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民間電台街站掛橫額聲援在囚、罪成罰款 曾健成向官稱其裁決「係香港無聲嘅未來」

民間電台街站掛橫額聲援在囚、罪成罰款 曾健成向官稱其裁決「係香港無聲嘅未來」
社民連成員「阿牛」曾健成及另外兩名「民間電台」義工,被指 2022 年 5 月在銅鑼灣,未得地政總署批准下,擺設街站並展示橫額、海報等聲援在囚者,被控「未經准許而在政府土地展示/張貼招貼或海報」,經審訊後均被裁定罪成,各被判罰 2,500 元,另須共同承擔 157.4 元移除費。

裁判官何慧嫻裁決時指,從被告設置街站過程等可見,物品絕對屬某程度上「永久,或具慣常規律性」展示,又指看不見執法上有偏頗;曾健成則向官表示,是次被判罪成後,因難以得到地政總署批准,「日後香港係好難可以擺到街站」、「你話唔話到條路畀我哋聽?」

曾又向官提出,希望她在判詞「寫明地政署係應該唔好巧立明目,唔畀人申請」,官則指沒進一步裁決;曾之後表示「你今日嘅判決…就係香港無聲嘅未來。」

Read more

46歲男警承認刑毀店舖CCTV鏡頭 罰款5,000 案情指被CCTV拍到在現場

46歲男警承認刑毀店舖CCTV鏡頭 罰款5,000 案情指被CCTV拍到在現場
46 歲男警於 2022 年 10 月休班期間,在上水涉嫌破壞一間店舖的閉路電視鏡頭。他周四(17 日)在粉嶺裁判法院承認一項刑事損壞罪,案情指,男警妻子將一間洗車公司賣予事主後,男警與事主出現金錢糾紛,並損壞該店舖的閉路電視鏡頭。

署理主任裁判官鄭念慈指,本案與金錢糾紛有關,有一定嚴重性,但被告因案曾被還押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索取報告,加上他認罪及願作賠償,故判其罰款 5,000 元,另賠償 1,300 元費用予事主。

Read more

涉沙中線工程問題 承建商禮頓被票控、指機房底板鋼筋連接不當 認罪罰款4萬元

涉沙中線工程問題 承建商禮頓被票控、指機房底板鋼筋連接不當 認罪罰款4萬元
2018 年,港鐵沙中綫工程爆出剪短鋼筋、擅改圖則等問題,令工程一再延誤,至 2022 年中才正式通車。屋宇署事後票控紅磡站承建商禮頓建築違反《建築物條例》,控罪涉及一個約 131 呎的製冷機房工程,其機房底板上的鋼筋未妥善扭入連接器,及使用了列明不可使用的連接器。

案件周二(27 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開審,禮頓透過律師代表認罪,求情時稱涉案範圍小,且完工前已重修,無造成嚴重傷害。裁判官林子康接納說法,終判處罰款 4 萬元。控方修訂控罪至承建商嚴重偏離獲批准圖則,禮頓承認控罪,求情時稱涉案範圍小,且完工前已重修,無造成嚴重傷害。裁判官接納求情,判處罰款 4 萬元。

Read more

泰領事館外示威 前沙田區議會主席李志宏違限聚罪成 罰款6,000

泰領事館外示威 前沙田區議會主席李志宏違限聚罪成 罰款6,000
2020 年 10 月,多名區議員到泰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聲援泰國反政府示威者,當中多人被警方票控違反「限聚令」,包括時任沙田區議會主席李志宏。李不認罪受審,周四( 8 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被裁定罪成,罰款 6,000 元。

暫委裁判官陳樨樨裁決時指,集會自由非絕對,須維持公共衛生等,而警方為涉案聚集設記者區,加上多次發出警告不果、才執法,「冇一刀切阻止集會,顯示咗一定程度嘅容忍」,「措施合理恰當」。

