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黎確認安排美前官員赴台為蔡英文諮詢 花費逾千萬元

黎智英案|黎確認安排美前官員赴台為蔡英文諮詢 花費逾千萬元

分享:

黎稱不知兩美國前高官
為蔡英文諮詢簽訂合約

控方續就黎介紹美國退休將軍兼前副參謀長 Jack Keane、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予台灣時任總統蔡英文認識一事提問。針對黎助手 Mark Simon 於 2017 年向黎發訊指,「美國司法部批准了與 Paul 和 Jack 簽訂的諮詢合約」,黎回覆「Wonderful」。

控方問,合約是否獲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黎澄清,並非合約獲特朗普支持,而是 Jack Keane 透過黎,向台灣時任總統蔡英文提供的諮詢獲支持。控方再問,合約由誰簽署?兩人合約為期兩年?黎均稱不知道,亦沒有人告訴他。

法官李運騰指感到困惑,問合約另一方是誰?黎指,他從來不知道有此合約存在,至庭上才知道。李運騰再問,但黎知道兩人提供諮詢服務,須從美國司法部取得許可?黎確認,但重申不知道有合約。

控方指,黎回覆「Wonderful」,顯示他知道合約存在?黎稱,他當時沒有留意,只留意到許可獲批。

就 Mark Simon 在 2019 年另一訊息提到「Paul 和 Jack 的兩年合約」,黎回覆「但他們一年只來了四次。為甚麼是兩年合約?」,Mark Simon 回覆指「不,從一開始就是兩年合約⋯2017 年 4 次,2018/2019 年 4 次」,黎庭上確認,訊息與 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訪台相關。

黎智英出庭作供(credit: kensahung)
官問諮詢計劃是否黎主意
黎重申由蔡英文助手先提出

黎續指,據其所知,兩人只在 2017 年去了 4 次台灣,又指兩人每次訪台,黎都赴台與他們用膳,故他在 2017 年去了 4 次台灣,但 2018 至 2019 年沒有與二人見面。控方問,該 4 次會面是否涉及同一議題?黎指,他不知道二人與蔡英文的面談內容,他從沒在場,但確認透過 Mark Simon 支付顧問費。

控方再展示黎與 Mark Simon 的訊息,Mark Simon 提到「Paul 認為,若他們也到訪越南、日本和其他盟友,可為台灣帶來更多好處」。黎解釋,他當時也認為這是好提議,但兩人最終沒有到訪其他地方。

法官杜麗冰關注,訪台計劃是黎的主意?黎重申,是蔡英文助手江春男先提及,蔡想了解特朗普政府的想法,黎才作出安排。

訊息顯示黎就兩美國前高官為蔡諮詢
花費逾千萬元

針對黎確認由他支付 Jack Keane、Paul Wolfowitz 旅費及諮詢費,控方展示黎與 Mark Simon 於 2018 年 7 月 19 日有關開支的對話,Mark Simon 提到兩人每年分別可獲 75 萬美元,Jack Keane 另獲 25 萬美元饋贈 ,總數為 175 萬美元,折算約 1,350 萬港元,加上二人旅費及「Rupert 的費用」,總數為 1,490 萬元。

黎庭上指,Rupert 為台灣事務的專家,並確認上述花費合共 1,490 萬港元。另一訊息顯示,黎提及給予 Jack Keane 的 25 萬美元並非饋贈,而是貸款,指對方如有能力應還款。黎供稱,不知道對方最終有否還款。

黎:江春男沒撰稿下獲報酬屬誤會

控方另關注黎與江春男的關係,黎指江加入政府、任蔡英文得力助手前,先後受聘於《壹週刊》及《台蘋》撰寫專欄。

控方展示一封於 2020 年 3 月 25 日發出的《台蘋》內部高層電郵,題為「江春男費用」,提到黎向時任台灣壹傳媒主席葉一堅交代,《台蘋》每月向江支付約 20 萬元台幣(折約 5 萬港元),「理由是江先生對黎先生或台灣有某些用處(什麼用處只有黎先生自己知道),用顧問費的名義出帳,與寫稿無關」。

電郵續指,「陳社長覺得已經付了一年多,江先生也沒有替我們寫稿,就親自去問黎先生,此付款是否應該繼續下去,黎先生回答繼續付款⋯昨日 Cost saving 會議,陳社長先報告CEO,得到他的同意後,在會議上提出 cut 此筆費用」。

控方另展示名為「江春男 顧問費」的 Excel 截圖,顯示《台蘋》於 2017 年至 2020 年向江支付的紀錄。黎解釋,當中應該有誤會,因為當同事問他應否繼續向江付款時,他發現江沒再撰文,已著同事馬上停付,但同事認為江對黎有用,因此繼續支付。

法官李運騰問,即江於 2017 年 11 月至 2020 年 2 月 29 日在無原因下,獲得 580 萬元台幣(折約 148 萬港元)報酬?黎同意,指當同事跟他說時,他也感到驚訝。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