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47人案|范國威、呂智恆擬爭議案情 指事前對「十步攬炒」不知情、並非「Plan B」

47 人案|范國威、呂智恆擬爭議案情 指事前對「十步攬炒」不知情、並非「Plan B」
47 名民主派涉組織及參與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由檢控起計至今逾 1 年半,2022 年 7 月完成交付高等法院程序,現有 30 人擬認罪,17 人擬不認罪。擬認罪的范國威、呂智恆及岑敖暉,周五(4 日)在高等法院處理案件管理。

范、呂擬爭議部分案情,其中范擬爭議控方指稱他參與的「戰線」、事先得知「十步攬炒」,呂則擬爭議他非「Plan B」(後備參選人)。范與岑敖暉冀於不認罪被告審訊前判刑;呂則保持中立。

《國安法》指定法官陳嘉信指,如控方不同意修改案情,或需召開「紐頓聆訊」;范代表大狀吳靄儀指,法庭可經時序表得知詳情,法官要求遞交書面陳詞。退庭時,旁聽的前西貢區議員陳嘉琳以手臂舉心;岑敖暉、范國威回以揮手。

Read more

47人案|伍健偉改擬認罪 案件增至 30 人擬認罪 擬不認罪減至 17 人

47 人案|伍健偉改擬認罪 案件增至 30 人擬認罪 擬不認罪減至 17 人
47 名民主派涉組織及參與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由檢控起計至今逾 1 年半,2022 年 7 月完成交付高等法院程序,其中 29 人擬認罪,18 人擬不認罪。

原擬不認罪的伍健偉,周四(3日)在高等法院處理案件管理聆訊時,確認答辯意向改為擬認罪;使擬認罪被告增 1 人至 30 人,擬不認罪被告減至 17 人。代表伍健偉的大律師施臻遉在庭上指,伍在完成交付高院程序後,決定改為擬認罪,經與控方商議案情後,最終版本在 10 月 6 日獲伍確認及同意。

另外 2 名同日應訊、擬認罪被告吳敏兒、譚凱邦,則冀在不認罪被告審訊前判刑。5 名同案被告列席旁聽,包括余慧明、袁嘉蔚、劉澤鋒、馮達浚、范國威。范退庭時對旁聽席豎起姆指。

Read more

47人案|馮達浚爭議案情用字 官提醒認罪扣減僅給有悔意、省法庭時間者

47 人案|馮達浚爭議案情用字 官提醒認罪扣減僅給有悔意、省法庭時間者
47 名民主派涉組織及參與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由檢控起計至今逾 1 年半,2022 年 7 月完成交付高等法院程序,其中 29 人擬認罪,18 人擬不認罪。

擬認罪的毛孟靜、馮達浚、李嘉達,周三(2 日)在高等法院處理案件管理聆訊,由《國安法》指定法官陳慶偉、陳嘉信及陳仲衡聽取辯方對求情、判刑的意見。3 被告均冀於審訊前判刑,預計各人求情時間約 40 分鐘至 3 小時。馮達浚另提出爭議案情用字,被法官提醒認罪三分一扣減只給予有悔意、節省法庭時間的人。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0.23-29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0.23-29

