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Twitter轉發籲制裁帖文 黎稱李兆富犯錯 會為其疏忽負責

黎智英案|Twitter轉發籲制裁帖文 黎稱李兆富犯錯 會為其疏忽負責

分享:

發訊稱「中共不會對我有所行動」
黎:以為中方會謹慎 僅一廂情願

辯方展示 2020 年 7 月 28 日黎與助手 Mark Simon 的 Signal 對話,Mark Simon 向黎轉發由國務院政策規劃負責人 Peter Berkowitz 的訊息,提到「Mary(蓬佩奧助理 )是蓬佩奧在尼克遜中心演講的撰稿人。但她承認,這場大規模的演講,有很多人提出了意見。」黎庭上指,他從未聽聞 Peter Berkowitz 此人,重申沒就蓬佩奧的演講提供意見。

訊息又提到,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的演講,參考了黎在《紐約時報》文章提出有關「價值觀之戰」的觀點,又指有人非常擔心黎的安全。黎當時回覆著對方不要擔心,認為中共不會對他有所行動,因中共會想證明,《國安法》令香港社會平靜下來,並無影響市民的自由及法治。

辯方展示黎於 2019 年 7 月黎於《紐約時報》文章〈What the Hong Kong Protests Are Really About〉。黎確認,文章提及「values war」,但他不知道蓬佩奧的演講引用了其觀點,他對此訊息亦沒有印象。黎又否認,曾把文章傳予蓬佩奧助手 Mary Kissel,強調當對方於華府工作後,二人已沒有聯絡。

就黎回覆「中共不會對他有所行動」,黎指他當時錯判形勢,以為中方會小心謹慎,考慮到當時國際社會反應,但只是其一廂情願(wishful thinking)。辯方提到,黎於發訊息 12 天後被捕。

黎 Twitter 轉發羅傑斯籲制裁帖文
庭上稱會為李兆富錯誤負責

針對黎於 7 月 30 日在 Twitter 轉發 「香港監察」負責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帖文,當中提到公民黨郭榮鏗、郭家麒、楊岳橋、鄭達鴻被 DQ(取消資格),呼籲英國時任外相藍韜文,「是時候將林鄭月娥、香港、中國官員加入馬格尼茨基法案制裁名單」。

黎解釋,此帖文由「徒弟」李兆富轉發,當時他沒留意,同意轉發某程度上是贊同內容,亦同意李轉發帖文是錯誤,而「無論李兆富做了甚麼,他都是以我名義做」,重申會為其錯誤,疏忽負責。

黎智英個人 Twitter
黎:《國安法》下記者很可能入獄

辯方展示黎於 8 月 7 日發布的兩個 Twitter 帖文,「新聞自由受到威脅,甚至記者也可能很快入獄。儘管如此,外國記者仍然希望獲得簽證來港工作。可見我們的記者是多麼珍惜言論自由」、「總統特朗普說的是實話,只有那些被權力或金錢蒙蔽雙眼的人,才看不到這一點。沒有法治﹐香港不再是全球金融中心」。

針對前者,黎解釋在《國安法》下,記者很可能因為所撰內容而入獄;後者則與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有關,黎認為如香港不再是全球金融中心,「IPO(新股集資額)之王」也不再存在。

至於黎向李傳送「美國銀行取消香港高級官員陳智思的帳戶」報道,指「我確信這只是冰山一角,制裁那些壓迫自由的人的情況將會蔓延。太棒了!特朗普總統!」。黎確認,曾指示李在 Twitter 發布相關內容,又認為李應改用更謹慎的字眼;辯方則指最終沒找到相關帖文。

黎在辯方提問下同意,他是讚揚針對壓迫者的制裁,但否認提倡制裁,重申自己僅作猜測。辯方問,若帖文最終發布,會否鼓勵特朗普作進一步制裁?黎反問「我如何鼓勵特朗普?」,但同意自己是為特朗普「他所做的事歡呼」。

法官杜麗冰關注,李是否免費為黎工作?黎指,自己有時亦為對方工作,如為他提供意見,又指李是他的徒弟,二人關係密切,對方亦以寫作為生,偶爾為《蘋果》供稿。

2023 年 7 月 28 日,黎智英正於赤柱監獄就欺詐案服刑。(相片提供:ASSOCIATED PRESS)
官關注節目嘉賓是否美國人

辯方另圍繞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提問,訊息顯示黎與 Mark Simon 商量節目嘉賓,Mark Simon 稱將邀請 Perry Links、Steve Yates、Mike Gonzalez、Peter Mattis、Chris Balding 等人,黎回覆「很好,但必須開始尋找替代成員」,又指大家可以輪流做。

