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12港人|鄭子豪、廖子文提刑期上訴 指現刑期未計算行為良好扣減 官押後處理

12港人|鄭子豪、廖子文提刑期上訴 指現刑期未計算行為良好扣減 官押後處理
2022 年 7 月,鄭子豪、廖子文先後就「12 港人」潛逃及 2019 年灣仔倉庫爆炸品案認罪,原審法官下令兩案部分刑期同期執行,共判囚 31 個月。由於兩人在爆炸品案判刑時,已服畢潛逃案刑期,懲教署無法遵循同期執行的命令,令實際刑期較判刑多出半年。兩人不服刑期,早前獲准保釋提上訴,周三(19 日)在高等法院處理許可申請。

上訴方代表,大律師吳靄儀認為,鄭子豪還押 21 個月期間行為良好,惟目前部分刑期不能執行「獄中良好行為減刑」的規定,構成不公,會令被告延遲 3 個月獲釋,建議將爆炸品案刑期下調至 16 個月,讓他們即時獲釋。律政司一方則指,行為良好扣減只是酌情權,即使本案沒有扣減,亦無造成不公。法官要求雙方進一步呈交書面陳詞,押後處理。

Read more

12港人|鄧棨然仍在內地服刑 李宇軒等7人回港後認罪 張俊富等4人待開審及答辯

12港人|鄧棨然仍在內地服刑 李宇軒等7人回港後已認罪 張俊富等4人待開審及答辯
2020 年 8 月,12 名港人涉嫌潛逃到台灣,途中被廣東海警截獲拘留,當中 10 人在內地被控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等罪,被判囚 7 個月至 3 年。事發至今近兩年半,李宇軒等 11 人已先後被移交香港;而被判囚 3 年的鄧棨然則仍在內地服刑,在廣州從化監獄度過今個農曆新年,預料他約於今年 8 月刑滿。

12 人在香港分別面對國安、縱火、暴動,以及襲警等罪(見內文表),當中李宇軒、張俊富、張銘裕及嚴文謙面對的控罪最嚴重,罪成最高可判囚終身。已移交香港的 11 人之中,李宇軒等 7 人已認罪;李正還押候判,其餘 6 人已判刑。

至於餘下 4 人,張俊富、張銘裕及嚴文謙 3 人的案件已交付至高等法院,待排期審理。喬映瑜面對製造及管有爆炸品等控罪,案件尚未答辯。此外,除李宇軒及未回港的鄧棨然外,其餘 10 人因潛逃事件,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罪,當中 8 人認罪。

Read more

12港人|鄭子豪准保釋至4月候刑期上訴 官指若續還押 實際刑期將較判刑長

12港人|鄭子豪准保釋至4月候刑期上訴 官指若續還押 實際刑期將較判刑長
「12 港人」之一鄭子豪 2022 年先後於潛逃案及灣仔倉庫管有爆炸品兩案認罪,原審法官下令兩案部分刑期同期執行,總刑期為 31 個月。但因鄭還押日數被視為服畢潛逃案刑期,懲教署無法遵循相關命令,令實際刑期多於判刑。鄭子豪同年 12 月底,獲高院上訴庭批准保釋等候上訴刑期(詳見內文表)。

法官彭偉昌周三(4 日)頒下判詞指,不論最後刑期上訴的結果是哪一方勝訴,若鄭續還押,其實際刑期將較判刑長。為免出現不公道情況,他都應獲准保釋在外等候上訴。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2.18-24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2.18-24
《立場》被指煽動案 官拒辯方永久終止聆訊申請 案件續審

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以及《立場》所屬公司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兩人還押近一年,分別於本月 13 日及 11 月獲准保釋。案件周四(22 日)於區域法院踏入第九日審訊。法官郭偉健指,辯方未能證明兩名被告因控方不披露或延遲披露「不使用材料」,導致不公平審訊,亦未能證明控方濫用法庭程序,終拒絕辯方的永久終止聆訊申請,被告須繼續受審。

控方新呈《立場》英國分社主任楊天帥的個人 Facebook 截圖,指可顯示《立場》運作。辯方質疑,控方早已掌握相關證據,又指控辯雙方早於 9 月簽署承認事實,「(控方)12 月整個新證據,咁嘅審訊程序同方法係不能接受」。法官認為對審訊議題有幫助,最終批准楊天帥 FB 帖文截圖呈堂。

另外,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2018 年入稟高院,控告理大前助理教授鍾劍華及《立場新聞》誹謗,案件早前決定交由陪審團審理,預計於 2023 年開審,提出申請的鍾需在限期前繳交有關費用。高院法官歐陽桂如周五(23 日)頒下判詞,指鍾已逾期繳款超過 14 個月,因此早前三方同意下作出的命令失效,鍾自動喪失要求設陪審團的權利。

Read more

【影片】12港人鄭子豪准保釋候刑期上訴 離開高院時揮手

「12 港人」鄭子豪 2022 年先後於潛逃案及灣仔倉庫管有爆炸品兩案認罪,原審法官下令兩案部分刑期同期執行,總刑期為 31 個月。但因鄭還押日數被視為服畢潛逃案刑期,懲教署無法遵循相關命令,令實際刑期多於判刑。 鄭子豪周三(21 日)由大律師吳靄儀代表,向高院上訴庭申請保釋等候刑期上訴,獲法官彭偉昌批准。 鄭子豪身穿黑色西裝外套、黑褲及拖鞋,約 12 時半步出高院,他向記者方向揮手、沒發言。數名親友乘的士到法院外迎接,鄭乘的士離開。現場約有 6 至 7 名警員戒備,又在傳媒前方拉起橙帶。 文字報道:12港人|鄭子豪准2萬元保釋候刑期上訴 官:「麻煩你喇,真係唔好有走動」

