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3.12-18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3.12-18

《立場》被指煽動案 官質疑報道沒提判詞稱指定法官符國際標準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案,截至周五(17 日)審訊去到第 42 日。 本周審訊,控方圍繞涉案梁頌恆、張崑陽及羅冠聰等文章盤問,其中指記者林彥邦訪問梁頌恆時,「諗啲嘢開條路畀佢答」,以顯示其感愧疚,鋪排他有承擔和勇敢。鍾沛權表示,記者一般會協助被訪者完整說出感受,並非特殊技巧。 至於羅冠聰專訪的影片,控方指《立場》配上中文字幕,「係做畀世界各地識中文但唔識廣東話嘅人睇?例如台灣?」鍾指此做法屬影像報道的基本配置,幫助觀眾理解和吸收。 另外,早前法官郭偉健以唐英傑申請人身保護令為例,指博客作者區家麟應先看判詞再評論,控方周五呈上《立場》相關報道。法官質疑報道,無提及判詞稱指定法官符合國際標準,控方亦指報道僅「三、兩句總結」指定法官不影響司法獨立。鍾解釋,當時傳媒沒將焦點放在指定法官,又指「檢控官你都無主動引述,都係法官提醒先有」。案件下周一(20 日)續審。 47人案|區諾軒稱「攬炒十步」為戴耀廷狂想 修訂日前稱「感覺被戴騎劫」供詞 47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周五(17 日)展開第 27 天審訊。代表陳志全的大狀馬維騉盤問期間引用戴耀廷提出的「攬炒十步」時,區諾軒供稱不想此事在香港發生,形容「呢個真係狂想,所以係 fantasy,佢(戴)可能…係囉…final fantasy 囉」。 另外,辯方周四披露,由戴耀廷發出的初選新界東協議文件中,有「會運用」《基本法》否決權的字句。區諾軒供稱「我都係啱啱睇到」。被問及戴是否騎劫了反對意見時,區稱「我確實係有呢個感覺」。區一日後主動修訂,稱「我覺得我唔應該用『騎劫』呢個字眼去定性呢件事,始終唔想再用呢類詞語,結果又傷害戴耀廷。」不過庭上區再指自己從沒收到部分文件,形容自己「蒙在鼓裡」。 區於本周被盤問時,另提及視陳志全為朋友,同意陳所屬的「人民力量」,可歸類為進步民主派,而陳「唔係真係好激進」。他又確認黃碧雲、林卓廷沒在初選提名表夾附含否決預算案字句的共同綱領,而兩人與「成個民主黨都無簽」〈墨落無悔〉聲明。 5歲孫女獨坐電動三輪車墮地亡 外公認疏忽照顧獲判緩刑 求情指「原諒唔到自己」 5 歲女童去年 1 月在長洲乘坐由外公駕駛、自行組裝的三輛電動車時,被獨留車上期間疑墮地身亡。57 歲外公周二(14 日)於東區法院承認一項「對所看管兒童故意忽略罪」,被判囚兩個月,緩刑 18 個月,另就兩項傳票共罰款 6,000 元、取消駕駛資格一年。 辯方求情指被告感自責內疚,無法原諒自己,而失去孫女對他而言已是最大懲罰。主任裁判官徐綺薇判刑時指,從求情信可見,被告十分疼錫孫女,因一時疏忽而鑄成大錯,感悲傷及內疚自責,留下不能磨滅的烙印,相信被告會引以為鑑,重犯機會低,希望被告一家早日走出悲傷,被告聞判後掩面哭泣。 社民連街站被控5項非法籌款 2罪成罰款1800元 陳寶瑩稱政府「陰乾」小團體 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和兩名義工,被指在 2021 年 7 和 8 月,於旺角擺放要求「釋放政治犯」街站期間,展示網上平台 Patreon 的二維碼,遭票控 5 項於公眾地方無牌籌款。3 人早前否認全部控罪,暫委裁判官曹遠山周四(16 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裁定就 7 月街站的罪名,陳寶瑩和第二被告罪名成立,分別罰款 1,000 元和 800 元;涉 8 月街站的 3 …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3.5-11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3.5-11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鄒幸彤、鄧岳君、徐漢光判囚4.5月 官准保釋、撤報道限制

支聯會 3 常委鄒幸彤、鄧岳君、徐漢光,2021 年未按警方國安處發出的通知書,提交成立至今所有職員資料、2014 年起在港舉辦活動資料,會議紀錄及收支紀錄等,上周六(4 日)被裁定罪成。3 人周六(11 日)同被判囚 4 個半月。

