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專訪|聽障青年襲警獲判無罪 近4年爭取公平審訊之路 母:希望我哋經歷幫到人

聽障青年襲警獲判無罪 近4年爭取公平審訊之路 母:希望我哋經歷幫到人

分享:

羅鎮傑和母親的家中,有一個掛牆月曆。在 5 月那一頁,數格被劃上記號,是傑仔的上庭日子。原訂 9 天的審訊,提早在第 5 天審結——傑仔被裁定襲警罪不成立。

這並非傑仔首次面對審訊。2019 年 9 月,他在銅鑼灣被捕,2020 年 3 月案件首次提堂,同年 12 月經審訊後,裁定襲警罪成,判入更生中心;傑仔翌年上訴得直,案件發還重審。

傑仔獲判無罪後,與母親並肩步出東區裁判法院。羅媽媽展露了久違的笑容,接受傳媒訪問時,只是簡單地說「好開心」,連聲感謝記者的關注。語畢,牽著傑仔的手離開。

喜悅背後,是兩母子近 4 年來的煎熬,既要面對生計、學業停頓,又擔心保釋、上訴是否成功。甚至是傑仔的聽力,羅媽媽也緊張兒子在重審時能否聽清楚,獲得公平審訊。

爭取公義的路並不容易。羅媽媽說,堅持為兒子討回公道,只因她由始至終都相信兒子清白,

「反正我哋都係一路行⋯」

「冇諗過一行行 4 年,行咁耐、拖咁耐啫。」

相關報道:平機會推《聾健司法平等指引》 「龍耳」邵日贊談「聾人與公平審訊的距離」
母:「聽到同明白係兩樣嘢」

「等等,姐—姐—問—你—」訪問期間,羅媽媽意會到傑仔聽不懂,叫停了記者,以誇張嘴型向他說出問題,讓他讀唇。羅媽媽向記者解釋:「聽到同聽明白係兩樣嘢,聽到聲音,唔代表佢完全明白嗰句說話意思。」

傑仔原是健聽,初中一次踢球不慎撞到燈柱,聽力從此受損,檢查後也找不到原因,一夜之間變成聽障。傑仔雙耳只能聽到 90 分貝或以上的聲音,「我哋正常人係幾個分貝都聽到,所以你可想而知,佢差唔多真係全聾咁濟。」羅媽媽說。

傑仔原是健聽,初中時踢球不慎撞到燈柱,聽力從此嚴重受損,左耳須配戴助聽器。 (攝:Tszhei Chan)

不過,戴上助聽器不等於聽見。助聽器同時接收人聲及環境聲,每當傑仔去到嘈雜的地方,環境越嘈吵,雜音就會越多,故他仍然無法聽清楚,有時也要「靠估」。只有在極度安靜的地方,傑仔才能完整聽到別人說話。

羅媽媽說,傑仔懂得讀唇,但因後天失聰,以前從未接觸過手語,加上要兼顧學業及案件,一直未有機會學習。學懂手語,不僅是傑仔的目標,羅媽媽亦心急想學,「始終你同佢溝通都係有用。」

訪問期間,羅媽媽意會到傑仔聽不懂,遂以誇張嘴型向他說出問題,讓他讀唇。 (攝:Tszhei Chan)

傑仔適應溝通方法的同時,羅媽媽也在適應。她最初以書寫與傑仔溝通,後來調高聲量說話,笑言旁人看來,覺得他們在吵架。另一方面,傑仔患有過度活躍、讀寫障礙及言語障礙,本來已經難以理解文字意思,加上聽障,羅媽媽擔心他讀書會更吃力,遂為他選擇麵包製作及咖啡調配課程,希望他學得一門手藝,有助未來生活。

「聽從皇太后意思去讀!」傑仔打趣道,然後說最想學日文。

羅媽媽望望傑仔,「(你去)讀書,老師可能講功課,你聽唔聽到一半呢?你接唔接收到一半嘅知識呢?」又或是,「人哋問『你有冇』,佢可能淨係聽到『有』字,聽唔到『冇』字,有時啲高低音嘅接收,係收唔到」。

一字之差被裁罪成
判刑向母高呼「生日快樂」

「有」與「冇」,一字之差,正正是傑仔原審時被定罪的其中一個關鍵,也是他與母親爭取公平審訊之路的開端。

2019 年 9 月 15 日,傑仔被指在銅鑼灣企圖搶去一名高級警司的胡椒噴霧,糾纏間令對方雙膝擦傷,被控一項襲警罪。

案件原審時,傑仔戴著助聽器,再戴上法庭耳機,由傳譯員複述律師、裁判官的說話,但兩機不時「疊聲」。另外,控方盤問時提到,「警員係咪從來都冇講過『男人大丈夫,做錯事要認』?」傑仔回答同意,其後在辯方覆問時指聽錯問題,澄清答案是不同意。

