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26 歲女子伊院誕嬰血崩亡 官質疑不應做子宮切除手術 醫生:當時判斷最有效

26 歲女子伊院誕嬰血崩亡 官質疑不應做子宮切除手術 醫生:當時判斷最有效

分享:

2016 年 10 月,懷有 37 周身孕的 26 歲女警在伊利沙伯醫院進行產檢時,發現患有妊娠毒血症,獲安排催生,誕嬰後大量出血,3 天後宣告不治,死因研訊周三(14 日)踏入第 2 日。

死因裁判官何俊堯提到,死者事發時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問題,質疑涉事醫生是否不應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其中一名醫生強調當時臨床上沒有相關跡象,另一名時任副顧問醫生亦供稱,死者當時情況危急,心臟停頓,止血藥的效果不理想,切除子宮是最有效方法。

死者胞姐哭訴,醫生事發前沒告知家屬切除子宮的決定,若知道手術風險會反對,又指死者手術後離開時血液不斷滴出,「成條路都係血路」。
醫生:當時斷症因子宮收縮乏力出血

婦產科醫生謝啟暘周二供稱,當時誤以為死者子宮內的胎盤已完全排出。但最終報告顯示,死者體內殘留 5 x 5.5 x 2 厘米的胎盤殘餘物。

另一名涉事婦產科醫生張凱晴則指,產後出血有不同成因,例如子宮收縮乏力等。她引述醫療報告指,死者催生後,助產士見其出血過多,醫生謝啟暘先為她急救及檢查排出的胎盤後,再通知張到場協助。張當時獲謝親口確認,指死者胎盤已排出,所以沒有直接作檢查。她解釋,其他助產士曾告知,死者排出胎盤前已開始出血;加上按她理解,一般由胎盤引致的出血,會在產後約 30 分鐘才發生,甚少因胎盤殘留而引致當時的出血量,所以沒有直接檢查。

二人當時判斷死者因子宮收縮乏力而引致出血,先後為死者注射 3 劑收縮藥水,並在子宮放入止血球,為死者按壓子宮及修補傷口。張供稱,放入止血球後出血量有減少,死者一度恢復血壓,但一停止按壓,死者又再出血。張遂通知其上司醫生李栩翊到場協助,李再次為死者進行檢查,亦同意二人的診斷。死者其後沒再額外流血,張離開了產房。

醫生:死者心臟一度停頓 決定切子宮

張凱晴隔了一會,再收到醫生謝啟暘通知,死者情況有變。張到場見死者仍清醒,及後失去意識,心臟停頓。張遂為其急救,再通知上司李栩翊協助。醫療團隊最後決定為死者即時切除子宮,約半小時後死者恢復脈搏。但當停止心外壓,死者脈搏再度停止,團隊再次為她進行心外壓,待其循環系統恢復後,因凝血指數惡化,於是把她送往深切治療部,接受血管堵塞手術。死者 3 天後再接受手術,期間心臟停頓,證實死亡。

死因裁判官何俊堯問,張曾否考慮死者當時或出現羊水栓塞,而引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張指曾考慮是否有羊水栓塞,但由於產後出血致心臟停頓有太多可能性,例如肺動脈阻塞等,加上有其他更資深醫生在場,自己當時並非「主導角色」。她承認沒有把羊水栓塞的考慮記錄在報告內,但強調當時臨床上沒有凝血,沒有 DIC 的跡象。

官:有凝血風險仍要切除子宮? 醫生:當時判斷最有效

研訊其後傳召張的上司,時任伊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李栩翎作供,她於案發時操刀為死者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李供稱,當時亦因為醫生謝啟暘指胎盤已排出,因此沒親自檢查。而在切除子宮前,她雖然曾考慮會否仍有胎盤殘留,但認為可能性較低,超聲波亦沒有明顯殘留物,故沒有伸手入子宮腔檢查。李供稱事後才得知死者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裁判官問,她當時有否考慮死者患羊水栓塞,李稱當時不排除此可能性,但亦不能確定,而羊水栓塞的治療亦只屬支援性治療,控制出血情況。

裁判官再問,當時是否明知有凝血風險,仍進行切除手術?李指,死者當時情況危急,心臟停頓,止血藥的效果不理想,當時判斷切除子宮是最有效方法。死因裁判官追問,若知「有好大嘅風險流血」、是否仍會進行切除手術?醫生回應指不確定。

家屬:沒醫生告知手術 若知風險會反對

死者胞姐哽咽控訴,團隊為死者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前,並無事先知會家人及解釋。她憶述當死者完成手術離開產房時,血液不斷滴出,「成條路都係血路」。她指,若家屬獲告知手術風險會提出反對。李承認沒有在動手術前,向家屬解釋切除子宮的決定。

相隔逾 15 分鐘仍沒量血壓 婦產科主管:「好唔理想」

死因聆訊早前披露,根據醫院指引,如孕婦選擇無痛分娩,醫護人員應每隔 15 分鐘量度及記錄血壓,但兩名助產士當日都未有即時記錄死者的血壓讀數。伊院婦產科主管李偉漢今供稱,醫生會分辨孕婦屬於情況輕微或嚴重的類別,並紀錄在排版上。情況嚴重的孕婦每隔 15 分鐘須量度血壓,一般情況則每隔一小時量度一次。裁判官指,是次助產士相隔超過 15 分鐘仍沒有為死者量血壓,「咁咪好差?」李回應情況確實「好唔理想」。聆訊周四(15 日)續。

死者葉素欣於 2016 年懷孕, 10 月 6 日前往伊院接受產檢,發現患妊娠毒血症。院方認為葉適合生產,遂為她催生,死者分娩後不斷出血,院方為她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死者最終延至同月 9 日離世,終年 26 歲。

CCDI-602/2016(SH)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