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造成 39 人死亡的南丫海難,死因庭周四(12 日)展開第 28 日研訊。港燈時任海事主任鄧雲安早前供稱,南丫四號新船驗收時,留意到尾艙艙壁有通道口而沒有水密門,曾當面向財利職員提出,遭對方反駁「海事處批得即係得,合約寫明海事處 OK 就 OK」。
財利一方周四向法庭申請呈交鄧於 2013 年調查委員會的證供,指其證供與當年不一致。死因裁判官周慧珠考慮後,批准財利一方的申請,但指鄧早前作供時,各方均積極提問,財利方卻沒即時提出質疑,批評其做法對各方不公,強調是次批准申請屬例外。聆訊周五續。
鄧稱曾質疑艙壁現通道口
遭財利職員反駁
聆訊周一傳召港燈時任海事主任鄧雲安作供,鄧供稱南丫四號 1996 年建成時,他有份代表港燈驗收,當時留意到尾艙艙壁有通道口而沒有水密門,曾當面向財利職員提出,惟對方稱「海事處批得即係得,合約寫明海事處 OK 就 OK」。而他認為該處不應有通道口,因其他港燈船隻均沒有通道口。
官准財利方呈鄧早期供詞
但指做法對其他利害關係方不公
周四甫開庭,財利一方去信法庭,申請呈交鄧為 2013 年調查委員會錄取的口供,指可證明鄧當時的證供與庭上證供不一。死因裁判官周慧珠考慮後,指基於公義原則,批准財利一方的申請。
惟官同時批評,財利一方的申請對其他利害關係方不公,違反程序,提到當鄧於庭上作供時,各利害關係方都積極提問,而財利當時亦有法律代表在場,卻沒即時提出質疑,事後卻以「遙距(remote)」方式參與。官強調,是次批准財利方的申請,應視為例外做法。
翻查資料,財利由資深大律師張天任代表,鄧周一作供當天,張沒出席聆訊。
大偈:知南丫四號有通道口
「諗住收得船結構係咁」
庭上其後傳召港燈時任水手方帶勝作供,方於 2000 年成為輪機長(大偈),至 2020 年退休。他供稱,早期接觸南丫四號時,已得知尾艙艙壁有通道口,「但我哋唔知佢咩用途,有個窿喺度,可能設計問題」,並確認港燈船隊中,只有南丫四號有此通道口。他指,當時沒想到通道口對船隻安全有否影響,指「諗住收得船結構係咁」,亦沒與其他同事討論。
研訊主任問及南丫四號進行年檢最後檢查時的情況,方指他作為大偈,負責協助驗船督察檢查消防系統及機房運作。而督察會進入機房,但不肯定督察曾否進入舵機房及油房。

船長:以為有通道口屬設計
港燈船長梁鏡輝則供稱,他於 2005 年正式成為船長,當南丫四號於 1996 年建成後,曾以水手身分上船工作,及後以署理船長身分操作船隻。梁確認,他於早期階段已知悉尾艙艙壁出現通道口而沒有水密門,稱「新嚟我就以為船嘅設計係咁」。梁補充,南丫四號「船新返嚟經過驗晒,有當時執照,我冇考慮到,冇諗到應該要密封」。
被問及會否對安全構成影響,梁回應指「會唔會有影響我真係⋯⋯冇可能質疑話會有影響囉」。梁又指,其他組別同事及其主管都應該知道該處有通道口。
至於南丫四號年檢的情況,梁指曾參與於油麻地避風港進行的最終檢驗。梁指,驗船督察會進入機房檢查,但沒見過督察入其他船艙。

技工稱多次參與驗船
沒見過驗船督察入機房以外船艙
庭上另傳召港燈時任電器部技工林炳輝,林確認由南丫四號建成,至 2012 年海難前,每次年檢的最終檢驗他都有出席。研訊主任問,督察曾否進入機房以外的船艙?林指沒有,亦未曾見過督察檢驗壓載物。
CCDI-1075-1113/2012(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