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黎智英案第39日審訊|楊清奇:黎曾建議邀建制派撰稿 2018年後立場轉趨激進

黎智英案第39日審訊|楊清奇:黎曾建議邀建制派撰稿 2018年後立場轉趨激進

分享:

案件由高院《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及李運騰審理。控方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張卓勤、高級檢控官陳穎琛代表;黎智英由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大律師關文渭及有香港執業資格的新西蘭御用大律師 Marc Corlett 代表。

楊:黎 2016 年建議邀建制派撰稿

楊清奇第三日作供,控方張卓勤繼續圍繞論壇版提問。楊供稱,於 2015 年底晉升為主筆,同年接手論壇版,形容當時論壇版比較開放,同事告知他有 3 個選稿基本原則,包括支持政治民主、經濟市場化,以及不支持港獨,楊遂沿用以往的選稿原則及作者。

他指,2016 至 2017 年期間,有建制派領袖人物於《蘋果》撰稿。黎智英其後要求論壇版「求變求新」、更換作者,與時任總編輯陳沛敏於 2016 年初,與楊討論作者名單。當時黎指希望邀請的作者,包括幾名建制派領袖人物,其中兩位是行政會議成員,「我同啲同事當時都比較吃驚啦」。

楊形容黎「想法天真」

楊續指,從黎當時推薦的作者名單可見,黎希望報紙論壇版多元化,「反而我同啲同事覺得,呢個想法係咪天真咗啲」。他解釋,建制派領袖人物不可能在《蘋果》撰稿,他曾與同事努力接觸相關人物但不成功,又指黎與其中一人「有偈傾」,曾親自邀請對方撰稿亦不果。

不過,楊重申當時仍有少數建制派為《蘋果》供稿,至 2019 年後則完全沒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撰稿,「從我角度、觀察嚟睇,黎生轉向激進,嗰個轉捩點係 2018 年之後」,指 其後所推薦的作者及文章都偏向激進。控方追問,黎於 2018 年後曾向他推薦哪位作者?楊表示,黎曾推薦資深傳媒人區家麟,及筆名「一劍飄塵」的作者。

楊:黎轉交文章如沒問題都會刊出

控方另問及論壇版內容,展示楊於 2019 年與時任社長張劍虹的對話,張稱「台蘋論壇也找到一些逆權運動的不錯文章,我們也可以採用」,楊回覆「已採用」。楊庭上解釋,相關文章與反修例運動有關,主要支持香港市民抗爭,及呼籲國際社會關注。

控方又展示上款為黎智英的信件,內有一篇題為「簡談習近平執政以來的風格」的短文,並附上黎手寫的便條「李平兄,我沒看過他的文章,請看是否有用」。楊解釋,由於文章由「老闆轉交過來,雖然佢話佢冇睇過嘅,轉交過嚟嘅文章如果冇問題,一定會出」。

控方詢問,楊會否出席報紙相關的會議?楊稱「多數都唔會參加」,但會收到「鋤報會」的會議紀錄。他形容,「鋤報會」甚少提及論壇版,「大家都知論壇版,係相對獨立嘅個人意見嚟嘅,鋤報會好少有同事真係去『鋤』論壇版」。

至於每周二召開的策劃會,楊稱會報告星期六的專題內容,定好題目後親自找作者撰稿,其他部門主管不會給予意見,「間中高層有啲類似指示或者意見畀我」,例如向楊建議寫手,他稱作為下屬「一定要聽」,但此情況甚少出現。

2020 年 8 月 10 日,黎智英在住所被捕。
楊:顏純鈎投訴被壓稿 
沒按張劍虹要求暫停盧峯專欄

控方另圍繞社評「蘋論」提問。楊稱 2019 至 2020 年間,有 4 名主要寫手撰寫「蘋論」,包括楊清奇本人(筆名李平)、馮偉光(盧峯)、楊懷康(古立)及顏純鈎(方圓),林本利亦短暫撰寫「蘋論」。楊指,顏純鈎由黎引薦,又指論壇版最終由黎決定寫手,張劍虹、陳沛敏亦有權推薦。

控方展示張劍虹及楊於 2020 年 4 月 12 日的訊息對話,當中張稱「主筆,有論壇作者指我們有時壓稿,我明白或許有時稿擠,但盧峯每週已經寫兩篇社論,或許就不用寫論壇。」楊回覆「收到。我會同作者多溝通」。楊庭上指,當時盧峯並非《蘋果》全職員工,是自由撰稿人。

控方再問,當時由誰決定盧峯不再於論壇版撰稿?楊憶述,張劍虹向他發訊,要求暫停盧峯在論壇版的專欄,但「我唔係好同意,所以我講,同作者盧峯多溝通,我記得我後來冇停盧峯專欄」。楊憶述,「佢(張)後來仲叫我去佢辦公室,當住同事面鬧我嘅。咁我當時先知道呢,投訴人係顏純鈎。但顏先生畀我嘅稿係佢『自動投稿』嚟嘅,我冇應承畀佢開專欄,固定時間出嘅」。

楊:社評代表報社立場
《蘋果》較特別由寫手選題

控方問,楊會否在他撰寫的「蘋論」中反映他對制裁及示威的立場?楊確認會,並指社評一般代表報社的立場,「《蘋果日報》嘅運作係特別啲嘅,每日嘅社評,唔係經過討論去訂個題目,而係每個寫手自己去決定嗰個選題。」

楊續指,作為寫手「我哋都明白,要跟從報館嘅基本立場⋯要留意黎先生嘅立場同觀點」。如反修例運動期間,不同社評寫手立場分別不大,「都係支持抗爭,希望政府收回《逃犯條例》」,與黎呼籲市民上街的立場一致。至於關於制裁的觀點,亦與黎的立場、「社會環境、公眾輿論」一致。

楊確認其社論反映黎及《蘋果》觀點

控方於庭上引述 4 篇由楊清奇以筆名李平撰寫的「蘋論」文章,於 2020 年 5 月 12 日至 2021 年 1 月 15 日刊登。楊在提問下均確認,文章反映他當時的看法,亦反映黎及《蘋果日報》的觀點。見下表:

惟楊於庭上強調,雖然作為評論寫手,寫稿會考慮報館及老闆立場,但「唔係次次都去諗老闆有咩指示⋯有時係有感而發」。針對社論〈政府目標是武肺清零 還是自由清零?〉,楊指,不記得當時有否想到黎的指示才撰稿,可能是看到中國官媒刪除李克強的指示,有感而發而撰寫,提到在中國而言,有權力刪除李克強的說話,「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控方在楊手機檢取與黎對話截圖
楊:當時認為有用

另外,控方展示在楊手機檢取的對話截圖,圖為 Signal 群組「國安法應變委員會」於2021 年 6 月 17 日的對話,包括前總編羅偉光指「警察上門」。楊憶述,群組成員包括《蘋果》高層等,但不記得當時為何會截圖。另一截圖,為黎發送予楊的訊息,提到每月從黎户口支付一萬元予楊,作為供稿予 Twitter 的報酬。楊在庭上解釋,當時認為「呢樣野有啲用」而截圖。

2021 年 6 月 17 日,《蘋果》總編輯羅偉光被捕。
HCCC51/2022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