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初選案有 16 名被告不認罪,經過 118 天審訊,原訟庭指定法官陳慶偉、李運騰與陳仲衡裁定當中 14 人罪成。《法庭線》深入分析,並比對庭上證供,整理法官的進路、裁斷的理據,以及他們對證據的考量及處理。
關乎 14 名被告的上訴聆訊將於 7 月 14 日開始(見報道),預計部分原審的爭議與裁斷,亦會繼續成為上訴的焦點議題。
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47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由 2023 年 2 月 6 日開審,持續超過半年,已超出原定 90 日審期。《法庭線》整理每日、每周審訊的實時及綜合報道,以及不同階段的整合報道,方便讀者翻查及閱讀。
以下 3 部分之中,「每日報道」包括每日審訊的實時、綜合及影片報道;「每周文字及影像報道整合」包括每周文字報道及資訊圖片、影片;「階段整合」則包括開審前、組織者完成作供的證供整合等。
讀者也可用審訊日數或日期搜尋,例如「第1日審訊」、「2023.2.6」(即 2023 年 2 月 6 日);亦可用「影片」、「圖輯」或「內文表」的字眼搜尋到相關內容。
一覽最後更新日期:2025.7.12
民主派初選案,原訟庭 3 名法官裁定以無差別否決預算案逼使特首讓步,屬於「非法手段」,後果必然嚴重阻撓政府。但多名不認罪被告提出,沒有收到戴耀廷發出的「35+」協調文件,對協議非完全知情,而參選者就運用否決權亦未有達成共識。
法官指戴耀廷以 WhatsApp 發送文件,而戴與區諾軒有多人的電話號碼,加上各人亦知悉有關否決權的討論,認為足以裁定被告必然有收到文件。就何桂藍,官指觀乎她在庭上多次提出反對,指若沒收到文件,難以相信她不會追問,裁定她非誠實可靠。
至於否決權共識,官以戴耀廷宣布不要求簽署協議,終引發〈墨落無悔〉出現一事,推論協調已有共識。至於「會運用」與「會積極運用」的分別,官指〈墨〉的出現已令這問題變得無關重要,形容該聲明是加強推動戴耀廷目標的「額外機制」。
47 人案原審裁決理據分析系列 第五篇(共五篇,連結見文末)
警方國安處日前拘捕 4 名男子,指他們為「香港民主建國聯盟」成員,參與在台灣成立旨在推動「港獨」的組織。其中 3 人被控一項國安法下的「串謀分裂國家」罪,包括一名 15 歲男學生。案件周五(11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首次提堂,涉案另一名被捕男子,則獲警方暫准保釋候查。
3 名被告暫毋須答辯,控方申請押後案件,待警方調查被告的電子裝置,是否有其他涉案資料。15 歲男生申請保釋遭拒,須還押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另外兩名男子則沒保釋申請,還押至 8 月 28 日再訊。
辯方一度為 15 歲男生保留 8 日保釋覆核權利,惟控方提醒裁判官,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下,涉及國安案件不可每 8 天申保釋覆核。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13 名罪成被告提出定罪及刑罰上訴,而在原審獲裁定無罪的劉偉聰,律政司亦提出上訴。司法機構周五(11 日)在網站公布,上訴聆訊將於下周一(14 日)早上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始,正庭將設 47 個公眾席,連同延伸庭,公眾籌共有 405 張。
聆訊暫預需時 10 天,由 3 名審理的法官為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法官彭偉昌及彭寶琴。
警方國安處早前以國安法下「串謀恐怖活動」罪拘捕 5 人,指他們今年 4 月底至 5 月中,多次經電話、電郵和即時通訊軟件向警方發放虛假訊息,聲稱會引爆在中央駐港機構和啟德體育園內的炸彈,並發放宣揚「台獨」和「港獨」等訊息。被捕 4 名女子獲准保釋候查,35 歲男子則被控 4 項《公安條例》下「炸彈嚇詐行為」罪,周三(9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控方指,案件仍有待警方調查,申請押後再訊。《國安法》指定法官、署理主任裁判官鄭念慈批准案件押後至 7 月 29 日再訊。被告沒有保釋申請,繼續還押。
22 歲男子被指於去年 6 月至今年 4 月期間,於 X 和 Instagram 發布煽動帖文,早前被控《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俗稱 23 條)下的「明知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刊物」罪,案件周三(9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再提堂。
控方改控一項國安法下的「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押後至 8 月 8 日再訊,待控方準備文件轉介區域法院審理。辯方沒有保釋申請,被告繼續還押候訊。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45 名罪成被告 2024 年被判囚 4 年 2 個月至 10 年。14 名罪成被告先後提出定罪及或刑罰上訴;在原審獲裁定無罪的劉偉聰,律政司則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訴。上訴庭將案件排期由下周一(14 日)開始聆訊,暫定需時 10 天。
司法機構最新顯示,案件由 3 名法官負責審理,分別為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法官彭偉昌及彭寶琴,惟暫未顯示聆訊地點。
另據了解,原本提出刑罰上訴的譚得志早前已經自行撤回,司法機構網頁未再顯示譚為訴訟方。《法庭線》周一向律政司查詢,律政司周二晚回覆,譚得志已通知法庭放棄其判刑上訴許可申請 ,法庭遂根據法例規定駁回有關申請。
47人案審訊 上訴、判刑、裁決、出獄報道一覽
Podcast 法律 101 法律101|甚麼是「襲擊」? 上周焦點 政府擬設「同性伴侶登記機制」 岑子杰質疑未符終院要求 鄭嘉如私人檢控前僱主《華爾街日報》 辯方去信問律政司不介入原因 南丫海難|專家:如南丫四號有水密門 撞船後下沉時間以小時計 陳輝旺死因研訊 專家:頸椎移位最可能發生於警員首次控制時 反恐第二案辯方完成舉證 控方下周起結案陳詞 前海外法官何熙怡受訪 稱離任因國安法實施 港府反駁 MIRROR演唱會 阿Mo向僱主索償勝訴 「舞館」須負法律責任 兩Uber司機申汽車出租牌被拒覆核勝訴 官稱交通審裁處主張「近乎荒謬」 的士司機被指繞路 官指被告及乘客供詞均不可靠 裁被告無罪 專題報道 國安法五年|共61案進入法庭 6案正審理、候審或待處理 逾140人被捕暫未控 國安法五年|特首證明書、沒獄中減刑、遮蓋證據 政府的主張法院接納了多少? 國安法五年|國安資訊不公開 政府引四類理據 國安委、維護國安工作信息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