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案|辯方案情展開 鄭達鴻:在公民黨內兩度反對簽〈墨落無悔〉、信政府會拋橄欖枝
47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周五(16 日)展開第 68 天審訊,被告鄭達鴻供述公民黨內部討論是否簽署〈墨落無悔〉聲明時,有議助和資深黨工認為要簽,而自己兩度反對,認為「唔應該話簽就簽,個『黨格』會無咗」,惟意見不獲採納。
鄭又提到自己對否決預算案的立場,指相信政府理性,即使不回應「五大訴求」都會在預算案拋出「柑欖枝」或甜頭,若對市民益處多於缺失,「到時無可能唔同意」。他又稱,若公民黨堅持否決預算案,會申請「議員豁免跟隨黨立場投票機制」,而「最壞嘅情況係可以退黨」。
鄭並稱,沒有收過由戴耀廷發出、港島區協調協議文件的初稿及最終版本,他亦認為 35+「十分之不可能」達成。案件下周續審。
- 47人案|鄭達鴻續作供:在公民黨內兩度反對簽〈墨落無悔〉、信政府會拋橄欖枝
- 【實時更新】47人案|第68日審訊 鄭達鴻:若預算案拋出橄欖枝 需平衡檢視
- 47人案|首名被告作供 鄭達鴻:不同意否決預算案作籌碼 楊岳橋、譚文豪一意孤行
- 【實時更新】47人案|第67日審訊 鄭達鴻開始作供 稱不會形容公民黨決策民主
- 47人案|辯方案情展開 法官質疑吳政亨電郵、受訪錄音屬傳聞證供
- 【實時更新】47人案|第66日審訊 辯方案情展開 吳政亨一方傳證人
律政司申令禁播《願榮光》 案件7.21審理 政府3網站發布禁令傳票
律政司上周一(5 日)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為歌曲《願榮光歸香港》頒下禁制令,禁止公眾廣播、演奏或在任何平台傳播歌曲。案件周一(12 日)進行「法庭指示」聆訊。
法官陳嘉信要求律政司釐清「被告」身分,律政司一方表示,禁制令不是針對全世界,而是「正在進行相關禁制行為的人」,以及「有意圖進行相關禁制行為的人」。庭上亦討論如何向「被告」送達禁制令文件,律政司一方建議在警方、律政司及香港政府官網發布文件、在警署報案室張貼連結至該文件的二維碼,以及發布新聞公報。案件排期 7 月 21 日審理。
政府周三(14 日)指,已把相關文件上載 3 個網站,而有意抗辯人士,可於 6 月 21 日或之前提出,並須到灣仔分區警署報案室,提交法庭指明的個人資料,在收悉相關文件後,7 天內提出書面反對理由。
另外,聆訊當日律政司代表未有向記者透露姓名,律政司同日回覆查詢,就該代表身分表示「沒有補充」。《法庭線》從兩個來自法律界的獨立消息渠道確認,該名律政司代表姓張。翻查資料及網頁庫存,她於 2019 年隸屬民事法律科,職位為署理高級助理民事法律專員;並曾於 2021 年代表律政司,處理《國安法》首案被告唐英傑就不設陪審團提出的司法覆核。惟現時在政府電話簿中,未有顯示張女士的紀錄。
- 律政司申令禁播《願榮光》 案件7.21審理 官要求澄清是否不包括「全世界」
- 《願榮光》禁令案律政司代表拒答姓名 紀錄顯示曾屬民事法律科 處理唐英傑覆核案
- 《願榮光》禁令案|政府3網站發布禁制令傳票 有意抗辯須6.21或之前交資料
法官陳嘉信判詞4度被質疑 其中一份涉98%抄襲 張舉能:嚴肅訓誡
上周五(9 日)一宗民事案判詞,揭發《國安法》指定法官、高院法官陳嘉信就「黃道益案」寫判詞時涉「司法抄襲」(judicial copying)。該案被告在上訴時指陳撰寫的判詞,逾 98% 內容皆來自原告的書面陳詞。上訴庭批評陳全盤抄襲原告,必然會令敗訴一方感委屈,覺得法官「走捷徑」及放棄了其司法責任,最後裁定被告上訴得直,案件發還予另一名法官重審。而上訴庭在判詞援引兩宗涉「司法抄襲」的案例,原審都是陳嘉信。
另外,上訴庭周三(14 日)審理另一宗原審同為陳嘉信的案件時,再度質疑陳的判詞「廣泛整合律師陳詞」,表明對其判決只會「給予很少或不給予比重」。
司法機構周二(13 日)回覆查詢指,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完全同意判詞不能抄襲,會對訴訟雙方不公平,亦會影響公眾對司法的信心。他與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已對陳嘉信作出嚴肅訓誡,陳表示明白和同意。
