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鄧桂思死因研訊|醫生稱開漏藥或因受干擾 家屬指院方沒主動解釋病況轉差

鄧桂思死因研訊|醫生稱開漏藥或因受干擾 家屬指院方沒主動解釋病況轉差

分享:

死者長女胡尚佑(左)、涉事主診醫生之一林治崑(右)。
死者長女列席

案件由死因裁判官周慧珠,連同 2 男 3 女陪審團審理。死因研訊主任為律政司高級檢控官劉理蘭,死者長女胡尚佑列席、無法律代表。

醫管局被列為有利害關係方,由資深大律師蔡維邦、大律師孫文灝代表;另兩名涉案主診醫生林治崑、陳小劍,均由大律師 Bernard Murphy 代表。

長女稱死者轉往瑪麗醫院時
已神智不清

死者女兒胡尚佑供稱,鄧生前為兼職清潔工,平時身體正常,曾有皮膚病,於 2016 年 6 月因身體不適,入住聯合醫院;同年 7 月因頭痛、高血壓再次入院,並需要求診腎科及抽血。胡指,鄧檢查後仍正常,能與人溝通,另指醫生有開藥,鄧除按時服藥外,沒服其他藥物,8 月至 11 月期間,持續到聯合醫院覆診。

胡提及,鄧在 2017 年 3 月尾、4 月頭,因感疲累作嘔,求診私家醫生。胡指,當時有留意鄧的面部「漲漲哋」,2017 年 4 月 1 日,獲私家醫生轉介至聯合醫院急症室。她指,當時仍可與鄧溝通。

胡指,同年 4 月 5 日收到通知,鄧因「肝有事」需要轉去瑪麗醫院,而鄧當時已神智不清醒,無法正常溝通。胡稱,當時家人正商量換肝事宜,沒深究為何要轉院;鄧曾先後接受活肝及屍肝移植,但情況未有好轉,最終於 8 月 26 日去世。

長女指院方沒解釋病情轉差原因

胡就治療提出數點關注,指鄧在聯合醫院留醫時,醫生、護士沒解釋發生何事,直至 4 月 5 日「突然咁遲收到通知,個肝要換啦」;就算鄧轉院後,「都冇人同我哋講發生咩事,焗住去處理個肝嘅事」。

胡稱,直至 4 月 10 多日,家人商討時,提到鄧一直有服藥,不解病況為何轉差,遂向瑪麗醫院醫生查詢,「點解情況會突然咁樣呢?好少可會突然差得咁快」,才獲告知聯合醫院醫生處方高劑量類固醇,可能沒有開抗病毒藥。胡續稱,他們遂向聯合醫院主管查詢,「冇人同我哋講呢樣嘢,我哋問佢哋,先公開呢件事囉」。

長女:想了解返當時 judgment

胡另稱,兩名涉案醫生處理同類型個案時,都有處方抗病毒藥,故想知悉沒處方予鄧的原因,「我想了解返當時 judgment(判斷)」。

胡又提及,2017 年 5 月 19 日,聯合醫院的信件提及,醫生未有察覺鄧帶乙肝病毒,惟醫管局 7 月的調查報告,則指醫生有察覺到,「我問題係,究竟佢哋有察覺到,定冇察覺到?」。胡另提出,欲了解聯合醫院何時知悉沒開抗病毒藥。

長女指職員曾稱
「醫生放假,冇人問到醫生」

胡在醫管局一方提問下同意,家屬於 2017 年 4 月 19 日到聯合醫院查詢,有醫生就鄧轉院一事作出一部分解釋;院方兩日後再解釋,提到向帶乙肝病毒者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時,若沒處方抗病毒藥,會提高急性肝炎風險。

胡又提及,4 月中曾向聯合醫院查詢,為何延遲告知家屬情況,負責病人聯絡的職員解釋,「醫生放假,冇人問到醫生」,故想在研訊了解是否屬實。

涉案醫生林治崑稱
因腎衰竭建議類固醇治療

涉案主診醫生林治崑作供時確認,於 2016 年 8 月 29 日診治鄧,處方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 (簡稱 ACEI),作用是減低蛋白尿,另處方一種控制血壓藥物;另要求鄧接受血糖、血小板、膽固醇等檢查。

