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抑鬱聾人出院翌日跳樓亡死因研訊 家屬:死者住院時不獲安排手語傳譯

抑鬱聾人出院翌日跳樓亡死因研訊 家屬:死者住院時不獲安排手語傳譯

分享:

患抑鬱症的 58 歲聾啞男子,於 2020 年 4 月入住葵涌醫院,留院 15 日後出院,翌日跳樓身亡。事隔 3 年,死因庭周四(6 日)就事件展開研訊。死者女兒供稱,父親表示頭痛欲看診,他在手語傳譯員陪同下,提到有自殺傾向,後入住葵涌醫院精神科病房,與醫護以紙筆溝通。她指父親出院後自殘,包括頭撞升降機門、拿剪刀傷害自己等,又指「好驚醫院」,質疑「點解入院之前之後狀態差咁遠」。

死者胞妹則指,醫生在死者留院數天後,表示可以出院,她質疑情況,故反對胞兄出院。她又稱,胞兄入院及出院均有手語傳譯員協助溝通,但住院期間沒有,「唔明點解要家屬要求囉,點解咁耐先有呢個安排」。至胞兄跳樓亡後,她與院方開會商討事件,得悉院方稱擔心病房嘈雜、死者會受人影響,故安排他睡在角落病床,她質疑「佢聾啞㗎喎,點會影響到佢?」。案件周五(7 日)續審,將傳召涉事手語傳譯員及主診醫生。
死者女兒:父十多年前患抑鬱症
曾遭他以菜刀架頸

死者鍾志強於 2020 年 4 月 21 日入住葵涌醫院,5 月 6 日下午出院,5 月 7 日早上在住所墮斃,終年 58 歲。案件由死因裁判官周慧珠、5 人陪審團共同處理。死因研訊主任為檢控官譚皓,死者胞妹、女兒列席,由大律師蘇信恩、何睿銘代表;醫院管理局由大律師文嘉樂代表。

死者女兒、24 歲的鍾樂妍供稱,母親於 2017 年離世,與任職餐廳清潔的父親鍾志強同住,兩人關係一般。鍾稱,父親兒時發燒後變成聾啞,讀至聾校的小學三年級,工作時通常以紙筆溝通。她憶述,父親於 2010 年患抑鬱症,曾以菜刀架著她的頸,曾定期覆診一年。

女兒:父向醫生稱有自殺念頭

鍾指,父親於 2020 年 4 月有精神問題,曾向她表示頭痛,亦因疫情未能上班,導致經濟困難,4 月 20 日聯絡社工要求看診。翌日,鍾父在手語傳譯員陪同下,前往北葵涌普通科門診診所求醫。鍾父透過手語傳譯員向醫生表示,「企喺窗邊望落去」,萌生自殺念頭,其後他獲轉介至瑪嘉烈醫院急症室,鍾收到通知亦趕到現場。

同日,院方安排鍾父入住葵涌醫院精神科病房,惟當時正值疫情,親屬未能進入病房,鍾知悉父親獲手語傳譯員陪同。4 月 23 日,她稱父親入院後,沒接獲其消息,故致電院方詢問情況。主診醫生翌日表示,鍾父要再留院觀察。4 月 25 至 26 日期間,主診醫生稱「情況 OK」,能睡 4 小時,指鍾父希望盡快出院上班。

鍾指,主診醫生曾詢問她,鍾父的主要壓力來源及有否自殺傾向,鍾回應是經濟問題,未聞他欲自殺。4 月 27 日,主診醫生再致電鍾,指鍾父最快 4 月 29 日可以出院,惟在姑姐鍾美玉反對下,鍾父繼續留院。鍾引述醫生指,因溝通問題,「去門診服務會方便啲」。另外據她所知,父親在醫院內,以紙筆與醫護人員溝通。

女兒:父出院後自殘
質疑「入院前後狀態差咁遠」

5 月 5 日,主診醫生第五度致電鍾,表示鍾父翌日可以出院,提到其狀況不俗,亦獲姑姐同意出院。鍾翌日接父親回家時,發現其情況轉差,鍾父等車時說「好想死」、想辭職,使她感到驚訝。鍾用手語問他是否永遠不上班,鍾父同意,又做出打針手語,鍾猜測是指想安樂死。鍾另看到父親有自殘傾向,如頭撞升降機門、拿剪刀傷害自己等,她在社工建議下收起利器。

