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持雙程證學生,涉在高等法院 7 號法庭外拍照,被控一項「禁止在法庭內攝影等」罪,案件周五(17 日)於東區裁判法院再訊。控方表示,索取律政司意見後,決定撤銷控罪,獲主任裁判官蘇文隆批准。
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20 歲持雙程證學生,涉在高等法院 7 號法庭外拍照,被控一項「禁止在法庭內攝影等」罪,案件周五(17 日)於東區裁判法院再訊。控方表示,索取律政司意見後,決定撤銷控罪,獲主任裁判官蘇文隆批准。
20歲持雙程證學生,涉於周一(18 日)在高院 7 號法庭外拍照,被控一項「禁止在法庭內攝影等」罪,案件周五(22 日)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翻查資料,該庭當天處理反恐第二案。
主任裁判官蘇文隆應控方申請,將案件押後至 2025 年 1 月 17 日再訊,以待進一步調查及索取律政司法律意見。被告期間准以原有條件保釋。控方一度欲新增不得離港的保釋條件,官聽取陳詞後,終批准被告可以離境。
一名 36 歲男子涉於今年 4 月,闖進高等法院職員通道,企圖襲擊法官,終被保安制服。該男子被控「侵入公職人員管轄或管理的物業單位」及襲擊等罪,經審訊後被裁定罪成。
裁判官早前為被告索取精神科醫生報告,辯方周二(10 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指,被告不同意報告所指其患有精神病,認為毋須判處醫院令,期望可判處短期監禁。
暫委裁判官葉成林同日判刑,指報告顯示被告患有妄想症,因病干犯本案,認為被告須接受醫療協助,亦看不到原因不跟從報告建議,遂判處 3 個月醫院令。
司法機構周五(30 日)公布,委任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資深大律師譚耀豪為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於下周一(9 月 2 日)起生效。公告指,譚加入司法機構後的 6 個月內,不會處理任何涉及政府的刑事審訊、上訴或民事案件。
翻查資料,譚耀豪曾代表律政司處理多宗案件,包括支聯會被指煽動顛覆案的案件管理聆訊、林卓廷涉披露游乃強受廉署調查案的上訴許可聆訊、詹培忠父子涉串謀欺詐案,以及七一立會暴動案等。
高院多宗案件審期超出預計,法官人手備受關注。司法機構周四(8 日)宣布委任區院法官梁俊文、游德康、郭啟安及胡雅文為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周五(9 日)起生效。
翻查資料,胡雅文曾審理《國安法》罪行的「呂世瑜案」,在控方提出刑期下限後改判呂囚 5 年;並在「8.18 流水式集會」中,裁定黎智英、吳靄儀等人「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等罪成。
游德康曾審理林卓廷等人涉要求他人刪除「7.1 包圍警總」示威者照片一案,裁定林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不成立。郭啟安則曾處理戴耀廷涉 2016 年立會選舉登廣告沒申報開支案,判戴監禁 10 個月,指戴即使有崇高理念,亦不能作為犯法藉口。
香港記者協會今年 4 月 5 日入稟高等法院提司法覆核,挑戰運輸署署長今年 1 月就車牌查冊實施的新安排,質疑安排有違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原則,要求法庭裁定運輸署現行政策違憲。
高等法院法官高浩文周三(17 日)頒下判詞,批出司法覆核許可,並請各方在 14 天內,擬定不早於今年 7 月 8 日的審期。
一名 43 歲男子 2021 年,因胃氣問題到尖沙咀一家醫療中心求診,內窺鏡檢查期間休克,送院搶救後不治。其家屬周一(15 日)入稟高等法院,指負責醫生及醫療中心涉嫌疏忽、違反謹慎責任及、或合約責任導致意外,向兩方索償。入稟狀未有列明索償金額。
一名科大博士生 2019 年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指警方於金鐘 612 集會時,無警告下發射催淚彈,對他構成襲擊,要求警方賠償 7.5 萬元。律政司早前代表警方,以「瑣碎無聊或無理纏繞」為由,要求審裁處剔除申索但遭拒。律政司不服審裁處的決定,上訴至高等法院。
高院法官潘兆童周一(15 日)頒下判詞,判律政司上訴得直,下令駁回申索,律政司另獲上訴訟費。
判詞指出,申索人本身同意警方發射的部分催淚彈是合法射出,變相警方需要進行極大範圍的調查,解釋每一名警員發射每一枚催淚彈的因由,「幾近大海撈針」。法官認為要求警方基於申索人不明確的申索,進行如此規模的調查,「是不成比例和不公平的」,亦會對警方造成壓迫。
屹立香港仔避風塘逾 40 年的珍寶海鮮舫,在 2022 年 6 月被拖離香港期間沉沒,「姊妹船」太白海鮮舫早前獲批閒置船隻允許書,有望繼續留港營運。有船廠於 2022 年 11 月入稟高等法院,指原與持有該 4 艘船的公司達成協議,以象徵性 4 元購入船隻,會在處理船隻後獲得 540 萬元。惟珍寶海鮮舫沉沒後,協議不了了之,故要求法庭頒令賣方公司繳付處理費餘款及交出船舶。
高等法院去年頒下臨時保存令,下令珍寶海鮮舫持有人盡力保留船底部件,當時未有處理太白海鮮舫的保存問題。高院周一(8 日)正式下令太白海鮮舫持有公司保存船隻,直至訴訟結束為止。
判詞透露,太白海鮮舫於 2023 年 3 月被拖至中山維修,並已拆解至只剩下船殼。珍寶海鮮舫及太白海鮮舫的持有公司爭議,協議旨在付費讓船廠處理船隻,並非出售船隻;原告方船廠則強調,船隻蘊含獨特歷史背景,一旦損毁難以逆轉,無法以金錢衡量損失。
2024 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周一(22 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及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等法律界人士出席典禮。
張舉能致辭時,提到新高等法院的工程計劃,指高院將保留原址並擴充規模,又寄望資深法律執業者能踴躍申請加入高院法官行列。林定國則指,中國正與多個國家商討成立國際調解院,中央人民政府已申請將舊灣仔警署,改建為國際調解院總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