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2.24-30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2.24-30

分享:

Podcast:
光城者炸彈案|案發時17歲男囚6年 另兩男女囚2.5年及6年 1被告獲撤控

部分被指為「光城者」成員的 8 名男女,被指計劃在香港不同地方放置炸彈,被控《國安法》下的「串謀恐怖活動」罪。其中 5 名中學生承認交替控罪「串謀導致爆炸」罪;另一名被指為主腦、案發時 17 歲男生則承認「串謀恐怖活動」罪。6 名認罪被告中,4 人已被判刑。餘下兩人及今年 4 月才被起訴的 23 歲男生,周四(28  日)於高等法院再訊。

法官李運騰判 17 歲男生及 23 歲男生監禁 6 年,現年 21 歲女生則判監 30 個月。另外,23 歲男生原為控方證人,控方庭上指,他刻意隱瞞自己在案中的參與程度,故把他由控方證人轉為被告;他承認交替控罪「串謀導致爆炸」罪。至於唯一不是學生,一直未答辯,被起訴時 24 歲的陳姓被告,則獲控方撤控,當庭釋放。

反修例暴動案2023年數據統計|累計近八成審結 163人開審前改認罪

反修例運動至今逾 4 年半,逾 800 人被控暴動,其中 22 人於今年被檢控或加控暴動。《法庭線》根據法庭紀錄及報道統計,截至今年 12 月 23 日,近八成案件審結,定罪率達九成。

603 名罪成被告當中,近四成人認罪,其中 163 人原本不認罪,於開審前改認罪,過半人由檢控至改認罪,相隔 3 年或以上。有候審逾 3 年、於今年改認罪的被告向《法庭線》表示,「高得絕望嘅定罪率,早令我打消『打得甩』嘅念頭」,又指認罪可「節省」更多時間,「既然避無可避,倒不如認,好現實咁降低成本」。

另有候審兩年半改認罪的被告受訪指,「盧建民案」為「暴動」控罪元素訂立指引,認為變相降低了定罪門檻,「著黑色衫就已經可以入到罪」。他們又認為,候審時間漫長、保釋條件嚴苛,「某程度認罪係一個解脫,我可以結束呢種好長候審期帶嚟嘅煎熬」。

踏入 2024 年,仍有 30 人候審,包括非白衣人 7.21 元朗案、7.1 金鐘案及 10.1 灣仔案,排期於明年上半年審理;發還重審的社工陳虹秀等 8 人,則未有審期。另一方面,律政司早前就多宗無罪裁決提上訴,將於明年處理,包括 10.6 灣仔案、11.12 中大案及 7.21「白衣人」王志榮被判無罪案。

4度申撤「有條件釋放令」不果 男子入稟質疑醫管局失職 沒告知病人權利

一名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男子,指自己 13 年前在內地遇襲令病情復發,回港後被強制留院,其後須遵守「有條件釋放令」,10 年間要定時覆診及接受監督,否則會再被羈留。

他指,一直不知道病人可向精神健康覆核審裁處覆核有關命令,亦不知他可以尋求法律援助。結果他 4 度自行覆核命令,均被駁回。他周四(28 日)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宣告醫管局、審裁處及醫院院長沒有遵照法定責任,向他解釋病人權利,構成程序不公。

餅店女店務員稱工傷後疑遭無理解僱 與僱主和解獲賠8.8萬元

一名 23 歲餅店女職員,今年 6 月經平機會入稟區院起訴僱主,索償 21.4 萬元及要求對方書面道歉,稱她因搬運餅盒紙箱時扭傷背部,病假復工後,被僱主要求負擔搬運重物等額外工作,之後再次扭傷,最終被解僱。

案件周三(27 日)在區域法院處理案件管理會議,原告代表、平機會法律主任稱已與僱主達成和解,對方將在 21 日內賠償 8.8 萬元。惟庭上未提及會否有書面道歉。另法庭沒有就訟費頒令。

涉多次石擲大鷺、救治三日仍死亡 男子稱阻垂釣、認罪囚2月

2023 年 10 月,一名六旬退休翁涉於青衣海濱公園多次將石粒擲向一隻大鷺,大鷺三日後死亡,紀錄指其有新近瘀傷,及受重大驚嚇和壓力。被告周五(29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承認一項殘酷對待動物罪,被判囚 2 個月。

裁判官溫紹明指,「任何文明嘅社會都會對其他動物、野生生物尊重,因為文明社會裏面,人類同其他生物、動物應該和諧相處」,被告卻因大鷺阻礙他垂釣,用殘忍的方式驅趕牠,斥被告「自私、不文明、自我中心」。

官強調,大鷺同樣有權使用環境,而常人均可判斷該大鷺較弱小,「有人講過,一個社會嘅文明程度,係睇社會點樣對待動物」,被告使社會蒙羞,即時監禁無法避免,「要平衡一個生命,因為被告呢啲咁嘅行為,完全毫無意義(咁)失去」。

年度案件回顧 2023法生了哪些事? 

2023 年,不少與國安、煽動及人權等公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案件,在各級法院審理。47 人案、黎智英案相繼開審,光城者案、港大學生會評議會案在今年審結,《立場》被指煽動案則押後裁決,待快必案上訴結果。法院也逐步確立國安案審訊方式,例如呂世瑜案,終院裁定認罪減刑不可超出條文下限。

平權之路今年有不少新進展,如「彩虹行動」成員、前民陣召集人岑子杰終極上訴,終院裁定香港沒有提供替代途徑,在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關係,違反《人權法案》,有關命令暫緩兩年執行;遺產條例及房屋政策排除同志配偶被裁定違憲﹐政府提上訴被駁回,再向終院提上訴。

另一方面,曾經轟動全港的社會事件,陸續在法庭展開法律程序,包括 MIRROR 演唱會事故,總承辦商「藝能」職員被控串謀欺詐、南丫海難死者家屬爭死因研訊勝訴、還有蔡天鳳謀殺案,以及荷里活廣場襲擊命案。

告別 2023 年之際,《法庭線》整理過去一年的法庭新聞,分成「國安煽動篇」、「基本權利篇」、「反修例暴動篇」及「社會案件篇」,與讀者一起回顧案件焦點。

其他焦點新聞: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