裁判官鄭紀航裁決時質疑,本地話不會出現「從來都有」這語法,不相信被告將「冇」聽成「有」,認為他清楚明白問題,又斥他謊話連篇、誇張失實,故不接納其證供,裁定罪名成立。

傑仔與母親在月曆上,記低傑仔上庭的日子。 (攝:Tszhei Chan)

傑仔憶起該次作供期間,曾向傳譯員表示「太快啦、慢啲啲」,惟情況沒改善,他亦不知道、不敢要求法庭各方減慢語速。有時他未理解到句子意思便回答,最終「答錯問題」。

全程旁聽的羅媽媽,形容傑仔第一次上庭又怕又緊張,「未經歷過呀嘛」。她留意到裁判官、傳譯員戴著口罩、語速很快,使傑仔未能讀唇,聽到兒子答錯後亦不禁搖頭。

判刑那天,剛好是羅媽媽的生日。傑仔被判入更生中心,離庭前向母親急聲高喊:「媽,生日快樂!」。這是兩人首次沒有一起慶祝生日,傑仔託朋友買了一個生日蛋糕,讓羅媽媽又感動又心痛。最終﹐蛋糕擱置在家中,「我當然冇心情食,成晚喺度喊,擔心佢入去會唔會畀人恰。」

母:「我個仔冇做過,我咪堅持

傑仔在更生中心服刑期間,羅媽媽不能每天探望他,兩人用書信溝通。傑仔面對鏡頭,總愛唱反調,「我冇寫畀你,唔想寫畀你,難得我清靜一段時間」。羅媽媽趕快澄清他在說笑,「所以佢就係咁衰,明明我哋好認真,突然間整個爛 gag 出嚟。」

從傑仔寫給母親的信可見,他有多想念對方。信上都是傑仔密密麻麻的字跡,畫了不同公仔,懂事地著媽媽放心及小心身體。

傑仔在更生中心服刑時,不時寫信給母親,著她放心及小心身體。

在羅媽媽心中,聽話的傑仔不可能襲警,「(警方)當初話佢打警察,我係唔信。」回想傑仔被捕當晚,在警署內見到他滿身傷痕,便連珠炮般罵他,「叫咗你唔好出街㗎啦」、「你係都唔聽我枝笛」。羅媽媽以為簽署文件後,就可以帶兒子去看醫生,怎料文件成為呈堂證物,甚至是招認。她嘆道:「我又唔識⋯搞咗我個仔咁多年,佢又辛苦我又辛苦。」

她將上訴決定交由傑仔選擇,強調自己只是在背後支持,「我都係嗰句說話,(問傑仔)『你自己有冇做過?』,冇做過你咪自己選擇,繼續去囉。」傑仔還押及服刑共 7 周後,獲准保釋等候上訴,兩人見面一刻,相擁而哭。

2021 年 9 月,高院法官張慧玲表示,被告或未能完全跟上審訊內容,口供詞不達意,批評原審官、控方、辯方「全世界都犯錯」,裁定上訴得直,下令案件發還重審。

「因為我個仔冇做過,我咪堅持囉。」羅媽媽堅定地說。從裁判法院至高等法院,兩母子是這樣走過來的。

傑仔 2021 年獲准保釋等候上訴期間,曾與母親以背面受訪。申訴原審不公。(資料相片)
母子近 4 年的煎熬

接下來,又是漫長的等待。由上級法院下令發還重審,至案件重新提訊,相隔一年多。

過去 4 年,兩母子面對極大壓力,羅媽媽每天都提心吊膽,「每日擘大眼就係『哎呀,個仔幾時要上庭啊』,上庭又聽唔清楚點算,又答錯又點算。」羅媽媽擔心案件隨時開審,不敢找全職,只依靠兼職維生;傑仔的學業亦因案件一度中斷。

傑仔平日會打機、看動漫減壓,羅媽媽笑說他愛看《貓和老鼠》、《多啦 A 夢》,「佢可以由朝睇到晚,都係睇嗰套。」傑仔「反擊」拍拍母親肩,「你就係胖虎」,取笑媽媽身材。羅媽媽向他說:「冇辦法啦,你呢 4 年你媽咪壓力幾大,搞到阿媽暴肥就係咁樣。」不僅如此,案件亦加重羅媽媽抑鬱症的病情,「要加藥,本身食兩粒,而家食兩粒半。」

2023 年 5 月,傑仔再度踏入法院受審,傳譯員和律師再沒有「疊聲」,庭內充斥職員的打字聲。傑仔觀看電腦屏幕上的文字,理解審訊內容,看到裁判官鄧少雄的提問,能夠即時回答。他形容自己樂觀,加上有即時字幕的協助,應訊心情比之前輕鬆。不過,羅媽媽並沒有鬆懈,每朝上庭前,都叮囑傑仔不要心急,看清楚問題才回答。

