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黎作供自稱「政治犯」 官斥黎因刑事指控受審 警告勿把政治帶入法庭

黎智英案|黎作供自稱「政治犯」 官斥黎因刑事指控受審 警告勿把政治帶入法庭

分享:

黎確認著員工思考如何鼓勵更多人上街

控方圈繞《蘋果》於 2019 年起的報道提問。控方指,2019 年間《蘋果》不少報道呼籲人上街示威,與黎提倡的一致。黎確認,指是反對《逃犯條例》。控方展示黎與《蘋果》高層的訊息對話,黎於 2019 年 4 月 27 日向時任社長張劍虹及副社長陳沛敏發訊,提到「情況太靜」,「請想想我們有什麼可呼籲市民明天上街」。

黎主動指,這並非編採指示,只是著高層思考如何鼓勵更多人上街。

黎確認提供《蘋果》平台
予袁弓夷向特朗普發公開信

另外,針對現被通緝的「香港議會」發起人袁弓夷,曾拍攝影片於《蘋果》發布,控方展示黎與袁於 2020 年 5 月 28 日通訊,袁稱欲借用黎的工作室拍攝,透過公開影片致函特朗普和蓬佩奧;黎回應可安排。黎庭上確認,曾提供平台予袁拍片,但不知道片段內容。

控方展示 5 月 29 日黎與袁弓夷女兒袁彌明的對話,袁彌明向黎傳送袁弓夷在片中的講辭。黎回覆「這是一封好信,希望特朗普總統會看到及回應」。黎表示,未看到這對話之前,他確實不記得片段內容,只是記錯。他又提到,後來對袁弓夷感到不放心(uneasy)。

庭上展示時任動新聞動監張志偉 3 日後向黎稱,影片獲 2.7 萬個讚好;黎回覆可以再做。袁彌明則在訊息提到,袁弓夷正打算拍攝第二段影片。控方指,該影片其後於《蘋果》的 Facebook 及 Twitter 發布,配上「袁彌明父親發帖 促美國務卿懲中共罪犯解放香港」等字眼。黎指,當時或有看到文字,但沒特別留意「解放香港」字眼。

控方質疑,此影片緊隨黎的「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黎不關心內容?黎指,沒有想到這聯繫。控方指出,黎一直知悉影片內容,內容亦與其想法一致。黎否認。控方再指,袁弓夷拍片向美國發信,與黎設立英文版的目標一致,即引起國際支持香港?黎指,如果當時有留意,可能會這樣想,但重申當時沒細想。

《蘋果》於 2020 年推「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呼籲市民寫信給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
黎確認《蘋果》反共、是反對派報紙

控方另針對《蘋果》的立場提問。控方引述黎於 2020 年 5 月 12 日在台灣節目受訪,稱《蘋果》「這麼多年來我們是反共的,我們是反對派的報紙」。黎確認,指這是自己及《蘋果》多年來的立場。

控方再引述從犯證人、前《蘋果》主筆兼論壇版主管楊清奇的供詞提及,《蘋果》編採是「鳥籠自主」,由黎智英設定《蘋果》基本立場,猶如制定「鳥籠」。黎回應,「鳥籠」是指《蘋果》共同擁護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並非由他設立。

控方指,黎要求高層利用《蘋果》作為平台,鼓勵公眾上街示威反對政府?黎指,不是反對政府,是反修例,但同意鼓勵公眾示威。控方再指,在英文版出現前,黎告知高層利用《蘋果》,吸引國際社會關注,希望對方針對中港政府採取行動?黎否認,重申他只是用英文版吸引國際注意香港情況,不是反對中港政府。

針對黎智英的角色,控方展示《蘋果》年報,提到黎領導董事局,為集團提供策略方向;黎確認。控方問,黎是否《蘋果》「舵手」(helmsman)?黎指,自己是《蘋果》主席,他不會使用「舵手」形容。控方再問,《蘋果》的主張與黎信念是否一致?黎同意。控方問,黎希望員工按照其信念經營公司嗎?黎稱希望是,但這不代表他們需要嚴格遵守所有的信念。

2020 年 6 月 18 日《蘋果日報》25 週年報慶。(資料相片)
訊息顯示黎稱英文版非尋求平衡
黎:反映港況不會是正面新聞

另外,根據早前供詞,時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於 2020 年 4 月曾向黎發電郵,提議在美國推出《蘋果》英文紙版。《蘋果》專欄作家馮睎乾亦提議開設英文版,並在文章提到「蘋果若開闢國際文宣線,把所有 juicy 的本地新聞譯為英語」。

黎表示,當時認為惠頓提出好主意,但紙版成本太高。控方問,英文版目的如馮睎乾所指,是國際文宣?黎稱,是吸引國際注意香港情況。

庭上訊息顯示,黎於同年 5 月 10 日開設「English News」 WhatsApp 群組,稱「請努力快推動這事⋯是時候走向美國讀者,讓他們的存在成為我們與美國政府的槓桿」。控方問,「槓桿」是指吸引美國讀者注意,為《蘋果》提供政治保護?黎同意。

訊息另顯示,黎在群組列出挑選寫手的準則,「我們只專注於《蘋果》觀點,即對「黃色」一方普遍看法⋯我們不是要尋求平衡」。控方問,當時英文版毋須平衡觀點?黎確認,因想讓世界知道及明白,當時香港所受的苦。控方再指,即是偏頗新聞?黎否認,稱是反映香港情況,自然不會是中國正面新聞。

黎供稱不知道專欄被譯成英文
控方引訊息質疑

張劍虹翌日在群組表示,正找人手翻譯黎專欄「成敗樂一笑」文章。控方指,黎早前供稱不知道其專欄文章被翻譯成英文,但張劍虹在群組有提到翻譯文章一事?黎指,當時他忽略了這個訊息。

黎表示,「你要知道,我的文章被翻譯成英文,那不是罪,但在法庭說謊是罪,你覺得我會把合法的事變成非法,讓自己被定罪,來顯示我不僅是政治犯,還是個白痴嗎?」

杜麗冰聞言指「你不是政治犯,你在這裡面對刑事指控」,黎則指「你可以有你的觀點,我也可以有我的觀點」。杜厲聲表示:「我最後一次告訴你,這裡是刑事法庭,你與政治無關⋯黎先生!你想將政治帶入這法庭?不可以」,黎笑稱「原來如此」。

黎確認透過 Mark Simon
尋找外國政要訂閱《蘋果》

就黎早前確認,欲透過 Mark Simon 找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訂閱《蘋果》,控方周二再展示訊息,指兩人還討論找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美參議員魯比奧等人訂閱。黎確認,又指因為美國政府限制,最終沒成事。

控方關注,黎為何不找張劍虹、「徒弟」李兆富等人協助?黎稱,Mark Simon 是其助理,其他人不是。控方質疑,因黎知道 Mark Simon 與美國政府有聯繫,才找他幫忙?黎稱,知道他有辦法做到。

控方又展示黎向 Mark Simon 發訊指,「這將是巨大的財政和政治支持。我們現在必須做一些事情,特別是作為政治保護」。李素蘭、控方追問,為何《蘋果》要受保護?黎稱,「《蘋果》是一份反對派報紙,政府自然對我們是不友善的」。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