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2.18-24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2.18-24
《立場》被指煽動案 官拒辯方永久終止聆訊申請 案件續審

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以及《立場》所屬公司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兩人還押近一年,分別於本月 13 日及 11 月獲准保釋。案件周四(22 日)於區域法院踏入第九日審訊。法官郭偉健指,辯方未能證明兩名被告因控方不披露或延遲披露「不使用材料」,導致不公平審訊,亦未能證明控方濫用法庭程序,終拒絕辯方的永久終止聆訊申請,被告須繼續受審。

控方新呈《立場》英國分社主任楊天帥的個人 Facebook 截圖,指可顯示《立場》運作。辯方質疑,控方早已掌握相關證據,又指控辯雙方早於 9 月簽署承認事實,「(控方)12 月整個新證據,咁嘅審訊程序同方法係不能接受」。法官認為對審訊議題有幫助,最終批准楊天帥 FB 帖文截圖呈堂。

另外,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2018 年入禀高院,控告理大前助理教授鍾劍華及《立場新聞》誹謗,案件早前決定交由陪審團審理,預計於 2023 年開審,提出申請的鍾需在限期前繳交有關費用。高院法官歐陽桂如周五(23 日)頒下判詞,指鍾已逾期繳款超過 14 個月,因此早前三方同意下作出的命令失效,鍾自動喪失要求設陪審團的權利。

Read more

【影片】南丫海難十年|要求開死因庭敗訴 家屬提上訴:去到我死前嗰一日都會繼續追

發生逾 10 年、造成 39 人死亡的南丫海難,死因庭 2020 年決定不召開研訊,直接裁斷遇難者「非法被殺」。3 名死者家屬早前入稟高等法院,要求下令召開死因研訊,上月被駁回。他們不服,周四(22 日)向上訴庭提出上訴。 其中一名家屬梁淑玲認為,法官高浩文早前駁回他們的申請時,未有正面回應家屬提出的新理據,僅指在公眾利益的角度上,毋須探討相關細節,「我搵到嘅嘢(證據),你話到畀我聽『依啲唔 relevant、不成理據』…駁回我,我覺得都好吖,但你認同我理據,又駁回我,我就唔明,成件事係政府逼我哋走落去。」 梁淑玲又指,一眾家屬都希望繼續追尋真相,「呢個係我諗去到我死之前嗰一日,我都會繼續去追。」 文字報道: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被駁回 不服裁決提上訴

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被駁回 不服裁決提上訴

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被駁回 不服裁決提上訴
2012 年 10 月 1 日國慶日,124 名港燈員工及家屬乘搭「南丫四號」,準備前往維港欣賞煙花期間,被港九小輪「海泰號」撞穿,海難造成 39 人罹難。死因庭 2020 年決定不召開研訊,直接裁斷遇難者「非法被殺」。

有遇難者家屬認為事件成因、責任仍未完全釐清,早前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下令召開死因研訊。高院法官高浩文今年 11 月頒下判詞駁回他們的申請,其中兩名家屬不服其決定,周四(22 日)向上訴庭提出上訴。

其中一名遇離者家屬梁淑玲認為,法官高浩文早前駁回他們的申請時,未有正面回應家屬提出的新理據,僅指在公眾利益的角度上,毋須探討相關細節,「我搵到嘅嘢(證據),你話到畀我聽『依啲唔 relevant、不成理據』...駁回我,我覺得都好吖,但你認同我理據,又駁回我,我就唔明,成件事係政府逼我哋走落去。」

她指自己本身對法庭寄予厚望,但苦等兩個多月,最終事與願違,慨嘆「我哋等咗 10 年,可唔可以唔好再咁折磨我哋?」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20-26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11.20-26