傑仔候審期間,會以打機減壓。 (資料相片)
「龍耳」創辦人邵日贊感母子壓力
成兩人溝通橋樑

陪伴傑仔上庭的,還有聾人慈善機構「龍耳」的創辦人邵日贊。阿贊從原審開始跟進傑仔的個案。(見另稿)他不單協助傑仔與律師溝通,更是兩母子的橋樑,形容這對母子互相「又愛又恨」。

當然,「恨」只是表面,羅媽媽不喜歡傑仔常常打機、對案件吊兒郎當;傑仔又嫌母親嘮叨。阿贊熟悉兩人,知道他們關心對方,憶述傑仔服刑期間,曾向他透露偷看過母親的存摺,只剩下少量儲蓄,他知道上訴費用高昂,希望阿贊想辦法幫助母親。傑仔又知道母親身體不好,曾買了一隻運動手錶給她,鼓勵她做運動。

阿贊夾在兩人中間,充當調解員。他說傑仔並非如想像般樂觀,在案件重審期間試過壓力爆煲。有一次,他們往餐廳午膳,傑仔突然用水淋向自己,說「坐監啦、唔食啦」。阿贊勸導羅媽媽不要再向傑仔囉嗦,說他打機只是放鬆,「佢成日望住啲案件,同埋自己應該要點樣(應對),不停咁諗,自己壓力好大。」

另一邊廂,阿贊希望傑仔明白母親心情,總對他說:「媽咪緊張你,因為你係佢唯一嘅仔呀嘛,佢都唔想你有事。」

「龍耳」創辦人邵日贊跟進傑仔案件近 3 年,說看到兩母子不時有磨擦,但其實關心對方,便充當調解員,希望他們互相諒解。 (攝:Tszhei Chan)

結果原定 9 日的審訊,裁判官在第 5 日裁定案件罪名不成立。羅媽媽形容當時心情興奮,放下心頭大石,「起碼唔使每日瞓醒覺,驚住唔知幾時要去上庭,起碼冇咗呢種壓力。」

傑仔則說,當時一臉平靜,但其實內心高呼「Yeah」。羅媽媽打斷道:「咁即係有(開心)囉,講咁長!」傑仔嘟囔說:「又係你叫我唔好⋯」。羅媽媽沒他好氣,「咁梗係唔會即刻喺個庭舉晒手 Yeah 啦!」。兩人又在鬥嘴。

羅媽媽受訪期間「爆料」,傑仔緊張得掩蓋著其嘴巴,不讓她說下去。 (攝:Tszhei Chan)
站在鎂光燈下 只盼不再出現「冤案」

案件告一段落,傑仔自言 4 年來成長及勇敢了。記者追問,為何覺得自己「大個咗」,他鬧著玩說:「本身年紀夠大」。羅媽媽補充,他經歷案件後,思想變得成熟,也更會諒解母親。「我哋相依為命咗咁多年,其實佢心入面係知,不過有時把口衰。」

羅媽媽慶幸傑仔現在沒有案底,能夠選擇的路多了。她憶起最初讓傑仔學習烹飪﹐是擔心「有一日我搵唔到食,佢都可以搵食⋯我哋啲阿媽級係咁樣,諗啲嘢好實際」。如今傑仔重拾學業,改修讀歷史課程,因想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羅媽媽也是無條件支持,「佢話佢要追求理想,我當然尊重佢。」

她望向兒子說:「嚟緊要諗吓條路應該點行啦,諗清楚,你就大步踏出去行、做,做完就繼續努力做,人嘅生活就係咁。」

因為一宗襲警案,兩母子走進大眾視線,更促使平機會推出《聾健司法平等指引》。回想當初,羅媽媽擔心影響案情,一直保持低調,不願受訪;後來傑仔被定罪,她決定不露面受訪,申訴原審不公;最後兒子重審獲判無罪,兩人昂首步出法院,滿臉笑容接受傳媒訪問。

案件於 2020 年開審時,傑仔與母親步出法院,並用雨傘遮蓋容貌。 (資料相片)
2023 年 5 月 29 日,傑仔重審獲判無罪,與媽媽在庭外接受傳媒訪問。

「因為想我哋嘅經歷可以幫到人。」羅媽媽強調,與兒子是平民百姓,不想站在鎂光燈下。惟與傑仔飽受案件折磨後,她不願再出現「冤案」,希望新指引能為聽障人士帶來希望。

月曆上,佈滿記號的 5 月被撕去,傑仔母子迎來新的一頁。

兩母子受訪期間,不時十指緊扣。 (攝:Tszhei Chan)

採訪:馮家淇 林心怡
攝:Tszhei Chan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