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黎智英國安案 辯方申永久終止聆訊待開審時處理 據悉控方有 6 污點或特赦證人

ab_黎智英國安案 辯方申永久終止聆訊待開審時處理 據悉控方有 6 污點或特赦證人
還押近兩年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排期於 2022 年 12 月 1 日在高等法院開審,周一(14 日)進行審前覆核。

黎一方表示,就審訊由 3 名「指定法官」審理及不設陪審團,申請「永久終止聆訊」。法官質疑,辯方早知但現時才提出;辯方致歉,並指需時準備。3 間被控公司的代表大狀則指,不支持申永久終止聆訊,並會承認大部分案情。法官表示 12 月 1 日開審日會處理申請,其後再處理證據及法律爭議。

另外,控方表示壹傳媒前高層周達權將為本案作供,並為他申請特別通道出庭。據了解,本案有 6 人將以控方特赦證人或污點證人身分作供,當中部分人正在還押,亦有前《蘋果日報》員工及市民證人。

Read more

法官金貝理准販毒案永久終止聆訊 律政司上訴得直 終院:錯誤批准、侵犯陪審團功能

法官金貝利准販毒案永久終止聆訊 律政司上訴得直 終院:錯誤批准、侵犯陪審團功能
高院原訟庭法官金貝理 2021 年 12 月審理一宗機場販毒案時,自行要求召開「案中案」,處理擬為「承認事實」的 WhatsApp 紀錄,她裁定不可呈堂。外籍男被告以此為由、認為審訊不公,提出「永久終止聆訊」,金貝理最終批准申請,並批准被告保釋離港,他至今仍未回港。

律政司不服決定上訴,終院周一(14 日)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發還重審,並下令撤銷被告的「永久終止聆訊」及保釋命令,高院原訟庭可發出拘捕令。

終院判詞指,WhatsApp 紀錄不受爭議,然而金貝理裁定不可呈堂,是侵犯陪審團的功能。終院又指,她錯誤批准永久終止聆訊,批准被告離港亦屬不當,因一旦律政司上訴得直,便無法對被告繼續起訴,這樣會使「公義受挫」,不符合公眾利益。

金貝理法官上月亦被上訴庭批評,處理另外兩宗機場販毒案時僭越陪審團的功能。

Read more

三宗機場販毒案表證不成立引陪審員質疑 上訴庭批原審犯錯致嚴重司法不公

三宗機場販毒案表證不成立引陪審員質疑 上訴庭批原審犯錯致嚴重司法不公
高等法院原訟庭 2021 年審理 3 宗機場販毒案時,因控方沒有直接證據,只能依賴環境證供舉證,4 名外籍被告最後被裁定表證不成立。律政司要求上訴庭釐清 2 個法律議題:當控方依賴環境證供舉證時,應如何決定表證是否成立;及法官在上述 3 案裁定表證不成立,是否法律上出錯。

上訴庭周五(28 日)頒判詞,批評兩名法官犯錯,僭越陪審員的功能,認為是否接納證供,「是陪審員的事情,不是法官的事情」,又指兩人導致嚴重司法不公,損害了法官的地位和尊嚴,並損害市民對法治的信心,並形容陪審團挑戰法官判決是史無前例。

判詞又指,現行制度下,只有在被告獲判無罪後,律政司才可將法律問題轉交上訴庭處理,認為有急切需要就此進行改革。

Read more

地盤工菜刀斬友人頸 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 官依例判囚終身

地盤工菜刀斬友人頸 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 官依例判囚終身

67 歲地盤工被指 2019 年和朋友打麻將期間,用菜刀斬其頸部及頭部,令對方大量出血倒地,送院後證實身亡。被告否認一項謀殺罪,經審訊後,4 男 5 女陪審團周四(27 日)在高等法院一致裁定被告罪成。法官張慧玲依例判被告囚終身。 控方指,被告懷疑友人與其女友有染,及有金錢衝突,聲稱被友人「挑釁」下「愈諗愈嬲」,遂取刀襲擊對方,友人送院後證實死亡。法醫報告則指,死者頭頸共 12 處刀傷,兩隻手指亦被斬斷。 對於被告在審訊時,曾辯稱自己沒動機令死者致死或身受重傷,又指是受死者「挑釁」下方做出此行為,法官認為,陪審團已獲清晰裁決指引,得出一致結果,顯示陪審團不接納其說法。 控方:被告懷疑死者與女友有染 被告盧禮秋,在內地出生,在港有 4 項案底,包括逾期留港、賭博及傷人罪。在法庭抽出 9 人陪審團前,被告擬認較輕控罪「誤殺罪」,被控方拒絕。被告其後否認謀殺罪受審。 控方案情指,被告在 2017 年因打麻將認識死者周仕清「阿龍」(譯音)。阿龍生前曾遭被告懷疑與其女友「阿娟」有染,又有金錢衝突等。案發當日,被告、死者和一班「雀友」在阿娟家中打麻將。死者曾邀被告參與,被告以「無錢」為由拒絕後,死者稱可借他 2,000 元,被告再度拒絕。 被告稱曾遭「挑釁」、「愈諗愈嬲」取刀施襲 案情續指,被告其後回想起先前曾遭死者「挑釁」,「愈諗愈嬲」,突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從廚房取出一把刀,從後劈向死者後背,「之後無停,一路斬」。死者移至窗台附近蹲下、手抱頭保護自己,被告仍繼續斬。 法醫報告指,死者死因是遭多處斬傷。據審訊時內容,死者頭頸發現共 12 處刀傷,深度可傷及頭骨,兩隻手指被斬斷,雙臂多處被斬傷。 被告盧禮秋(67 歲),被控於 2019 年 10 月 18 日,在香港謀殺周仕清。 HCCC140/2021

