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黎智英案第56日審訊|李宇軒:香港有政治逼害 曾與陳梓華商討離港組流亡政府

黎智英案第56日審訊|李宇軒:香港有政治逼害 曾與陳梓華商討離港組流亡政府

分享:

李宇軒第 13 日作供,控方周天行展示他與陳梓華於 2020 年 7 月 23 日的 Signal 對話,內容如下:

李宇軒:數完一圈…總結無人 / 無枱面人
陳梓華:Shit / 咁我做啦屌 / 唔係喎
李宇軒:堅? / 至少一個枱面人,離開香港,去第度開政府
陳梓華:仲有本記嗰班 問過未?
李宇軒:我靠一兩個圈子嘅人問得七七八八 / 仲有本記 & 學生動源?
陳梓華:我去問問 / Mark 哥條數係幾銀 / 你安排好晒香港D野未?/ 你去打最終件事會係 你身邊所有人都會照肺
李宇軒:我搞掂咗要搞嘅家人s / 其他嘅其實我打唔打,要照的話會照,要 backdate 的話照 backdate,似乎唔係主要取決於我打唔打嘅問題
李:曾與陳梓華討論做「枱面人」
離港組「流亡政府」

李宇軒解釋,對話討論到其將來工作方向,兩人談及國際和社運形勢,認為出現「樽頸」或權力真空,「就講緊拱個『枱面人』出嚟,去 provide impetus (提供推動力)畀 movement(運動),就數緊有邊個人可以去到呢個位」。

法官李運騰指,訊息顯示兩人提及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前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前僱員鄭文傑、港大《學苑》前總編輯梁繼平等。李宇軒指「呢堆係數緊邊個做枱面人好」,惟最終沒有結論。訊息提到的「本記」則是「本土民主前線」。

李宇軒續稱,「開政府」的意思是「枱面人」要離開香港,組香港流亡政府。法官李運騰問,當時兩人是否認真討論?李宇軒稱,他當時在訊息問「堅?」,正是詢問陳梓華是否真的打算離港,「去第二度開政府」,確認兩人有考慮此提議。

李宇軒庭上作供(繪圖:Kensahung)
官:國安法後仍考慮「浮上枱面」?
李:香港已有政治逼害

就李周一(8 日)提及「去打」是「浮上枱面,做枱面人」,李稱當時不少匿名行事的「枱底人」做國際遊說等工作,「枱面人」意指使用真名的人。至於對話提及的「照肺」,李解釋「照肺」意指政治逼害或政治檢控,當時判斷無論他「打唔打」,政權都會追溯或秋後算賬。

法官李運騰追問,當時《國安法》已實施,為何李宇軒仍考慮「浮上枱面」?李宇軒稱,「因為唔企出嚟,香港依然會被中國共產黨控制嘅香港政權統治,所以已經跌咗入一個有政治逼害嘅環境入面。即係,已經夠差」,在此情況下出現成立流亡政府的討論。

李宇軒補充,要成立流亡政府有兩個先決條件,首先流亡政府要離開香港,因為「喺香港會被香港政權冚佢檔」。另外,需要「枱面人」,因為只有「枱底人」的流亡政府,沒人認真看待;如果有流亡政府的話,國際遊說的工作應該交給流亡政府。

李被捕當日與陳梓華通訊
陳稱「我若離開 誰來帶隊」

控方再引述兩人訊息,李問陳「組員問洗唔洗踢你出 TG,因為肥佬黎出事」,陳表示沒有需要。李庭上解釋,當時有組員發現一個 TG 帳戶「太 well-connected(人脈廣泛),估個 account(帳戶)係咪肥佬黎其中一個仔」,而當時黎被國安警拘捕。李知道該帳戶其實由陳梓華持有,故將組員的擔憂轉告對方。

2020 年 8 月 10 日,黎智英在住所被捕。

兩人對話另顯示,李於 2020 年 8 月 10 日、即被捕當日發訊指,「出事」時有人著他及陳離開,陳回覆稱自己身為領導者,必須堅持到最後,又指「走走走,我若離開 誰來帶隊」。李庭上指,「出事」指有人被警方拘捕,又指在該段期間,兩人不時討論應否離港,因《國安法》實施後,便出現政治逼害。

陳於同日下午約 3 時半向李傳送訊息指,「Brother, leave me here – we can’t afford one more lost in the international line(兄弟,留我在這裡——我們不能再於國際線失去多一人)」、「Some businessmen and politicians are cutting ties with Jim(一些商人和政客正在與 Jim 切割聯繫)」。李表示,當時正被警方搜查。

另外,法官李運騰關注,2020 年 8 月有沒有 SWHK 成員公開身分?李宇軒稱自己曾公開身分行事,但因 SWHK 未就「枱面人」達成共識,他只算半個「枱面人」。他又指,不同成員在不同場合,曾以 SWHK 身分去見不同人士,例如「攬炒巴」劉祖廸。

控方於李電腦檢 30 人制裁名單

控方在庭上展示從李的電腦搜出、於 2020 年 8 月 4 日刊出的英國國會跨黨派國會香港小組新聞稿〈APPG Inquiry report reveals Hong Kong tolerated the abuse of humanitarian and medical workers〉及 SWHK(重光團隊)新聞稿。李供稱當時由 SWHK 的成員傳給他作參考,但當時沒有留意相關研討,亦沒有參與其中。

法官杜麗冰關注,SWHK 新聞稿上中文譯名為「攬炒團隊」。控方問,當時 SWHK 是使用「攬炒團隊」為中文名?李憶述,當時成員認為,與其斟酌組織的中文名,「不如做啲有意義啲嘅嘢」,而當時大家的共識主要在英文名上。他又提到,當「攬炒巴」劉祖廸發布中文材料,使用「攬炒團隊」相關標籤,會比較有迴響。

控方再展示一份從李電腦檢取的文件,題為「中譯:香港人權民主法案 潛在制裁目標調查報告」。文件顯示部分制裁目標,包括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中國官員及行會成員等,共涉 30 人。李表示不記得由誰及何時向他提供報告,他收到後亦沒有跟進,不知道報告最終有否公開。

HCCC51/2022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