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多次向親女施虐終致死 父謀殺3歲女罪成囚終身 不服定罪提上訴

被指多次向親女施虐終致死 父謀殺3歲女罪成囚終身 不服定罪提上訴

Read more

父謀殺3歲女罪成 官依例判處終身監禁 另就虐兒罪判囚6年5月 

父謀殺3歲女罪成 官依例判處終身監禁 另就虐兒罪判囚6年5月 

Read more

許金山涉殺妻女案 上月重審第二度被裁定謀殺罪成 再提定罪上訴

許金山涉殺妻女案 上月重審第二度被裁定謀殺罪成 再提定罪上訴

Read more

許金山涉殺妻女案重審 4男3女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 官依例判處終身監禁

Read more

女保鑣槍殺姨舅判囚終身 上訴庭拒批上訴至終院證明書

女保鑣槍殺姨舅判囚終身 上訴庭拒批上訴至終院證明書
2018 年,女保鑣詹心桀在鰂魚涌公園向其 4 名姨舅開槍,導致兩死兩傷。經審訊後,她被裁定兩項謀殺罪及兩項有意圖而射擊罪成,被判終身監禁。詹心桀早前申請上訴許可被駁回,再申請上訴至終審法院,上訴庭周三(30 日)頒下判詞,拒絕批出上訴至終院的許可證明書。

申請方指,《殺人罪行條例》所提到的「受神志失常影響的人,在謀殺罪的檢控中,舉證責任在於辯方」,是損害無罪推定權利。判詞反駁指,條文是指被告要證明自己,事發時在神智異常下殺人,從而獲得減責,強調控方仍需證明謀殺罪的犯罪行為和犯罪意圖。

Read more

男子謀殺罪成囚終身、上訴得直改判誤殺 判詞:若非原審錯誤引導陪審團,會維持定罪

男子謀殺罪成囚終身 上訴得直改判誤殺 判詞:若非原審錯誤引導陪審團,會維持定罪
2016 年,一對父子在大埔富亨邨商場平台閒聊期間,遭中年漢騷擾,雙方爭執並大打出手,父親被剌腹致死。中年漢兩度受審均被裁定謀殺罪成,判囚終身。他不服定罪提上訴,上訴庭早前指原審未就被告受酒精影響的情況,正確引導陪審團,裁定上訴得直,改判誤殺罪成及監禁 12 年 9 個月。

上訴庭周四(16 日)頒布判刑理由,指被告出發尋找死者前,兩度回家更衣及持刀,從其刻意舉動可見,他在本案中的精神狀態已接近謀殺意圖,若非原審不正確引導陪審團,上訴庭會維持謀殺定罪。判詞又指,被告受審期間提出多種抗辯理由,包括意外及自衛,沒有明確和堅定的立場,認為他無權獲得三分一刑期扣減。

Read more

生父繼母涉虐殺5歲女罪成囚終身 稱原審錯誤引導陪審團 申定罪上訴被駁回

生父繼母涉虐殺5歲女罪成囚終身 稱原審錯誤引導陪審團 申定罪上訴被駁回
2017 至 2018 年,5 歲的女童 Z 遭生父及繼母虐待,並最終死亡。兩人 2021 年謀殺罪成判囚終身;另兩項控告他們虐待女童 Z 及其 8 歲胞兄男童 X 的「殘暴對待兒童」罪,則各判囚 9 年半,刑期同期執行。女童的繼外婆亦因兩項「殘暴對待兒童」罪成,判囚 5 年。生父及繼母早前向高院上訴庭,就謀殺罪申請定罪上訴許可被即日駁回,繼外婆的刑罰上訴許可申請亦同樣被駁回。上訴方早前爭議,原審引導陪審團時有不妥,而女童 Z 的胞兄證供,會令陪審團產生偏見。

署理首席法官麥機智、上訴庭法官薛偉成及潘敏琦周五(17 日)頒下判詞,認為原審引導時並無不當之處,又形容本案案情惡劣及令人不安。判詞指,作為父母本應關愛及保護子女,卻對子女造成身心虐待,最終導致一人死亡,另一人心靈嚴重受創,此等父母不值任何憐憫(deserves no mercy whatsoever),另虐兒罪刑罰並無過重,遂駁回申請。

