅陳述事實

辯方另圍繞 7 月 26 日刊出的黎專欄文章〈有種回力鏢⋯⋯自插心臟〉提問,文中指:「更想不到國安法撕毀《基本法》這國際公約,公然羞辱國際文明價值倫理,引發國際圍攻⋯⋯合理的做法當然是回歸法律正途,遵守任何牴觸《基本法》的法律都是無效的原則。」

辯方問,黎是否意圖透過文章呼籲國際圍攻中國、制裁;煽動市民不循合法途徑改變政治架構、不遵守法律?黎一概否認,重申他只是預測,當時因應貿易戰,有些制裁已經實施。而《國安法》紅線非常模糊,混淆了《基本法》。

至於文章提到「國際社會還會相信中共遵守承諾的誠意嗎?中共何時遵守過合約承諾?」黎在提問下同意,他認為中共沒有誠信,但否認意圖藉此煽動對中共的憎恨,重申只是陳述事實。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