林於 2017 年 1 月 20 日第二次診治鄧。林指,鄧經過 ACEI 治療約 5 個月,情況未有好轉,其腎功能指數為 56,屬於輕度至中度腎衰竭,遂建議鄧接受類固醇治療。

林稱,會向每名病人講解療程好壞,但不記得當時向鄧提及的確實字眼;並指好處是可減低蛋白尿,但會影響血糖、膽固醇,長期服用或有骨質疏鬆、腸胃問題,或可致嚴重感染、乙型肝炎復發。

林稱,其後處方 4 款藥物,包括抗蛋白藥、胃藥、維他命等,以及類固醇,每日需服用 40  毫克;另同樣要求接受血糖、膽固醇等檢查。

林:受到「一啲其他干擾」
故沒處方抗病毒藥

林指,向帶乙肝病毒者處方高劑量類固醇,需要開抗病毒藥;並指診治鄧時有作考慮,但「相信自己受到一啲其他干擾」,解釋在門診看症時,每名醫生的電話隨時會響,以及或有人進入診症室,又指醫管局醫生診症時,不可以將門關上,「有可能俾呢啲情況影響咗」 。

被問及事後有否作出任何補救或處理,林稱,鄧去世後,腎科團隊「做咗 360 度嘅野去預防類似情況發生」,包括重新審視其他病人情況,「實際數字唔知幾多,應該得鄧女士係冇開到」。

林續稱,若病人不同意處方抗病毒藥,會將案件交由顧問醫生處理;另電腦系統會設警示提醒、藥房同事發現醫生沒開相關藥物時,會致電醫生查詢;另會教導新醫生處方高劑量類固醇等藥物時要注意, 以及有製作單張提醒病人等。

林在裁判官提問下同意,知道帶乙肝病毒者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時,需服抗病毒藥物,否則或引致乙型肝炎復發。官問林,1 月 20 日打算開抗病毒藥,「for whatever reason (不管任何原因)開漏咗?」林同意。

林同意沒處方抗病毒藥
最嚴重可致死

林又指,若帶乙肝病毒者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沒服抗病毒藥,後果包括肝衰竭(liver failure)等,又指「最嚴重因為咁而死亡」;但根據已發布的本地文獻,紀錄到有病人因此死亡的情況是「0%」。林被追問下同意,知悉沒處方抗病毒藥,後果很嚴重,死亡亦是一個可能性。

官又問到,根據排板紀錄,林於下午 2 時 57 分進行諮詢,3 時 11 分打印文件,問會診時間是否由 2 時 57 分至 3 時 11 分。林解釋,診症時,進入臨床醫療資訊管理系統後,翻查病歷或未打字時,不會開始計時,故列出的時間不能反映真正會面時間。

官問,2017 年有否指引,帶乙肝病毒者服高劑量類固醇時,需服抗病毒藥。林稱,「冇嘅,事後有」,又指自己平時會建議患乙型肝炎的病人服用抗病毒藥。

林指死者轉院後一周內
才知悉「開漏藥」一事

死者女兒胡尚佑問及,林向鄧診症時,或受到干擾的情況,包括有電話或有人進入診症室。林指,不記得當時發生哪個情況,「只可以講最可能發生嘅事」。

另林同意,排板及電腦系統均有提及,鄧為帶乙肝病毒者的身分。惟林解釋,在輸入資料時,須先關閉展示警示的視窗,之後系統沒再顯示警示。

胡亦問到,林是何時知悉「開漏藥」一事?林指,是死者轉院瑪麗醫院約一星期內。

林:我都好想知當時發生咩事

另有陪審團問及,一般市民不會知道醫生有否「開啱藥」,林當時有否再審視(go through )個案。林回應稱「完全同意你嘅講法」,「我都好想知當時發生咩事,我有冇 go through 個 case 我答唔到你,但我同意你嘅睇法。」

林完成作供,料周二(16 日)傳召另一主診醫生陳小劍。

CCDI-808/2017(SH)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