辯方求情指,李僅屬參與者,另提他任職區議員期間,「私人作出 6 位數字嘅貸款維持社區辦事處運作」,如今以多份兼職還款、財政拮据,將面對另一宗上訴案件,可能因該案還押。官則著李於 3 個月內繳交罰款。

Read more

替九旬老婦暫管栗子車 29歲男子認無牌販賣罰2600元 官准涉案車還物主

替九旬老婦暫管栗子車 29歲男子認無牌販賣罰2600元 官准涉案車還物主
一名九旬老婦今年 3 月 6 日,於長沙灣港鐵站 C2 出口擺檔賣栗子,稱要如廁把栗子車交予一名男子看管,最後遭食環署人員票控及充公小販車。涉案 29 歲男子承認無牌販賣食物等 3 項傳票控罪,周三( 29 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罰款 2,600 元。

裁判官應控方申請,將遭扣押的栗子車、紙袋、磅、蒸籠、火水爐等歸還物主。

栗子車的物主、婆婆陳德政於庭外向記者表示,自己為持牌小販,案發時一時尿急,才短暫離開攤檔,又指與被告非親戚關係,僅經拍檔介紹、於當日幫忙看管攤檔。

Read more

涉六四在燈柱等貼「 真嘢唔怕講」貼紙 認罪罰8,000元 中大生:小小代價沒理由噤聲

涉六四在燈柱等貼「 真嘢唔怕講」貼紙 認罪罰8,000元 中大生:小小代價沒理由噤聲
現年 21 歲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學生,被指在 2022 年 6 月 4 日,在西洋菜南街交通燈、路牌等地方,張貼寫有「真嘢唔怕講」的貼紙,被控一項刑事損壞罪,原定於周二(21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審,被告甫開庭改認罪,被判處 8,000 元罰款。

辯方律師指,被告欲自行陳情,遭裁判官曾慶東斥「而家上嚟唔係做表演...唔係你想點就點」。短暫休庭後,身穿藍色西裝的被告朗聲讀出陳情,指「我們所熟悉的香港面貌,其實不能缺少塗鴉和街招」,又指貼貼紙並非記掛民運,「亦不是想煽動任何人,而是因為我在 2022 年的香港感到無比壓抑」,他又稱,「只要克服恐懼沒有東西是不能說的」、「面對小小代價,我更沒有理由噤聲」。被告的中大同學亦前來旁聽。

Read more

社民連街站被控5項非法籌款 其中2罪成共罰款1800元 陳寶瑩稱政府「陰乾」小團體

社民連街站被控5項非法籌款 其中2罪成共罰款1800元 陳寶瑩稱政府「陰乾」小團體

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和兩名義工,被指在 2021 年 7 和 8 月,於旺角擺放要求「釋放政治犯」街站期間,展示網上平台 Patreon 的二維碼,遭票控 5 項於公眾地方無牌籌款。3 人早前否認全部控罪,暫委裁判官曹遠山周四(16 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裁定就 7 月街站的罪名,陳寶瑩和第二被告罪名成立,分別罰款 1,000 元和 800 元;涉 8 月街站的 3 項罪名則不成立。 裁判官指,本案雖無實際收集款項,但網上支付方式越發普遍,故不可過於狹窄地解讀條例;辯方求情則指被告未造成滋擾,同時沒有人捐錢予街站,「被告冇任何個人得益」。 陳寶瑩於庭外表示,條例僅規管線下籌款,而涉案為網上籌款,強調「法庭方面冇處理到呢個問題」,加上民間小團體依賴市民捐款生存,認為政府「用陰乾嘅方法,用一啲法例殺我哋於無形」。 辯方指條例僅限制實際收集金錢官同意控方指不可過於狹窄解讀 裁判官引述辯方陳詞,解釋條例英文原文所指「collection of money(收集款項)」的意思較窄,僅限制實際收集金錢,邀請法庭接納。官之後再引控方陳詞,指中文譯文準確,立法目的為規管可造成阻礙或滋擾的行為,著眼點並非有否實際收集金錢,而網上支付方式越發普遍,故不可過於狹窄地解讀條例。裁判官同意。 就涉案的 7 月街站,裁判官不接納警員供詞,形容她「不可信」,因在辯方盤問下,就陳寶瑩當日於街站的發言,警員「講唔出任何字眼」,亦無錄影,未能證明陳呼籲籌款。 官指 7 月街站易拉架上有二維碼目的為收集金錢 然而,裁判官強調,7 月街站中的 2 個易拉架分別印有「捐款撐長毛/ Figo / 岑子杰/吳文遠」字眼,以及連接到 Patreon、社民連 Payme、社民連捐款網址的二維碼等,設易拉架正是在公眾地方收集金錢;另外,裁判官指 Patreon 平台運作正常,用戶距離付款僅「one click away(一鍵之遙)」。 至於 8 月街站,裁判官指,陳寶瑩呼籲路人支持街站,惟街站易拉架上無捐款字眼,社民連銀行帳戶號碼等字樣則頗細小,展示目的不明顯。另外,無證據顯示兩次街站有籌款箱,途中亦無人捐款。 就首 2 項涉 7 … Read more