蘋果高層案|張劍虹、陳沛敏等 6 人認罪候判 《蘋果日報》及壹傳媒 6 名前高層,包括張劍虹、陳沛敏、羅偉光、林文宗、馮偉光及楊清奇,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還押至今近 1 年半,周二(22 日)在高等法院認罪,另一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則存檔法庭。 案情指,黎智英會與被告召開「飯盒會」,討論《蘋果》的出版政策、給予指示,又指《蘋果》在反修例運動及疫情期間,發布超過 160 篇煽動性刊物,內容針對中共及港府,呼籲市民參與示威,提倡「攬炒」方式抵抗中央。控方列出多篇與黎智英申保釋有關的法庭報道,指其表面上是新聞報道,當中引述他還押期間有高血壓和牙痛問題、又提及他被拒保釋時,向子女展現的神情等﹐「旨在引起公眾對黎智英的支持和同情」。 涉案文章亦包括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當中描述市民到場道別,陳沛敏及林文宗繼續執行編採工作等。控方認為,旨在顯示《蘋果》 非法活動獲得支持。案情又指,自 2014 年「佔中運動」開始,黎智英經常公開發聲,宣傳政治立場和看法,又指他開設 Twitter 帳戶,與「外部勢力」互動。 蘋果高層案|張劍虹等 6 人認罪 控方列黎智英保釋法庭報道 指引公眾同情蘋果高層案|控方指黎智英「佔中」起宣揚政見 開 Twitter 與「外部勢力」互動蘋果高層案|控方指最後一期《蘋果》 「旨在顯示非法活動獲支持」 黎智英獲准聘英御狀 Tim Owen 抗辯 律政司向終院申上訴許可 11.28 裁決 至於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 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一案,案件排期 12 月 1 日開審。黎獲准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 Tim Owen 抗辯,律政司上訴被駁回,周一(21 日)亦被上訴庭拒絕批出上訴至終審法院的許可。律政司直接向終審法院再申請上訴許可,周五(25 日)開庭審理。早前抵港的 Tim Owen 亦有到庭旁聽。 律政司一方指,《國安法》源於內地刑法,與本地法律融合時,海外律師須充分理解兩者,否則其陳詞「危險」及「適得其反」。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指,即使是他本人,亦不熟悉《國安法》,質疑這並非充分理由。3 名終審法官聽畢雙方陳詞,押後案件至周一(28 日)裁決。 另外,黎智英與集團行政總監黃偉強,被指向科技園公司隱瞞違反將軍澳工業邨租契的欺詐案,周四(24 日)在區域法院求情,法官陳廣池將案件押至 12 月 10 日判刑。 黎智英國安案|不服黎准聘英御用大狀 律政司申上訴至終院 上訴庭拒批許可黎智英獲准聘英御狀抗辯 律政司直接向終院申上訴許可 終院周五處理黎智英獲准聘英御狀抗辯 律政司向終院申上訴許可 官押下周一裁決黎智英欺詐案|辯方求情指不涉誠信非因金錢 只為方便、涉案範圍僅佔大樓 0.16% 南丫海難|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官指未符公眾利益駁回申請 … Read more

【影片】南丫海難|高院拒下令召開死因研訊 官指未符公眾利益 家屬:非常失望

造成 39 人死亡的南丫海難,發生逾 10 年,警方於 2020 年 11 月指不會再有檢控,死因庭同月決定毋須召開研訊。其中 3 名遇難者家屬,早前入稟高等法院,要求下令召開死因研訊。高院法官高浩文周四(24 日)頒下判詞,認為家屬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說服法庭一定要召開死因研訊,駁回申請。 法官指,明白家屬希望召開死因研訊,從中了解摰親死亡的每一個細節。但獨立調查及刑事審訊所揭示的證據,已足以讓死因裁判官,裁定死者「非法被殺」。在「公眾利益」的角度而言,毋須透過召開死因研訊揭示全部細節。申請方希望進一步查找誰人出錯、如何出錯,已超出「公眾利益」的需要。 家屬指對判決感到非常失望,會與律師團隊商討有否下一步行動。 文字報道: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高院駁回申請 官:未符公眾利益

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高院駁回申請 官:未符公眾利益

南丫海難十年|家屬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高院駁回申請
2012 年 10 月 1 日國慶日,124 名港燈員工及家屬乘搭「南丫四號」,準備前往維港欣賞煙花期間,被港九小輪「海泰號」撞穿,海難造成 39 人罹難。警方於 2020 年 11 月指不會再有檢控,死因庭同月決定不召開研訊,直接裁斷遇難者「非法被殺」。

其中 3 名遇難者家屬認為事件成因、責任仍未完全釐清,今年 6 月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下令召開死因研訊。高院法官高浩文周四(24 日)頒下書面判詞,認為家屬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說服法庭一定要召開死因研訊,駁回申請,不作訟費命令。

法官指,明白家屬希望召開死因研訊,從中了解摰親死亡的每一個細節。但獨立調查及刑事審訊所揭示的證據,足以讓死因裁判官,裁定死者「非法被殺」。在「公眾利益」的角度而言,毋須透過死因研訊揭示全部細節。申請方希望進一步查找誰人出錯、如何出錯,已超出「公眾利益」的需要。

有家屬指對判決感到非常失望,會與律師團隊研究下一步行動。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9.25-10.1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9.25-10.1

