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周三(5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展開第 143 日審訊,黎第 51 日作供,由辯方覆問。
針對黎曾於專欄提及「有心人說,快點走,勾結外國勢力是叛國罪,可以是槍斃的啊」,控方早前質疑黎所言非事實。黎在覆問下指,是時事評論員蕭若元曾於節目這樣說,相信對方可能關心他,「想說一些話嚇走我」。
他另外在覆問下重申,沒牽涉民主派初選、不知同案被告陳梓華涉及國際線,並提到於 2020 年就刑事恐嚇《東方》記者案,申請更改保釋條件時,沒向法庭透露打算赴美見官員,因擔心事件較敏感,會減低申請的成功機會,但重申赴美主要目的是探望孫女,當時見外國官員亦非犯法。案件押至周四(6 日)續審。
周四開庭前,保安向公眾人士指法官已下令,不論法官是否在庭內,均不得與與訟雙方接觸,包括表達感受,給予祝福;如法庭職員見到此情況,會登記相關人士資料,將來不准再進入正庭。
控方指專欄捏造青年指警「跌咗良心」
辯方展示《蘋果》相關報道
辯方指,控方於盤問時提及黎於 2019 年 9 月 8 日的專欄文章〈這是良知之戰〉,當中提到有青年問警員:「阿Sir,係咪跌咗良心?」青年及後遭警員打至頭破血流。控方盤問時屢次質疑黎捏造事件,黎則稱在新聞中讀到事件,包括《蘋果》新聞。
辯方遂展示專欄刊出 5 天前的《蘋果》 報道,題為〈旺角諷警「跌咗良心」青年遭打穿頭〉。黎確認當時曾閱讀這報道,再度否認捏造事件。
專欄指勾結外國可「槍斃」
黎指從蕭若元節目得知
辯方再展示黎於 2020 年 7 月 5 日的專欄文章〈飛翔吧 良知的脊梁在撐着〉,當中提到「有心人說,快點走,勾結外國勢力是叛國罪,可以是槍斃的啊!」控方盤問時質疑,黎智英明知這並非事實,可見「真相看來對你而言並不重要」,黎當時回應是有其他人告訴他此事。
黎於辯方覆問時補充,該人「人哋叫佢『神燈』,佢個仔做電影,佢以前做編劇呢,喺亞視,叫咩元⋯⋯」,指對方在節目提及他,著他離開。黎認為,可能對方關心他,想說一些話來嚇走他。黎一度指忘記對方名字,小休後稱記起應為時事評論員蕭若元。

黎重申沒牽涉民主派初選
針對「從犯證人」陳梓華的供詞,黎供稱聯絡陳因想透過對方平息勇武暴力,辯方問黎何時開始有平息暴力的想法?黎指,這不是一個想法,而是經過「邏輯思考」(logical thinking),又指民主黨創會主席李柱銘向他介紹陳梓華的時候,形容陳是保守派,故黎希望透過陳平息暴力。
就黎與陳梓華的 6 次會面,陳梓華供稱,黎在 2019 年 11 月第三次會面期間,表示要結合街頭、議會及國際力量。辯方問,黎當時有否與陳梓華談及國際線?黎指沒有,指他從來不知道陳牽涉國際線。
辯方問,兩人同年 12 月 31 日第四次會面,陳供稱黎當時提及初選,而黎在盤問下同意關注初選,「徒弟」李兆富亦有份協助挑選初選投票軟件。黎覆問下補充指,當時他覺得李兆富提出的電子投票很方便,是一個很好的想法,遂成為李與組織初選人士的「中間人」,指自己主要與民主黨李永達聯絡,強調沒牽涉初選之內,只對電子投票感興趣。
法官杜麗冰質疑,陳於 2020 年 2 月曾向黎傳送初選名單,而黎回覆「Thanks. We’ve to work on them」(謝謝。我們需要努力處理),顯示黎牽涉初選?黎稱不是,指「我們」是指同一陣營的人,「因為我們在一起,我們都在同一個陣營」,另重申對於陳有初選名單感驚訝。
辯方指,黎其後轉發陳發送的初選名單予工黨李卓人,指「我們需要努力處理。至少我們已經透過大多數泛民主黨的支持,使我們的初選正當」,李卓人回覆「Will work on them. Will tell Benny and 區諾軒」(會努力處理,會告訴 Benny 和區諾軒)。
法官李運騰問,黎著李卓人與初選相關人士「努力處理」?黎同意。辯方問,李卓人是否初選組織者之一?黎稱不是。
黎重申不知道陳梓華涉國際線
至於黎與陳梓華於 2020 年 1 月第五次在台北會面,陳供稱黎說要結合議會、街頭力量、國際線及商人。辯方指,黎在盤問下稱自己可能有提及議會、街頭線及國際線?黎指,可能提到議會及街頭線,由於劉祖廸當日在場,劉可能提到國際線。辯方再問,為何當時與劉會面?黎指,因他認為當時是建立領袖團隊,控制勇武派暴力的好時機。
針對陳梓華供稱,他與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7 月至 8 月透過 Signal 通話,指陳加入 SWHK 美國線 TG 群組、國際線,黎盤問下同意,Mark Simon 會以黎的名義與陳梓華聯絡,但不知道有此 Signal 通話,亦不知道陳涉國際線。

申改保釋條件沒提擬赴美見官
黎認憂敏感減成功機會
另外,黎曾牽涉刑事恐嚇《東方》記者一案,於 2020 年 5 月 5 日獲准保釋,保釋條件為不得離港。辯方提到,黎隨後申請更改保釋條件,要求獲准離港。辯方展示黎與 Mark Simon 於 5 月 27 日的對話,黎提到孫女剛於美國出生,希望能恢復會面安排,「在這危機時刻,是很好的保護,希望也能見到大老闆」,遭控方質疑以探望孫女為由,隱瞞赴美是為了見美國官員。辯方問,如果沒預計與官員會面,黎是否仍會申請更改保釋條件?黎確認會,因想探望孫女。
他解釋,申請離境時沒向法庭提及見美國官員的計劃,是因為他赴美主因是探望孫女,雖然當時與美國官員會面並非犯法,但都擔心較為政治敏感,否認故意誤導法庭。法官李運騰問,黎認為如告知法庭,會降低申請成功的機會?黎確認。
《國安法》後發訊提及「制裁」
黎稱只是不小心
辯方又提及黎與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助手 Mary Kissel 的關係。《國安法》實施後, Mark Simon 於 2020 年 7 月 15 日,向黎轉述 Mary Kissel 的疑問,問黎是否希望美國不要斷絕與香港所有聯繫。黎回覆 Mark Simon 時提到「制裁中國,阻止中國打壓香港」,又認為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是對的,可迫使中國更易順應美國要求。
辯方問,黎為何在訊息中提到「制裁中國」?黎指他只是不小心,指自己知道「制裁」在《國安法》實施後是危險用字,並確認在此訊息後,他與 Mary Kissel 沒有再聯絡。
黎另確認,他與 Mary Kissel 相識超過 15 年,二人是朋友,對方生日時,會為對方送上花束。辯方問黎是否知道,Mary 為何不直接與黎聯絡,而是透過 Mark Simon 溝通?黎指,相信是因為對方當時替蓬佩奧工作,若直接與黎聯絡會變得敏感。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