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願榮光》禁令案|政府3網站發布禁制令傳票 有意抗辯須6.21或之前交資料

《願榮光》禁令案|政府3網站發布禁制令傳票 有意抗辯須6.21或之前交資料
律政司早前入稟申請禁制令,禁止公眾播放或彈奏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案件周一(12 日)在高等法院進行指示聆訊,排期 7 月 21 日處理臨時禁制令申請。政府周三(14 日)指,已把相關文件上載 3 個網站,而有意抗辯人士,可於 6 月 21 日或之前提出,並須到灣仔分區警署報案室,提交法庭指明的個人資料,在收悉相關文件後,7 天內提出書面反對理由。

Read more

《願榮光》禁令案律政司代表拒答姓名 紀錄顯示曾屬民事法律科 處理唐英傑覆核案

《願榮光》禁令案律政司代表拒答姓名 紀錄顯示曾屬民事法律科 處理唐英傑覆核案
律政司早前入稟申請禁制令,禁止公眾播放或彈奏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案件周一(12 日)在高等法院進行指示聆訊。當日律政司代表未有向記者透露姓名,律政司同日回覆傳媒查詢,就該代表身分表示「沒有補充」。

《法庭線》從兩個來自法律界的獨立消息渠道確認,該名律政司代表姓張。翻查資料及網頁庫存,她於 2019 年隸屬民事法律科,職位為署理高級助理民事法律專員;並曾於 2021 年代表律政司,處理《國安法》首案被告唐英傑就不設陪審團提出的司法覆核。惟現時在政府電話簿中,未有顯示張女士的紀錄。

《法庭線》周二(13 日)再向律政司查詢,是否因涉及國安相關案件,擔心有關人員被制裁而拒確認其身分等問題,獲回覆指「律政司沒有補充」。

Read more

男子認與男童肛交等罪判囚10年 引司法覆核案指判刑帶歧視 向政府索償

男子認與男童肛交等罪判囚10年 引司法覆核案指判刑帶歧視 向政府索償
高院 2019 年就「楊柱永司法覆核案」,裁定 4 項「男男」性罪行法例違憲,並對另外 3 項作「補救性詮釋」,其中「與年齡在 16 歲以下的男子作出肛交」罪,刑責與同年紀女子非法性交罪看齊,當中與 13 至 16 歲男女童非法性交,限最高判囚 5 年。

曾承認該罪被判囚的男子,周一(12 日)入稟區院向港府索償,指他在「楊柱永案」前承認 9 項該控罪(當時控罪為 21 歲以下男子),而在 2014 年連同其他控罪共被判囚 10 年,指當年判刑「帶歧視」,認為若按「楊案」裁決,他最高應被判囚 6 年 8 個月。

入稟狀提到,男子於「楊案」裁決後的兩個月,去信時任特首(林鄭月娥)要求減刑或重新判刑,而特首相隔 44 日後行使《基本法》權力減刑令他即日獲釋。他認為自己多服共 802 日刑期。

Read more

律政司申令禁播《願榮光》 案件7.21審理 官要求澄清是否不包括「全世界」

律政司申令禁播《願榮光》 案件7.21審理 官要求澄清是否不包括「全世界」
律政司上周一(5 日)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為歌曲《願榮光歸香港》頒下禁制令,禁止公眾廣播、演奏或在任何平台傳播歌曲。案件周一(12 日)進行「法庭指示」聆訊。

法官陳嘉信要求律政司釐清「被告」身分,律政司一方表示,禁制令不是針對全世界,而是「正在進行相關禁制行為的人」,以及「有意圖進行相關禁制行為的人」。

另外,庭上討論如何向「被告」送達禁制令相關文件,律政司一方建議在警方、律政司及香港政府官網發布文件、在警署報案室張貼連結至該文件的二維碼,以及發布新聞公報。案件排期 7 月 21 日審理。

