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的大坑西邨將清拆重建,興建與管理該邨的「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在搬遷限期後,以民事控告 67 名拒絕遷出的居民。當中 13 人和解不果,「平屋」要求恢復法律程序,被區院司法常務官拒絕。「平屋」提出上訴,案件周五(20 日)於區院處理。
有居民申請法援,按例須暫停法律程序 42 天,而「平屋」一方則申請擱置暫緩,要求繼續處理案件。「平屋」代表指,法庭應盡快處理案件,本案會影響公眾利益,因重建大坑西邨非為「平屋」個人利益,而是為廣大市民,低收入家庭提供住屋。官最終批准「平屋」的申請。
由於上訴涉及和解會議的判決,而和解會議早前以非公開形式處理,故案件隨後閉門處理。據了解,區院首席法官高勁修聽取陳詞後押後頒下判決。此外,有居民周五獲批司法覆核許可,她早前入稟要求法庭推翻平屋逐出單位等決定(見另稿)。
5 居民有法律代表 其餘親自應訊
「平民屋宇」一方由資深大律師馮柏棟及大律師陸栩然代表。被告方 13 名居民為梁亞端、李素嬋、甄國業、曹綽芝、關偉建、關翠華、黃詠珊、馬媚媚、吳家強、周德榮、黃桂榮、馮德樂及趙慶嬋。
當中 5 名居民有法律代表,包括大律師梁晴怡、何卓衡及譚俊傑,其餘居民則親自處理案件,另有親友陪同出席聆訊。
平屋代表:重建為市民、低收入家庭供住屋
法官提及,居民甄國業有法援申請,而根據法例,如有人申請法援,會暫緩法律程序 42 天。「平屋」一方則申請要求擱置暫緩法律程序,繼續處理案件。「平屋」代表、資深大律師馮柏棟指甄早前曾申請法援被拒,之後一直沒有再申請,及至 9 月才重新申請,不宜再暫緩案件。
馮強調,本案影響公眾利益,因「平屋」為非牟利團體,重建大坑西邨非為個人利益,而是為廣大市民、低收入家庭提供住屋,而重建後會獲得雙倍數量住宅單位。現時已有 98% 住戶願意遷出,打算重建後再遷回邨內。馮又指,其他居民的案情亦與甄相同,希望法庭繼續處理案件。
親自應訊的甄國業反對「平屋」的申請,又指自己資料齊全,不解為何會被拒法援,並質疑「地產霸權、黑箱作業、強搶民居」,令「老人家流離失所」。法官一度打斷著甄不要激動,否則難以處理案件。法官最終批准「平屋」的申請,下令甄須繼續處理案件。
平屋就和解會議判決提出上訴 法庭閉門處理
至於「平屋」提出,針對今年 8 月 22 日和解會議判決提出的上訴。法官指,由於該會議當時屬內庭聆訊,故是次上訴亦須繼續以非公開形式處理,公眾人士及傳媒均不得旁聽。
原審拒平屋申請 指和解過程、結果令人遺憾
區院司法常務宋泳琛早前頒下判詞,拒絕「平屋」一方的申請,並指和解會議的過程及結果令人遺憾。
宋官又指,注意到大部分居民為年邁基層,從他們角度,爭議源於喪失了他們的家,是關乎他們在晚年生活和生存,又指任何人也應獲公平審訊的機會,「若有任何訴訟方企圖乘財力和資源之優勢,以程序之便快速地針對居民取得判決,以草草了事,法庭有責任加以制止。」
有被告居民指對判決「非常之開心」,形容「終於有個『正義之士』行出嚟」,又指居民間正籌錢準備司法覆核。「平屋」發聲明表示不認同判決,將會提出上訴,又指「大坑西新邨重建計劃及回遷安排上一直以人為本,與住戶保持溝通」,至今逾 99% 租戶接受方案並遷出。(詳見報道)
DCCJ39、42、2496、5505、5507、5509、5511、5514、5545、5546、5580、5613、561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