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11.18理大|辯方質疑拘捕警員口供 無法確認被捕人身份 申撤部分承認事實獲批

11.18理大|辯方質疑拘捕警員口供 無法確認被捕人身份 申撤部分承認事實獲批
2019 年 11 月 17 日,警方開始包圍理大附近一帶,稱會以暴動罪拘捕所有離開理大的人。翌日清晨 5 時許,被警方於理大對出暢運道拘捕的多人,被控以暴動等罪。其中一宗涉及 18 人的案件,6 人否認控罪,周三(17 日)在區域法院展開第 17 日聆訊。

不認罪受審的第四被告,原於承認事實中承認「2019 年 11 月 18 日約 05:53 時,警長 AP 1 以暴動、非法蒙面罪宣布拘捕 D4」,但代表被告的大律師郭憬憲盤問警長後,提出要從承認事實中撤回這段,指「觀乎呢個警員證供發展,佢都無辦法確認佢拉咩人」,獲法官林偉權批准,指「明白有啲嘢可能係基於早前理解,但係事實上慢慢發掘或思考呢,唔應該咁同意」。

Read more

47人案|第四周審訊 文字及影像報道整合

初選47人案 - 法庭線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第四周審訊完成,《法庭線》整理一周文字及影像報道,讓讀者更易掌握審訊進展。

周一(27/2),第 16 日審訊:
控方確認完成對區諾軒主問;另就應用「共謀者原則」向辯方提供 25 頁表格格式的文件,又確認社民連網頁截圖、公民黨片段等證據會用於指控所有被告。法官押後至周三續。控方又確認,涉案協議最早在 2020 年 2 月 15 日已形成。

周三(1/3),第 17 日審訊:
辯方指准保釋被告李予信因打泰拳受傷留院,未能應訊;法官質疑李保釋時參與「危險運動」,最終押後續審。何桂藍代表大狀批評控方新增 3 份證人供詞,均與證物鏈有關,其中一份為新西片段的陳姓攝錄者。法官稱若僅與證物鏈有關,他同感不滿。

周四(2/3),第 18 日審訊:
辯方指李予信周三早上已出院,法官質疑浪費公帑。控方指與 16 名被告分別達成 4 份承認事實,並讀出首份的內容,提及吳政亨發起「三投三不投」運動、「民主動力」及「香港民研」的工作,又指初選錄得 59 萬張電子票及 2 萬張實體票。

周五(3/3),第 19 日審訊:
區諾軒接受辯方資深大狀潘熙盤問。庭上首次展示區的口供,提及戴耀廷與民主派就如何落實「五大訴求」有「重點爭議」。區被問及公民黨 2020 整年是否對否決預算案有保留時,稱「唔能夠咁武斷」。控方讀畢所有承認事實,何桂藍的版本未提抗爭派記者會。

Read more

47人案|區諾軒盤問下稱 難推論公民黨對否決預算案立場 庭上首展示口供內容

47人案|區諾軒盤問下稱 難推論公民黨對否決預算案立場 庭上首展示口供內容
47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周五(3 日)展開第 19 天審訊。控方證人、已認罪的區諾軒,接受代表梁國雄、鄭達鴻的辯方資深大狀潘熙盤問。庭上首次展示區的口供,提及戴耀廷與民主派曾就如何落實「五大訴求」有「重點爭議」。

區在盤問下確認,公民黨陳淑莊及林瑞華,2020 年初曾表達對否決預算案有保留,而民主派政黨的同樣關注延伸至同年 5 月中,惟被問及公民黨整年是否持同一立場時,區稱「唔能夠咁武斷」,又稱只能說雙方會面上的情況,難推論該黨往後看法有否轉變。

區亦確認被捕後,在 2021 年 7 月至 8 月錄取共 7 份口供,期間獲警方安排查閱電話。此外,控方亦讀出黃碧雲、何桂藍及林卓廷承認事實,3 人版本在初選背景和抗爭派記者會等方面,與另 13 被告的版本有別(見內文表)。案件下周一(6 日)續。

