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機構近年拓展現場直播法庭程序,繼去年試行直播 4 宗終院民事案後,周二(11 日)宣布將於下月 1 日起,以先導計劃形式直播實質上訴案件,為期兩年,但不包括國安訴訟、「備受矚目的公共秩序案」或「受高度政治關注」等案件,以免對訴訟人、律師造成過大壓力。
根據司法機構網頁,下月有兩宗終院民事、涉土地權案件將會有現場直播,暫未披露審理法官名單。
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司法機構近年拓展現場直播法庭程序,繼去年試行直播 4 宗終院民事案後,周二(11 日)宣布將於下月 1 日起,以先導計劃形式直播實質上訴案件,為期兩年,但不包括國安訴訟、「備受矚目的公共秩序案」或「受高度政治關注」等案件,以免對訴訟人、律師造成過大壓力。
根據司法機構網頁,下月有兩宗終院民事、涉土地權案件將會有現場直播,暫未披露審理法官名單。
2025 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周一(20 日)下午在中環大會堂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時指,近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香港部分海外法官遭受有組織滋擾和施壓,延聘擁有相稱地位和經驗的海外法官或不如以往順暢,但終院仍有深受尊崇的海外及本地非常任法官留任,顯示「個別法官的去留儘管具有重要性,終究也不會削弱制度的基礎和健全性」。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則指,過去一年有在香港以外的評論者,批評香港司法系統,部分批評並不公平甚至有惡意,「經常遭到我們政府使⽤同樣強硬的語⾔來反駁」。他認為,維護國安「具有根本重要性」,解釋了為何國安法例賦予執法機構廣泛權力,但「行動勝於言語」,政府務必證明香港尊重公民權利,並以審慎和相稱方式運用新的國家安全法例下的權力。
相關報道:
2025法律年|張舉能:6海外法官足夠終院運作 法官離任原因不同「不應上綱上線」
九龍城裁判法院裁判官王證瑜於本周一(4 日)審理案件時,遇 32 歲旁聽男子持刀企圖衝前襲擊,有報道指該男士早前因非禮罪被王證瑜裁定罪成。事後該男子被起訴一項企圖有意圖而傷人罪(見另稿),司法機構則逐步在裁判法院加強安檢。另遇襲裁判官王證瑜暫未再聆訊,《法庭線》向司法機構查詢他是否因事件休假,獲回覆不評論個別法官工作安排。
記者周三分別到兩個裁判法院觀察,其中事發的九龍城裁判法院,已在各法庭樓層增設安檢區,並設金屬探測器搜身。安檢區內暫不設水機,液體可暫存在安檢區附近窗邊,待離開時取回。據悉有其他法院的保安借調至九龍城法院,法院外亦有警員加強巡邏。東區裁判法院則暫時未見加強安檢。
一名 32 歲男子今早(4 日)涉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持刀企圖襲擊裁判官,被現場警員制服,該男子暫以企圖傷人罪被拘捕,事件中有 3 名警員受傷送院治理。
律政司強烈譴責事件,指絕不容忍目無法紀及損害法治的惡行。司法機構則指,將由周二(5 日)起在裁判法院逐步實施安檢,以保障法官及法庭使用者的安全。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涉案男子早前因非禮罪被裁判官王證瑜裁定罪成。
今年提早辭任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岑耀信,在法律 Podcast 節目再論香港法治,指尊重繼續留任的英國法官廖柏嘉,並認為他在「8.18 流水式集會案」的裁決絕對正確,符合英國判例。他又提及 2019 年確實發生暴動(Riots),若說沒有發生是荒謬。
岑耀信亦再談對《國安法》的看法,形容拒絕保釋的假定、嚴苛的最低刑期令人厭惡,但因有保障人權的條文,他一度相信會溫和地執法,而海外法官能予協助。他引述有上訴庭法官指,香港的氛圍顯著影響法官判決,司法機構不能和中國政府打「游擊戰」。他形容本地法官處於外界不理解的艱難處境,某程度上是受害者,亦批評 47 人、立場及黎智英欺詐案的裁決,形容是荒謬、極端。
司法機構指,絕不同意任何指稱法官以政治或其他無關考慮處理案件,又或法治已被削弱的說法,「這些嚴重的指控不符事實,也是對法庭和法官的冒犯」。政府則指,極不同意岑耀信的偏頗意見,指法院在審案時,絕對沒受到中央或特區政府的任何政治壓力,法治亦無任何倒退,「任何人士無論出於甚麼理由或動機而提出相反結論,都是完全錯誤和毫無根據」。
再有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選擇不續任。傳媒周一(30 日)報道指,英國法官范理申(Nicholas Phillips)今天完成任期,將不續任。范理申回覆《有線新聞》指,是因個人理由而非政治理由拒絕再續任 3 年。