黎指,Mike Gonzalez 是他的朋友,又指嘉賓需就當時議題,提供有力意見,但不少嘉賓都不熟悉中國,或許更熟悉台灣及美國。法官杜麗冰指出於好奇問,黎邀請的嘉賓是否都是美國人?黎稱大部分是。

杜追問,受邀的人是共和黨或民主黨?黎稱大部分是共和黨。杜問,是黎較喜歡共和黨的人?黎指,大家有共同價值,例如自由市場。

節目稱 4 人《國安法》被捕引恐嚇
黎:僅陳述事實

就 7 月 30 日的節目,黎當中提到「他們現在用疫情當藉口,但這不是藉口⋯⋯我覺得他們之所以要延後,是因為初選很成功,親中陣營有點擔心⋯⋯他們以顛覆國家、分裂國家罪拘捕 4 名年輕人⋯⋯肯定會產生很大的恐嚇作用」。黎在辯方提問下稱,上述言論是其分析,否認意圖煽動憎恨中央及香港政府,又指其猜測最終成真。

至於黎稱西方國家應聯手對抗中國,辯方問黎是否意圖煽動憎恨中央政府、意圖煽動敵對中國。黎重申他是陳述事實,以及分析情況。辯方問,各國站出來反對中共,是否敵對的一種?黎指,自己僅陳述事實。法官杜麗冰問,黎在節目提到 4 名年輕人被捕,「是對港人很大的恐嚇作用」;戴耀廷被港大辭退,「是對學術界很大的恐嚇作用」。黎重申,他只是陳述事實。

陳梓華稱兩人曾談初選
黎否認指陳虛構

針對黎於 8 月 6 日的「Livechat」節目,提到「選舉被推遲,9 月選舉和 DQ⋯因為他們害怕在 9 月選舉失敗⋯將失去立法會的控制權。」辯方指,當時黎是否知道延遲選舉的官方說法?黎指是疫情關係,但他沒有認真看待此說法。

至於黎在節目中指「如果我們能取得 35 席以上,我們可以阻止任何法案通過。」黎指當時此說法廣為人知。辯方引述,針對「從犯證人」陳梓華的證供,陳提到於 2019 年 12 月底與黎會面時,二人談及初選。黎指,當時仍在非常早的階段,認為自己沒與陳提及初選,指陳虛構供詞。

黎又在節目提到,「《國安法》已令國際自由世界國家團結起來反對中國」。黎解釋,意指外國譴責中國在港實施《國安法》。黎否認要求外國針對中國採取敵對行動,指只是列出事實。

陳梓華(credit: kensahung)
黎撰文提「科技封殺聯盟」
否認提倡實施科技封鎖

辯方展示黎於 8 月 7 日與前《壹週刊》社長楊懷康的對話,黎向楊傳送一篇由他撰寫的文章,指蓬佩奧發動「淨網」行動,提到「這個『科技封殺聯盟』對中國經濟是要害的一擊。沒有了西方科技交流,中國科技將會窒步不前。」

黎庭上指,欲知道楊對文章有何意見,讓對方編輯文章後,刊登於專欄「成敗樂一笑」。就文章提到的「科技封殺聯盟」,黎指此非正式聯盟,但涉及歐洲國家等。辯方問,黎當時是否向楊提倡,要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封鎖?黎指,他只是說明當時正發生的事,以及分析若中國失去西方技術,必須發展自己的技術。

至於文章提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前幾天在尼克遜圖書館宣稱⋯現任領導人習近平更是『真正相信已破產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辯方展示 7 月 25 日《蘋果》頭版,題為〈蓬佩奧尼克遜館宣告 50年對華政策失敗 美籲自由世界戰勝新暴政〉,當中有相似字眼。

黎指,相信他曾閱讀報道,才會把字眼融入文章中。辯方再展示黎與楊的訊息,楊把修改好的文章傳予黎。黎回覆「嘩!快到咁!謝謝,謝謝」。

HCCC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