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53日審訊 李宇軒確認為「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設網頁 裴倫德曾聯絡黎智英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53日審訊 李宇軒第十日作供

分享:

16:26 休庭
15:30 李:IPAC不提倡港獨 「外交上不可行」

控方續引述裴倫德的訊息,當中提及他認為需要有「concrete action (實際行動)」。李隨後在訊息提及「Magnisky- sanction at individual level, or economic sanction at country level…」。李庭上解釋, 《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主要「就住一個 commit 咗 human right violation (違反人權)嘅 petition(請願),Magnitsky Act 嗰個 whole country(成個國家),對 individual(個人)或者 entity(實體)apply(適用)嘅 specific(特有)嘅措施」。

李指,當時他是在提出一些建議。法官李運騰問,這是一個「immature idea(尚未成熟的想法)」?李宇軒確認。控方又引述訊息,李指「Shiori herself raised Magnisky, not economic independence from China, in the meeting call, I’d say if we were to persuade japan to do one act, it would be coordinated global-magnisky.」(中譯:菅野提出 《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而不是經濟上獨立於中國。如果我們要說服日本採取行動,這將是全球協調的 《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李指,當時舉辦首個線上 Co-chair 會議,得知菅野提出《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

李的訊息又提及「the next item on the list should be cancelling special status⋯(下一項應該是取消特殊地位)」。李庭上解釋,因為香港在不同管轄區的待遇,相較於中國有所不同。

李另外發訊息表示「unless we are going to table HK independence (no, definitely not IPAC tabling) and have countries recognize it as an ultimate restorative justice, which is impractical diplomacy as far as I understand.」(中譯:除非我們打算提出香港獨立(不,絕對不是 IPAC 提議)而各國承認是最終的修復式正義,否則以我所知,這是不切實際的外交手段。)李庭上表示,訊息說明不會提議香港獨立,因為在外交上並不可行。

15:00 李:《國安法》後 SWHK 曾撰聲明表達疑慮

控方庭上展示同年 7 月 23 日陳梓華及李之間的對話,李指「SWHK is considering sending me to work under Sharon Hom for 2 years, you take?(SWHK 正考慮派我到譚競嫦下工作兩年,你同意嗎?」「money aside, that’ll definitely be an income slash for me, but strategically where we should be deploying me.(先不談論收入,這對我來說肯定會減少收入,但從策略上,應把我部署在哪裡。」李指,訊息中提及 SWHK 其實是為了隱藏 Shirley Ho 真實身份。

控方再圍繞李與裴倫德的對話提問,當中李問,針對即將生效的《國安法》,SWHK 有否撰寫聲明?李庭上補充,當時交由 SWHK 的寫手撰寫聲明,並於 6 月 20 日把草稿傳予裴倫德,內容表達對《國安法》的疑慮。

控方續引述李發的訊息指,SWHK 一方有其他人欲參與對話,提議與裴倫德開設群組。最終李開設群組「SWHK IPAC」,成員包括裴倫德、Shirley Ho、劉祖廸及其他 SWHK 成員。

庭上展示李發送的訊息,當中李表示

「There are two outcomes we could be shooting for

  1. that we apply concerted international pressure enough to pressure Beijing to abandon the plans
  2. that we let the law passes, then frame it negatively, which then forces HK/int community to be more aggressive against China.」

(中譯:我們可以追求兩種結果:

  1. 我們施加國際壓力,以迫使北京放棄計劃。
  2. 我們讓法律通過,然後以負面方式陳述,迫使香港/國際社會對中國更強硬。」

李確認內容針對《國安法》。控方問,為何要負面描述《國安法》?李指,「force Hong Kong or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ore aggressive(迫使香港或國際社會更進取),當時我嘅諗法」,「frame」意指「report on NSL in a negative light(對《國安法》進行負面報道」。

14:31 李:《國安法》生效曾與陳梓華討論應否留港

控方繼續針對李宇軒在 IPAC 負責的角色提問,李供稱他負責編輯 IPAC 的網頁。李表示,由裴倫德或另外兩名 IPAC 中央秘書處的成員 Sam Armstrong 及 Andrew Lawrence 提供文章讓他上載至網頁。當中 Sam Armstrong 應為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的成員。

庭上展示由 Andrew Lawrence 向李於 2020 年 7 月 6 日發送的電郵,提及「 I w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would make the following addition to the website as soon as possible.(如你能盡快在網站上加入以下內容,我會不勝感激」,並附上文章內容。李回覆「article published and deployed. (文章已發布)」。

