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死因研訊|女兒隔離後六旬婦獨留家亡 法醫稱新冠為直接死因、冠心病屬「輔助因素」

死因研訊|女兒隔離後六旬婦獨留家亡 法醫稱新冠為直接死因、冠心病屬「輔助因素」

分享:

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長期病的 62 歲婦人,因女兒確診而被列作密切接觸者,不准離家。她獨留在家超過兩日,仍未獲衞生署安排送往隔離設施。親戚最後於婦人女兒被送往隔離第 4 日後報警,發現她倒斃家中。死因庭周四(2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第四天研訊。

負責解剖的法醫作供指,死者主要死因為 2019 冠狀病毒病,而冠心病為輔助因素。代表衞生署的大律師則問到,由感染新冠病毒,到出現足以致命的瀰漫性肺泡損傷,會否需時數天。法醫則指,病毒出現至今僅 3 年,未有足夠研究。聆訊周一(6 日)續。

衞生署法醫潘偉明於 2020 年 12 月 29 日為死者解剖遺體。他指死者心臟有長期缺血跡象。而肺部有肺泡水腫、有大量積水、嗜酸性等,脗合瀰漫性肺泡受損的跡象。而死者體內有麻黃素、撲熱息痛及可待因等藥物,一般用作治療呼吸道感染、止咳及感冒等。而死者兩邊肺部、鼻咽及氣管樣本均發現有病毒 SARS-CoV-2,即新型冠狀病毒。

潘推斷,死者死因為 2019 冠狀病毒病及冠心病。針對 2019 冠狀病毒病,潘指死者女兒於 2020 年 12 月 8 日確診,4 天後死者被發現倒斃家中。而化驗可見其肺部及呼吸道均有病毒 SARS-CoV-2,肺部有瀰漫性氣泡受損,亦脗合患上 2019 冠狀病毒病的病徵,而冠心病則加速其死亡。

法醫:死者病徵與感染新冠病毒脗合

研訊主任提及,死者身高 165 厘米,體重為 90 公斤,潘指死者屬超重。而患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均使其心室肥大,患高血壓亦可增加其心臟負荷。他又形容,死者心血管有一條達七成阻塞,另一條則五成阻塞,屬於「Significant (顯著)」的問題。雖然一般要超過七成半阻塞才足以致命,但感染其他疾病會加速其死亡過程。

研訊主任另指,根據庭上證供,死者生前曾向女兒表示有咳嗽及流鼻水的徵狀,問到是否可推斷她當時已染疫。潘指這些病徵脗合感染新冠病毒,而且她當時亦有服食相關藥物。而從接觸病毒直至出現嚴重肺炎,相信亦要數天時間。

衞生署代表:由感染至瀰漫性肺泡受損是否需時數天
法醫:病毒出現僅 3 年,未有足夠研究

死因裁判官追問,是否可理解為,死者直接死因是 2019 冠狀病毒病,冠心病則屬其他促成死亡的因素。潘同意,並補充指可視冠心病為輔助性因素,染疫後再加上既有疾病,可能加速其死亡。潘在陪審員提問下進一步解釋,當死者感染病毒導致肺炎,影響呼吸,可能導致呼吸衰竭及缺氧,最終令心臟功能受損致死。

衞生署代表大狀問潘,死者是否可能在短時間內,情況急轉直下,導致睡覺時心臟停頓。潘強調任何人死亡時均會心臟停止,重點是導致心臟停頓的原因,死者遺體驗出新冠病毒,所致的肺部瀰漫性肺泡損傷足以致命。

衞生署代表再問,由感染病毒直至瀰漫性肺泡受損是否需時數天,潘指病毒出現至今僅 3 年,未有足夠研究。但根據死者女兒被送隔離的時間推斷,她感染病毒至出現病徵需時數天。

女兒早前指母患高血壓、糖尿病

死者呂淑嫻的女兒趙海鈴於 2020 年 12 月 8 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翌日被送往亞洲博覽館隔離檢疫。同住母親患有高血壓、膽固醇、糖尿病及腎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及服藥,而且行動不便。母被列為密切接觸者,但隨後兩天衞生署仍未安排隔離,其女兒未能聯絡死者。警方及消防於 12 月 12 日接報,破門入屋發現死者已離世,終年 62 歲。

CCDI-367/2021(DK)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