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27-12.3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27-12.3
黎智英准聘英御狀 律政司申上訴被駁回 李家超提請人大釋法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終審法院周一(28 日)拒絕向律政司批出上訴許可,繼續批准黎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 Tim Owen 為其抗辯。判詞指,律政司上訴至在終院申請許可的階段,才提出截然不同的新論點,惟根據終院已充分確立的原則,為保障審訊公平進行,於上訴時不應提出新論點。

行政長官李家當晚宣布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釐清在港沒有全面執業資格的律師或大律師,可否參與國安案件。前律政司司長及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周一(28 日)撰文,開首表明同意終院拒絕政府上訴的裁決,指現時本地法律有一套成熟的原則,處理外國大律師來港參與訴訟的程序,又反問有人指英國律師對《國安法》不懂也沒有經驗,「香港大律師又有多少經驗?」。她在文末又問到,「有人要求釋法。釋哪一條?」

案件原於周四(1 日)開審,控方因應釋法,申請押後審訊 7 日,提及釋法獲中聯辦、港澳辦全力支持,有信心人大會接納請求。辯方表示不反對押後,並透露入境處擱置 Tim Owen 的工作簽證延期申請。法官聽畢控辯雙方陳詞,認為押後 7 日並不足夠,押後案件至 12 月 13 日再訊。

Read more

七一刺警|梁健輝死因研訊 遺書稱警打傷市民、包庇罪犯 官關注讀遺書或成政治表述

七一刺警|梁健輝死因研訊 遺書稱警打傷市民、包庇罪犯 官關注讀遺書或成政治表述
一名軍裝警於 2021 年 7 月 1 日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遇襲中刀,男子梁健輝涉刺傷警員後自刺胸口,送院後證實不治。死因研訊周五(2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踏入第三天。庭上首度公開梁的遺書,透露他希望把遺產捐予記協,又批評警方打傷市民、包庇罪犯,沒有法律可以制衡他們。

另一份文件則提到,梁的行動「希望可帶來制衡」,文末又形容「當生命到最後,你可能會問吓自己:『之前做嘅事會唔會令你自豪?世界因為你變好咗定變壞咗?自由咗定專制咗?』」

庭上讀出文件時,警方代表強調,絕不縱容極端不實的內容,但基於公眾知情權,不反對讀出文件。裁判官亦指,法庭不容許有人宣示政治立場,需作出平衡,最終決定由研訊主任概括讀出文件。