南丫海難|高院拒下令召開死因研訊 家屬不服提上訴 上訴庭半年內頒判詞
2012 年 10 月 1 日國慶日,124 名港燈員工及家屬乘搭「南丫四號」,準備前往維港欣賞煙花期間,被港九小輪「海泰號」撞穿,海難造成 39 人罹難。死因庭 2020 年決定不召開研訊,直接裁斷遇難者「非法被殺」。有遇難者家屬認為事件成因、責任仍未完全釐清,早前入稟高等法院,要求下令召開死因研訊, 去年 11 月被駁回。其中兩名家屬不服提出上訴,案件周五(16 日)於高院上訴庭處理。三位法官聽畢家屬一方陳詞,將於 6 個月內頒下判詞。
對於原審法官指召開死因研訊不符公眾利益,上訴方強調,召開研訊可以釋除疑慮,亦可讓死難者家屬參與研訊,藉此讓事件告一段落,完全符合公眾利益。上訴方又指,雖然政府早前已就海難召開調查,但事件隨後有新進展,出現一些新證據,疑與「南丫四號」快速沉沒有關。再者,從公眾利益而言,「並非只有海事處需從海難中汲取教訓(it is not only the Marine Department has to learn from this marine disaster)」,其他持分者都應該獲得改善建議。
自閉症男生侮辱國旗等3罪成判更生中心 嚎哭「畀我見媽咪」 官稱監禁無可避免
2022 年 10 月 1 日,一名患自閉症的 19 歲男學生,被指在深水埗損毀 5 支國旗及區旗旗桿,旗幟並沒受損。男生早前被裁定「侮辱國旗」等 3 罪成,周三(14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判入更生中心。
裁判官李志豪指,本案嚴重性在於被告連續犯案,加上事發日適逢十一國慶,「無論我哋國家、香港,都進行緊一連串慶祝活動之際,你卻選擇對國旗作出侮辱行為」,指監禁式刑罰是無可避免,惟考慮更生元素,終採納報告建議。
7.1立會|被控暴動男爭議招認、稱警曾在深圳威嚇
2019 年 7 月 1 日,有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大樓,多人被控暴動等罪,其中「初選案」被告劉頴匡等 7 人認罪,餘下 5 人包括藝人王宗堯等否認控罪,案件周三(14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區院),處理案發時 25 歲男被告的「案中案」,辯方爭議被告並非自願作招認及重組案情,指他曾被警方威嚇利誘。
被告供稱在內地被扣押時,被逼撰寫悔過書,威嚇若不合作會「被消失」。警員曾教導他以悔過書為藍本錄取口供,著他毋須找律師,否則會影響程序流暢和令警員麻煩;又指若合作可下調擔保金。
控方盤問被告時質疑,被告指稱遭威嚇招認,但為何警員沒要求被告承認進入立法會,而被告亦堅持否認。被告回應稱,遭警員威嚇後便承認曾撞玻璃,但警員沒再問他曾否進入立法會。控方另向被告指出,他在內地被囚禁時有「反省」,對自己行為感「懊悔」,故回港後坦白承認,其招認屬自願,警方和內地執法人員沒對他威逼利誘或施壓。被告均不同意。暫委法官李志豪押後至本月 23 日(周五)再訊,將就「案中案」及另一被告是否適合答辯作出裁決。
- 7.1立會|辯方指一被告不宜答辯 另一被告爭議招認 官押下周五裁決
- 7.1立會|被控暴動男爭議招認、稱警曾在深圳威嚇 控方指反省行為後自願招認
- 7.1立會|被控暴動男爭議招認、稱警曾在深圳威嚇 指警教錄口供、悔過書作藍本
- 7.1立法會|男子否認暴動 辯方爭議招認 指港警曾在深圳威嚇
留日23歲港生被控煽動 官准保釋禁離港、設多項條件 辯方爭議裁院無權處理
警方國安處 2023 年 3 月拘捕一名 23 歲女子,指她涉嫌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多次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及相片,包括鼓吹香港獨立等字句。她被落案起訴一項煽動罪,案件周五(16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首度提堂。
辯方爭議裁判法院有否司法管轄權處理案件,又指涉案大部分帖文在香港境外發布,亦已超出檢控期限。控方指有關法律爭議正待上訴庭處理,建議本案押後至上訴完結後再處理。