法官又在判詞中提及,虐兒罪的最高刑罰,遠不足以懲罰虐兒者,而本案正反映相關罪行的最高刑罰須提高。

Read more

弒父謀殺罪成囚終身 男子稱原審引導陪審團犯錯 獲批定罪上訴許可

弒父謀殺罪成囚終身 男子稱原審引導陪審團犯錯 獲批定罪上訴許可

2018 年 12 月,有紅白藍膠袋飄浮香港仔瀑布灣,之後被揭內藏一具 65 歲男屍。死者身在台灣的廿多歲兒子,事後向警員承認弒父,但指屬誤殺而非謀殺。案件 2021 年在高等法院,由陪審團一致裁定被告謀殺罪成,依例判處終身監禁。 被告不服定罪提出上訴,指法官引導陪審團時原則上犯錯,及有新證據提出、可挑戰定罪穩妥性。高院上訴庭周四(8 日)頒判詞,批出上訴許可。 原審時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 上訴人黎謹友(定罪時 29 歲,保險經紀),在 2021 年 8 月 5 日被陪審團一致裁定他一項謀殺罪名成立,指他在 2018 年 12 月 4 日,在香港謀殺其 65 歲父黎金福,依例判處終身監禁。另上訴人承認一項盜竊罪,指他弒父後偷走其父在銀行的 203,000 元,判囚 2 年 3 月,與謀殺罪刑期同期執行。 原審時控方案情指,上訴人黎謹友攜刀上父親住所,謀殺他後偷走其銀行戶口連退休金共 203,000 元,以償還其欠「大耳窿」債項。 辯方案情則指,黎謹友當日確有帶刀,惟用意在見父親最後一面後避債自殺。不過當日和父親共進早餐時,提及想向父借廿萬,遭父出言侮辱他和妻兒,黎謹友情緒失控下殺死其父。他願認誤殺罪。 上訴人提 4 項上訴理據 高院上訴庭法官薛偉成向上訴人提出的 4 項上訴理據,批出上訴許可。 根據判詞,上訴人提出的首 3 項理由,為原審法官未有引導陪審團指,上訴人弒父後的行為,在舉證他有否謀殺親父,沒有證據價值。依照判詞,上訴人「弒父後行為」包括:上訴人事後沒召救護車或報警,購買清潔單位及棄屍、放血用品,肢解親父屍體、置入紅白藍袋膠,再召貨車棄屍瀑布灣等。 上訴人的理據亦指,即使「弒父後行為」有證據價值,除非肯定該行為沒有其他解釋,否則不能用於推論上訴人有謀殺。相反,法官誤指弒父後行為,可用於推論上訴人謀殺意圖。薛偉成指,考慮理據後認為以上理據具合理可供辯之處,遂批出上訴許可。 另一獲批理據是,上訴人指他們的新證據,可挑戰上訴人定罪穩妥性。 CACC177/2021

地盤工菜刀斬友人頸 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 官依例判囚終身

地盤工菜刀斬友人頸 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 官依例判囚終身

67 歲地盤工被指 2019 年和朋友打麻將期間,用菜刀斬其頸部及頭部,令對方大量出血倒地,送院後證實身亡。被告否認一項謀殺罪,經審訊後,4 男 5 女陪審團周四(27 日)在高等法院一致裁定被告罪成。法官張慧玲依例判被告囚終身。 控方指,被告懷疑友人與其女友有染,及有金錢衝突,聲稱被友人「挑釁」下「愈諗愈嬲」,遂取刀襲擊對方,友人送院後證實死亡。法醫報告則指,死者頭頸共 12 處刀傷,兩隻手指亦被斬斷。 對於被告在審訊時,曾辯稱自己沒動機令死者致死或身受重傷,又指是受死者「挑釁」下方做出此行為,法官認為,陪審團已獲清晰裁決指引,得出一致結果,顯示陪審團不接納其說法。 控方:被告懷疑死者與女友有染 被告盧禮秋,在內地出生,在港有 4 項案底,包括逾期留港、賭博及傷人罪。在法庭抽出 9 人陪審團前,被告擬認較輕控罪「誤殺罪」,被控方拒絕。被告其後否認謀殺罪受審。 控方案情指,被告在 2017 年因打麻將認識死者周仕清「阿龍」(譯音)。阿龍生前曾遭被告懷疑與其女友「阿娟」有染,又有金錢衝突等。案發當日,被告、死者和一班「雀友」在阿娟家中打麻將。死者曾邀被告參與,被告以「無錢」為由拒絕後,死者稱可借他 2,000 元,被告再度拒絕。 被告稱曾遭「挑釁」、「愈諗愈嬲」取刀施襲 案情續指,被告其後回想起先前曾遭死者「挑釁」,「愈諗愈嬲」,突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從廚房取出一把刀,從後劈向死者後背,「之後無停,一路斬」。死者移至窗台附近蹲下、手抱頭保護自己,被告仍繼續斬。 法醫報告指,死者死因是遭多處斬傷。據審訊時內容,死者頭頸發現共 12 處刀傷,深度可傷及頭骨,兩隻手指被斬斷,雙臂多處被斬傷。 被告盧禮秋(67 歲),被控於 2019 年 10 月 18 日,在香港謀殺周仕清。 HCCC140/2021

5 歲女童虐殺案 生父繼母謀殺罪成囚終身 就定罪申上訴即日被駁回

5 歲女童虐殺案 生父繼母謀殺罪成囚終身 就定罪申上訴即日被駁回
2017 至 2018 年, 5 歲的女童 Z 遭生父及繼母虐待致死。兩人 2021 年謀殺罪成判囚終身;另兩項控告他們虐待女童 Z 及其 8 歲胞兄男童 X 的「殘暴對待兒童」罪,則各判囚 9 年半,刑期同期執行。女童的繼外婆亦因兩項「殘暴對待兒童」罪成,判囚 5 年。

生父及繼母周三(10 日)向高院上訴庭就謀殺申請定罪上訴許可,被上訴庭副庭長麥機智、法官薛偉成及潘敏琦即日駁回。兩人隨後當庭撤回就「殘暴對待兒童」罪的刑罰上訴。繼外婆的刑罰上訴許可申請同樣被即日駁回。

法官薛偉成特別提及,他曾於一宗 2018 年虐待兒童案件,表明認為現時虐兒罪行最高監禁 10 年不足反映嚴重案件的刑責。今再提出關注,要求當局跟進及考慮修例。律政司代表指會向部門反映,又指法改會已於 2021 年 9 月發表報告建議提高最高刑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