Read more

七一刺警|梁健輝死因研訊 警長指受傷警唇色蒼白 曾要求優先送院不獲理會

七一刺警|梁健輝死因研訊 警長指受傷警唇色蒼白 曾要求優先送院不獲理會

一名軍裝警於 2021 年 7 月 1 日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遇襲中刀,男子梁健輝涉刺傷警員後自刺胸口,送院後證實不治。死因研訊周四(1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踏入第二天。與受傷警蘇敬祖一同執勤的警長形容,蘇被襲後唇色蒼白「估佢唔掂啦」,要求到場救護員先把蘇送院,但救護員指梁的情況需先送院急救。警長一度反駁「唔得喎,我同事都唔得咁濟」。他指最後待另一輛救護車到場,陪同蘇到醫院急救。庭上又播放警方拍攝的片段,見到梁當時被鎖上手銬,一度面朝下倒卧在地,地上有血跡,有警員為他急救。法醫為梁健輝解剖遺體,指梁的死因為胸部刺傷,傷口穿透心胞心臟、肝臟、橫隔膜等,大量出血,影響心臟功能致死。 警長:得知「阿祖俾人拮咗刀」感到「心好驚」 法庭傳召當日與受傷警蘇敬祖一同執勤的警長 33933 文藝峰作供。文供稱,他在晚上約 10 時聽聞有人大叫「有刀」,現場「啲人移動好快」。文目睹一名男子在崇光百貨外被警包圍,右手以物品在身邊上下移動。 此時,有人告知他「阿祖(蘇敬祖)俾人拮咗刀」,文稱蘇與他共事多年,聽到事故後感到「心好驚」,立即放下手上工作尋找蘇。文見蘇當時躺在地上,有同事協助急救,有大量血滲出。文上前按着蘇的額頭,並捉着其手,見他眼睛半開合、嘴唇青白。文指當時「估佢唔掂啦」,蘇亦開始想睡覺,有同事叫道「阿祖唔好瞓」,蘇則細聲表示「唞氣好辛苦」。 警長:曾要求優先送蘇敬祖去醫院 文憶述,救護車到場時,他要求救護員先把蘇送院急救。但救護員拒絕,指另一男子(梁健輝)已失去呼吸脈搏,須先送院救治。文反指「唔得喎,我同事都唔得咁濟」,指蘇仍有呼吸脈搏,應優先送院,但不獲理會。文最終待另一輛救護車到場,陪同蘇到醫院急救。 文供稱,當蘇登上車後氣息更差,救護員用心為他急救。此時,文在庭上突然停頓數十秒哽咽,裁判官問他是否能繼續。文續指,救護車抵達醫院後,醫療團隊為蘇急救。文又向醫生提議蘇可能肺部受傷,醫生遂在診治後安排蘇動手術。文作供期間又提到,要「代表警隊多謝瑪麗醫院」,指「阿祖條命執得返,都係多得周醫生協助」,並大讚團隊專業有效率。 片段顯示:梁健輝曾被鎖手銬 面朝地倒卧 另一名曾為梁健輝急救的女督察潘煒琦供稱,她在警車得知有人需要增援,遂前往崇光現場。潘見梁倒卧在地上,上前為他用敷料按壓傷口止血,再檢查時發現他已沒有呼吸脈搏,於是進行心肺復甦法及以心臟去顫器急救,待救護員到場接手。 庭上播放警方拍攝的片段,見到梁當時被鎖上手銬,一度面朝下倒卧在地,地上有血跡,有警員為他急救。鏡頭及後轉拍蘇敬祖,片段傳來聲音「畀呢個走先啦,佢冇力啦」。 法醫:死因為胸部刺傷 大量出血影響心功能 律敦治醫院急症室醫生劉兆基,當晚 10 時半接手為梁急救,劉指梁已沒有心臟活動,胸口有兩處傷口。劉為梁插喉,形容梁左胸有兩處 3 及 4 厘米長的傷口,肯定已傷及肺部,亦有機會傷及心臟。劉為梁的左胸腔進行引流,計及他流在床上的血,估計失去超過一公升血液。劉再為梁進行電擊及注射強心針等,仍沒有起色,終在同日晚上 11 時 20 分宣布死亡。劉兆基在研訊主任提問下形容,院方接收梁時,他已沒有呼吸脈搏,可算是「死亡狀態」。而刀傷影響心臟功能,再加上失血過多,屬致命傷口。 法醫林衛國於 7 月 5 日為梁解剖遺體,形容其左胸有兩個傷口,兩個傷口的末端鋒利尖銳,傷口分別貫穿左前胸壁、左心室,穿透腹腔及肝臟等,兩個傷口深度分別為 9.5 及 7 厘米。法醫指,梁的死因是胸部刺傷,傷口穿透大胸壁、心胞心臟、肝臟、橫隔膜,造成大量出血,影響心臟功能致死。林指傷口可經由刀一樣的利器造成。 警務處被列作利害關係方 死者梁健輝終年 50 歲,他在 2021 年 7 月 1 日用刀刺向警員蘇敬祖後,疑再自刺胸口身亡。法庭選出兩男三女陪審團,案件由死因裁判官高偉雄主理,研訊主任由外聘大律師葉志康代表。警務處被列作利害關係一方列席,由大律師陸栩然代表,死者家屬則沒有律師代表。梁健輝胞兄作供後沒有繼續出席研訊,家屬席一直懸空。 CCDI-555/2021(MC)

七一刺警案|梁健輝死因研訊 受傷警:刀刺左背近膊頭 至今未能執行職務

7.1 刺警案|梁健輝死因研訊 受傷警:刀刺左背近膊頭 至今未能執行職務
一名軍裝警於 2021 年 7 月 1 日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遇襲中刀,男子梁健輝涉刺傷警員後自刺胸口,送院後證實不治。死因庭周三(30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展開為期 6 天的死因研訊。

梁的胞兄在上午作供後,法庭下午傳召受傷警蘇敬祖作供。蘇供稱案發時,梁以左手大力按着其左膊,右手用刀刺向他的左背近膊頭位置。蘇邊跑邊大叫「有刀有刀!幫我!中咗刀!」蘇形容事前不認識梁,案發當天並沒與人起爭執,亦不知道為何遇襲。而傷口傷及肺部,至今因傷仍未能執行職務。研訊周四(1 日)續。

Read more

七一刺警|梁健輝死因研訊 梁日記首度公開 胞兄:不知他曾在《蘋果》工作

七一刺警|梁健輝死因研訊 梁日記首度公開 胞兄:不知他曾在《蘋果》工作
一名軍裝警於 2021 年 7 月 1 日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遇襲中刀,男子梁健輝涉刺傷警員後自刺胸口,送院後證實不治。死因庭周三(30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展開為期 6 天的死因研訊。

