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稱公司財困曾停薪半年 仍續任總編因「鍾意做囉」

《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供稱公司財困難曾停薪半年 仍續任總編因「鍾意做囉」

分享:

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連同《立場》所屬公司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案,周二(10 日)於區域法院踏入第 17 日審訊。

法官郭偉健周一(9 日)裁定案件表證成立,鍾沛權周二作供。他指出任總編輯期間,因公司財政困難,有半年「冇糧出」,其後恢復支薪仍減薪 35%。辯方詢問「你都係打份工,唔出糧點生活呢?點解要繼續做總編輯?」鍾沛權笑指「鍾意做囉」,又指機構生存了幾年、十多位同事做出一些成績,「只係覺得好可惜,咁樣結束嘅話」。

鍾沛權又指,當初創辦《立場》,是希望「實踐到言論自由,用盡言論自由嘅空間」,提到博客文章不論立場如何,「即使水準唔太好」,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物,都會盡量「來稿必登」。(見另稿

鍾稱透信託安排持《立場》股權
「一個人揸住公司易受壓力終止」

控方代表為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辯方代表為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大律師黃卉儀,案件由法官郭偉健審理。

鍾沛權供稱,他於 1991 年大學畢業後,任職職工盟幹事,1995 年起任職傳媒,曾任《明報》及《經濟日報》財經記者,2011 年任職《明報》財經版採訪主任,翌年成為《主場新聞》總編輯。《主場》在 2014 年 7 月停運後,他於 2015 年 1 月起出任《立場新聞》總編輯,薪金 76,500 元。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引述《立場》創刊辭指,「《立場新聞》以非牟利原則運作,日後如有經營盈餘,不可派發,全部保留用於傳媒事業」,向鍾沛權確認,《立場》所屬公司是否從未派過股息。鍾稱「從來冇派過」,又指《立場》3 名發起人通過信託安排持有《立場》股權,放棄股權經濟利益,亦無權轉讓公司股份。

鍾沛權解釋,信託安排是基於《主場》經驗,「咁樣大程度保護到新公司」。他指《主場》是蔡東豪擁有的私人公司,「如果蔡東豪本人因為任何原因,受壓力要結束(主場),公司就要結束」。後來,他與蔡東豪、余家輝欲再設立傳媒機構,想避免「由一個人去揸住公司,好容易受到各種壓力而終止」,又指「有人針對我哋 3 個創辦人其中一個,其實冇咩作用,因為冇權力同能力結束公司」。

政府准網媒採訪政府活動
鍾:報道更全面

余若薇引述政府公告指,政府新聞處在 2017 年 9 月 19 日容許純網媒採訪政府活動,詢問對《立場》的影響。鍾沛權指,上述措施生效前,網媒不能採訪政府活動,「政府記者會、區議會、立法會傳媒區,我哋係唔可以進入」,亦不能採訪特首「落區」及進入政府新聞發布系統,「對一個想全面報道新聞嘅傳媒嚟講係好大限制」。

余若薇反問,很多媒體都有報道政府新聞,「電視都有報,《立場》點解要做?」鍾沛權指,2017 年的《立場》只有 10 多名員工,前線記者僅 5 至 6 名,「確實有人話『政府官方新聞好多媒體報道,資源有限不如報其他嘢」。惟他希望報道做得更全面,又指「做傳媒自覺有角色監察政府、制衡權力」。

鍾:《立場》與《蘋果》屬競爭對手

鍾沛權又提及,《立場》起動資金來自蔡東豪,收入包括 2015 年下半年推出的「MyStand」每月定額贊助會員計劃、廣告、贊助文章,及 2018 年接受《蘋果》外判工作,包括製作人物專訪及財經專題,翌年將《立場》內容賣給「Line」應用程式,「希望可以出售內容彌補收入」。

被問及《蘋果》及《立場》的關係,鍾沛權稱「其實係競爭」,加上妻子陳沛敏是前《蘋果》副社長,「大家做傳媒,我唔同太太交流、各自工作」,又指該外判工作並非與太太接洽。另外,余若薇指陳沛敏亦是博客作者之一,鍾表示會不斷擴大作者陣容、《立場》平台容量無限,「雖然我係佢先生,跳返出嚟睇,佢文章係好睇嘅、情理兼備。問准咗就登」。