Read more

【實時更新】47人案|第19日審訊 區諾軒開始接受辯方盤問

【實時更新】47人案|第19日審訊 控方讀出黃碧雲承認事實
【實時更新報道】47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周五(3 日)展開第 19 天審訊,上午完成處理何桂藍、黃碧雲及林卓廷的承認事實。控方證人、已認罪被告區諾軒,下午開始接受辯方盤問。

控方於周四表示,與 16 名被告分別達成 4 份雙方承認事實。首份涉 13 名被告,並已讀畢內容,其中提到「民主動力」及「香港民研」在初選負責的工作等;另提到警方 2020 年 12 月曾引《國安法》「實施細則」向《壹傳媒》、《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獨立媒體》發出「提交物料令」。按庭上展示,4 間媒體交出的資料包括廣告合約等。(周四文字報道影像報道)

本案 16 名不認罪被告,分別為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劉偉聰、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李予信及余慧明。不認罪被告當中, 10 人獲准保釋, 6 人包括吳政亨、何桂藍、鄒家成等正還押,其中 4 人被押逾 700 天。

Read more

【影片】47人案|日前因李予信留院休庭 法官關注出院時間 控方讀出13被告承認事實

47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法庭因應辯方指李予信周三打泰拳受傷留院而押後審訊。案件周四(2 日)展開第 18 天審訊,辯方指李予信周三早上已出院,法官質疑浪費公帑;辯方大狀指當時並不知情,並指李向法庭致歉。 控方指,與 16 名被告分別達成 4 份雙方承認事實。首份涉 13 名被告,控方讀出內容,提及吳政亨發起「三投三不投」運動,以至「民主動力」及「香港民研」在初選負責的工作等,其中民研錄得初選有 59 萬張電子票及 2 萬張實體票,又提及,警方曾引《國安法》「實施細則」向《壹傳媒》、《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獨立媒體》發出「提交物料令」。按庭上展示,4 間媒體交出的資料包括廣告合約。 文字報道:47人案|日前因李予信留院休庭 法官關注出院時間 控方讀出13被告承認事實

47人案|日前因李予信留院休庭 法官關注出院時間 控方讀出13被告承認事實

47人案|前一日因李予信留院休庭 法官關注出院時間 控方另讀出13被告承認事實
47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法庭因應辯方指李予信周三打泰拳受傷留院而押後審訊。案件周四(2 日)展開第 18 天審訊,辯方指李予信周三早上已出院,法官質疑浪費公帑;辯方大狀指當時並不知情,並指李向法庭致歉。

控方其後指,與 16 名被告分別達成 4 份雙方承認事實。首份涉 13 名被告,控方讀出內容,提及戴耀廷及區諾軒發布文章、吳政亨發起「三投三不投」運動,以至「民主動力」及「香港民研」在初選負責的工作等,其中民研錄得初選有 59 萬張電子票及 2 萬張實體票。

控方又提及,警方 2020 年 12 月曾引《國安法》「實施細則」向《壹傳媒》、《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獨立媒體》發出「提交物料令」。按庭上展示,4 間媒體交出的資料包括廣告合約。案件周五(3 日)續,將處理餘下 3 份即何桂藍、黃碧雲及林卓廷的承認事實。

周四實時更新報道:
【實時更新】47人案|第18日審訊 李予信昨因打泰拳受傷留院 今抵法院應訊

Read more

法律101|甚麽是「司法認知」?哪些事實毋須證明?

法律 101 | 甚麽是「司法認知」?哪些事實毋須證明?

一宗裁判法院上訴案件的判詞曾說道:「各級法院法官都不是『活在象牙塔內』……本席認為在法理上,裁判官完全有權就當時社會上持續有發生警民衝突;暴力示威者會用什麼裝備對抗警方的催淚煙;及暴徒們會使用什麼器具破壞公物等等,採取 『司法認知』。」 

「司法認知」這個概念,尤其是應用於涉及公眾活動的案件時,近年引起不少關注。究竟甚麽時候,法庭可以引用「司法認知」?原來法律有幾種情況,法庭可以在毋須證據的情況下,接納一些事宜為案中事實,是哪幾種情況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