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黎指專欄無意圖煽暴、憎恨政府 認部分言論低俗感後悔致歉

黎智英案|黎指專欄無意圖煽暴、憎恨政府 認部分言論低俗感後悔致歉

分享:

黎智英第三日以英文作供,早上獲准在庭內閱讀涉案文章。同案認罪被告、正還押的英文版執行總編輯兼主筆「盧峯」馮偉光,在延伸庭旁聽。馮身穿深藍色西裝外套、藍綠白色格仔裇衫、戴膠框眼鏡,被安排在被告欄內聽審。

英文版執行總編輯兼主筆「盧峯」馮偉光(資料相片)
黎稱「游說」意指強調反修例運動和平

辯方圍繞 8 篇黎專欄「成敗樂一笑」文章提問,黎否認文章呼籲制裁及煽動暴力(見下表)。

就黎在 2019 年 10 月 27 日刊出的〈美國人想對我們說的話〉提到,「要得到外國人支持,就要不斷游說」。黎解釋,「游說」是強調反修例運動和平、非暴力及耐心,又指當時社會及媒體仍未談及制裁,因此他所指的「游說」不涉及外國制裁、封鎖,否認意圖透過文章使易受影響的人憎恨中國、香港政府。

黎再指,文章內容是反映事實、其內心真實想法,沒任何敵意或煽動意圖。他補充,如果有人有其他想法,他們有權犯錯,「我不會反駁,因為真理會在天主國度彰顯,這對我而言便足夠了。如果我的立場是這樣,我們還需要逐一審視和詢問每篇文章嗎?」

黎:盼區選大勝予年輕人希望 克制街頭暴力

針對同年 12 月 22 日的〈我們堅持下去,才有希望〉,黎指文章意圖並非煽暴,而是正正相反,希望透過區議會選舉大勝,給年輕人希望,從而克制暴力。他在庭上指,「如果我們團結一致,就能成為強大的政治反抗力量。這將給他們帶來希望,減少街頭暴力」。

就文中提到「勇武的手足們請考慮吓陳樞機的意見」,辯方詢問黎是甚麼意思?黎指,他希望「勇武派」考慮陳日君的意見,即運動需要領袖,又同意暴力應該「在界限內」。黎補充指,明白年輕人面對警暴,難免會使用暴力,但希望他們能克制。

2023 年 7 月 28 日,黎智英正於赤柱監獄就欺詐案服刑。(相片提供:ASSOCIATED PRESS)
黎:「和勇不分」指勇武受和平示威者影響變溫和

針對 2020 年 1 月 5 日的〈2020 和勇繼續一起撐下去〉,黎指只是在文中評論及預測之後發生的事,重申「無論我寫了甚麼,我都必須負責,因為這就是我的想法」。而他特別提到,在文中曾評論一名少女對警方喊粗口的事。他解釋,當時受當時氣氛影響,現回想同意該言論低俗(bad taste)、具冒犯性,感後悔並致歉。

翻查該文內容,黎提及在 2020 年元旦遊行期間,見到有一名年約 14 至 15 歲的少女大叫「黑警死全家」等言論。他之後向身旁的何俊仁說:「有這樣的後生,我哋冇得輸。」

辯方指,黎在文中另提到「我們和勇派必須挺身而出,嚴正反抗」。黎解釋,是希望勇武示威者加入和平示威者,站在同一陣線抗爭,文中的「反抗」非指使用暴力。

黎在辯方問及另一篇文章〈專橫暴政打壓我們氣魄不滅〉時亦指,並非透過文章美化勇武派。他解釋,勇武示威者需要和平威者的支持,是基於道德,他稱自己和平、溫和,希望勇武示威者加入和平示威者,所以提出「和勇不分」,讓勇武示威者在他們影響下變得溫和。

黎指香港沒戰爭 僅鼓勵自救及抗爭

而在 2020 年 3 月 29 日的〈我們最光輝的時刻〉,黎在文中引述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吾等須莊敬自強⋯後人將稱『此為其最輝煌之時刻』」。黎同樣否認文章煽暴,指邱吉爾亦沒提及暴力。

辯方問,邱吉爾當時在戰爭背景發言,而戰爭涉及暴力,黎是否以此引言煽動港人使用暴力?黎回應,香港沒有戰爭,他只是鼓勵人們自救及抗爭,但並非使用暴力,正如當時英國人亦團結反抗入侵者。以香港作為背景而言,他只是提倡和平抗爭。

法官李運騰追問,那麼香港的抗爭對象是誰?黎指,是反抗中國侵害香港的自由的情況。

黎:發展網上英文新聞是好主意

另外,辯方就《蘋果》英文版提問。辯方展示時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於 2020 年 4 月向黎發的電郵,提議在美國推出《蘋果》英文紙版。惟黎認為是「瘋狂的提議」,同日回覆指此提議成本過高。

辯方再展示由《蘋果》寫手馮睎乾撰寫的〈不撐蘋果的100萬人〉,當中提到「把所有 juicy 的本地新聞譯為英語,在另一個免費網站發放給外媒」。黎指,他認為發展網上英文新聞是很好的主意,確認於同日開設「English News」 WhatsApp 群組,成員包括張劍虹等高層。

《蘋果日報》於 2020 年推英文版新聞。
黎:不同意推英文版為求外國干預

黎另向助手 Mark Simon 發訊息,提到正創辦《蘋果》英文通訊,冀獲美國或外國人支持,形容是「龐大財政和政治支持,特別在政治保護方面。」 黎於庭上補充,當他們成立英文版後,自有讀者為他們發聲,從而令外國政治人物關注香港。

辯方指,希望對方支持《蘋果》?黎指不是,而是香港。辯方追問,黎是否要求外國干預香港?黎強調是希望外國為港發聲,例如以外交渠道與中國溝通。被問及為何香港需要外國的關注及發聲,黎指,因為當時臨近《國安法》實施,感受到其危機。他另解釋,「財政支持」是指讀者訂閱《蘋果》。

黎:推英文版以打破《南早》壟斷

至於黎於「English News」群組提到英文版應著重中國新聞,「在疫情肆虐後掀起的反中情緒,這些是美國人最需要看」。黎形容,他們要趁機以英文新聞捕捉由疫情引起的反中情緒。黎認為,要向外國人提供在《南華早報》看不到的負面中國新聞,打破壟斷。

法官杜麗冰指,黎是否指「反華」(anti-Chinese)新聞?黎否認,指「中國新聞不能反華」,強調是指負面的中國新聞。杜再問,黎是否打算透過負面報道,利用(capitalized) 疫情所引發的反華情緒?黎解釋,在「反中情緒」下是讓他們開拓英文新聞的好機會。

黎重申,希望藉英文新聞,報道一些《南華早報》不會報道的新聞,例如失業率、經濟差數據,又指《南早》沒報道中國示威、暴亂,盼創立《蘋果》英文版打破壟斷。

杜提出,除《南早》外,另有《英文虎報》(The Standard)。黎形容《虎報》沒有用(useless),只是抄襲別人的新聞,不能形容為一份報紙,認為香港只有一份具規模(sizeable)及體面(respectable)的英文報紙。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