Read more

11.11馬鞍山「火燒人」|夫婦涉指罵事主、受審後無罪 高院發還原審重新考慮

11.11馬鞍山「火燒人」|夫婦涉指罵事主、受審後無罪 高院發還原審重新考慮

2019 年 11 月 11 日,一名中年漢在馬鞍山,追罵疑破壞港鐵設施的黑衣人,及後再與人爭執,被淋潑易燃液體及點火。一對夫婦被指曾叫中年漢「返大灣區啦」、「你走啦,中國人」等,早前被裁定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行為罪不成立。律政司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訴。 高院法官張慧玲周五(9 日)頒下裁決,認為夫婦喧嘩行為「可說是火上加油」,帶有挑釁性,而原審裁決時法律上有出錯,將案發還原審裁判官席前,根據現有證據,再就高院提供的法律觀點,重新考慮二人裁決。 至於夫婦一方指,裁判官對證人作供的記憶或已不穩妥,發還案件予原審對二人不公,法官反駁指,原審毋須重新聽取證供,又指反而因法律上出錯而判無罪,是對律政司不公。 法官:原審沒充分考慮中年漢或他人或用非法武力 律政司由高級檢控官陳穎琛代表,兩夫婦則由大律師伍頴珊代表。兩名答辯人依次為陳海雲(33 歲)和鄺耀文(39 歲),均為事發年齡。 二人同被指於 2019 年 11 月 11 日,在馬鞍山公園連接馬鞍山廣場的行人天橋,喧嘩及作出擾亂秩序行為,意圖激使他人破壞社會安寧或相當可能導致社會安寧被破壞。經審訊後,原審裁判官林希維於 2020 年 8 月,裁定二人罪名不成立。 法官指,原審裁定兩夫婦的行為客觀上不會「相當可能會導致社會安寧破壞」時,沒充分考慮中年漢或其他人可能使用或威脅使用非法武力;另外,原審亦錯誤地或沒有充分考慮「破壞社會安寧」行為元素。 法官:在場人明顯認為中年漢或動武夫婦喧嘩「火上加油」 法官在判詞解釋,本案沒有證據顯示夫婦二人「喧嘩」時,可能對他人使用非法武力。而二人與中年漢對罵後,有黑衣人對中年漢點火,但本案無證據顯示黑衣人有圍觀夫婦與中年漢對罵,故原審裁判官毋須考慮上述因素。 但法官認為,原審沒有充分考慮,中年漢或其他人可能對在場人使用非法武力,亦不認同原審官所指,在場人士屬「克制和動口不動手」的一群。 判詞提及,中年漢與夫婦對罵前,已與另一男子發生肢體碰撞,曾拉扯對方衣領不放。對罵時現場圍觀者亦情緒高漲,有人又曾擋住中年漢,叫他「講還講,唔好郁手」,明顯認為中年漢可能動武。 判詞續指,即使夫婦一方認為,當時中年漢已平靜下來,但事發於短時間內,不應細分成不同階段。再者,原審理應考慮當天正值「反修例事件」高峰期,需要考慮社會環境狀況。 判詞又引述中年漢的證供指,他表示在場「預咗」被圍住他的人襲擊。法官指在場人士情緒高漲,夫婦喧嘩行為「可說是火上加油」,相當可能導致其他人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 判詞:夫婦喧嘩帶挑釁性或致中年漢使用非法武力 至於原審對「破壞社會安寧」的行為的考慮,法官引述案例指,即使有人的反應出乎被告的預期之外,但被告仍須接受,故考慮時毋須局限於在場人士的預計之內,又指只要有實質風險令在場人士「人身或財產實際或相當可能受到損害」,或「害怕自己人身或財產會因襲擊、毆鬥、暴動、非法集會或其他騷擾而實際或相當可能受到損害」,便已足夠。 法官續指,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持不同政見的人互相「情緒高漲」地用粗言穢語指罵對方,夫婦喧嘩行為帶挑釁性,相當可能導致中年漢或其他在場人使用非法武力、破壞社會安寧。 答辯方:發還原審對夫婦不公法官:錯判無罪反而對律政司不公 至於夫婦一方指,事發於 2019 年 11 月,在罪脫裁決後,原審裁判官於 2020 年 9 月已指示控方草擬案件呈述,但控方到 2022 年 1 月才把首份草擬本給辯方,指裁判官對證人作供的記憶已可能不穩妥,認為發還案件予原審,對二人並不公允。 法官反駁指,原審只需考慮既有事實,再根據現時提出的法律觀點再作考慮,毋須重新聽取證供審理案件,對二人並無不公,又指反而裁判官因法律上出錯,而判二人罪名不成立,「是對提出控訴的律政司不公。」 法庭另按律政司一方要求,施加不得離港的保釋條件,另須交出旅遊證件,兩人續准以 1,000 元現金保釋,每周須到警署報到一次。 HCMA224/2022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結案 律政司獲終院批出上訴許可 11月審理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結案 律政司獲終院批出上訴許可
2021 年六四維園悼念集會,警方以防疫為由反對,時任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指在社交媒體及《明報》發文,呼籲市民參與,被控煽惑集結,受審後被裁定罪成,判囚 15 個月。鄒提上訴,獲高院法官張慧玲裁定得直,撤銷定罪及判刑。