黎智英與壹傳媒行政總監黃偉強欺詐罪成 官指刻意隱瞞「力高」存在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集團行政總監黃偉強,被指向科技園公司隱瞞違反將軍澳工業邨租契,被控兩項欺詐罪。經過 19 日審訊,兩人周二(25 日)在區域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押至 11 月 24 日求情,屆時或會判刑。 法官陳廣池指「力高」為黎的私人公司,但黎無為該公司向科技園申請,在蘋果大樓營運的牌照。官指,絕不相信黎忘記「力高」,相反認為他刻意隱瞞。至於黃偉強,法官指他作為行政總監,不可能對大樓內的公司情況不聞不問。 原為同案被告、後轉為特赦證人指證二人的營運總裁兼時任財務總裁周達權,獲拆案處理,周四(27 日)在區域法院再訊。控方指,本案的「免予起訴書」列明,周須在另案作供,即排期今年 12 月 1 日開審的「黎智英及蘋果三公司被控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擬待該案審結才處理本案,並透露傾向屆時「唔再控告」。法官接納並押後案件至明年 3 月 13 日再訊。 就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一案,他早前獲高院批准聘用英國御用大狀 Tim Owen 來港抗辯。律政司不服,周四(28 日)入稟高院提上訴。 黎智英涉欺詐案 與壹傳媒行政總監黃偉強同被裁定罪成 官指刻意隱瞞「力高」存在黎智英欺詐案|控方首透露周達權須在黎智英國安案作供 官押明年 3.13 再訊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 獲准聘英御狀 Tim Owen 抗辯 律政司入稟高院上訴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 爭議國安處發「遞交資料通知書」必要性 支聯會被指拒按警方國安處要求提交資料案,前副主席鄒幸彤、常委鄧岳君及徐漢光否認控罪,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審訊,由鄒幸彤盤問負責調查支聯會的國安處署理高級警司洪毅。 盤問期間,鄒幸彤數度提到「天安門大屠殺」(Tiananmen Massacre),主控張卓勤要求鄒改用「1989 年事件」(1989 Incident)。鄒一度反問控方「是否否認那天有一場殺戮(killing)」。《國安法》指定法官羅德泉最終接納控方要求,指法庭為保公正性不談政治,「事件」一詞較中性,又指大家都明意指甚麼。 而在鄒兩日盤問期間,控方共 11 次因爭議鄒幸彤提問涉及受「公眾利益豁免權」(PII)保護內容,期間證人須避席,待法庭決定是否批准提問。鄒幸彤批評,控方不容她挑戰證人口供,令她「被噤聲」,認為若控方擔心有披露 PII 風險,理應撤控。《國安法》指定法官羅德泉指,留意到鄒盤問上有困難,考慮再召開第 4 次閉門聆訊,與控方審視需否再披露 PII 文件,預留下周四(11 月 3 日)再訊。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鄒幸彤盤問提「天安門大屠殺」 遭控方反對 官下令改用「事件」支聯會拒交資料案|鄒幸彤:轉帳不等同「提供資金」 國安警:相信款項用於危害國安支聯會拒交資料案|鄒幸彤質疑可循其他渠道索資料 國安警:警有權決定如何行使權力支聯會拒交資料案|證人兩日避席 11 次待控辯爭議 PII 官考慮再召閉門聆訊審視文件 612 基金案|控方結案:條例須廣義解讀 基金符「社團」定義 … Read more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證人兩日避席 11 次待控辯爭議 PII 官考慮再召閉門聆訊審視文件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證人兩日避席 11 次待控辯爭議 PII 官考慮再召閉門聆訊審視文件

支聯會被指拒按警方國安處要求提交資料案,前副主席鄒幸彤等 3 人否認控罪,周五(28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踏入第 5 日審訊,續由鄒盤問負責調查支聯會的國安處署理高級警司洪毅,爭議國安處發出「遞交資料通知書」的必要性。 連同本周三聆訊,控方共 11 次因爭議鄒幸彤提問涉及受「公眾利益豁免權」(PII)保護內容,期間證人須避席,待法庭決定是否批准提問。其後洪均准自行決定是否回應,他選擇一概不答。 鄒幸彤批評,控方不容她挑戰證人口供,令她「被噤聲」,認為若控方擔心有披露 PII 風險,理應撤控。《國安法》指定法官羅德泉指,留意到鄒盤問上有困難,考慮再召開第 4 次閉門聆訊,與控方審視需否再披露 PII 文件,預留下周四(11 月 3 日)再訊。 另外,鄒幸彤盤問洪時,問及國安處曾否研究有部分涉案資料,可經其他渠道、不用循《實施細則》附表 5 索取。洪毅回應指他認為警察有權、亦有自由,根據證據決定行使哪項權力索取資料。(見另稿) 本案已 3 度就 PII 閉門聆訊 鄒幸彤在本案中,一直要求控方指出支聯會是哪組織的「外國代理人」,惟控方以警方仍在調查該些組織、為免影響調查為由,向法庭申請「公眾利益豁免權」(PII),拒絕披露組織名字。法庭其後批准該些組織以代號「組織 1 至 6」稱呼、禁止披露其真名、身分。法庭在案件開審前,已 3 度就辯方要求放寬 PII 召開閉門聆訊。 兩日審訊證人避席 11 次 鄒幸彤周三盤問證人期間,控方曾多次提出反對,指其提問涉 PII 內容,因而令控方證人洪毅須 5 度避席後。洪毅於周五亦因同樣原因,須 6 度避席,合計 11 次。 羅德泉指,留意到審訊時間超出預計、滯後,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指有同樣觀察,一度要求鄒幸彤交代預計還需多少時間盤問,又指法庭早前已 3 次就 PII 召開閉門聆訊,並裁定不能披露 6 個海外組織的身分,批評鄒在盤問期間仍試圖問及。 鄒幸彤反駁指,控方在審訊中一直要她「噤聲」(muted),質疑她經控方現時披露的文件,猜出「組織 1 … Read more

