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是常見的民事訴訟因由,但法律上有一定技術性及複雜性。各位對於誹謗或許耳熟,但未必能詳。「法律 101」分開兩期,嘗試從不同角度談談「誹謗」。本期先討論法律上怎樣才構成誹謗?誹謗有甚麼形式?誰可起訴及被起訴?
抗辯理由、賠償等議題,亦是誹謗訴訟的重要環節,留待另一期詳細探討。
「誹謗」是常見的民事訴訟因由,但法律上有一定技術性及複雜性。各位對於誹謗或許耳熟,但未必能詳。「法律 101」分開兩期,嘗試從不同角度談談「誹謗」。本期先討論法律上怎樣才構成誹謗?誹謗有甚麼形式?誰可起訴及被起訴?
抗辯理由、賠償等議題,亦是誹謗訴訟的重要環節,留待另一期詳細探討。
香港律師人數成千上萬,雖然收費水平不盡相同,但如何收費均受律師公會監管。今期「法律 101」與讀者分享一下,香港事務律師和大律師在收費時須遵守甚麼原則?
近年,香港社會對動物權益愈來愈重視,各界對動物保護法律的關注日增。究竟香港現時有哪些動物保護法例?最近有何新發展?本期「法律 101」 嘗試以淺白易懂的方式,一次過解讀香港動物保護法制的重點。
又到農曆新年!《法庭線》仝人恭祝各位身體健康、事事順利。繼前年及去年的「過年放煙花炮仗會否犯法」、「過年在家賭錢是否犯法」,今年我們延續「過年主題」,談談農曆新年,打工仔最期待收到的開工利是,又或者在公司活動抽中奬,算不算「額外收入」,有沒有需要報稅呢?
最近網上流傳一宗致命交通意外的片段,看似顯示一輛電單車被一名男子攔截後失事。事件引起不少迴響,人們對於此事的是非曲直各有看法。延伸思考,有一個值得探討的法律問題 —— 如果出於好意幫助他人,但不幸造成可能比原本更差的結果,該人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心存好意是否辯護理由?
承接去年農曆新年後的一期「法律101」,《法庭線》在今年農曆新年前,繼續和大家探討在假日工作的問題:若僱主沒給予僱員法例要求的假日或其他權利,能否有「合理辯解」避免刑責?另一方面,僱員在假日工作,法庭會如何分辨他是被迫還是自願?
《法庭線》能與各位度過第三個聖誕,實在得來不易,全賴各位讀者支持和關注!2022年,我們討論過聖誕老人入屋派禮物時的潛在法律責任;2023 年,則談過在汽車佈置聖誕裝飾會否犯法。
隨著 2024 年的聖誕節臨近,香港的勞工法例也迎來了一些重要的變化 —— 自 2024 年開始,「Boxing Day」正式成為「法定假日」。即是甚麼意思?「法定假日」與「公眾假期」又有分別嗎?
不設陪審團的刑事審訊,法官裁定被告是否有罪和判處甚麼刑罰時,都須交代裁決和判刑理由。假如被告能從判詞中發現不公之處,便可以此為理由提出上訴。
另一方面,在設有陪審團的刑事審訊中,雖然刑罰和書面判刑理由是由法官負責,但針對被告是否有罪,陪審團一般只須交代裁決結果的票數,毋須透露背後理由。那麼被告可根據甚麼提出上訴?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由法官向陪審團作出的「陪審團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