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國安法首釋法|司法機構:尊重人大釋法 將繼續行使獨立司法權處理國安案

國安法首釋法︱司法機構:尊重人大釋法 將繼續行使獨立司法權處理國安案
一連四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下午(30 日)閉幕,表決通過《港區國安法》第 14 條和第 47 條的解釋,是自 1997 年人大第 6 次釋法,亦是人大常委會首度解釋《國安法》。(見另稿)是次釋法主要處理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或大律師,能否參與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

司法機構及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分別於釋法內容公布後發新聞稿,司法機構表示,尊重人大常委依法行使權力釋法,會繼續根據《基本法》規定行使獨立的司法權,不偏不倚處理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梁君彥則指,人大常委就《國安法》的解釋,符合國家和香港的根本整體利益,又指若特區政府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並向立法會提交草案,立法會會仔細審議相關規定。

Read more

李家超首提請釋法 指律政司將申請押後黎智英案 大律師公會主席:不損司法獨立

李家超首提請釋法 指律政司將申請押後黎智英案 大律師公會主席:不損司法獨立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一案,排期本周四(12 月 1 日)開審。終院昨拒就黎獲准聘英國御用大狀 Tim Owen 抗辯,向律政司批出上訴許可。特首李家超宣布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

李家超周二(29 日)指,律政司將申請押後黎智英案,認為待人大釋法後得出結果後處理該案最合適,「係最符合案件利益,以及我哋整體法制上嘅利益」。被問及押後審訊對黎智英是否不公時,李家超未有直接回應。

律政司回覆指,已就案件黎智英國安案,致函原訟法庭申請押後審訊,對進行中的案件細節不作評論。司法機構回覆指,高院原訟庭周四會進行聆訊,就控方申請押後審訊聽取與訟方的陳詞。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認為,人大釋法會引起對本港法制的討論和批評,應審慎地行使釋法權力,期望將來可由香港法庭釐清《國安法》條文不明確之處。他指,不認為今次事件破壞本港司法獨立,認為香港有足夠具經驗律師處理國安案件,不擔心釋法會影響被告請律師權利。

Read more

《2022 法治指數》港跌至 22 位新低     政府:領先「無理批評」的西方國家、《國安法》獲國際認同

《2022 法治指數》港跌至 22 位新低     政府:領先無理批評的西方國家、《國安法》獲國際認同
美國非政府組織「世界正義工程」公布《2022 法治指數》,本港在全球 140 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 22 位,較去年下跌 3 位,亦是歷年新低,首次跌出頭 20 位。8 項指標中,本港有 7 項排名下跌,僅在「廉潔」範疇中,維持與去年相同的第 9 位。

政府發言人回應指,本港排名仍維持整體高位,更領先於「經常無理批評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的不同西方國家」。政府亦提及,在「秩序和安全」範疇中,本港排名全球第 6 位,充分證明《香港國安法》對維護香港秩序和安全上起着重要角色,獲得國際社會認同。

Read more

大律師公會去信大狀 指收「612 基金」款項涉違守則促解釋 報道指涉約 35 人

大律師公會去信大狀 指收「612 基金」款項涉違守則促解釋 報道指涉約 35 人
三名法律界消息人士向《法庭線》確認,一批大狀上周陸續收到大律師公會信件,指接到投訴,指控他們接受「612 基金」支付專業費用,而部分大狀向法庭聲稱「義務」工作,但實際上收取款項,違反《行為守則》,要求涉事大狀就不同情況書面解釋。據了解,收信者大部分年資未足 5 年,亦有人年資 5 年以上。

《星島日報》周二( 5 日)引述消息報道,公會向約 35 名大律師發信,涉及的案件屬於反修例示威案,在 2019 至 2021 年間處理。報道又引述消息,指警方調查「612基金」時,發現有大狀「繞過獲延聘的律師行」,直接從基金收取支票。

大律師公會指,執委會正調查,在完成調查前不會就個案詳情或進展事宜另予評論或回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