鍾稱父親回家後失眠,遂詢問他是否需要入院,但他表現抗拒,「叫我唔好煩佢」,又表示「好驚醫院」。她質疑「點解入院之前之後狀態差咁遠」,故沒有即時帶父親求診,但他有服藥。

事發早上,鍾致電葵涌醫院,表示父親情況轉差,要求社康護士跟進,及提早安排覆診,惟對方表示分別要由主診醫生及瑪嘉烈醫院回答。鍾父又向鍾遞上一張寫有「失智」的字條,指著太陽穴稱思緒混亂,趁她入房致電社工時離家,從大廈高處跳樓亡。院方中午回電鍾,詢問鍾父情況,鍾提到父親跳樓亡。

鍾提到,醫務社工曾向她稱,鍾父住院期間,一直做出以食指指住太陽穴的手勢。當時她認為,該手語是「知道」的意思。父親墮樓亡後,她回想其表情及手勢,應是指「腦好混亂」。

死者胞妹:院方以紙筆與兄溝通不妥

死者胞妹、任職註冊護士的鍾美玉供稱,家中有九兄弟姊妹,死者排行第六,當中他與另外三人是聾啞人士。她稱胞兄收入不高,知悉他有經濟問題,包括欠債及被一位聾啞女士「呃錢」。她從姪女口中得悉,醫生指哥哥情況正常、可以出院。她質疑「瞓 3 至 4 小時都 OK?點解咁快出院?」,又指哥哥與院方以紙筆溝通有問題,要求院方透過手語傳譯員與哥哥溝通及詳細評估。

出院前一日,醫生向鍾美玉表示,「有手語翻譯員同佢(死者)傾過,話 OK、冇嘢」,翌日可以出院。惟鍾志強出院後,她接獲姪女通知鍾不妥,故著對方盡快送往急症室。死者墮樓後,鍾美玉致電主診醫生,惟職員表示醫生正在用膳。醫生其後回覆,她問對方:「點解出院十幾個鐘就跳樓,你話冇嘢、OK 㗎嘛?」,並要求翌日與院方開會交代事件。

胞妹:死者住院不獲安排手語傳譯
院方會議上提到死者睡角落病床

5 月 8 日,雙方召開會議,列席人士包括主診醫生、護士。主診醫生提到,死者出院決定是經院方商討,指社康護士未能與死者溝通,應交由門診跟進。鍾美玉指,哥哥入院及出院均有手語傳譯員協助溝通,住院期間卻沒有,質疑「唔明點解要家屬要求(手語傳譯員)囉,點解咁耐先有呢個安排」。

她又指,主診醫生一方面表示,與死者以紙筆溝通,沒有溝通困難;會議上卻指溝通有困難,指死者與社康護士、職業治療師「應該溝通唔到」。大律師蘇信恩問及,會議有否提到死者不適應病房問題;她指院方引述死者稱不適應、覺得病房骯髒。院方又指,因擔心病房嘈雜、死者會受影響,故安排他睡在角落病床。鍾質疑「佢聾啞㗎喎,點會影響到佢?」。

鍾美玉表示,沒聽過死者有自殺、自殘念頭,又指聾啞人士自尊心很低,「我諗佢主動搵社工幫手,(情況)已經好嚴重」。

社工:死者生前無特別古怪行為

路德會長青群康中心註冊社工鍾裕聲供稱,2020 年 2 月 21 日認識死者,指他希望機構幫忙取回強積金及保險金,至死者入院前,兩人曾見面 8 次。鍾形容死者行為正常,「睇唔到特別古怪行為」,言談間認為他疼錫女兒。他指,主要依賴中心的手語傳譯員與死者溝通,又指他閱讀、書寫程度較弱,只能寫單字、短句,不太適合以紙筆溝通。

鍾裕聲續指,死者於 2020 年 4 月 20 日透露失眠欲求醫,鍾遂為他預約普通科門診,並安排手語傳譯員陪同求醫,之後沒再與死者交談。鍾指死者入院後,曾五度致電其女兒詢問相關情況,又建議尋找醫務社工幫忙。

北葵涌普通科門診診所醫生馮冠勳則稱,手語傳譯員轉達死者有情緒低落、失眠及幻覺等症狀,以及自殺傾向。他指死者病情較嚴重,故會面了 10 至 20 分鐘。

CCDI-373/2020(MC)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