擺花路祭七一刺警男子梁健輝 網媒記者「公眾地方傾卸扔棄物」罪成罰款

擺花路祭七一刺警男子梁健輝 網媒記者「公眾地方傾卸扔棄物」罪成罰款
2021 年七一,男子梁健輝在銅鑼灣刺傷警員後自刺胸口,送院後證實不治。報稱網媒記者「軍火佬」,被指翌日擺花路祭梁時,未應警方要求拿走花束,被票控一項「在公眾地方傾卸扔棄物」,經審訊後被裁定罪成,罰款 3,500 元。

裁判官陳志輝裁決時指,路祭與否非本案重點,重點在被告如何處理花束,而被告多次拒絕警方要求取回花束,指「我唔會執返啲花,啲花係祭品」、「我都會擺喺度路祭」,屬放棄其物品控制權、無意收回花束,等同棄置垃圾,因此罪成。

Read more

國際律師行合夥人撞斃途人 認不小心駕駛罰 3000 元 律政司提覆核 官增半年停牌令

國際律師行合夥人撞斃途人 認不小心駕駛罰 3000 元 律政司提覆核 官增半年停牌令
40 歲國際律師行女合夥人,被指於 2021 年 10 月,在石澳道近土地灣撞斃一名橫過馬路的 51 歲女子,原被控「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及後獲改控「不小心駕駛」,她今年 7 月認罪被判罰款 3000 元,須完成 3 個月駕駛改進課程。

律政司其後申請覆核刑罰,裁判官梁嘉琪周一(28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批准申請,指觀看控方新呈交的影片,考慮案發地點附近為巴士站,及有「小心兒童」的交通標誌提醒司機應注意路面情況,遂在原有刑罰上,新增半年停牌令。

Read more

2020 年金鐘派防疫品被控違限聚令 2 職工盟屬會義工認罪罰 8,000 元 另 4 人押後再訊

2020 年金鐘派防疫品被控違限聚令 2 職工盟屬會義工認罪罰 8,000 元 另 4 人押後再訊
2020 年 5 月 6 日,職工盟屬會「建築地盤職工總會」,於金鐘海富天橋設「金鐘和你 Lunch 之攞物資」街站派發防疫物資,10 名義工被票控違反「限聚令」,當中 6 人周二(15 日)在東區裁判法院再訊,2 人認罪各判罰 4,000 元。

裁判官何慧嫻判刑時稱,記得當時疫情嚴重,認為警方 2 小時內共發 5 個警告,已給予足夠時間他們離開,批評兩認罪被告行為「自私愚蠢、無助對抗疫情」,又指香港需要所有市民合作去抗疫。

同被控的另 4 人,辯方透露知悉社民連、工黨 8 人涉及的首宗示威被控違「限聚令」案,有上訴人將申請上訴至終審法院,指望等候結果再決定答辯方向。官批准押後至 2023 年 2 月 15 日再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