司法機構回覆指,范理申最近表示因個人理由不欲續任,感謝其巨大貢獻及對香港法治的支持,又指「近期的法院人員變動不會影響終審法院的運作」。連同范理申,終審法院年初至今共有 5 名海外法官先後不續任,或提早請辭,而餘下的海外法官有 6 人。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由 2021 年 12 月正式起訴至今橫跨逾 2 年半,經三度押後,將在本月 29 日裁決。主審的區院法官郭偉健今年屆退休之齡,惟《區域法院條例》訂明,如有案件正在審理,可按需要留任。
翻查 2024 年 5 月的政府憲報,特首李家超按《區域法院條例》及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建議,延長郭的任期 18 個月,由 2024 年 5 月 15 日起至 2025 年 11 月 14 日止。
司法機構回覆《法庭線》指,一般來說各級法官在延任期間,可繼續享有除薪金外的附帶福利和津貼,例如房屋福利、醫療及牙科福利、子女教育津貼等。
高院多宗案件審期超出預計,法官人手備受關注。司法機構周四(8 日)宣布委任區院法官梁俊文、游德康、郭啟安及胡雅文為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周五(9 日)起生效。
翻查資料,胡雅文曾審理《國安法》罪行的「呂世瑜案」,在控方提出刑期下限後改判呂囚 5 年;並在「8.18 流水式集會」中,裁定黎智英、吳靄儀等人「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等罪成。
游德康曾審理林卓廷等人涉要求他人刪除「7.1 包圍警總」示威者照片一案,裁定林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不成立。郭啟安則曾處理戴耀廷涉 2016 年立會選舉登廣告沒申報開支案,判戴監禁 10 個月,指戴即使有崇高理念,亦不能作為犯法藉口。
端午節公眾假期的晚上,英國《金融時報》刊出岑耀信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港府凌晨發長文回應,兩任終院首席法官、特首,以至港澳辦、中聯辦及建制派連日回應。岑耀信也繼續接受《BBC》、《天空新聞台》等訪問。
岑耀信在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 4 年半,經歷《國安法》前後,3 年前亦曾撰文為留任的決定辯護;比對他的兩篇文章,可見他對《國安法》、香港法治的看法有不少改變。翻查背景,這位成就不凡的英國最高法院前法官,在卸任後都曾經公開評論英國公共議題。
另一邊廂,加拿大籍的非常任法官麥嘉琳都證實將會離任;她 5 月已通知司法機構,但直至加媒、港媒報道,大眾才得知。法官人數減少、岑耀信風波,對終院非常任法官制度有沒有影響?外媒追訪現任的海外法官,數人稱會繼續留任。
港府曾形容非常任法官制度為「香港獨特優勢」、「是香港司法獨立的最佳佐證」。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上周回答記者時稱,海外法官「進進出出」是正常事情,「香港法治從來不是建基於非常任法官制度上」,而是多代人一起建設的「法治社會制度」。
《法庭線》整合岑耀信《金融時報》文章、兩次撰文比對及個人背景介紹,以及各方回應的報道,讓讀者重溫,掌握焦點議題。
再有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提早請辭。有傳媒周四(6 日)報道,兩名英國法官郝廉思(Lawrence Collins)及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已於本周辭任。司法機構周四深夜發稿證實,指兩法官已向特首提出請辭。翻查資料,兩人原定任期至 2025 至 2026 年。
媒體引述郝廉思的聲明指,請辭決定是基於「香港的政治形勢」,但強調對終審法院及其成員的獨立性有「絕對的信心」。翻查資料,目前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餘下 8 人。
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代表常任法官發聲明,稱對兩法官辭任表示遺憾,又稱「完全有信心」終院繼續履行憲制角色,不會因人員變動而影響運作。特首李家超、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亦分別對兩法官請辭表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