光城者涉串謀恐怖活動案 男司機高院申保釋獲批 控方不反對 官指取態合理

光城者涉串謀恐怖活動案 男司機高院申保釋獲批 控方不反對 官指取態合理
組織「光城者」被指計劃在香港不同地方放置炸彈,7 名 15 至 24 歲的男女被控《國安法》的「串謀恐怖活動罪」及交替控罪「串謀導致相當可能危害生命或財產的爆炸罪」。7 人至今還押超過一年,當中一名 24 歲男司機周五(28 日)在高等法院申請保釋;控方不反對。

高院《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經考慮後,批准保釋申請,最後感謝雙方協助,又形容「控方今次取態相當合理」。

Read more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鄒幸彤質疑可循其他渠道索資料 國安警:警有權決定如何行使權力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鄒幸彤質疑可循其他渠道索資料 國安警:警有權決定如何行使權力
支聯會被指拒按警方國安處要求提交資料案,前副主席鄒幸彤、常委鄧岳君及徐漢光否認控罪,周五(28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展開第 5 日審訊,續由鄒幸彤盤問負責調查支聯會的國安處署理高級警司洪毅,爭議國安處發出「遞交資料通知書」的必要性。

鄒幸彤在庭上問洪,國安處曾否研究有哪些涉案資料,可經其他渠道、不用循《實施細則》附表 5 索取。洪毅回應指他認為警察有權、亦有自由,根據證據決定行使哪項權力索取資料。

案件將在 11 月 7 日續審,另預留下周五(11 月 3 日)處理須否就放寬「公眾利益豁免權」(PII)召開閉門聆訊。(見另稿

Read more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 獲准聘英御狀 Tim Owen 抗辯 律政司入稟高院上訴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 獲准聘英御狀 Tim Owen 抗辯 律政司入稟高院上訴
至今還押 21 個月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排期於 2022 年 12 月 1 日在高等法院開審。黎欲聘用英國御用大狀 Tim Owen 來港抗辯,惟律政司長及大律師公會反對。

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周三(19 日)頒下判詞,指本案議題特別複雜,對本地的法律發展具「龐大的重要性」,考慮公眾利益後,批准認許 Tim Owen 來港抗辯。律政司不服決定,周四(28 日)入稟高院提上訴。

Read more

《2022 法治指數》港跌至 22 位新低     政府:領先「無理批評」的西方國家、《國安法》獲國際認同

《2022 法治指數》港跌至 22 位新低     政府:領先無理批評的西方國家、《國安法》獲國際認同
美國非政府組織「世界正義工程」公布《2022 法治指數》,本港在全球 140 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 22 位,較去年下跌 3 位,亦是歷年新低,首次跌出頭 20 位。8 項指標中,本港有 7 項排名下跌,僅在「廉潔」範疇中,維持與去年相同的第 9 位。

政府發言人回應指,本港排名仍維持整體高位,更領先於「經常無理批評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的不同西方國家」。政府亦提及,在「秩序和安全」範疇中,本港排名全球第 6 位,充分證明《香港國安法》對維護香港秩序和安全上起着重要角色,獲得國際社會認同。

Read more

黎智英欺詐案|控方首透露周達權須在黎智英國安案作供 官押明年 3.13 再訊

黎智英欺詐案|控方首透露周達權須在黎智英國安案作供 官押明年 3.13 再訊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集團行政總監黃偉強,本周二(25 日)被裁定兩項欺詐罪罪成。原為同案被告、後轉為特赦證人指證二人的營運總裁兼時任財務總裁周達權,獲拆案處理,周四(27 日)在區域法院再訊。

控方指,本案的「免予起訴書」列明,周須在另案作供,即排期今年 12 月 1 日開審的「黎智英及蘋果三公司被控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擬待該案審結才處理本案,並透露傾向屆時「唔再控告」。

法官陳廣池一度質疑,周達權在欺詐案已完成特赦證人的角色,若要待另案審結才處理,會對被告不公,舉例指「佢喺 A 地方維修雪櫃、做哂,唔能夠話要做埋 B、B 做得唔好,就 A 維修費都唔畀佢」。控方重申,周為兩案作供,屬免起訴的條件,法官遂接納並押後本案至明年 3 月 13 日再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