612 基金被指沒註冊案開審 陳日君等 6 人表證成立 「612 人道支援基金」案,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等 6 人被票控沒有為基金作社團註冊,主任裁判官嚴舜儀周二(27 日)裁定 6 名被告表證成立。辯方指各被告不作供、不傳證人,案件押後至 10 月 26 日作結案陳詞。 各方提及「社團」詮釋,控方依賴《社團條例》釋義,指屬「一人以上、不論宗旨」的組織;辯方盤問警察牌照科高級督察時,則問及一同食飯生活的家人、治喪委員會需否註冊。官指希望結案陳詞中能有案例予法庭參考,指《社團條例》的精神應是「既不擾民,又可維持社會秩序及監察團體情況」。 612 基金被指沒註冊案|控方開案提具政治目的 辯方指不相關 官不同意、着毋須過慮612 基金被指沒註冊案 官裁陳日君等 6 人表證成立 辯方不傳證人 押 10 月底結案陳詞 高院頒令沒收「星火同盟」已凍結款項 警指一人被控 反修例運動期間,組織「星火同盟」以支援被捕示威者法律及生活費為名募捐。警方 2019 年 12 月以懷疑「洗黑錢」罪為由,拘捕 4 名與「星火」相關人士,並凍結約 7,000 萬港元。 警方周一(26 日)在高等法院外召開記者會,指鑑於當中 2 人先後在 2020 年及 2021 年潛逃離港,警方遂向法庭申請「沒收令」,並獲高院批准充公早前凍結的約 7,000 萬元款項。財富情報及調查科警司鄒祥有指,由於 2 被捕人潛逃,因此按法例展開沒收程序,而由於法庭聆訊不公開,不便透露法庭裁決理據、有否律師涉案等資料,又首次披露一名被捕人已被落案起訴「洗黑錢」罪 警指「星火同盟」兩人涉潛逃 高院批准充公 7000 萬元 聆訊不公開、涉案人沒律師代表「星火同盟」涉洗黑錢案 警事隔兩年半首披露一人被起訴 未答案情是否與「星火」相關 南丫海難十年 難屬爭取死因研訊 高院 10 月頒決定 2012 年 10 月 … Read more

南丫海難| 家屬是如何走過十年追討之路?

南丫海難| 家屬是如何走過十年追討之路?
2012 年 10 月 1 日國慶日晚上 8 時許,124 名港燈員工及家屬乘搭「南丫四號」,從南丫島出發準備到維港欣賞煙花。惟客船啟航不久即被港九小輪「海泰號」撞穿船身,船尾於 118 秒內直插海床,造成 39 人死亡,與家人從此陰陽相隔。

政府曾於 2014 年公布有 17 名海事處人員涉行為不當,但基於私隱等理由,至今拒交代相關人士身分及紀律程序結果。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於 2018 年,決定不再跟進海難調查。律政司 2020 年 11 月表明不再有檢控,死因裁判官同月決定毋須召開研訊。(另見報道) 

十年間,家屬曾耐心靜候調查,亦曾經歷憤怒、徬徨、無助。多年心結未解,有人安慰「放下」、有人勸告「向前看」,但他們都未有放棄,為的只是能於逝去摯親墓前,交代完整真相。

究竟他們是如何走過這十年追討之路?由其中 3 位家屬親自剖白。

Read more

南丫海難|家屬為「最後拼圖」苦候十年 追尋真相之路10月揭盅

南丫海難|遇難者家屬為「最後拼圖」苦候 10 年 追尋真相之路 10 月揭盅
2012 年 10 月 1 日國慶日,124 名港燈員工及家屬乘搭「南丫四號」,從南丫島出發準備到維港欣賞煙花。惟客船啟航不久即被港九小輪「海泰號」撞穿船身,船尾於 118 秒內直插海床,造成 39 人死亡。

政府在海難發生後,高調宣布會徹查事件,時任特首梁振英承諾「絕不姑息」、當年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亦表明,內部調查報告「不可能不公開」。惟事件擾釀 10 年,經歷 3 屆政府,特首、司局長等官員相繼換人,報告仍未完全公開。

政府於 2014 年公布有 17 名海事處人員涉行為不當,但基於私隱等理由,至今拒交代相關人士身分及紀律程序結果。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於 2018 年,決定不再跟進海難調查。律政司 2020 年 11 月表明不再有檢控,死因裁判官同月決定毋須召開研訊。

追尋真相之路看似走盡,惟家屬沒有放棄。他們於 2021 年取得警方呈交死因庭的 2,000 頁死亡調查報告,發現多人口供矛盾,又發現警方曾於 2015 年建議召開死因研訊,逐於今年 6 月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下令召開死因研訊。高院將於 10 月 31 日或之前頒決定。

Read more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9.18-24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2.9.18-24
賢學思政案 王逸戰:錯誤方式表達對這地的愛 陳枳森:社工夢破如死刑

前「賢學思政」召集人王逸戰、前秘書長陳枳森、前發言人黃沅琳和朱慧盈,被指擺街站,籲「揭竿而起」、喊「光時口號」,今年 7 月承認「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周六(24 日)在區域法院求情,將押後 10 月 15 日進一步求情,期間為兩女被告索教導所報告。

辯方指,王逸戰擺街站只為喚起關注時事,其求情信指明白「使用了錯誤方式,表達對這片土地的愛」。辯方透露陳枳森還押期間外婆離世,陳未能送別,而因本案與母關係撕裂。陳在求情信中表示,因案令社工夢想破滅「有如死刑」。

辯方亦指,「賢學思政」在《國安法》生效前成立,組織鬆散、人少、沒知名度,街站受眾亦只限途人,對比網上言論,「實際及潛在傷害係有限嘅」,望法庭輕判。

控方另質疑,王逸戰在周二(20 日)經 Facebook 發表公開信,內容顯示他沒悔意。辯方澄清王指「無怨無悔」是指不會怨他人。王逸戰一方提出,認罪應享三分之一刑期扣減、扣減後可低於「最低刑期」,而其餘 3 人引《國安法》指分別退出或停止參與,望予輕判。

Read more