《國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羅德泉批准保釋,限不得離港,並施加須刪除所有社交媒體程式並將有關帳戶交予警方檢查等條件。案件押後至 8 月 2 日再訊。被告神息平靜,家屬則聞言哭泣。她離開時在前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陪同下離開法院。
男子認與男童肛交等罪判囚10年 引司法覆核案指判刑帶歧視 向政府索償
高院 2019 年就「楊柱永司法覆核案」,裁定 4 項「男男」性罪行法例違憲,並對另外 3 項作「補救性詮釋」,其中「與年齡在 16 歲以下的男子作出肛交」罪,刑責與同年紀女子非法性交罪看齊,當中與 13 至 16 歲男女童非法性交,限最高判囚 5 年。
曾承認該罪被判囚的男子,周一(12 日)入稟區院向港府索償,指他在「楊柱永案」前承認 9 項該控罪(當時控罪為 21 歲以下男子),而在 2014 年連同其他控罪共被判囚 10 年,指當年判刑「帶歧視」,認為若按「楊案」裁決,他最高應被判囚 6 年 8 個月。
入稟狀提到,男子於「楊案」裁決後的兩個月,去信時任特首(林鄭月娥)要求減刑或重新判刑,而特首相隔 44 日後行使《基本法》權力減刑令他即日獲釋。他認為自己多服共 802 日刑期。
聽障青年襲警案手記|受訪者屢道「感謝記者關注」 同業的「每道微小」
「我的報道真的有用嗎?」近兩年來,傳媒環境令我很泄氣;面對法庭上的一幕幕,也難免感到無奈。我反思記者價值,我的記錄能夠帶來甚麼改變。我沒有將這個疑問宣之於口,倒是開朗的阿贊,無形中「解答」了我的問題。他總是笑著說,幸有傳媒報道,聾人這個少數社群,才能得到主流社會關注。
受訪者的渴望是如此簡單。是的,改變社會確實很難,但能夠泛起一絲漣漪,又何嘗不是一種滿足?我望向旁邊默默低頭打稿的行家,他們都正在用文字,捍衛自己相信的價值。我們的力量微小,但也許有天能迸發出偉大。
其他焦點新聞:
- 7.21元朗|「白衣人」鄧懷琛暴動等罪成判囚7年 申保釋候上訴被拒
- 11.18油麻地|18人暴動罪成還押7.15求情 官拒納被告證供
- 11.18理大|5人暴動罪成還押6.29求情 官排除是無辜途人
- 11.18油麻地|6人開審前認暴動 2人不認罪受審
- 11.18佐敦|20歲女學生被控暴動 轉介區院 准保釋候答辯
- 11.12中環|時任放射師被告作供 稱原想買拍拖禮物 躲催淚彈後突被捕
- 認火炭工廈藏煙霧餅、行山杖等 4男判囚16至38月 官指供「暴徒」使用須加刑
- 22歲男子公眾地方管武無罪 律政司提上訴 官稱原審犯錯、傾向發還重新考慮
- 5.24 銅鑼灣|擾亂秩序罪成判囚7月 前區議員李志宏不服上訴 官擇日頒判詞
- 9.2 太子|保險經紀否認非法集結 准保釋6.19開審
- 跑馬地警署汽油彈案 官裁定部分涉辱警WhatsApp訊息不可呈堂
- 兩人被控串謀籌集財產以作恐怖主義行為 押7.13再提訊 一人已押42月
- 5人被指TG發殺警言論 被控串謀傷人、煽動等罪 3人擬認罪
- 保險經紀涉向法官發送威嚇字句 原被控藐視法庭 律政司改控刑事恐嚇
- 涉刀襲「八道餐廳」老闆娘 19歲青年擬認「傷人17」等兩罪押後再訊
- 3男女被指2022年六四多處損壞公共設施 被控12項刑事毀壞罪
- 涉為還押人士冒簽文件 4人被控串謀偽造 64歲婦另涉意圖妨礙司法公正 3人還押
- 鄧桂思肝衰竭死亡案 兩醫生被控誤殺 准押後待控方索法律意見
- 深水埗桂林街3女童命案 29歲印度婦被控3謀殺罪 押後待索醫療報告
- 巴裔男涉交友為名屋邨樓梯姦14歲女童 陪審團一致裁定罪成
- 涉33年前強姦、非禮兩表妹 47歲男無罪 另認非禮等8罪判社服令
- 承認藏377段兒童色情影片 副店長判囚16月 官指涉兩歲以下兒童
- 28歲男認檢測站縱火囚2年2月 官指抗疫工作艱巨 斥犯案本末倒置
- 社民連副主席被控違口罩令不認罪 涉初選案開審日示威 庭外稱拒為減刑認罪
- MIRROR演唱會事故|總承辦商「藝能」3職員被控串謀欺詐 准續保8.29再訊
- 警員涉收賄款洩警情報 原欲撤認罪最新確認維持 准保釋候判
- 退休女警涉偷值逾5,000元名牌帽 監禁3月緩刑12月 官稱憂監禁致精神疾患惡化
- 女警涉荃灣Aeon偷逾700元凍肉 供稱爭撫養權受困擾分心
- 男子「教溝女」索兩學員逾54萬「換裝費」等 誤導營銷罪成 拒求情稱自己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