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2024法律年|張舉能冀資深法律執業者 踴躍申請任高院法官

2024法律年|張舉能冀資深法律執業者 踴躍申請任高院法官

分享:

張舉能:法官工作是「一份呼召」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表示,香港普通法制度的核心在於法院和法官,後者不僅判決案件,而且建立案例,因此司法機構必須羅致和挽留最出色的法律及司法人才職掌法院。他指普通法制度下,除了內部晉升外,還從經驗豐富的法律執業者中招聘法官。

張舉能指,法官工作既忙碌亦充滿挑戰,且不時需承受壓力和忍受孤獨,但同時饒具意義,能賦予真正的滿足感和回報。他形容「這不是一份人人都適合的職業,實際上它不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呼召,等待著熱心服務社會者的回應,就是那些受惠於這個法律制度而事業成功,正在尋求以有意義的方式去回饋該制度的法律執業者」。

他提到,在最近一輪區域法院法官招聘中,得到中層資歷的法律執業者的熱烈回應,「令我們感到相當鼓舞」。張舉能指,為了使香港普通法制度,尤其是司法機構工作,得以長遠持續,他寄望法律專業的資深一輩,能如他們的後輩申請區院法官一職般積極,甚至更踴躍地申請成為高等法院法官。

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結束後見記者。(攝:Tszhei Chan)
張舉能:高院保留原址並擴充規模

張舉能又指,為改善司法制度效率及成效,新區域法院的工程計劃正如期推進,座落銅鑼灣的新區域法院綜合大樓,將不遲於 2027 年竣工及啟用。至於新高等法院的工程計劃,張舉能感謝行政長官,同意劃定金鐘道政府合署現址用地(即現時高等法院大樓相鄰地段),作為興建新高等法院綜合大樓之用。

他形容,高等法院現址長久以來,是香港司法工作的象徵,指行政長官同意讓高等法院保留原址並擴充規模,「這是我們為下一代對建設法治的未來,所作的重要投資」。他稱,新大樓需待金鐘道政府合署用戶全部遷往新辦公室後,方可動工興建,而現時的高等法院大樓,亦需待毗鄰新大樓竣工後,才可進行清拆重建,強調初步規劃及設計工作快將展開。

至於 2022 年推出的「綜合法院案件管理系統 (iCMS)」,張舉能指系統已在區域法院的大部分民事法律程序、裁判法院傳票案件順利推行,計劃今年內推展至其他級別法院,尤其是處理大部分繁重民事訴訟的高等法院。

張舉能另稱,《法院(遙距聆訊)條例草案》將在今年稍後時間提交立法會,若草案通過成為法例,法庭將有更大靈活空間,在無損司法公正及符合司法公開原則下,進行遙距聆訊。

高院現址重建
張舉能:面積較中環海濱用地大

張舉能之後回應傳媒提問時,有記者提及,政府原本計劃在中環新海濱用地重建高院,張舉能稱,現時改在現址重建,是出於較全面的考慮,又指新大樓的聯合用地可准許總樓面面積,遠較中環用地面積大,規劃設計更靈活及彈性。他又指,會參考新區域法院工程的經驗,在可行情況下壓縮建築期。

另外,張舉能在致辭時指,在過去數年間,司法機構工作常被人透過《國安法》「棱鏡」來審視,但他認為,這種眼光必然會對司法工作、乃至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現狀「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見另稿)

林定國:舊灣仔警署
改建國際調解院總部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則於致辭時提到,司法機構一直大力推廣調解,為支持這方面的工作,去年發表的《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所提出的政策措施之一,就是深化調解文化,即香港特區政府有意強化規範調解專業的認證和紀律事宜制度,在政府合約中加入通用的調解條款,和鼓勵私營機構採用類近的合約條款。

他指,中國正與多個國家商討成立國際調解院,去年 11 月應香港特區政府的意願,中央人民政府支持並向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提出申請,於香港設立國際調解院總部,並將舊灣仔警署改建為國際調解院總部之用,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初作出相關申請決定。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攝:Tszhei Chan)
陳澤銘: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延長至 2026 年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則指,「一國兩制」是一個獨特概念,讓兩套不同的法律制度,在「一國」框架下並存。由於香港與內地互動日益頻繁,兩套法律制度經常有交集,律師會一直積極促進兩地執業律師,互相了解對方的獨特制度,如與北京大學法學院聯手推出不同倡議,定期訪問北京及與內地當局會面,與內地官員保持對話。

陳澤銘指,國家司法部於 2020 年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是很受歡迎的突破」,自推出以來舉行了 3 次考試,近 400 名港澳律師已取得大灣區律師執業證。他又指,在律師會積極游說下,考試已延長 3 年至 2026 年 10 月,「隨著執業經驗門檻由 5 年降至 3 年,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法律服務合作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大」。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