梁的胞兄在提問下指,死者生前沒提及社會、政治或新聞事件,沒與他傾談政治立場、亦沒與警方發生不愉快接觸。胞兄又指,在梁死後才得知他曾於《蘋果日報》工作。

庭上又展示梁的日記,當中有手寫字寫上「經過 721,你哋仲認為自己有資格維持治安,仲用埋忠誠勇毅做口號,真係忠誠勇毅,全部契弟。」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20-26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20-26

蘋果高層案|張劍虹、陳沛敏等 6 人認罪候判 《蘋果日報》及壹傳媒 6 名前高層,包括張劍虹、陳沛敏、羅偉光、林文宗、馮偉光及楊清奇,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還押至今近 1 年半,周二(22 日)在高等法院認罪,另一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則存檔法庭。 案情指,黎智英會與被告召開「飯盒會」,討論《蘋果》的出版政策、給予指示,又指《蘋果》在反修例運動及疫情期間,發布超過 160 篇煽動性刊物,內容針對中共及港府,呼籲市民參與示威,提倡「攬炒」方式抵抗中央。控方列出多篇與黎智英申保釋有關的法庭報道,指其表面上是新聞報道,當中引述他還押期間有高血壓和牙痛問題、又提及他被拒保釋時,向子女展現的神情等﹐「旨在引起公眾對黎智英的支持和同情」。 涉案文章亦包括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當中描述市民到場道別,陳沛敏及林文宗繼續執行編採工作等。控方認為,旨在顯示《蘋果》 非法活動獲得支持。案情又指,自 2014 年「佔中運動」開始,黎智英經常公開發聲,宣傳政治立場和看法,又指他開設 Twitter 帳戶,與「外部勢力」互動。 蘋果高層案|張劍虹等 6 人認罪 控方列黎智英保釋法庭報道 指引公眾同情蘋果高層案|控方指黎智英「佔中」起宣揚政見 開 Twitter 與「外部勢力」互動蘋果高層案|控方指最後一期《蘋果》 「旨在顯示非法活動獲支持」 黎智英獲准聘英御狀 Tim Owen 抗辯 律政司向終院申上訴許可 11.28 裁決 至於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一案,案件排期 12 月 1 日開審。黎獲准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 Tim Owen 抗辯,律政司上訴被駁回,周一(21 日)亦被上訴庭拒絕批出上訴至終審法院的許可。律政司直接向終審法院再申請上訴許可,周五(25 日)開庭審理。早前抵港的 Tim Owen 亦有到庭旁聽。 律政司一方指,《國安法》源於內地刑法,與本地法律融合時,海外律師須充分理解兩者,否則其陳詞「危險」及「適得其反」。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指,即使是他本人,亦不熟悉《國安法》,質疑這並非充分理由。3 名終審法官聽畢雙方陳詞,押後案件至周一(28 日)裁決。 另外,黎智英與集團行政總監黃偉強,被指向科技園公司隱瞞違反將軍澳工業邨租契的欺詐案,周四(24 日)在區域法院求情,法官陳廣池將案件押至 12 月 10 日判刑。 黎智英國安案|不服黎准聘英御用大狀 律政司申上訴至終院 上訴庭拒批許可黎智英獲准聘英御狀抗辯 律政司直接向終院申上訴許可 終院周五處理黎智英獲准聘英御狀抗辯 律政司向終院申上訴許可 官押下周一裁決黎智英欺詐案|辯方求情指不涉誠信非因金錢 只為方便、涉案範圍僅佔大樓 0.16% 南丫海難|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官指未符公眾利益駁回申請 … Read more

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高院駁回申請 官:未符公眾利益

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高院駁回申請
2012 年 10 月 1 日國慶日,124 名港燈員工及家屬乘搭「南丫四號」,準備前往維港欣賞煙花期間,被港九小輪「海泰號」撞穿,海難造成 39 人罹難。警方於 2020 年 11 月指不會再有檢控,死因庭同月決定不召開研訊,直接裁斷遇難者「非法被殺」。

其中 3 名遇難者家屬認為事件成因、責任仍未完全釐清,今年 6 月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下令召開死因研訊。高院法官高浩文周四(24 日)頒下書面判詞,認為家屬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說服法庭一定要召開死因研訊,駁回申請,不作訟費命令。