男子 2016 年富亨與人爭執、刀刺對方致死 上訴得直改判誤殺 上訴庭押後判刑

男子 2016 年富亨與人爭執、刀刺對方致死 上訴得直改判誤殺 上訴庭押後判刑
中年無業漢 2016 年在大埔富亨邨商場平台,與另一名中年男子爭執並大打出手,無業漢離去後持刀返回現場,剌對方腹部致其死亡。無業漢被裁定謀殺罪成,依例判囚終身。他其後就定罪上訴。

上訴庭周五(30 日)頒下判詞,指原審法官未有就無業漢受酒精影響的情況,正確引導陪審團,裁定上訴得直,直接改判誤殺罪,等候索取上訴人進一步的精神科報告以作判刑。

無業漢 2019 年首次由陪審團定罪,其後上訴得直發還高院原訟庭重審。2021 年 3 月再次由陪審團裁定罪成,他再提上訴並再次得直。兩次上訴理據,均涉及原審法官引導有不足。

Read more

青年涉姦 12 歲邊緣智商女童 陪審團裁定強姦罪成 押後12.1 判刑

青年涉姦 12 歲邊緣智商女童 陪審團裁定強姦罪成 押後12.1 判刑
20 歲學生被指 2020 年在大圍一幢大廈後樓梯,與 12 歲邊緣智商女生性交,他否認強姦及交替控罪「與13 歲以下女童非法性交罪」受審。法官黎婉姬周一( 19 日)在高等法院完成引導 4 女 3 男陪審團,他們在早上約 11 時 15 分退庭商議。

經約 4 小時商議後,陪審團以大比數,即 5 比 2 裁定被告強姦罪成。法官押後 12 月 1 日判刑,期間索取女童創傷報告。考慮到被告犯案時年紀尚輕,官另為他索心理及精神科報告。被告須還押候判。

Read more

越南籍非法入境女子 2019 年入境處羈留中心長褲勒頸亡 陪審團裁死於自殺

越南籍非法入境女子 2019 年入境處羈留中心長褲勒頸亡 陪審團裁死於自殺
2019 年 7 月,一名 45 歲越南籍非法入境女子,在入境處馬頭角羈留中心等待遣返期間,在一個獨立倉長褲纏頸身亡。死因庭展開 3 天研訊,4 男 1 女陪審團周四(8 日)退庭商議 4.5 小時後,一致裁定她死於自殺,並向入境處提 5 項建議,包括檢討調倉指引。

死因裁判官周慧珠總結入境處職員、死者男友及倉友的證供,指死者申請「免遣返聲請」被駁回待遣返,感到擔憂,事發前發脾氣拒服藥及掉水樽被調至獨立倉,同日下午以職員提供的替換長褲上吊。解剖報告顯示死因為上吊勒斃。

裁判官引導時提供「死於自殺」及「死因存疑」兩個選項,指陪審團裁決時只須考慮相對可能性,若不接納庭上證供,則應裁定為「死因存疑」。另官亦引述庭上證供,處方會停止向被羈押人士派發長褲,僅派短褲。

入境處回覆指,已推多項改善措施,會仔細研究陪審團的其他建議,並作出可行的跟進。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8.14-20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8.14-20
支聯會被指煽動顛覆案 羅德泉撤交付程序報道限制 初級偵訊將公開進行

已解散的支聯會、前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及鄒幸彤,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國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羅德泉,周三(17 日)按高等法院命令,下令撤銷《裁判官條例》第 87A 條的交付程序報道限制。

至於鄒幸彤要求召開的初級偵訊,控方要求閉門進行,指擔心輿論影響公平審訊。羅官認為,控方「過份擔心及謹慎」,亦「有點妄斷」,質疑若容許傳媒報道,但不准公眾旁聽,會否變成奇怪現象。

羅官強調,香港乃法治之地,法治發展穩健,法官及獲恰當引導的陪審團,不會受輿論影響,終下令初級偵訊公開進行。他又指,若期間出現任何問題,裁判官可行使酌情權,改為閉門進行、或限制人入庭。

Read more

47人、黎智英國安案不設陪審 律政司長首引「涉外因素」 家屬稱不解 法律界理解不一

47 人、黎智英國安案不設陪審 律政司長首引「涉外因素」 家屬稱不解 法律界理解不一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以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兩宗國安案件,據悉律政司司長首次以「涉外因素」為由,發指示不設陪審團,由 3 名法官審理。律政司近日發稿指不評論案件,又指條例安排是為公平審訊,無損被告合法權益。

47 人案被告梁國雄的妻子陳寶瑩,接受《法庭線》訪問時指,案件涉及本地初選﹐不明白何以「涉外」,而律師亦暫未能詳細解釋。

法律界人士對「涉外因素」理解不一,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或與案情敏感及政治有關;律師會前會長熊運信則指,是指案件牽涉境外的證供。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大律師丁煌則認為,可能顯示案情與外國勢力有關。

Read more

47人案|狄志遠去信律政司 指案件不設陪審團做法不妥

47 人案|狄志遠去信律政司 指案件不設陪審團做法不妥
47 名民主派人士組織及參與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據了解,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早前指示不設陪審團審理案件。綜合傳媒報道,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周四(18 日)去信律政司,指律政司要求法庭在 47 人案中不設陪審團,做法不妥;又促請案件盡早開審,指涉案人士還押快兩年,「對一直還柙的人不公平」。

《法庭線》就狄志遠信件向律政司查詢,數日後(8 月 23 日)獲回覆指「會適當處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