《國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羅德泉判刑時指,國家安全尤關重要,判刑須確保反映到法律維護國安的決心。羅又指,本案屬新法例下首案,判刑上沒案例參考,最終以判囚 4.5 月為量刑起點,而 3 人並沒減刑因素。

判刑前,代表鄧、徐求情的資深大律師戴啟思指,被告被指控為「外國代理人」,但在未知是何者代理人的情況下被定罪,是他擔任大律師 40 年來從未見。親自抗辯的鄒幸彤則重申,支聯會並非「外國代理人」,認為法庭判決「懲教守護真相的人」。

3 名被告申請保釋等候上訴。控方反對,提出增加條件及報道限制,均被羅德泉駁回。羅最終准鄧、徐以原有條件保釋,並撤銷保釋程序的報道限制。鄒幸彤則再次指保釋條件有礙表達自由並拒絕接受,將會服刑。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26-3.4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26-3.4

蔡天鳳案 前夫一家四口被控謀殺等首提堂 28 歲女模特兒、譚仔米線創辦人媳婦蔡天鳳上周五(24 日)在大埔龍尾村被揭發疑遭殺害碎屍。死者前夫、前家翁、前大伯被控一項謀殺罪,前家姑則被控一項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周一(27 日)首度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控方申請被告毋須答辯、押後案件等警方進一步調查,包括跟進一系列科學鑑證及通話紀錄。辯方指 3 名男被告沒有保釋申請,另為女被告申請保釋。署理主任裁判官黃雅茵聽畢控辯雙方陳詞,拒絕女被告保釋申請,將案件押至 5 月 8 日再訊,4 人期間還押。 47人案 區諾軒開始接受辯方盤問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第四周審訊完成。控方周一就應用「共謀者原則」向辯方提供 25 頁表格格式的文件。辯訪周三指李予信因打泰拳受傷留院,未能應訊;法官質疑李保釋時參與「危險運動」。何桂藍代表大狀批評控方新增 3 份證人供詞,均與證物鏈有關,其中一份為新西片段的陳姓攝錄者。法官稱若僅與證物鏈有關,他同感不滿。 區諾軒周五開始接受辯方資深大狀潘熙盤問。庭上首次展示區的口供,提及戴耀廷與民主派就如何落實「五大訴求」有「重點爭議」。區被問及公民黨 2020 整年是否對否決預算案有保留時,稱「唔能夠咁武斷」。此外,控方讀畢 4 份承認事實,何桂藍的版本未提抗爭派記者會。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 鄒幸彤等 3 人罪成 支聯會 3 常委鄒幸彤、鄧岳君、徐漢光被指拒按警方國安處要求提交資料案,經歷 13 日審訊後,周六(4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裁定一項「沒有遵從通知的規定遞交資料」罪成,押後至下周六(11 日)聽取辯方求情。 鄒幸彤步入羈留室時,多名旁聽人士站起揮手說「保重呀」,獲鄒回「終於見到大家個下巴」。徐漢光、鄧岳君續准保釋,其中鄧步出法院時指:「今日係 3 月 4 號,希望大家仲記得六四 34 周年。」 本案為首宗《國安法》「實施細則」刑事審訊案件,及首宗拒交資料審訊案。《國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羅德泉表示,參考《國安法》條文及相應案例,「實施細則」同樣不容挑戰、不受司法決定左右。 挑戰改身份證性別終極勝訴 Q 先生受訪 身份證上性別一欄,或沒多少人會特別留意。但對跨性別人士而言,在現行政府政策下,這一欄彷彿變成一面透視鏡,即使在外型上如何改變成為心目中的那個自己,當別人看到身份證上的性別,自己猶如全身赤裸,任由旁人目光掃視全身。 為了爭取把這一欄的「F」改為「M」,Q 先生展開了司法覆核之路,一行就十年。期間曾經歷兩次敗訴,至 2023 年 2 月 6 日,終審法院頒下判詞,指局方要求跨性別男子必須接受完整性別重置手術,才能更改身份證性別,違反《人權法》。5 …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19-25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19-25
《立場》案|控方指博客文章〈卡夫卡式香港〉涉煽動 鍾沛權指作者借文學表達憂慮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案,周五(24 日)踏入第 36 日審訊,亦是控方第 15 日盤問鍾沛權。在過去一星期,控方曾列舉拉登、普京、納粹德軍等假設例子,詢問鍾審批文章的界線。鍾沛權表示在極端情況下,「唔敢話一定唔發表,我會有猶豫,言論自由對我嚟講係接近一種信仰」。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12-18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12-18
47人案|區諾軒作供 指戴耀廷推動初選計劃 民主派對細節曾現分歧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第二周審訊完成,已認罪被告區諾軒連日以控方證人身分作供。他供述初選計劃「一切由飯局開始」,指在 2020 年 1 月與戴耀廷等 4 人飯聚,戴提出需思考在立法會選舉中「再下一城」,眾人討論建立參選協調機制,而戴稱若民主派能佔立法會議席逾半,「將會係一個大殺傷力嘅憲制武器」。