控方續展示 IPAC 網頁同日發布的文章,題為「Statement from Simon O’Connor MP and Louisa Wall MP」。李確認文章由Andrew Lawrence 提供。控方再展示另一電郵,顯示Andrew Lawrence 於同月 10 日向李發送文章,「The Bear in the Room」。控方再展示 IPAC 網頁的相應文章,李確認屬 Andrew Lawrence 發送的文章。

針對李應以甚麼身分參與 IPAC,李指如果他以個人身分加入中央秘書處,便可以此方向進行國際遊說,「一方面可以浮面」。李續指,該段期間坊間傳會訂立《國安法》,後來的確實施《國安法》。李又與陳梓華討論,李應該留在香港抑或離開,當時亦有與美國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 Shirley Ho 討論,對方問李是否願意在人權組織「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譚競嫦 Sharon Hom 下工作,「咁個 idea(提議)係我去美國 work under Sharon Hom(替 Sharon Hom 工作 ),或者如果當時形勢許可,我都可以留喺香港,但 work under Sharon Hom」。

李憶述,隨後與陳梓華商討後,傾向不接納相關提議,改為繼續協助 SWHK,「而如果真係要去外國嘅話,我同 T(陳) prefer(傾向)我去英國幫 Luke de Pulford(裴倫德)。可能係作為 IPAC 嘅某啲 capacity(崗位),或者係幫第二啲 base( 基地)喺嗰邊 NGO(非政府組織)做嘢」。

12:51 午膳休庭
12:19 李確認 SWHK 於 2020 年加入 IPAC 

控方問,那麼 SWHK 最終有否加入 IPAC 的中央秘書處?李確認有。控方續展示李與裴倫德的對話,當中裴倫德表示已告知 IPAC,除非有人提出反對,否則 SWHK 會成為 IPAC 的「advisor(顧問)」。隨後裴倫德又指,關於如何處理 SWHK 的角色,認為列為「advisor(顧問)」並不準確,需另作考慮。裴倫德提及,將 SWHK 列入「central secretariat(中央秘書處)」更為準確,而 IPAC 亦希望把 SWHK 列入中央秘書處。

控方續展示 SWHK 於 2020 年 6 月發布的帖文,提及「攬炒團隊 正式加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中央秘書處」。控方續問,當時 SWHK 為 IPAC 提供了甚麼協助?李指,他協助 IPAC 設立網頁,聯絡日本議員,與其他 SWHK 成員與裴倫德等人合作,李另提供技術支援等。

控方再問,那麼當 SWHK 加入中央秘書處後,SWHK 的遊說工作有否轉變?李表示,「應該話多咗一個 direction(方向)可以去 reach out(接觸)個 international audience(國際受眾),尤其一啲 international(國際)嘅 parliamentarian(議員)」。

法官李運騰針對帖文的中文「攬炒團隊正式加入全球抗共『國際聯軍』IPAC」,而對應英文為「SWHK joins IPAC」。法官問,於 2020 年 6 月 SWHK 中文名為「攬炒團隊」?李指不是,補充指當「攬炒巴」在連登或 Telegram 的「攬炒 channel」發文,當時使用了「『攬炒團隊』作為一個 rendering(呈現),SWHK 入面唔反對嘅聲音,多過反對嘅聲音。但係依然大家唔係好 comfortable(安心)將依個(名) adopt(採納)作為一個對應」。

11:37 休庭
11:00 李:與陳梓華曾討論 SWHK 應否加入 IPAC

針對 IPAC 的成立,控方再展示 2020 年 6 月 5 日的訊息,當中裴倫德傳送一條 Twitter 帖文連結,指「Today we launched(今天我們成立了)。李確認於當天成立了 IPAC。

李又指,他曾就著協助 IPAC 的工作與陳梓華討論,陳會回覆「加油」等。李表示,當 IPAC 成立後亦有與陳商討,當時「講緊我或者 SWHK,即係嗰陣本來已經喺唔同國家嘗試approach(接觸)唔同嘅 politician(政客)去做 lobbying(遊說)」。在成立 IPAC 後,當中的成員名單包括「大部分我哋想 approach 嘅 politician,都喺 IPAC 入面⋯咁就話既然我嗰陣可以直接 access(接觸)到 IPAC,咁如果可以 develop(建立)呢一條 connection(聯繫)嘅話呢,咁個 international lobbying(國際遊說)會efficient(有效)好多啦」。

至於李以甚麼身分協助 IPAC,李指亦有與陳討論。李憶述,當 IPAC 成立後,有人提出,會否將他個人義工的身分加入成「central secretariat(中央秘書處),作為 IT support(技術支援)或者 secretariat」,當中的討論牽涉「會唔會將我 disclose(披露)太多,或者太 high profile(高調),畀人一個 underserved(不應得)嘅感覺」。李補充,「好似一個香港人搶咪咁樣。即係唔知入面點運作,就無端端有個香港人搶咪、搶光環咁樣,咁對成個 movement(運動)仲衰。」