12港人|鄭子豪准2萬元保釋候刑期上訴 官:「麻煩你喇,真係唔好有走動」

12港人|鄭子豪准2萬元保釋候刑期上訴 官:「麻煩你喇,真係唔好有走動」
「12 港人」鄭子豪 2022 年先後於潛逃案及灣仔倉庫管有爆炸品兩案認罪,原審法官下令兩案部分刑期同期執行,總刑期為 31 個月。但因鄭還押日數被視為服畢潛逃案刑期,懲教署無法遵循相關命令,令實際刑期多於判刑。

鄭子豪周三(21 日)由大律師吳靄儀代表,向高院上訴庭申請保釋等候上訴刑期,獲上訴庭法官彭偉昌批准。法官指,「麻煩你(鄭)啦,真係唔好有走動,唔係刻意嘅,去咗澳門…就要拉返嚟坐監」。

鄭子豪午後約 12 時半步出高等法院,他向記者揮手、沒發言,數名親友乘的士到法院外迎接,鄭乘的士離開。鄭的保釋條件,與同案、早前獲准擔保的「12 港人」廖子文一樣,包括交出 2 萬元擔保金、不得離港、交出所有旅遊證件、居於報稱地址等。

Read more

12港人|廖子文申保釋候上訴被拒 判詞透露原審判刑有缺陷 令實際刑期多出半年

12 港人|廖子文申保釋候上訴被拒 判詞透露原審判刑有缺陷 令實際刑期多出半年
2022 年 7 月,18 歲廖子文先後就「12 港人」潛逃案、2019 年灣仔倉庫管有爆炸品兩案,分別判監 10 及 27 個月,法官下令部份刑期同期執行,總刑期為 31 個月。廖不服刑期提出上訴,上周四(15 日)並申請保釋候上訴,即日被駁回。

上訴庭周四(22 日)頒下判詞,透露原審區院法官游德康判刑前,不知廖已服畢「12 港人」案刑期,故即使法官下令兩案部份刑期同期執行,懲教署也無法遵循相關命令,令實際刑期較判刑多出半年。判詞又透露,原審指如早知情況,會修訂判刑令總刑期維持 31 個月,惟已無權更改,因此建議廖上訴「修補缺陷」。

判詞引律政司一方計算的判刑指,若按原審建議下調刑期,廖仍須服刑至 2022 年 12 月 27 日,但指未必能信納廖會依期歸押故拒其保釋,只會排期於 2023 年 4 月底前進行上訴聆訊。

Read more

12港人|鄭子豪、廖子文認管汽油彈判囚27至28月 不服刑期提上訴

12 港人|鄭子豪、廖子文認管汽油彈判囚27至28月 不服刑期提上訴
「12 港人」中的鄭子豪、廖子文,被指 2019 年在灣仔庫倉內管有汽油彈原材料,早前承認屬交替控罪的「管有物品意圖摧毀或損壞財產罪」,今年 7 月分別被判囚 28 個月及 27 個月。

高等法院資料顯示,二人已於 8 月 5 日就刑期提出上訴。

Read more

12港人鄭子豪、廖子文與兩男涉管汽油彈案認罪 判囚27至38月 鄭、廖總刑期31月

12 港人鄭子豪、廖子文與兩男涉管汽油彈案認罪 判囚 27 至 38 月 鄭、廖總刑期 31 月
「12 港人」中的鄭子豪、廖子文、鄧棨然,連同另外兩人,被指 2019 年在灣仔庫倉內管有汽油彈原材料,被控縱火罪。案中 5 被告,除鄧棨然正在內地服刑,其餘 4 人先後承認屬交替控罪的「管有物品意圖摧毀或損壞財產罪」,周六( 16 日)在區域法院被判囚 27 至 38 個月。

法官判刑時指,本案情節嚴重,材料足夠製造 16 枚汽油彈,較案例有過之而無不及。瓶內有多枚大頭針,製者顯然是想藉爆炸時放出以增殺傷力,指公共安全有凌駕性,較被告更生重要。

此外,鄭、廖周五連同「12 港人」案其餘 5 名被告,承認「妨礙司法公正」罪,各被判囚 10 個月。法官游德康將當中 3 個月,和本案刑期分期執行,鄭、廖二人兩案總刑期同為 31 個月。法官指出,兩人「年少無知,誤信人言,天真地以為可以逃避法網,一走了之,但事與願違,歷盡滄桑後返回原地」。

Read more

12港人|7人認妨礙司法公正判囚10月 官指被告年輕有為 寄語重新振作

12 港人|涉潛逃妨礙司法公正 7人認罪囚 10 月 官:香港首案 下調量刑起點
2020 年 8 月,「12 港人」被指潛逃台灣時遭內地水警截獲,被裁定「偷越邊境」等罪成。其中 10 人在內地服刑後,先後押返香港,除李宇軒的案件分拆處理,其他人均被加控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現已在港還押逾一年。

7 人先後於周四(14 日)及周五(15 日)認罪,被判監禁 10 個月。其中李子賢早前就暴動罪被判囚 3 年半,暫委法官王興偉下令將本案 3 個月刑期,與該案同期執行。換言之,他要加監 7 個月。

法官指,被告有預謀,各人蓄意挑戰及輕蔑司法制度,案情嚴重。但考慮眾人在內地已判囚 4 至 7 個月,加上本案涉潛逃「不依期歸押」,律政司以「妨礙司法公正罪」起訴,是香港司法史首案,遂下調量刑起點。

法官特別提到,眾人是有為的年輕人,向他們判監深感惋惜,但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違法需要受到制裁,希望眾人能夠重新振作。各人離庭前與親友揮手,李子賢高舉心心手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