鍾:不為收入犧牲原則

余若薇詢問,接受市民贊助,是否等於報道要迎合讀者口味;鍾沛權稱:「簡單答案一定係唔得、唔會,做得媒體呢個工作,好多原則畀自己,唔可以因為金錢、利益、權力去妥協」。他舉例,2016 年 9 月起「冇糧出」,並維持半年,至 2017 年農曆年才恢復支薪,但減薪 35%,2020 年前都沒再調整。

鍾沛權形容,那幾年是「財政上好艱難嘅時期」,但不覺得自己要為增加收入而放棄一些原則,「為增加讀者、帶來新收入有方法,我識得點做,但我唔覺得有為錢問題做呢樣嘢」。余若薇追問有何方法,鍾笑指「好易㗎咋」,「標題黨,條題嘩眾取寵、斷章取義,係最簡單嘅方法」。

他強調,《立場》的標題常被批評「又長又唚」,「正正唔想斷章取義,唔想畀人誤會意思,好多人睇完標題就算,我哋會做到盡量準確」。

被問及無薪減薪仍做總編 
鍾:「鍾意做囉」

余若薇再問及停薪一事,指「你都係打份工,唔出糧點生活呢?點解要繼續做總編輯?」鍾沛權思索一會,笑說「點答⋯」,後表示「鍾意做囉」。他指,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機構生存了幾年、有十多位同事,亦做出一些成績,「只係覺得好可惜,咁樣結束嘅話,可以話買時間尋求其他方法」,例如爭取更多廣告、轉售內容及賣明信片籌款。

到 2019 年,《立場》收入大幅上升,鍾沛權的平均月薪回升至 7 萬多元,但仍未追回合約水平。鍾笑指「冇必要」,「收入增加,我哋就有危機感,唔可以因為一次過收入大升,令到恆常、日常開支大幅變化」。另一是行政原因,「我嘅人工調整係由董事決定,我當時工作好忙,唔得閒諮詢董事」。

余若薇引述 2021 年的報稅文件指,鍾於同年 10 月底離職,年收入逾 200 萬元,當中約 51 萬元為薪金,另外大約 169 萬元是花紅。她指,鍾沛權申請保釋時,控方曾以同年的報稅文件,指鍾入息高。鍾沛權補充指,他在離職時仍未恢復原來薪金水平,「嚴格嚟講公司對我欠薪」,因此另一董事蔡東豪以花紅名義,補回之前的薪金。

控方指《立場》獲志同道合追捧
鍾:無從估計

另外,余若薇提及控方開案陳詞指,《立場》在反修例事件後,獲得更多志同道合、政治理念相同的公眾人士追捧,又指《立場》在 2019 年 7 月及 10 月的入帳次數紀錄達高峰。鍾沛權解釋,《立場》在同年 6 月起頻密報道反修例事件,當時市民對新聞直播有需求,而在 7 月的直播中,如 7.21 元朗事件、7.1 衝擊立法會,「記者表現畀人感覺專業、鍥而不捨,令更多人成為我哋嘅贊助會員」。

同月,就前特首梁振英誹謗《立場》官司,《立場》公開籌款,「籌一個訴訟資金,有一個比較特定嘅用途」。至於 10 月的入帳紀錄,鍾沛權指是網民誤傳《立場》沒有資源,需要停止直播,「喺討論區呼籲支持我哋」,其後《立場》在社交網站澄清資源足夠,捐款才回落。

至於控方指《立場》吸引「志同道合」人士,鍾沛權稱無從估計,「如果係支持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可能係,但無乜確切數據支持」。

控方指英國分社宣揚激進理念
鍾:我哋天真簡單,有新聞價值就做

控方開案陳詞另指,《立場》在 2020 年底開設英國分社。鍾沛權解釋,當時有很多港人移民英國,包括傳媒工作者,「最簡單係,英國有巿場又有人手,幾適合建立分支」,剛巧兼職記者楊天帥完成學業,能夠到英國工作,他形容為「天時地利人和」。

他指,英國分社同事除報道移英港人的生活外,還有國際新聞,如描述烏克蘭問題的特寫。對於控方指,《立場》英國分社與海外激進活躍分子、或被通緝的政治人物合作,宣揚激進政治理念,鍾指涉案受訪者是前立法會議員,「關乎重大嘅公眾利益」,又指「我哋幾天真簡單,有新聞價值、受公眾關注、有公共性,就好有動力去做」。

DCCC265/2022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