區另供稱,戴曾提出在各區協調會議的文件中,加入「積極運用《基本法》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字句,而社民連、民主黨、街工,以及鄒家成及張崑陽等有意參選人,各有不同關注及取態,當中鄒家成曾質疑字眼,指為何用「積極」而不是用「會」。

區又提及,自己曾讀戴於《蘋果日報》撰寫的〈真攬炒十步 這是香港宿命〉文章,並親對戴指出其「想法太瘋狂」。區又透露,2021 年 9 月已在協助警方調查,獲警方展示另一被告趙家賢的手機 WhatsApp 紀錄。

法院外,連日繼續有逾百人排隊輪候旁聽,曾出現約 20 名非華裔人士,當中有人帶同幼童、嬰兒排隊,其後一邊用奶樽餵奶,一邊步入法院。有未能進入正庭旁聽的市民稱,眾被告還押逾 700 日,希望「睇吓佢哋有咩變化」,有人對未能入正庭感失望,亦有人指「入唔到都唔緊要嘅,可以睇直播」、「排隊都係一種支持」。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5-11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5-11
47人案開審 控方開案引多場合發言 播協調會議枱底拍攝片段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首周審訊完成,何桂藍、林卓廷等 16 名被告逐一答辯,否認控罪。控方在開案陳詞指,首被告戴耀廷倡議通過初選實現「攬炒」,並指有 33 名被告簽署了承諾遵守初選計劃的「墨落無悔」聲明書。控方又播放 2020 年新界西協調會議,指顯示戴耀廷曾提及「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該片鏡頭晃動,畫面大部分時間置於枱底下。

控方其後逐一讀出 16 人分別於記者會、初選論壇,以及宣傳片段等多個場合的發言節錄,另引述部分人的文章和筆記內容,指證他們在案中的角色和行為。控方預計下周一(13 日)起將傳召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及林景楠 4 名認罪被告作供,連同辯方盤問需時大約 6 周。

同時在法院外,一連多天有逾百人排隊輪候聽審,部分人帶同被鋪、糧水。不同人向記者聲稱,輪候及聽審可獲酬。司法機構採取新措施,由法庭保安員記錄離庭人士的籌號和時間,而回應《法庭線》查詢時又指會因應情況,容許延伸庭人士轉往正庭旁聽。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29-2.4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29-2.4
鍾旭華死因研訊 陪審團一致裁死於意外 官感激遺孀參與 多部門稱將研究建議

2018 年 7 月,41 歲男子鍾旭華玩滑翔傘後失蹤,5 日後在大東山以南被尋回,送院後證實死亡,周五(3 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完成第六日死因研訊,陪審團一致裁定死於意外。

死因裁判官何俊堯多次感激遺孀陳利珊,指她參與搜救和多年後出席聆訊,「實在非常非常困難」、「唔係為咗自己」,指「好理性,盡自己能力參與搜救」,又稱許她勇敢,寄語將來生活安好。

就研訊揭露搜救隊未即時接納 GPS 資料等多個問題,4 男 1 女陪審團針對民航處、消防處、警方及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等,提出長達 5 頁紙的建議,包括聯合救援隊伍應學習市面上最新的救援技術及儀器。

消防處、警方、民航處及民航意外調查機構指,將研究死因庭建議。消防指,將持續引進新技術提升搜救效率。民航處指已就滑翔傘活動發出安全指引,曾研究外地監管制度,指均由非政府組織負責管理及發展。通訊辦則指,一直鼓勵營辦商增建無線電基站,將繼續便利加強電訊建設。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22-28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22-28
《立場》被指煽動案|控方引員工卡片指寫有「星星之火」 稱可聯想「星火基金」

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及《立場》所屬公司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案,周五(27 日)於區域法院踏入第 25 日審訊。