針對這些關注,當時曾討論應否改為 SWHK「去 central secretariat」,但此提議同時引起疑慮,SWHK 當時是否全部人都同意此行動,參與 IPAC 會否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風險。至於 IPAC 一方,裴倫德亦表示不少議員並不希望 SWHK 參與,因為如此一來會打破 IPAC 「non-partisan(非黨派)同 free from alliance(非聯盟) 嘅 stand(立場)」。李形容,當時除 SWHK 外,尚有其他倡議者及「lobbying organization(遊說組織)想參與 IPAC」,但裴倫德以 IPAC 非黨派及非聯盟為由拒絕。

李又指,陳梓華並不反對他或 SWHK 參與 IPAC,「但係我同T(陳)當時都衡量緊,我personal profile(個人資料),同埋我當時行嘅方向嘅問題」。李續指,最終去到他被捕,都沒有結論。

10:45 訊息顯示裴倫德透露正與 Jimmy L 溝通
李確認該人為黎智英

控方追問,成為「 co-chair」與一般成員有何分別?李解釋,當時 IPAC 開會時,為免太多人一同開會,難以處理,會邀請「 co-chair」開會;此外,裴倫德設立 IPAC 時,想成立 「non-partisan(非黨派)嘅 alliance (聯盟),如果喺每組嘅 parliament 有兩個 co-chair 嚟自唔同 political spectrum(政治光譜),會見到一個 balance(平衡)同 non-partisan 嘅組成啦」。

控方續引述李向裴倫德發送的訊息,當中提及「We got Japan MPs(我們有日本的議員)」並發送 3 人的名字。控方指,此訊息可見李在國際遊說的工作上,曾遊說日本議員參與 IPAC?李回應指,當時他負責聯絡菅野志櫻里,再由菅野聯絡其他議員。

控方續展示李向裴倫德發送的訊息,李問「For media, do u need support at HK side?」(傳媒方面,你需不需要香港方面提供支援?)裴倫德回答「I’m just briefing Jimmy L will give you press release.」(我正向 Jimmy L 簡介,會向你發新聞稿。)李確認「Jimmy L」為黎智英。控方續問,為何當時需要香港媒體支援?李解釋,如果裴倫德表示需要,李「會將呢條 thread(對話串) 彈畀 SWHK 有 media connection (媒體聯繫)嘅人,跟住畀佢哋 handle(處理)」。

10:15 李確認有向「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提供協助

控方開始圍繞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提問。李確認裴倫德有份協助成立 IPAC,而此組織集合不同議會、關心中國議題的議員,「討論一啲 response(回應)⋯如果有需要可以 coordinate(協調)呢啲 Parliamentarian(議員)」。牽涉的議題包括廣義上與中國相關的議題,議員所屬議會與中國之間的議題。李舉例指,例如貿易上依賴中國、即將推出的《港區國安法》、以及各國與中港之間的引渡條例。

李指,裴倫德於公開 IPAC 前曾請他協助做一些準備工作,包括設立網頁,以及聯絡日本的議員參與 IPAC。李又確認,當時以個人身分提供協助,而非 SWHK(重光團隊),除了他本人外,直至他被捕時,只有他可以編輯網頁。

控方續引述裴倫德與李在 2020 年 5 月 29 日的訊息,當中裴倫德問「Any news from Japan?(日本方面有消息嗎?)」李曾回應菅野志櫻里有意參與 IPAC,又提及「co-chair position」(聯合主席)。

李補充,根據裴倫德設立的 IPAC 要求,「喺每一個 parliament(議會)入面呢,IPAC 就會想要兩個 co-chair」以代表該議會,「希望兩個主要嘅 political party(政黨)或者political spectrum(政治光譜)」。李舉例指,如美國則為民主黨及共和黨,至於日本的情況,菅野志櫻里屬「opposition(反對派)嘅成員…所以佢作為 opposition 嘅 IPAC 嘅日本嘅 co-chair 啦」。

10:05 控方圍繞「日本線」提問

李宇軒繼續接受控方周天行主問,控方續圍繞李宇軒赴日見日本時任議員菅野志櫻里的情況提問。李早前指不記得實際會面日子,但記得屬 2020 年初。控方周三(27 日)展示李與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於 2020 年 3 月 8 日的通訊內容。當中顯示李向對方發訊息提及「 I just got back from Tokyo(我剛從東京回來)」。李確認訊息提及的行程,正是與菅野在東京的會面。控方問,李在訊息提及「Japan Front(日本線)」,有何意思?李回應「即係同日本有關嘅活動」。

10:03 開庭
HCCC51/2022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