終審法院周四(8 日)向律政司一方批出就本案的終極上訴許可,排期於 11 月 22 日審理,擇日頒下判詞,聆訊 5 分鐘內結束。終院法官指,同意律政司一方指有重大及廣泛重要的法律論點,批出上訴許可申請,但未有批出牽涉重大不公的理由。

鄒幸彤束馬尾、身穿綠色外套,笑向旁聽人士揮手,並手持一本筆記本。鄒由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大律師吳宗鑾代表,開庭前兩人走向被告旁,與鄒對話。鄒於散庭時稱,「多謝大家記得!」律政司則由副刑事檢控專員譚耀豪代表。前支聯會常委徐漢光及歐盟代表亦有旁聽。

Read more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結案 裁院及高院判詞整合 終院將處理律政司上訴許可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結案上訴得直 裁院及高院判詞整合 終院將處理律政司上訴許可
2021 年六四維園悼念集會,警方以防疫為由反對,時任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指在社交媒體及《明報》發文,呼籲市民參與,被控煽惑集結,經審訊後被裁判官陳慧敏裁定罪成,判囚 15 個月。鄒提上訴,獲高院原訟庭法官張慧玲裁定得直,撤銷定罪及判刑。

本案牽涉《公安條例》下,警方就集會申請可行使的權力,包括被告可否在刑事審訊中,挑戰警方所發出集會「禁止令」的合法性。《法庭線》整理裁判官與法官的判決理據,讓讀者了解爭議點及法庭的裁斷。

終審法院周四(8 日)早上將處理律政司就本案的終極上訴許可申請,由常任法官李義、林文瀚及非常任法官陳兆愷負責。

Read more

11.11馬鞍山「火燒人」|夫婦涉指罵事主、受審後擾亂秩序行為無罪 律政司提上訴

11.11馬鞍山「火燒人」|夫婦涉指罵事主、受審後擾亂秩序行為無罪 律政司提上訴
2019 年 11 月 11 日,一名中年漢在馬鞍山,追罵疑破壞港鐵設施的黑衣人至海柏花園行人天橋,及後再與人爭執,被淋潑易燃液體及點火,全身着火。一對夫婦被指曾講粗口,叫中年漢「返大灣區啦」、「你走啦,中國人」等,早前被控在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的行為罪,經審訊後被裁定罪名不成立。律政司不服裁決,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訴。案件周三(17 日)在高院處理。法官張慧玲聽畢雙方陳詞後,擇日頒下判詞。

律政司一方指,原審官當時沒有考慮涉案中年漢並非「只口講唔郁手」,指他事前曾動手拉扯另一男子的衣領,情緒激動,又用粗口指罵他人。到他打算離開時,兩夫婦指罵他令他回頭。原審官忽略了中年漢會否因二人的言行,而相當可能作出破壞社會安寧的行為,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代表兩夫婦的大律師則質疑,若二人的行為引致中年漢襲擊自己,「似乎應該要俾人告嘅,會唔會係第一證人(即中年漢)呢?」

Read more

「私了」的士司機案 32歲男子認暴動原囚3年 律政司刑期覆核得直加監13月

「私了」的士司機案 32歲男子認暴動原囚3年 律政司刑期覆核得直加監13月
2019 年 10 月,《禁蒙面法》實施翌日,各區爆發遊行抗議。一輛的士在深水埗剷上行人路,並撞向示威人群,司機其後遭「私了」。32 歲男子被指腳踩司機及用長形硬物毆打事主,承認暴動罪被判監禁 3 年。律政司不滿刑期過輕提出覆核,高院上訴庭早前批准申請,加刑至 4 年 1 個月。

上訴庭周四(27 日)頒下判詞指,雖然沒證據顯示本案涉精密計劃,但在當時背景下,「暴力的爆發是絕對可以預見」。法官指,本案有一定程度的預謀,並非完全偶發,暴力程度非常嚴重,沒導致事主永久傷殘,純屬僥倖。法官續指,原審忽略了本案私自處決不同背景或立場人士,比襲警更嚴重,原審判刑明顯過輕、原則犯錯。

Read more

11.12荃灣|3男非法集結罪名不成立 律政司事隔近兩年提上訴

11.12荃灣|3男非法集結罪名不成立 律政司事隔近兩年提上訴
2019 年 11 月,網民發起「三罷」,香港各區爆發衝突。3 名男子被指在荃灣參與非法集結及違反《禁蒙面法》,2021 年 6 月被裁定罪名不成立。事隔近兩年,律政司上周三(12 日)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訴,案件暫未排期聆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