法官指,明白家屬希望召開死因研訊,從中了解摰親死亡的每一個細節。但獨立調查及刑事審訊所揭示的證據,足以讓死因裁判官,裁定死者「非法被殺」。在「公眾利益」的角度而言,毋須透過死因研訊揭示全部細節。申請方希望進一步查找誰人出錯、如何出錯,已超出「公眾利益」的需要。

有家屬指對判決感到非常失望,會與律師團隊研究下一步行動。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13-19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13-19

專題:理大衝突 3 年案件數據分析 《法庭線》根據過去 3 年的法庭紀錄及新聞報道,收集理大衝突案件資料。截至 2022 年 11 月 11 日共有 417 人被控,分別 317 男及 100 女,主要涉及 6 個地區,包括理大內外、油麻地、佐敦、尖沙咀、尖東及紅磡。當中逾七成半人被控暴動,其餘人士被控非法集結、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等罪。 315 名被控暴動的被告中,49 人涉理大暴動,餘下人士涉校園附近及油尖旺暴動,其中油麻地圍捕事件涉及最多被告、達 213 人。有法官判刑時,形容油麻地衝突是香港有史以來,其中一宗最大規模的暴動。 理大衝突 3 周年,近兩成案件審結,定罪率逾 8 成。《法庭線》根據庭上紀錄及判詞,嘗試整合事件時序、各地區連日情況,讓公眾透過數據追蹤檢控情況和進展。 理大衝突 3 年數據分析|417 人被控 兩成案審結 刑期最長被告料 2026 年出獄【影片】理大衝突 3 年|417 人被控 兩成案審結 各區案件整合 黎智英案 律政司就准聘英御用大狀上訴終院 至今還押近兩年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排期 12 月 1 日開審。律政司不服黎智英獲准聘用英國御用大狀 Tim Owen,申請上訴至終審法院。 案件周一亦進行審前覆核。黎一方表示,就審訊由 3 名「指定法官」審理及不設陪審團,申請「永久終止聆訊」。法官表示 12 月 1 日開審日會處理申請,其後再處理證據及法律爭議。另據了解,有 … Read more

六旬漢血管瘤撕裂 須轉院施術遭廣華四度拒絕終不治 陪審團裁死於自然 胞妹:創傷難平

六旬漢血管瘤撕裂 須轉院施術遭廣華四度拒絕終不治 陪審團裁死於自然 胞妹:創傷難平
2019 年 3 月,一名 67 歲退休人士因腹部不適被送往仁濟醫院,並被診斷出血管瘤撕裂,需轉院治療及接受手術,惟廣華醫院拒收,死者隨後獲瑪麗醫院接收,最終留醫 9 天後不治。事隔逾 3 年半後召開死因研訊,研訊上透露,廣華醫院曾 4 度以死者血壓低等理由拒收。兩男三女陪審團周四(17 日)一致裁定死者死於自然,另就轉院安排向醫管局提出兩項建議。

醫管局回覆《法庭線》指,會仔細研究判詞及跟進死因庭的建議,又指事發後已安排專家檢視安排,並更新指引,包括加強聯網之間的溝通、轉送病人到其他醫院接受緊急手術的流程等。局方指,緊急血管外科手術屬高風險手術,當有病人需要時,醫生會聯絡所屬網絡的血管外科團隊,評估病人的情況,局方會提醒醫護人員,確保有需要病人能在安全情況下,盡快接受合適治療。

Read more

67 歲血管瘤撕裂漢死因研訊 中大專家證人:轉院「利一定多於弊」、廣華應接收

67 歲血管瘤撕裂漢死因研訊 中大專家證人:轉院「利一定多於弊」、廣華應接收
2019 年 3 月,67 歲翁腹部不適送院,在仁濟醫院診斷出血管瘤撕裂,需轉至設血管科醫院接受手術,惟廣華醫院 1 小時內 4 度以他血壓低等理由拒收,後改由瑪麗醫院接收,留醫 9 天後終告不治。事件隔逾 3 年半後展死因研訊,周三(16 日)踏入第 2 日聆訊。

專家證人、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劉潤皇作供,醫管局代表律師質疑轉院不一定只有好結果,劉回應指轉院「利一定多於弊」,反問「有咩衰得過死呢?」,認為廣華應要接收,因事主尚算年輕,且位置就近。

瑪麗顧問醫生則供稱,盡力接收事主因為「唔轉院 100% 會死」,即使轉院時或有生命危險,亦別無他法。死因裁判官何俊堯押後周四再續,待家屬及醫管局陳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