鍾沛權在盤問下供稱,每位入職《立場》的員工,都可揀選四字印上卡片。控方指有人選擇「星星之火」,令人聯想到「星火基金」,語畢旁聽席一片嘩然。鍾沛權供稱,有關安排是希望提供空間,讓員工表達「自我期許」,又指若透過聯想進行刑事檢控,對言論自由的寒蟬效應,大得不符比例,稱「點解刑事檢控攞出嚟嘅證據咁薄弱之餘,係加諸咁多聯想、猜測?」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15-21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16-22
《立場》被指煽動案 鍾沛權接受控方盤問

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及《立場》所屬公司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案,鍾沛權周四(19 日)起開始接受控方盤問。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1.8-14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8-14

《立場》被指煽動案表證成立 鍾沛權連續 4 日作供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審訊至今 20 日,法官郭偉健周一(9 日)裁定案件表證成立,鍾沛權周二起作供,分別就《立場》成立的歷史、日常運作、以及涉案 17 篇文章等範疇作供。 鍾沛權指,創辦《立場》是希望「實踐到言論自由,用盡言論自由嘅空間」,博客文章不論立場如何,「即使水準唔太好」,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物,都會盡量「來稿必登」。 他強調,自己和同事的意圖「好純粹」,只想做好新聞,記錄事實和報道真相,又指妻子陳沛敏因《蘋果》案被捕後,自感難以履行工作,亦感受到明顯威脅,曾考慮停運,但「唔捨得、唔甘心」,而且反覆思量後,仍覺得「我同同事由始至終無乜嘢做錯過」。 鍾否認涉案 17 篇文章屬煽動,並逐一解釋,提到訪問海外流亡人士,是因為他們有新聞價值,又否認 3 篇「35+ 初選」出線的立法會參選人專訪,是為他們造勢及戴光環。至於區家麟、陳沛敏等人的文章被指污蔑《國安法》,鍾認為《國安法》引起的爭議是前所未見,「禁制批評嚟接受爭議性政策,只會加深對個政策或法例嘅不滿同敵意」。 另一篇有關鄒幸彤獲頒「中國傑出民主人士獎」的報道,鍾則指文章平鋪直敘,「係典型新聞報道」,質疑「呢篇都可以成為檢控罪證,所謂煽動界線係咩呢?」案件周一(16 日)續審,繼續由鍾沛權作供。 《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質疑鄒幸彤獲獎報道成罪證 「係典型新聞報道」《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否認為初選出線者造勢 指其政治主張有新聞價值《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稱曾被要求刪相指「出賣手足」 惟關乎公眾利益應報道《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供稱網民留言反映民意 「我哋態度係盡量包容」《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作供數度哽咽 指曾考慮停運但「唔捨得、唔甘心」《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稱創辦《立場》為捍衛言論自由 博客盡量「來稿必登」《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稱公司財困曾停薪半年 仍續任總編因「鍾意做囉」《立場》被指煽動案|鍾沛權錄影會面稱涉案15文章由他審批 官裁表證成立 47人案|官裁30認罪被告 待不認罪被告審訊後才判刑 47 名民主派涉組織及參與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由檢控起計至今逾 1 年半,共 30 人認罪,當中 16 人周三(11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處理案件管理聆訊,爭議認罪被告應否在同案不認罪被告開審前先行判刑。3 名《國安法》指定法官退庭商議約 1 小時後,決定安排認罪被告在審後判刑。 至於 17 名不認罪被告的審訊,原訂 1 月 30 日開審,由《國安法》指定法官陳慶偉、陳嘉信及陳仲衡一同審理。法官陳慶偉今指,因陳嘉信健康問題,將由李運騰頂上,案件因此或需延遲 1 至 2 周,至 2 月初才開審。 47人案|官裁30認罪被告 待不認罪被告審訊後才判刑 英官員晤黎智英「國際法律團隊」 港法律代表稱黎從沒委他人就訴訟行事 早前有傳媒報道,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國際法律團隊」,去信英國首相辛偉誠要求會面,商討「令黎智英獲釋的可行方案」,並曾與英外交部代表見面。港府其後發聲明警告,相關行為可能構成藐視法庭。 黎智英在香港的法律代表周五(13 日)晚上發聲明,指他們是黎智英在香港刑事案件唯一的法律團隊,黎智英亦從來沒有委託其他人,就他在香港的刑事訴訟行事。 英外交部官員晤黎智英「國際法律團隊」 港法律代表稱黎從沒委他人就訴訟行事 涉辦百人榮休晚宴 童軍總會獲撤控 酒家罰35,000元店長自簽守行為 童軍高層在 202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